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鄰居小柳和丈夫兩個人有了孩子之後,丈夫為了給孩子一個更輕鬆的未來,和更好的生活質量,開始了更加拼命的工作。丈夫因為工作特殊的原因,經常出差,小柳一個人咬牙帶著孩子生活。
隨著孩子開始上學,本以為會輕鬆一點的小柳卻迎來了噩夢!孩子在學校裡不聽管教,打罵同學,一次次地被叫家長…… 看著孩子一天天的荒廢,小柳沒有一點辦法。丈夫回家後看見孩子的成績,雖然沒有對小柳說什麼,但是眼裡的指責卻是讓小柳心裡梗著一口氣。
這種問題兒童多數出現在單親的家庭,或者失去雙親的家庭。因為教育陪伴的缺失,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發生了偏移。這一類的孩子一般會過早地進入叛逆期,自我意識非常強。而如同小柳這種家庭情況的孩子,就是時下比較流行的「假性單親家庭」。
這種孩子和單親家庭的孩子,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甚至單親家庭的孩子,比「假性單親」的孩子還要好管教一些。
什麼是「假性單親」呢?
就是另一半因為工作的特殊原因,或者工作應酬,每天早出晚歸,甚至一個月見不了幾次面,回家後不是因為太累倒頭就睡,就是乾脆不回家。明明是兩個人的孩子,另一半卻遲遲沒有盡到應有的義務,除了負擔家庭的支出之外,沒有任何行動。
有網友自我調侃說「明明是兩個人的婚姻,卻過著單親家庭的生活」,孩子哭了、鬧了自己哄,半夜生病了自己帶著去醫院,什麼事都自己扛,因為知道打電話也沒用,有時候感覺自己就是個無所不能的超人。
這種缺席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呢?
1、自卑甚至自閉
一個家庭裡,男人往往是承擔家庭責任的那一個角色,也會因此錯過孩子的教育。父親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長裡有著巨大的作用,父親的存在會讓孩子更加有勇氣和責任感,父親所給予的安全感,也是母親做不到的。
如同生活在女人堆裡的賈寶玉,雖然有著擔當,但到底是因為性格懦弱,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長期生活在母親的庇護下,缺乏溝通和探索,拒絕踏出舒適區的孩子,在面對老師、同學的時候,不自覺的會有些怯弱和自卑,既而選擇用關閉交流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2、因為自卑而過度自信
這樣的孩子從小就缺乏安全感,一點點的改變都能讓他們感到煩躁,尤其是在上學之後,老師所說的每一句錯誤,在這樣的孩子眼裡都是指責。
他們聽不進去任何的溝通和意見,為了保護自己內心的不安,他們選擇攻擊,豎起身上所有的刺,仿佛只有這樣才會有些許熟悉的安全感。他們的性格往往呈現出固執、暴躁、甚至有暴力傾向的行為。
3、社會認知缺陷
生活的活動範圍意味著孩子的認知,從小缺少父親的陪伴,每天跟著母親在學校、超市、家,這種固定的區域活動,讓孩子的思維得不到更好的引導,顯得整個人十分木訥,固定思維,缺乏創新。
這種孩子在社會上缺乏責任的擔當,對於社會的運轉缺乏靈活性。由於自己的童年缺乏父親的角色,導致在長大之後,對於家庭的認知也不全面,很有可能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延續自己童年的悲劇。
而面對逐漸增長的社會壓力,很多的家庭已經成為了「單親家庭」,還有很多人沒有認識到這種環境的可怕,你是否處於「單親家庭」的環境呢,「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您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歡迎分享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