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問諾貝爾獎成果有多牛?影響人類生活的十大諾獎成果,一定要講...

2021-01-09 澎湃新聞

2020年諾貝爾獎於10月5日至12日陸續公布。受疫情影響,原定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傳統頒獎典禮和晚宴被取消,改為線上舉行。一起來看看備受關注的三大科學獎,今年花落誰家吧。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J·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莫恩·賴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的貢獻。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的卓越工作。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方面作出的貢獻。她們是諾貝爾化學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也是諾貝爾獎得主中的第55、56位女科學家。

如何向孩子介紹諾獎?

諾獎成果有多厲害?

《科技日報》整理了

影響人類生活的十大諾獎成果,

快來一起看看吧~

1

青蒿素每年「拯救2億人口」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人之一:屠呦呦

圖為諾獎官網公布的獲獎者介紹

1972年,受中國典籍《肘後備急方》啟發,屠呦呦成功提取出治療惡性瘧疾的青蒿素,被譽為「拯救2億人口」的重大發現。

青蒿素已被廣泛用於瘧疾肆虐地區。僅在非洲,這就意味著每年超過10萬人因此得救。

2

史上第一張X光照片拍了一隻手

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獲獎人:威廉·康拉德·倫琴

圖片來源:中國科技網

1895年11月8日,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在家中實驗時發現了X射線,他借妻子的手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X光片,為開創醫療影像技術鋪平了道路。

1896年,X線便應用於臨床醫學,第一次在倫敦一婦女手中的軟組織中取出了一根縫針。今天,X射線診斷結果可顯示更清晰的細節。在現代數位技術的幫助下,X射線診斷還能提供人體內部三維圖像。

3

合成氨讓人類擺脫天然氮肥的局限

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

獲獎人:弗裡茨·哈伯

19世紀以前,農業所需氮肥主要來自有機物副產品,如糞類、種子餅及綠肥。如能將空氣中豐富的氮固定下來並轉化為可被利用的形式,糧食問題就會得到極大緩解。

弗裡茨·哈伯是從事合成氨的工藝條件試驗和理論研究的化學家之一。1909年,哈伯率先從空氣中製造出氨,使人類擺脫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動局面,加速了世界農業的發展。

4

胰島素為糖尿病患者帶來曙光

19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人:弗雷德裡克·班廷、約翰·麥克勞德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在二十世紀之前,糖尿病被看做不治之症。

1922年夏天,班廷與麥克勞德從狗的體內分離出消耗糖所需的活性物質,並把這種物質注入一條患有糖尿病、瀕臨死亡的狗,這條狗的病情很快就出現了好轉。這種物質正是胰島素。

5

青黴素讓人類不再恐懼細菌感染

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人:亞歷山大·弗萊明、恩斯特·伯利斯·錢恩、霍華德·弗洛裡

曾經,人類對細菌感染束手無策,無數人因此喪命。直到青黴素被發現,人類才開始逐漸脫離被細菌感染支配的恐懼,平均壽命得以顯著延長。在他們共同努力下,青黴素從實驗室走向現實生活、造福人類。

6

鋰電池:創造可充電的綠色新世界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獲獎人: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吉野彰

他們的研究使鋰電池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方式更穩定,實現了商業化,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

1991年,索尼製作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鋰電池,從此手機、照相機、手持攝像機乃至電動汽車等領域步入了可攜式新能源時代。

7

常溫常壓催化出便捷廉價塑料

1963年諾貝爾化學獎

獲獎人:卡爾·齊格勒、居裡奧·納塔

20世紀50年代,德國化學家卡爾·齊格勒合成了齊格勒—納塔催化劑,並將其用於聚乙烯的生產,得到了支鏈很少的高密度聚乙烯。義大利化學家居裡奧·納塔將這一催化劑用於聚丙烯生產,得到了高聚合度、高規整度的聚丙烯。

齊格勒—納塔催化劑的出現使得很多塑料的生產不再需要高壓,減少了生產成本,實現了對產物結構與性質的控制。

8

胃病罪魁禍首竟是幽門螺桿菌

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人:巴裡·馬歇爾、羅賓·沃倫

以前的學者普遍認為胃酸不可能讓細菌存在,也一直未找到治療胃病的根本方法。兩位來自澳洲的科學家羅賓·沃倫和巴裡·馬歇爾證實,幽門螺桿菌導致了胃炎和胃潰瘍。

潰瘍病從原先難以治癒、反覆發作的慢性病,變成一種短療程抗生素和抑酸劑就可治癒的疾病。

9

動物飼料因這一方法貯存更久

1945年諾貝爾化學獎

獲獎人:阿爾圖裡·伊爾馬裡·維爾塔寧

現如今人們一年四季隨時可以買到牛奶、奶酪等奶製品,而在很久之前,由於冬季的飼料短缺,導致奶牛等牲畜的產奶量降低,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1924—1948年,芬蘭生物化學家阿爾圖裡·伊爾馬裡·維爾塔寧在赫爾辛基大學研究青貯飼料腐爛的發酵過程。由於發酵產物的乳酸能提高青貯飼料的酸度而終止發酵。基於此原理,他研究出一種AIV法,既可防止腐爛而又不影響其使用和營養價值。

10

試管嬰兒助更多家庭盡享天倫

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人:羅伯特·愛德華茲

1978年7月25日,「試管嬰兒之父」——英國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幫助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來到人間。他發現了人類受精的重要原理,成功實現人類卵細胞在體外受精。

全世界大約有10%的夫婦遭受不育症的折磨,這一切都隨著體外受精技術的問世而得到解決,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家庭因此受益。

來源:中國教育報、中國科普研究所、科技日報

原標題:《孩子問諾貝爾獎成果有多牛?影響人類生活的十大諾獎成果,一定要講給孩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公布!曾影響人類生活的10大諾獎成果,講給孩子!
    影響人類生活的十大諾獎成果都有什麼?快來一起看看吧,讓孩子受益!
  • 孩子問諾貝爾獎成果有多牛?影響人類生活的十大諾獎成果,一定要講給孩子!
    2020年諾貝爾獎於10月5日至12日陸續公布。受疫情影響,原定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傳統頒獎典禮和晚宴被取消,改為線上舉行。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備受關注的三大科學獎,今年花落誰家吧~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J·阿爾特(Harvey J.
  • 2020年諾貝爾獎公布.影響人類生活的十大諾獎成果有多牛?你想從小啟迪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嗎?講給他們聽吧
    受疫情影響,原定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傳統頒獎典禮和晚宴被取消,改為線上舉行。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備受關注的三大科學獎,今年花落誰家吧~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J·阿爾特(Harvey J.
  • 孩子問諾貝爾獎成果有多牛?告訴他這些!
    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截至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9日,2020年諾獎已相繼頒布了生物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以及和平獎。一起來看都有誰獲獎!
  • 一個發現就把人類壽命提高了25歲!這些諾獎成果太牛了!_騰訊新聞
    21939年諾貝爾獎:格哈德·多馬克因發現「百浪多息」的紅色染料可以保護小鼠和兔子免受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的侵害獲獎。百浪多息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種人工合成的抗菌藥。多馬克於193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1945年諾貝爾獎:亞歷山大·弗萊明因在實驗室陰差陽錯地發現了青黴素而獲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青黴素拯救了無數生命。
  • 2019年諾貝爾獎落幕:從諾獎得主看教育
    諾貝爾獎雖然看起來「高大上」,但其成果並不「高冷」。許多獲獎研究都惠及人們生活,並且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值得我們每一年的關注。今年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生理學獎與化學獎。就著重來說說這兩個獎項的成果與獲獎者吧。
  • 2019年諾貝爾獎全部揭曉,一文看全今年諾獎得主!素材收藏
    截至10月15日,2019年諾貝爾獎的六大獎項已全部揭曉。關於諾貝爾獎,你知道多少?今年又有哪些「人生贏家」抱得諾獎歸?發獎機構:諾貝爾基金會有資格的提名人:各評獎機構成員、各領域的專家、大學教授、前諾獎得主等諾貝爾獎的由來:1833年10月21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瑞典出生,他自小就對文學、化學、物理等方面產生濃厚興趣,更走上了成為化學家的道路。
  • 為什麼中國很少諾貝爾獎獲得者?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作為擁有355項專利的擁有者,這個名字您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諾貝爾。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 諾貝爾獎被稱為「炸藥獎」,它有著怎樣的過去?
    雖然他們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雖然他們的工作關乎著社會的發展,也改變了老百姓的生活,但是科學家因為行業特殊性,幾乎沒有太多的富豪。雖然有一些科學家憑藉研究獲取了巨額財富,但是大多數科學研究都是冷門項目,雖然取得了成果,但是無法應用到社會生活中,自然也無法獲取財富。所以大多數科學家雖然談不上貧窮,但也和富豪無關。
  • 中國諾貝爾獎何時趕超美國...
    你要是問網友們理由,他們會說「中國學霸都是nerd,不懂創新」、「都是小鎮做題家」、「美國都是素質教育」,可最扎心的還是: 評出這麼多雙一流學科,諾貝爾獎咋沒見到幾個呢? 是中國人真的「笨」,真的不會創新,才拿不到獎嗎?
  • 我們為什麼關注諾貝爾獎?
    2019年「諾獎周」正式開跑。未來幾天,物理學獎、化學獎等將陸續揭曉。諾貝爾獎歷經百年,截至2018年,已頒出590個獎項,共935個個人或組織獲獎。時至今日,諾貝爾獎一直都被視為各領域最重要的榮譽之一。「獻給令全人類獲得裨益者」是諾貝爾獎的宗旨,獎項背後的一個個研究成果,改變著我們的認知和生活。
  • 偉大的諾貝爾,偉大的諾貝爾獎,諾貝爾和平獎又是怎麼回事?
    最主要的並不是諾貝爾獎的獎金有多少,莫言的獎金還不夠他在北京買一套房,諾貝爾獎帶來的,是聲譽。 比如某些職業,名氣大到不行,錢也賺到無數。科學家,真正的科學家,往往幾十年如一日的呆在實驗室之中,他們默默無聞,有幾個人能說出發明空調,發明冰箱的人的名字?
  • 諾貝爾獎有五大獎項,為何沒有數學獎
    諾貝爾獎是科學家們的至高榮譽,凡是得過諾貝爾獎的,必定是在某一領域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所以說世界上最牛的獎就是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科技能力的象徵,現在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某一國家獲得諾貝爾獎人數越多,則說明這個國家科技越發達,綜合國力越強大。
  • 解密日本:18年18人獲諾獎,為何經濟卻一直停滯不前?
    就有一位網友啊,在我的視頻評論區留言了,說: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世界第一。(意思是說日本很牛,沒有我說的這麼差。)他這個呢,雖然說的不準確,但也的確差不多。準確地講呢,是日本在21世紀以來,獲得的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世界排名第二,在近18年間,共有18人拿到了諾貝爾獎,反觀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日本的這個成就的確是很驚人的!
  • 搞笑諾貝爾獎又來了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都旨在追求知識和拓寬品味的邊界。隨著今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我們又會看到更多令人捧腹的成果。
  • 2017搞笑諾貝爾獎揭曉啦!看看今年「奇葩」研究都有啥
    搞笑諾貝爾獎:科學可以更有趣搞笑諾貝爾獎是由英文IgNobel Prize翻譯而來,乍聽這一英文像「無節操」(ignoble)諧音。這個獎項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專門給一些另類的、細碎的科研成果頒獎,頒獎者和一些評委則是真正的諾獎得主。搞笑諾貝爾獎自1991年開辦至今,已有25年歷史。
  • 2018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化學獎:人類唾液可作清潔劑
    今年,搞笑諾貝爾獎的主題是「心」。組織者表示,這一主題適用於各種各樣的事情,此次共頒發了10項最新搞笑諾貝爾獎獲獎名單,他們的研究看上去十分好笑,但卻引人深思。以下是獲獎名單及研究成果:蘭斯·費裡斯(D.Lance Ferris)以及麗薩·基普林(Lisa Keeping)  理論:就連獲獎者也在論文中坦白承認,「我們的研究很難帶來任何直接的實際影響」。但如果你有一位上司經常在公共場合嘲笑你、讓你做替罪羊或是有其他辱罵行為,你最終很有可能會本能性地尋求報復,以恢復正義。最終情況會惡化,甚至會對公司產生負面影響。
  • 消失了16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又有重大發現!
    雖然一夜之間漲粉無數,但還是有很多人都覺得田中不過是走了狗屎運而已。他的上司和同事也很尷尬:難道以後要叫他先生了嗎?別人眼中的幸運,于田中而言,完全是一種負擔,他不停地問自己:「那麼多專業研究者,把一生的時間貢獻給學術,都沒能獲獎…
  • 2019 諾貝爾獎揭曉前,「搞笑諾貝爾獎」先了解一下?
    相比於諾貝爾獎高大上的科研成果,搞笑諾貝爾獎獲獎的科學成就是「乍看讓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這個每年都是「首屆」的頒獎典禮旨在向人們證明:科學,也可以存在於一些看似荒謬的問題裡。經濟學獎哪個國家的紙幣最容易傳播危險的病菌?好久沒用過紙幣了,但這不妨礙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紙幣獲獎,紙幣作為手手相傳的流通物,最容易攜帶傳播病菌,但不同國家的紙幣傳播病毒的能力是否有差異呢?
  • 北方交大教授:諾貝爾獎越來越過時了
    但如果要科學家自己上報、求獎,求人為自己發放諾貝爾獎,而且必須自吹自己的成果如何高明,同時還得貶低別人(同行)的成果,又是填表,又是上報,又是審核,等等,那麼,這位科學家還高貴嗎?人格還高尚嗎?他還有時間和心情去從事研究嗎?        諾貝爾的妻子是被一位數學家奪走的,諾貝爾為此十分傷心,所以,諾貝爾獎中不設數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