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鑑零售|人力資源視角看社區團購—團長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2021-01-18 金柚網

來源 / 金柚網(ID:MissU_app)

作者 / 看鑑社

推薦閱讀時長 / 9分鐘

看鑑社:三四人,以看為鑑,看身邊人,看身邊事,鑑發展,鑑未來。

2020年年末,社區團購的字眼成為了熱搜頻道上的常駐嘉賓。資本瘋狂介入社區團購,甚至連人民日報也發文評論社區團購。

其實,在很早之前阿里巴巴、美團就已經入局社區團購,並在很多城市短兵相接。

今年以來,拼多多、滴滴、字節跳動、快手等新玩家也跑步入場。隨著京東加入戰局,活躍的電商巨頭都卷了進來。

▲ 2019年以來社區團購的融資情況

數據來源:金柚網研究院整理

對於巨頭之外的選手來說,依據背後的資本被分為三派:

頭部VC

以十薈團、興盛優選為代表的創業公司,背後站著的是騰訊、阿里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和紅杉、高瓴等頭部VC;

網際網路公司

以滴滴的橙心優選、拼多多的多多買菜、美團的美團優選為一派的O2O、新興電商為主的網際網路公司;

傳統零售行業

以百果園旗下的熊貓大鮮、物美旗下的多點拼團為主,傳統零售行業的頭部玩家也想進軍社區團購搶一杯羹。

如今這個行業整體發展的節奏仍處於初期階段,資本的大量湧入加速了社區團購的發展,資本對市場攻城略地的節奏,幾乎可以預見,在2021年即將打響社區團購的一場激戰。

社區團購發展

▲ 社區團購歷史演變

數據來源:金柚網研究院

要說起社區團購,其實早在2015年就已經出現,當時拼多多的出現帶動了團購的熱潮,但並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發展。而後社區團購從一線傳到二線,直到2018年,社區團購進入了擴品、擴規模的階段,大公司開始紛紛布局。

但人多的地方就有競爭,2019年行業逐步進入「洗牌」期,這個階段邊緣玩家被動退出,市場集中度開始提升,行業也處於平淡期。

就如過山車一般,經歷了2019年的洗牌,在疫情的衝擊下,社區團購得到了史無前例的快速發展,得到了各大巨頭的青睞。

社區團購吸引力

那麼,為什麼社區團購有這麼大吸引力?

其實直接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光是從社區團購中分離出來的生鮮市場,規模就達到4萬億,任誰都不願意放棄!

而從深層次看,可以從社區團購的供應鏈說起:

▲ 社區團購供應鏈

數據來源:金柚網研究院

社區團購的模式直接減少了前端門店的投入,以團長的自提點為主,依託社區和團長社交關係實現商品的流通。

典型的社區團購流程如下:

第一步 團長在微信群內分享團購的商品連結;

第二步 用戶在特定時間點之前通過商品連結/小程序/APP進行下單;

第三步 平臺收到訂單後,第二天由倉庫發貨至自提點;

第四步 用戶到自提點提貨。

後端供應鏈方面,平臺與生產基地、農戶等直接達成協議,由產品的源頭直接發貨至總倉,減少中間鏈路的成本增加,以此降低成本。

總的來說,社區團購相較於傳統模式有以下優勢:

1、價格優勢+及時性

過去的生鮮電商主要覆蓋一二線城市,目前在二三線城市,社區團購的優勢非常明顯,社區拼團在價格上要低於淘寶等線上電商平臺售價,同時它的及時性要好於傳統零售電商。

2、零庫存

社區拼團預售模式能夠有效降低庫存,從而減緩庫存損耗。「以銷定採」,做到「零庫存」,有效降低損耗,減少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

3、輕資產+低成本

社區團購模型前端固定資產投入較少,模式較輕,同時相比前置倉有較低的引流成本和較少的前端投入,同時將「配送到家」改為「配送到店+自提」,降低了履約成本,更能夠在三四線跑通。

這也是為何巨頭都在砸錢搶佔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團長有存在的必要嗎

那麼站在我們人力資源的視角,社區團購又帶來了什麼變化?

新增團長職位,由於資本的快速介入,團長的崗位出現了急劇的供需不配比,各個平臺都在搶佔團長資源。

1、團長是誰?

數據顯示,頭部5%~10%的團長貢獻80%~90%的銷售額,團長作為連接C端的唯一核心渠道,是社區團購能夠運轉的前提。團長的運營能力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團長擔任著建立社群、發起團購、配送、處理售後、解答疑惑等一些列職能,是社區團購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社區團購商業模式

數據來源:金柚網研究院

2、團長由誰來當?

根據新經銷數據,寶媽佔團長比例為27%,零售店店長佔團長比例為73%,有線下店的平臺可以將這些人轉化為考核後專門聘任的團長,而寶媽他們有充裕的時間來做兼職。

1、寶媽

特點:大量的閒餘時間、較強的社區熟人關係網、較強的兼職意願、一定的社區運營經驗

優勢:較低成本、線上裂變、快速建立團購微信群、開展運營

劣勢:無線下自提點、流失度較高

2、社區實體店店主

特點:較多的富餘時間、較強的社區熟人關係網、線下門店

優勢:線下門店自提、門店展示、真實度強,便於線下地推、易開展相關線下業務

劣勢:社群運營能力相對較弱、動力不足

3、快遞站站長

特點:一定的富餘時間、熟悉線下自提模式、強社區關係網

優勢:線下門店自提、門店展示、真實度強,便於線下地推,易開展相關線下業務

劣勢:菜鳥驛站與阿里聯繫緊密,阿里開展社區團購業務佔據更多優勢

3、搶人大戰,結果將會如何?

從目前看,大多平臺通過地推方式來發展團長,另外,滴滴、美團等大平臺甚至開出三倍工資的高價去挖掘興盛優選的老員工,可見,搶人大戰打的非常激烈。

▲ 各平臺團長獲取方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金柚網研究院整理

但目前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各平臺並不會給團長們付保底工資,所以都沒有籤排他協議,也就是說,一家商鋪可以同時成為好幾家社區團購的自提點。

巨頭們未來搶佔市場也在不斷的砸錢,而團長則是哪個平臺佣金高,則用哪個平臺發布連結。巨頭如此砸錢,是否能夠得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對於巨頭來說,社區團長的服務和流程的標準化十分重要。

不論如何,任何一個巨頭都不會輕易捨棄社區團購。

4、團長是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

首先,前期團長是社區團購擴張的重要武器。但從長期來看,由於團長對平臺的忠誠度不高,且大部分團長都在各個平臺身兼數職,這就容易平臺耗費大量金錢與精力積累的私域流量因團長的離職而功虧一簣。

所以在後期,當消費者形成穩定的消費粘性時,平臺會儘可能使團長標準化,弱化團長在供應鏈中的作用,將消費者與小程序或者APP直接連接,更直接的觸達消費者。一旦用戶養成習慣,平臺就有可能減少團長或自建配送兼團長的隊伍。

另一方面,平臺會更加專注的提高自身的供應鏈能力,加速整合供應商資源、完善產業鏈路,用產品留住顧客才是社區團購贏得長期競爭的壁壘所在。生鮮供應鏈環節層級較多,各級瓜分利潤以及運輸造成的損耗大,整合中間供應商,縮短供應鏈有助於優化成本管控,提升利潤空間;建立完整的生鮮產業鏈,掌握優質的產品資源,有助於提高顧客留存率,最終將價格競爭轉化為產品差異化競爭。

那麼問題來了,團長的職能會被弱化,團長這個職位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答案是需要,我們要知道在前期的搭建過程中,流量主要來自於團長。儘管消費者與平臺之間形成交易閉環後,團長仍舊有存在的必要。除了建立微信群、推廣團購商品外,團長還有很重要的作為就是在自提站為消費者派發商品。

但不一樣的是,相對於前期團長的重要性不會像前期那麼高。從數量上看,前期團長會需求激增,而後期在平臺成熟後,團長的需求也將會減弱。在配送方面,平臺可以採用社區居民兼職團購配送員的方式在高峰時期進行配送,用戶可以選取自提或者到家配送的方式,這樣既增加了用戶粘性也降低了團長的用工成本。

5、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有介入的必要嗎?

社區團購崛起的那樣迅速,資本市場的大佬們都在補貼。為了吸引更多的團長,新興平臺甚至花費3-4倍的費用去挖興盛優選的老員工。儘管如此,招聘的壓力仍舊存在,平臺大多採用地推的方式去尋找團長,這樣方式雖在量上取勝,實際上的效果卻大打折扣。

在這個環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就可以在平臺前期擴張時提供RPO或者BPO服務,為平臺提供用工保障。

最後的最後,不論在這場硝煙四起的社區團購爭奪戰中誰最終奪得頭籌,團長這一新興崗位在整個商業閉環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激烈的競爭中,誰能最大化的調動團長積極性、提升團長的工作效率,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下沉市場的零售效率革命
    社區團購顯著降低履約成本,在低客單價的下沉市場拓展盈利成為可能   生鮮品類由於易損耗、物流成本高等特點,一直存在線上滲透的難題。近年來,部分企業通過前置倉模式開展生鮮電商業務,雖確實提升了交付體驗,但受限於較高人力和配送成本,該模式難以在低客單價的下沉市場複製。
  • 社區團購模式的脆弱命門:城市經理、商品採購與團長
    編輯導語:社區團購這幾年炙手可熱,各大巨頭都想在社區團購中佔據一席之地;加上今年上半年疫情的衝擊,社區團購的發展更是迅猛;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社區團購的一些弊端以及現狀,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採購經理、城市經理、團長自上而下,都可以在這條社區團購產業鏈條上獲得一定的資源,而不可控性也是由上而下逐級增加的;因為越往下,社區團購品牌給他們的附加值越低,不足以讓他們有忠誠度可言,換誰家的都一樣。
  • 巨頭俯身,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
    一位投資機構人士在武漢、成都等地調研後認為,目前公眾關注社區團購時存在誤區,誤認為社區團購的業務核心是買菜。團購業務中包括了買菜,不代表團購業務的重心就是買菜。當社區團購戰火11月初燃燒到貴陽時,便利店創業者胡遷明第一次打開橙心優選看完價格和品類後作出判斷。今年疫情期間,他門下八家便利店日營業額從五到八萬元驟降到不足5000元,瀕臨倒閉。
  • 社區團購的團長們,現在怎麼樣了?
    李老師:莊老師直播間的觀眾大家晚上好,我是二級市場做零售研究的,一直是一、二極的話題都比較關注。最近社區團購是個大熱點,我們也寫了相關的研究報告,包括上周還去了長沙,親自去調研,線下的團長還有興盛優選那邊的人都做了交流。目前這個階段團長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所以我收集了身邊的一些行業內、券商、研究所一些朋友的問題,在這裡借這個機會向莊老師提幾個問題。
  • 團長拒當炮灰、廠家公開討伐, 他們為什麼抵制社區團購?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深燃,烏魯木齊的一些便利店和超市店主,已經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起因是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進入當地市場後,打起了價格戰。那麼問題來了,抵制社區團購,他們到底是在抵制什麼?價格戰不是新鮮玩意,巨頭搶市場也司空見慣,為什麼這一次的牴觸情緒如此高漲?深燃試圖站在一個客觀中立的視角,來解讀社區團購背後的爭議。
  • 社區團購走紅:快遞末端網點的新生意
    不過,隨著社區團購在下沉市場的快速滲透,看似與這場「菜籃子」之爭頗有交集但又形成明顯錯位競爭的快遞企業,能否真的靜觀其變?《中國經營報》記者留意到,日前京東旗下眾郵快遞網格站開啟加盟,正式入局社區團購;去年戰略投資社區團購平臺的中通快遞,近期註冊「中通同城」,並牽手來伊份(603777.SH)探索社區團購等新零售模式。
  • 電商新零售2.0:從生鮮電商到社區團購,運營效能成取勝關鍵
    所以團長需要至少滿足這麼兩個條件:一是有提貨點,團長通常不送貨,而是讓用戶自提;二是有人脈,能夠把社交群建起來,每天能有人下單。平臺提供採購、物流倉儲及售後支持,團長根據銷售額獲得佣金。圖:社區團購商業模式簡圖社區團購模式是否能夠盈利?
  • 社區團購政策風向:遏制不正當競爭,團長、品控尚處監管空白
    &nbsp&nbsp&nbsp&nbsp有專家表示,近期的監管規定意在重塑社區團購的市場競爭秩序,對行業發展進行有效引導。未來監管部門將最大程度遏制非良性擴張和不正當競爭,但並非遏制社區團購這一業態。
  • 零售效率革命另一面:社區團購擠壓傳統便利店?
    近年來,受零售業下沉市場的觀念推動,「社區團購」成為行業熱詞,但從整體來看,其相應市場的發展態勢並不理想。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社區團購業務於今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不僅有各種新興社區團購平臺相繼入局,中小商家接連入駐,網際網路巨頭們也紛紛下沉,社區團購市場的「紅海」迎來轉機。
  • 悅厚:社區團購系統如何實現團長裂變?管理團長?
    但是社區團購平臺對於團長的管理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基本上都需要專業的社區團購系統進行支持,就好比擁有一個安全穩定的系統後,在運營社區團購時,可以靈活幫助團長快速營銷推廣、增加用戶量,幫助供應商完善供應鏈,提供司機導航、團長分銷等眾多有特色功能。並且需要做好管理和協調工作。 社區團購系統如何實現團長裂變?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賣菜只是社區團購階段性品類。作者:趙小米 未來消費獨家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一個行業是真的風口,還是資本催生的偽命題,取決於一線從業者是否確實獲利。社區團購這場當前最火熱的零售創新業態,團長毫無疑問是整條鏈路上最重要的角色,是面向終端消費者最關鍵的要素。各大巨頭交鋒的第一戰場,也正是對團長的爭奪。
  • 燒錢大戰與搶人大賽: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
    在一線城市居民還感到陌生時,社區團購混戰的號角已經在低線城市響起。11月30日,社區零售品牌「十薈團」宣布完成阿里巴巴聯合領投的1.96億美元C3輪融資,這是十薈團今年獲得的第四輪融資。此後一天就有消息稱,社區團購創業公司「興盛優選」即將開啟新一輪融資,融資額初步定在2億-5億美元,估值達50億美元左右。
  • 社區團購戰事:鐵打的中間商,流水的團長
    有團長為賺到提成,且社區團購也帶來了額外人流量而開心;也有團長因為社區團購與自家生意左右手互搏,擔憂自己淪為平臺倉庫而擔憂。社區團購的戰役焦灼在倉儲和配送端。網際網路消費端的戰事,很久沒有像社區團購一樣熱鬧了。
  • 社區團購:萬億賽道風雲起,敢擲千金闢天地
    終態推演:我們以三個會對終態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業務本身是否能夠足夠快的產生網絡效應/規模效應;業務是否發生了商業模式的迭代,產生了降維打擊燒錢時代的業務模式;後續的競爭中,是否有巨頭願意大額虧損維持市場存在),考慮到社區團購業務較重、較難被降維打擊/行業網絡效應較弱/行業會有多個巨頭願意維持大額虧損保持市場存在的判斷,我們預計行業或較難走向統一。
  • 社區團購「斷供」進行時,團長求生1元也送貨上門
    這條賽道依然不斷有巨頭湧入,10月,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11月,阿里投資十薈團,12月11日,京東表示將向興盛優選投資7億美元。然而,一盆冷水突然澆下來。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布的評論指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多家供應商隨即宣布禁止經銷商未經授權或低於零售價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社區團購會被抵制嗎」成了平臺、團長、依賴社區團購居民最大的隱憂。
  • 大公司們押注社區團購,這真的是賺錢生意嗎?
    京東則是淡出已久的創始人劉強東親自帶隊,並開始整合京東分散的社區團購、部分零售業務部門,主打面向下沉市場的京喜。大公司的進入,也改變了整個社區團購的競爭格局。即便是在上一輪比拼中嶄露頭角的中小創業公司,也面對著大公司投入的流量、資金、以及地推資源的壓力:合作的團長們被挖角、開始發放優惠券應對價格戰,還有創業公司開始收縮覆蓋城市。
  • 當我們討論社區團購時,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
    社區團購真的只能聚焦於低價,與用戶體驗、差異化等特徵毫不搭界嗎?如果真是如此,那社區團購就會變成一種非常沉重、長期利潤率有限的「零售生意」,而沒有什麼「網際網路成分」了。這顯然不是網際網路公司和投資人所期待的;這樣一片江山根本沒有必要打下來,甚至根本打不下來,因為用戶只顧價格、毫無忠誠度。
  • 「團長」尷尬又無奈,社區團購千億風口「不香了」
    12月2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集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6家企業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對社區團購劃定了「九不得」監管底線。監管層明確發話,在資本圈倍受追捧的社區團購繼續擴張的勢頭已出現拐點,使其業務伸向上海、北京的可能性存在一絲疑問。
  • 社區團購不是洪水猛獸,而是細水長流
    與此同時,一線城市的零售業態太豐富了,出門有大型商超、便利店,不出門有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外賣平臺,還有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平臺。此外,2016年就已經有人在微信群、QQ群裡做社區團購這件事情。根據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的描述,那個時候團購的訂單大多都是群裡的成員報個名,團長記錄,這些訂單都是手工一單一單記錄下來的。
  • 社區團購的「生意經」,有錢就能「念」好嗎?
    盈利與社交,社區團購成為新的流量窪地社區團購就是基於線下社區生態,以社區團長為分發節點,通過社群,APP等移動平臺對社區內居民團體提供方便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用戶在平臺下單,第二天平臺統一配送至團長處,再由用戶自取或者團長完成「最後一公裡」配送,實現整個流程的閉環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