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4》開播,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起身邊的爸爸們來,在很多家庭裡,確實是不知道爸爸「去哪兒」了。都說寶寶的降臨是夫妻二人情感結晶的結果,一個完整的家庭應該有媽媽和爸爸兩個人來維繫。「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不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延續,對孩子來說爸爸和媽媽同樣重要,對妻子來說一個好老公,首先應該是一個盡心盡責、給孩子更多陪伴的爸爸。或許一些大男子主義的人要反駁了:天天陪著老婆和孩子,拿什麼養家?男人應該以事業為重!還有些爸爸則表示很無奈:寶寶就和媽媽好,他也不跟我呀!
的確,女性的母愛讓媽媽對孩子的情感有別於爸爸,對孩子的牽掛、不舍和對家庭的照顧在某種程度上是會高於男性。但這絕對不能成為把一切都推給媽媽的理由,無論你是「甩手掌柜」,還是應酬不斷的忙於生計,小編也想在這裡奉勸爸爸們,不要讓你的妻子成為「假性單親媽媽」,一個「名存實亡」的老公,對於一個家庭的意義又有多少呢?不要讓孩子整天把「爸爸去哪兒了」掛在嘴邊!
什麼是假性單親媽媽?
假性單親媽媽指的是有配偶,但丈夫因長期不在家,或與家人極度缺少溝通而形成媽媽與孩子通常相依為命,與丈夫疏遠的家庭現象。簡而言之,就是另一半工作忙碌、早出晚歸,一天跟妻子、孩子說不到兩句話;運氣好一點,節假日會待在家裡,但所做的事情也只限於吃飯、睡覺、看手機、玩電腦。運氣差一點,休息日也要加班、應酬,每天不見人影。
以前小編寫過一篇關於單親媽媽的文章,說了她們的辛酸和不容易。但現在看起來,比起真正的單親媽媽,假性單親媽媽也是有倒不完的苦水。區別只在於晚上多個人睡在旁邊,帳單有人幫忙支付,會有人隔三差五的打個電話……
帶孩子去公園,別人一家其樂融融,母子倆卻是孤單相依;去商場超市血拼,別人家有老公當挑夫,自己卻只好當苦力;孩子生病,要想辦法自己送醫;親友聚餐,老公永遠缺席;一個人煮飯、洗衣,就連上個廁所都得把孩子抱在膝上。這類老公有個共同的口頭禪:「你以為我願意這樣嗎?還不是為了你和孩子,還有這個家!」這類老婆也通常會這樣安慰自己 「除了少在家、不幫忙,他也沒做什麼壞事。錢都拿回來、也沒有外遇。為了孩子忍忍湊合過吧!」但是別忘了,不回家的老公成就的通常都是他自己,默默忍耐的老婆往往只會讓自己處於崩潰的邊緣。
「假性單親」的隱患
和諧的家庭關係應該是由爸爸、媽媽、孩子組成的穩固整體,從而形成三角形結構,任何一方缺失,都會導致結構鬆懈,甚至「坍塌」。
假性單親媽媽極易情緒抑鬱
由於丈夫對家庭處於長期不關心狀態,不少媽媽的心情變得低落,愛發脾氣,繼而出現睡眠不好、情緒抑鬱等情況。
假性單親對孩子傷害最大
孩子雖然生活在雙親家庭,但在心理上卻只感受到單親的愛。70%—80%的心理問題患者都是因為從小在父母關愛不健全的家庭環境中長大,要麼是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要麼是單獨跟著母親,或單獨跟著父親長大。如果一個孩子一直由假性單親媽媽陪伴,父親不參與成長,孩子從父親身上得不到陽剛力量的支持。那麼,當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導致自卑心強,繼而產生人際關係障礙。
造成「假性單親」的原因
爸爸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光要有陪伴的時間,更應該注重陪伴的質量。有的爸爸在周末的時候會抽時間陪孩子出去玩,會給孩子買很多好玩、好吃的東西,但這個過程中卻不斷打電話處理自己的事務,孩子根本沒有體會到爸爸的愛。工作固然重要,但孩子每一個人生的重要時刻不會等著你的工作忙完,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受家庭觀念影響,認為「女主內男主外」。
老一代的觀念講求「男主外女主內」,認為男人就是為了打天下,女人就該圍著孩子轉。有些自我認知能力欠缺的男人,根本意識不到父親角色的重要性,還會譏笑下了班就回家的爸爸們。在他們的意識裡,在外工作的男人,地位永遠都比在家的妻子高。回到家,老婆理應把家打理好、把孩子照顧好、飯煮好、衣服洗好,而他就像個渾身沒有骨頭的生物。如果飯後知道幫忙洗個碗、給寶寶洗個澡,那已經是極品的「新好男人」了。作為家庭主婦的妻子,沒有工資,先天就矮一截,所以只好默默無語、吞氣忍聲。
還有很多家庭是兩個人都要上班,但家務卻依然是女人的事。「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算是坑苦了不少女人,又要負擔家計,又要承擔家務,活活把又當妻子又當媽的老婆塑造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女超人!同樣都是下班回來,為什麼老公可以北京癱的坐在沙發上等飯吃,老婆就要一頭栽進廚房,大腿上還纏著一個哭鬧不休的孩子呢?為什麼廁所又髒又臭的時候,總是老婆拿起刷子來清理,而老公卻可以受之無愧的享用乾乾淨淨的浴室呢?請問各位老(爸)公(爸),這樣老婆和單親媽媽有什麼兩樣?!
家庭環境的影響,都是遺傳基因惹的禍。
老爸當年就不著家,都是老媽一手把兒子拉扯大,如今有了孩子,已經經過時間沉澱過的模式被老爸老媽證明了是成功的,借鑑成功經驗當然沒有錯,因此,把父母的相處模式習慣性照搬,進行基因複製,自然也錯不了。
越幫越忙,不做總不會錯了吧。
原本也想幫忙,可架不住業務實在不熟練,當爸爸也是第一次,先前沒什麼經驗可參照,鬧得越幫越忙,還為此徒增許多爭執,索性徹底放手,老婆來做大總管,找各種藉口可以享清閒。
自己還是個孩子,沒有轉換到爸爸的角色。
自己還未從父母的懷抱裡掙脫出來,房子是爸媽買的,媳婦是爸媽選的,就連孩子也是爸媽讓生的。父親?什麼鬼?與其說生了個兒子/女兒,倒不如說是生了個弟弟/妹妹,這樣的弟弟妹妹還不能和他打遊戲,那就只好能逃則逃,想躲則躲了。
如何擺脫「假性單親」的狀態?
給媽媽的忠告
意識到你的價值
親愛的寶媽,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逐漸成為了一個「假性單親媽媽」,那就勇敢的說出來,跟你的老公爭取你的權利和幸福。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忽略做家務的價值。在家裡做家務的女人,如果以同樣的時間在外面做家務幫傭,賺的說不定比男人還要多。據統計,如果換算家務事的薪水,家庭主婦一個月的合理薪資是9600元(這還是2010年的統計數據)。有多少男人付得起這個價錢請一個全天候保姆呢?所以女人沒必要覺得自己是在依附男人生活,即使是全職媽媽。男人也真別覺得是你在養家,因為你的工資未必能支付得起你所享受的貼心服務!
家庭中的家務應該共同分擔,「男主外女主內」的時代早該過去,共同主外、共同主內的時代已經到來。把家務清楚列舉,大家一起分工,不但可以增加雙方的責任感,也可以讓另一半更愛你。小編覺得,一個在家什麼都不做的男人,比願意分攤家務的男人容易外遇,因為他對家庭沒有任何參與感,他很容易不在乎這個家。
別讓男人做擺設
越來越多的女性成了別人眼中的「女強人」,從開車出去購物,到給孩子選擇學校,往往一個人都能搞定。一開始,女性在家庭中表現出的強大,會得到丈夫的讚賞,妻子對自己的能力也會變得更加自信。但當女性覺得自己很累,需要一個肩膀來支撐時,卻發現丈夫在家庭中的地位已經弱化了。
如果一個女性對家庭中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攬,會使得父親在家庭中的位置由主動忽視到被動退避,使得女性慢慢變成假性單親。男人在撫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有點笨手笨腳,但是做妻子的因為丈夫的笨手笨腳而把他推了出去,就要承受這代價。把老公推出教養孩子的圈子,會使得他不懂在家庭中的責任,缺乏責任感,不能在婚姻當中得到成長和成熟,也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夫妻關係。
俗話說「感同身受」,要先有感觸才能如同身受。如果不知道做家務是怎麼回事兒,帶孩子是什麼體驗,又何能理解帶娃、做家務的辛苦?想當然認為這一切都很輕鬆,正是妻子大包大攬的結果。所以,寶媽要從開始就讓寶爸參與到帶娃的一點一滴中來,不要擔心寶爸做的不好,多鼓勵、多表揚,他會做得越來越好。在一起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寶爸自身的責任感會逐漸增強,對家庭、對寶寶、對妻子會有越來越多的牽掛和體諒。「愛」這個東東,真的是越付出才會越多。只有夫妻雙方互相尊重對方的角色和身份,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而性格強大的女性,也應適時示弱,讓丈夫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從而避免由「假性單親」變為「單親」的悲劇。
給自己一點專屬時間
都說有了孩子的女人就失去了自我,這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一點錯也沒有。孩子固然重要,但給自己一點專屬的時間也必不可少,這個時間裡可以更好的整理自己,充實自己,不要當了幾年媽媽,把自己給弄丟了!可以每天給自己一個小時的時間,找個咖啡館閱讀一下書報,或約上三五好友愉快的暢談下除了孩子以外的任何事情,讓自己的心靈重新沉澱,整理好自己,回家用笑容面對丈夫和孩子。
給爸爸的忠告
爸爸們不妨現在回想下,結婚後,你折過幾次衣服?鋪過幾次床?洗過幾次碗?擦過幾次地?做過幾次飯?刷過幾次馬桶?有了孩子後,你收過幾次玩具?給寶寶洗過幾次澡?換過幾次尿布?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個位數,那麼你老婆所做的就是千位數。你忍心這樣對待一個當初海誓山盟,要愛她、疼她、照顧她一輩子的女人嗎?
作為一個男人,一個真正的爺們兒,不能藉口男女在家庭中的分工不同,而放棄他作父親和丈夫的責任。有些家庭可能已經形成了適合於他們的模式,比如男主外女主內,由妻子料理家裡的一切,包括孩子的一切,丈夫為事業在外打拼,也同時為家庭打拼。忙事業沒有時間時時陪伴,這個沒有問題,男人不用在撫育孩子過程中事無巨細,但每次孩子需要你出現的時候,你是否出現了呢?比如孩子需要爸爸回答問題的時候,你是否幫助孩子解決了問題?孩子畢業典禮時,你是否在場?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那逃避父親責任的罪名扣在頭上,怎麼說都不為過。
小編碎碎念:
婚姻不是獨角戲,它需要兩個人共同來經營。同樣,養育孩子也是夫妻應共同承擔的義務和責任,男人一定要有共同撫養的意識,尤其是孩子到了叛逆階段,心理疏通要交給爸爸打理,那個時候的孩子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感很強,寶寶會教給孩子堅強和勇敢的面對。
本文轉自55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