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勒斯·阿卡爾:
「Harmonia Parnassia Sonatorum」d小調奏鳴曲,Op.2, No.6
卡羅勒斯·阿卡爾是佛蘭德的一位音樂家、作曲家,他是荷蘭共和國17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這首來自Harmonia Parnassia 的d小調奏鳴曲是為2把小提琴和低音鍵盤樂器所作的作品。
約翰·雅各布·弗羅貝格:
C大調第十二羽管鍵琴組曲 FBwv 612
該曲是一首專門為羽管鍵琴創作的曲目。這套作品旋律優美,且具有一定的特殊裝飾。該曲共包括四種:阿勒曼德舞曲、吉格舞曲、庫蘭特舞曲和薩拉班德舞曲。其中,阿勒曼德舞曲以羽管鍵琴由低音到high c的一系列C大調音符結束。
約翰·塞巴斯第安·巴赫:
G大調小提琴與通奏低音奏鳴曲 BWV1021
這首G大調奏鳴曲BWV1021,為小提琴與低音大管而作,大約作於1120年。共4個樂章:1.柔板,2.活潑的,3.廣板,4.急板。
約翰·戈特利布·哥德堡:
C大調奏鳴曲 為兩把小提琴與通奏低音而作DürG 13
這首C大調奏鳴曲創作於19世紀中期,一共有四個樂章,分別是柔板、二二拍節奏、廣板和吉格舞曲。本首奏鳴曲遵循義大利教堂奏鳴曲風格,最後樂章中的吉格是義大利影響力的另一種標誌。該曲開場時以緊張的、連續的小提琴演奏開始,很快進入到三重奏。第二小提琴最初起到了支持調和的作用,但在中途它與第一小提琴模仿對位。第二樂章以C、B、降B和A為主題。這是作曲家對音樂主題的重新排列。最後,隨著吉格風格的出現主題升華。
—— 中場休息 ——
迪特裡希·布克斯特胡德:
g小調三重奏鳴曲, Op.2 No. 3 BuxVW 261
這首g小調三重奏鳴曲是一首巴洛克時期的作品,該曲由小提琴、古大提琴和羽管鍵琴演奏,共有6個樂章分別是:g小調快板、g小調柔板、g小調急板、g小調行板、莊嚴的降B大調和g小調吉格。
約翰·塞巴斯第安·巴赫:
d小調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 BWV 903
d小調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曲是巴赫的大鍵琴作品之一。這件作品在他的一生中已被視為是一件獨特的傑作,並且也經常用於鋼琴演奏。幻想曲的第一部分開始於一個快速的、上下起伏的澎湃的託卡塔,和破碎半音三連音和弦。第二部分是由一系列非常清晰且溫和的轉調和弦所作的琶音開始。第三部分則是敘述性的,其中包括了各種裝飾音、豐富和高強度的旋律表達。賦格的主題包括以半音形式從A至C逐漸升高,從d小調到平行大調F大調。
喬治·弗裡德裡克·亨德爾:
降B大調三重奏鳴曲 HWV 388
這首降B大調三重奏鳴曲是亨德爾的一首巴洛克時期極具代表性的作品,該曲為2支雙簧管和低音鍵盤樂器所作。
*演出曲目及順序請以演出現場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