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胡惟庸人們就會想起明初四大疑案之一的胡惟庸案。有很多人認為胡惟庸案是一件冤案,是朱元璋為了廢丞相,加強皇權的一種做法。
那麼朱元璋應不應該殺胡惟庸?胡惟庸是否真的想謀反?我們先一起來分析胡惟庸被殺的原因,主要是二點:
1.胡惟庸權力欲膨脹
元末時胡惟庸在和州投奔了起兵的朱元璋,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不少戰功。朱元璋稱帝後。胡惟庸就擔任了參知政事。
洪武六年,李善長就推薦胡惟庸做了丞相,由於胡惟庸很有才能,也很上進,因此朱元璋很相信他。
此時,胡惟庸的權力欲開始膨脹了,他在朝中獨攬大權,而且有很多事都不奏報朱元璋,就自己執行了。
各部門的奏章他都自己先看,有彈劾他的,他就不上奏。而且他還收受賄賂,排除異己,比如徐達看不慣他的專權,就向朱元璋告發了他,他就想陷害徐達;劉伯溫與他有矛盾,他就利用劉伯溫生病的機會去探病,然後給劉伯溫下毒,毒害了劉伯溫。
這樣朝中就沒人敢反對他了,胡惟庸就一手遮天了,架空了皇帝。朱元璋不可能沒有察覺,只是當時沒能找到證據,這也是朱元璋後來廢丞相的一個重要原因。
2.背叛朱元璋的行為
胡惟庸大權在握後,還不滿足,想要擺脫朱元璋的束縛,於是胡惟庸與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商量,要他們收集士兵。
而且他還派明州衛指揮林賢招引倭寇,與倭寇定期約會,還向元朝稱臣,請元軍做外應。
1379年,佔城國進貢,胡惟庸不上報朱元璋,結果宦官上報了,朱元璋很生氣,就責問中書省,並將有關大臣全部問罪。
第二年,塗節上告胡惟庸變節,御史中丞商皓也告發胡惟庸圖謀不軌,朱元璋大怒,於是下令殺了胡惟庸。
胡惟庸的這些行為都是背叛朱元璋的,朱元璋並未授權胡惟庸招兵買馬,他卻自己招兵,還與倭寇預約相會,這不是謀反是什麼?朱元璋殺胡惟庸是對的,胡惟庸是咎由自取。
說到這裡我們發現,胡惟庸被殺並不冤,但有人會說胡惟庸謀反並不是真的,是朱元璋故意用這個罪名來殺胡惟庸為廢除丞相找藉口,胡惟庸被殺怎麼就不冤枉呢?我們先不討論胡惟庸是否謀反,我們來看看胡惟庸的一系列的行為是否該殺。
他做了丞相後,很多事情居然不上奏朱元璋,而是自己執行了,而且他還收賄賂,陷害大臣;這還沒有完,他居然私下派人招兵,與倭寇定約會的時間,向元朝稱臣。
樁樁件件瞞天過海,恣意妄為,這怎麼能讓朱元璋不懷疑他。就算他沒有謀反之意,也不能瞞著朱元璋私自做事,更不能把權力拿在手裡,架空皇帝。
胡惟庸這些不法行為本就該殺,然而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又找不到胡惟庸的罪證,最後根據官員們的上告,找了個罪名殺了胡惟庸,廢了丞相之位。
胡惟庸為人貪權,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做出了一些越權的事,不守本分,被殺冤嗎?朱元璋本來就想廢丞相,找不到藉口,而胡惟庸卻自己送上門,讓朱元璋抓住他的把柄,這能怪誰?胡惟庸自己做事不小心,以為別人都不會告發他,膽子越來越大,最後東窗事發害了自己,也連累了家人。
我們從胡惟庸身上得知,在工作中,要守本分,不能隨意越權,領導沒有授權的事,是不能做的,更不能瞞著領導做一些違規的事,否則,我們也會像胡惟庸一樣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