資本狂飆突進社區團購,小老闆一面痛恨一面入局,家家戶戶成團長

2021-01-18 排頭聚焦

社區團購是最近飽受爭議的新興事物,但其實這個「新興事物」早在2016年便已經有了雛形。它是一種新型零售方式,簡單點說,就是選出一個團長,對社區成員的需要作出匯總後,進行相應的採購,從而在解決需求的同時還能節省時間和金錢。疫情的出現使得社區團購的優勢最大化地凸顯出來,使更多的人接觸到了這種新型的消費方式,也得到了更多群眾的青睞。

社區團購最早出現在湖南,有2000萬用戶的平臺。網際網路產業的高度發達為社區團購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土壤,它所瞄準的就是人們追求的便利。忙於工作年輕人與擁有工作與家庭雙重壓力的中年人,身體不便的老年人都是他們的目標對象,社區團購的出現則幫助這類人群解決了問題。

社區團購不僅便利,節省了時間精力,而且同樣可以以量大為由得到一個較為優惠的價格,這也是它的優勢之一。

而它的優勢也成為了其與實體商家競爭的優勢,況且從事社區團購的平臺也擁有足夠的人才與技術。只要前期建立顧客對其的信任,保證提供貨物的質量穩定,那麼就有了穩定的顧客來源,而一旦有了固定的顧客來源,那麼集中固定的需求也就有了相應的保證。實體商店的需求則是零散的,要想形成穩定且數量較大的回頭客群體著實不容易,況且社區團購的方式相較實體商店購買對顧客吸引力更大,這就使得實體商店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在這場競爭的衝擊下,有些實體商店不堪重負選擇關閉商店,而有些商店則選擇「轉型」,加入這場變革。不管怎麼樣,站在商家的角度,短期內這場改變帶給他們的似乎只有壓力,沒有團隊,不會運營,沒有商業上的積累也沒有所謂的供應鏈,實力尚不如那些小公司,更不用說那些實力雄厚的電商平臺了。他們只能被迫改變,拒絕改變的則只能選擇退出市場競爭。

武漢自營生鮮糧油超市的郭老闆認為,現在大多數平臺上的價格低得離譜,持續下去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他自己仍打算再堅持一下,對於日後的經營道路,他表示視情況而定,如果情況緩和那就繼續幹下去,如果情況沒有好轉那只能停業。很多人都是和他抱有一樣的想法,因而形成了現在「家家戶戶成團長」的局面。

對於小店鋪老闆的各種選擇,大多數網友表示理解與同情,表示小商小販根本無法與大公司相比。而大公司參與社區團購的行為也招到了網友的反感與抵制,認為現在很多人生活不易,靠著這點小買賣養家餬口,而大公司連這點小錢都要搶,簡直是斷人生路。還有網友認為大公司為了競爭而低價傾銷使得日常民生遭到壟斷。

網友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有數據表明2019年通過主流電商平臺銷售佔比達74.8%,而通過生鮮即時到家電商平臺銷售佔比達25.2%,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4月的經濟數據,城鎮失業率已經達到6%,屬於警戒線的水平,同比增長1%,這也從事實上表明了資本入局對基層市場的擠壓。

此事同樣引起的國家機關的關注,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也對社區團購發布了網際網路平臺要嚴格遵守的「九個不得」,以對其加以約束。社區團購未來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社區團購畢竟是新興事物,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發現解決,不論是社區團購本身與實體商店的競爭,還是資本入駐後對該行業的擠壓都是必然會出現並引起熱議的話題。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解決方案是否得當有效更是應當被關注的。

社區團購本身並不是引發這些現象的原因,也並非完全沒有優勢點的,比如在滿足社區成員需求的同時,與實體商店進行有機銜接,有效加強對於人民息息相關領域行業的管理等等。

大家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浪潮裡的「團長」們
    艾女士說,其實做社區團購還是挺「麻煩」的,「工作挺瑣碎的,每天要發貨、對單、售後等。」實際上,社區團購已經遍地開花。採訪中多位團長告訴記者,「街上的店鋪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做社區團購」,而這背後是各路網際網路巨頭在這個賽道上加快跑馬圈地。一位兼職社區團購的團長把自己的小超市當做用戶的提貨點。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賣菜只是社區團購階段性品類。作者:趙小米 未來消費獨家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一個行業是真的風口,還是資本催生的偽命題,取決於一線從業者是否確實獲利。而從2017年正式誕生,2018年第一次成為一輪風口的社區團購,即使已經出現商業模式基本跑通,團長個體實現穩定盈利的興盛優選平臺,也並沒有出現人人爭搶做團長的盛況。直到網際網路巨頭入局後,想成為團長的社區小店店主們才多了起來。
  • 巨頭入局社區團購攻勢報告:「陣地戰」如何取代「閃電戰」
    評論 直指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資本逐利的方向 並表示 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 除了流量變現 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 即促進科技創新  這則評論發表後 網絡上湧起軒然大波 有傳聞稱 阿里馬雲 美團王興 拼多多黃崢紛紛表示退出社區團購業務 不過 上述公司暫未對此作出公開發聲 而一些消息人士則表示 退出社區團購 是謠言  今年以來 疫情期間暴漲的訂單量和激增的用戶數迅速 俘獲 了眾多網際網路資本的青睞
  • 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 收入如何?
    艾女士說,其實做社區團購還是挺「麻煩」的,「工作挺瑣碎的,每天要發貨、對單、售後等。」實際上,社區團購已經遍地開花。採訪中多位團長告訴記者,「街上的店鋪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做社區團購」,而這背後是各路網際網路巨頭在這個賽道上加快跑馬圈地。
  • 「團長」尷尬又無奈,社區團購千億風口「不香了」
    在這一特殊年份的資本市場,社區團購也逆勢成為新風口,可謂萬眾矚目、熱錢雲集。與投融資同時發生的還有併購:同程生活併購了同在蘇州的社區團購平臺「鄰鄰壹」,滴滴併購了橙心優選,京東併購了美家買菜。表面上三足鼎立,背後則是「不差錢」的網際網路巨頭的資本加持,阿里、騰訊、同程、滴滴、京東紛紛入局。只能「欺負」小賣部社區團購被扣上「不講武德」的帽子,源於對社區超市和小型菜攤生存空間的擠壓。
  • 巨頭入局社區團購攻勢報告:「陣地戰」如何取代「閃電戰」?
    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評論,直指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資本逐利的方向,並表示,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這則評論發表後,網絡上湧起軒然大波。有傳聞稱,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紛紛表示退出社區團購業務。
  • 社區團購浪潮裡的「團長」們:誰在做、怎麼做、未來會如何?
    艾女士說,其實做社區團購還是挺「麻煩」的,「工作挺瑣碎的,每天要發貨、對單、售後等。」實際上,社區團購已經遍地開花。採訪中多位團長告訴記者,「街上的店鋪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做社區團購」,而這背後是各路網際網路巨頭在這個賽道上加快跑馬圈地。一位兼職社區團購的團長把自己的小超市當做用戶的提貨點。
  • 社區團購模式的脆弱命門:城市經理、商品採購與團長
    出行、外賣和社交電商行業的大鱷向社區團購衝鋒,與早先入局的阿里、京東一起攪局;大家還是拿出網際網路一直以來的常規打法,跑馬圈地快速擴張,低價獲客,底線競爭;這一打法不斷擾亂市場秩序,對於興盛優選、十薈團等社區團購獨角獸來說倒計時的鐘聲已經敲響。
  • 社區團購「斷供」進行時,團長求生1元也送貨上門
    2、「團購大戰」不斷吸引團長加入,這就不再是一個躺賺的工作,1元錢也要送貨上門。社區團購到底會走向壟斷還是驅動競爭?會創造價值還是自我毀滅?6月,滴滴旗下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上線,它們與老牌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一起,成了圍剿居民菜籃子的「新四國大戰」。
  • 社區團購戰事:鐵打的中間商,流水的團長
    有團長為賺到提成,且社區團購也帶來了額外人流量而開心;也有團長因為社區團購與自家生意左右手互搏,擔憂自己淪為平臺倉庫而擔憂。社區團購的戰役焦灼在倉儲和配送端。網際網路消費端的戰事,很久沒有像社區團購一樣熱鬧了。
  • 社區團購血戰空前
    據消息人士透露,「社區團購是美團必須要做成的業務,在資源上會給予充分支持,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一面是開城過程中的捷報頻傳,一面是不斷提升配置的調兵遣將。重兵布陣的城市不僅涵蓋北上廣深,還覆蓋長沙、武漢、鄭州、杭州、石家莊等社區團購熱門城市;招聘崗位也涵蓋大區負責人、社區團購精力、冷鏈事務部負責人等,且薪資待遇十分優渥。一時間,以巨頭入局為標誌,社區團購成為了最熱鬧又擁擠的賽道。
  • 巨頭角逐社區團購賽道 地推瘋狂攻佔小區團長
    似乎一夜之間,沉寂許久的社區團購賽道春風吹又生,戰火愈演愈烈。不只阿里、美團、拼多多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挾巨金大舉殺入,滴滴、步步高、今日頭條也躍躍欲試,準備跨界入局,還有贊麥源選、熊貓大鮮、生鮮傳奇等新興平臺連傳捷報、來勢兇猛。
  • 悅厚:社區團購系統如何實現團長裂變?管理團長?
    但是社區團購平臺對於團長的管理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基本上都需要專業的社區團購系統進行支持,就好比擁有一個安全穩定的系統後,在運營社區團購時,可以靈活幫助團長快速營銷推廣、增加用戶量,幫助供應商完善供應鏈,提供司機導航、團長分銷等眾多有特色功能。並且需要做好管理和協調工作。 社區團購系統如何實現團長裂變?
  • 看鑑零售|人力資源視角看社區團購—團長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2020年年末,社區團購的字眼成為了熱搜頻道上的常駐嘉賓。資本瘋狂介入社區團購,甚至連人民日報也發文評論社區團購。其實,在很早之前阿里巴巴、美團就已經入局社區團購,並在很多城市短兵相接。今年以來,拼多多、滴滴、字節跳動、快手等新玩家也跑步入場。隨著京東加入戰局,活躍的電商巨頭都卷了進來。
  • 巨頭俯身,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
    一位投資人在朋友圈發表了對幾家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後武漢之戰的點評。2020年,社區團購成為最熱門的概念,巨頭間的戰爭隨之爆發。參戰方都遵循同一個玩法:打通供應鏈,配置中心倉,籤約團長建立自提點和推廣渠道,之後以低價吸引用戶下單。最終擊敗對手,拿下一座又一座城市版圖。
  • 團長拒當炮灰、廠家公開討伐, 他們為什麼抵制社區團購?
    前幾天還是資本熱捧,巨頭們蜂擁進場,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突然就被人民日報發表評論點名敲打,一些供貨商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抵制,國家反壟斷的重拳砸下,一時間輿論發酵,社區團購好像成了洪水猛獸。現在很多新入局的玩家都在向興盛優選「抄作業」,所以拓品類是遲早的事。這威脅的,就是社區小超市的生意。接下來就是便利店。各種日用品、零食、酒水飲料,這些品類現在已經能在很多社區團購平臺買到了,這跟便利店有一些重合。社區團購是次日達,所以除去那些馬上就要買到手的即時性需求,未來很多需求都可以通過社區團購滿足。
  • 一樁「風口謀殺案」:社區團購1000天生死始末
    過去1000多天,社區團購行業吸引了大量創業者和資本進入,經歷了野蠻生長、行業洗牌。如今巨頭入局,紛紛下沉到二三線城市到底是流量的焦慮,還是真為了那「幾捆白菜」?「社區團購真的很滑稽」「很多投資者進入社區團購真的很滑稽。
  • 社區團長腳踏「好幾隻船」
    至此,網際網路巨頭中的京東、阿里、美團、滴滴、拼多多等均齊聚社區生鮮團購賽道,一場「燒錢」大戰一觸即發。後疫情時代,生鮮電商、社區團購儼然成了最熱的風口,吸引資本機構、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相互廝殺。而在社區內,更聚集了多家生鮮團購品牌的BD(業務拓展)專員,遊說便利店、生鮮店、活躍居民成為旗下「團長」,努力拓展生鮮團購的業務。
  • 社區團購的鐮刀,已經悄悄地伸向團長
    事情是這樣的,他是這個月中旬剛剛加入到社區團購平臺,因為店面位置好,而且店內空間大,所以平臺的工作人員三番幾次的上門拜訪,邀請他加入團長行列,說辭就是既能引流又能多一筆不菲的佣金收入,並拿出其他做得好的門店成績給他看。
  • 避燒錢鋒芒:社區團購「原住民」投身持久戰
    對於巨頭入局後的社區團購市場,十薈團CEO陳郢如此形容。滴滴投入不設上限、美團推出千城計劃、拼多多也來勢洶洶。巨頭兇猛,夾縫中的「原住民」境遇顯然不太樂觀,巨頭高薪請BD,大量聘團長,同時關於興盛優選、美家買菜等企業員工被以更好的待遇挖走的消息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