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 | 新浪科技 編輯 | 化學加
第28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2018年的搞笑諾貝爾獎的主題是「心」。
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AIR),評委中有些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其目的是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
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入選「搞笑」版諾貝爾獎的科學成果必須不同尋常,能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
今年,搞笑諾貝爾獎的主題是「心」。組織者表示,這一主題適用於各種各樣的事情,此次共頒發了10項最新搞笑諾貝爾獎獲獎名單,他們的研究看上去十分好笑,但卻引人深思。以下是獲獎名單及研究成果:
1、醫學獎:使用過山車來加速腎結石脫落
獲獎者:馬克·米切爾(Marc Mitchell)和大衛·沃廷格(David Wartinger)
理論:每年的急診室裡,腎結石問題差不多佔了30萬起,病人們通常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排出結石,這是一個漫長且痛苦的過程。兩位獲獎者聽說過很多有關人們在蹦極或是坐過山車時更容易排出結石(就像是迪士尼的大雷山鐵道)的報導,並覺得這個方向值得進一步研究。如果你有患過腎結石,那你應該知道坐在過山車靠後排的位置有助於更快地排出腎結石。
2、人類學:在動物園裡收集證據,證實了黑猩猩模仿人類的頻率與人類模仿黑猩猩的頻率一樣,且做得一樣出色
獲獎者:託馬斯·佩爾森(Tomas Persson)、加布裡埃拉·阿麗娜·蘇奇科(Gabriela-Alina Sauciuc)和伊萊恩·馬德森(Elaine Madsen)。
理論:模仿是最真誠的奉承。它對人類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關係到社會聯繫、技能以及知識的轉移。據猜測,黑猩猩以及其他靈長目動物並不會參與到模仿遊戲中。這一研究觀察了動物園中黑猩猩與參觀者之間的互動,結果表明先前的假設也許並不成立。在互動遊戲中,黑猩猩表現出得樣子更像是人類。
3、生物學:證實了葡萄酒專家可以通過氣味識別葡萄酒杯中是否有蒼蠅存在
獲獎者:保羅·貝歇(Paul Becher)、塞巴斯蒂安·勒布雷頓(Sebastien Lebreton)、埃麗卡·沃林(Erika Wallin)、埃裡克·何登斯特羅姆(Erik Hedenstrom)、弗利佩·波雷羅埃切裡(Felipe Borrero-Echeverry)、瑪麗·本特森(Marie Bengtsson)、沃爾克·喬格爾(Volker Jorger)和彼得·維茲格爾(Peter Witzgall)。
理論:母果蠅會釋放出一種非常難聞的信息素,人類能夠輕易聞到這種味道並且據此區分母果蠅和公果蠅。研究人員也能夠識別出這種特定的信息素,且一個母果蠅釋放的信息素足以破壞整杯酒。畢竟,果蠅喜歡的就是具有果香味的東西。在你想要享受一杯美酒的時候,它們就喜歡潛入其中。還好有科學的幫助,如果一個果蠅飛到了酒中,你能夠立刻通過這種難聞的味道發現這是否是一隻母果蠅。在失去一杯美酒的同時,你還可以為它的死表示哀悼。
4、化學獎:通過測量發現,人類唾液可作為骯髒物體表面的良好清潔劑
獲獎者:保拉·羅馬奧(Paula Romao)、阿迪利娜·阿拉爾奧(Adilia Alarcao)和已故的塞薩爾·維亞納(Cesar Viana)。
理論:就直接承認吧,你時不時都會用一點唾液來擦掉一些汙漬。在清理易損的表面時,自然環境保護主義者更傾向於使用自己的唾液,比如說金葉子或是彩繪陶瓷。上述獲獎者的實驗證實了直覺也是一種可靠的科學:相比自然環境保護主義者通常使用的其他清潔工具而言,唾液能夠更好地清理鍍金的表面。他們甚至還識別出了其中起作用的成分,這讓我們可以進一步生產出一種合成版唾液用於清潔。
5、醫學教育獎:發表了一篇醫學報告——坐姿結腸鏡檢查:從自我結腸鏡檢查中獲得的教訓
獲獎者:Akira Horiuchi
理論:結腸鏡檢查從來就不是什麼愉快的事情,但是有些人在做結腸鏡檢查時會比其他人更困難一些。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會拿自己作為實驗對象——在這個例子中,研究人員探索的問題是相比往常的仰臥式姿勢,坐著是否能更好地進行結腸鏡檢查。獲獎者做的就是這個實驗,還不止一次,而是四次,每一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感。即便是單個病人的實驗結果也會有很大不同。他要求進行進一步實驗來對比坐姿和仰臥式姿勢,進而確定前者也許更適合那些很難完成結腸鏡檢查的病人。
6、文學獎:記錄了多數使用複雜產品的人們都不會去閱讀說明書
獲獎者:西婭·布萊克勒(Thea Blackler)、拉斐爾·戈麥斯(Rafael Gomez)、維娜·波波維奇(Vesna Popovic)、海倫·湯普森(Helen Thompson)。
理論:那些設計消費者產品(手機、DVD播放器等)的人經常抱怨顧客不去閱讀說明書,因此無法充分利用高級功能。相應地,這些顧客也因「功能膨脹」感到不知所措,但沒有覺得說明書非常管用,因此傾向於通過自己搗鼓來搞清楚這些功能。獲獎者在他們寫的文章中這樣說道,「人生苦短,何必拿來讀手冊」。了解誰會去讀手冊以及誰不會去讀,這將幫助公司在未來更好地設計手冊——當然,就直白一點來說吧,大多數人都不會去看的啦。
7、營養學:計算出了吃人肉所攝入的卡路裡熱量遠低於從其它傳統肉食中攝入的卡路裡熱量
獲獎者:詹姆斯·科勒(James Cole)
理論:除了當納聚會的成員,誰會想要去計算人體的營養價值呢?獲獎者對於人類歷史進程中鮮少會出現的同類相食情況很感興趣,這不僅僅只是當代人類,也包括舊石器時代的化石遺體。研究發現和其他肉食相比,人肉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這也表明為什麼出於社會和文化原因,一些人會選擇吃人肉。
8、和平獎:在駕駛車輛時測量大聲叫喊和罵人的頻率、動機和效果
獲獎者:弗朗西斯科·阿隆索(Francisco Alonso)、克裡斯蒂娜·埃斯特班(Cristina Esteban)、安德裡亞·瑟奇(Andrea Serge)、瑪利亞·路易莎·巴爾萊斯塔(Maria-Luisa Ballestar)、傑米·聖馬丁(Jaime Sanmartin)、康斯坦扎·卡爾塔亞德(Constanza Calatayud)和比阿特麗斯·阿拉瑪(Beatriz Alamar)。
理論:大多數人在交通擁擠時都會嘟噥一些髒話,但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會採取尤為激進的做法,即對其他司機大聲叫喊和咒罵(尤其是在西班牙)。獲獎者研究了這一現象發生的頻率、誘因以及對於交通安全的影響。大多數人認為此類行為相對來說是無害的,而事實上,這種程度的激動情緒會導致事故發生率更高(這也是全球範圍內傷亡事件的主要原因)。
9、生殖醫學獎:用郵票測試男性性器官是否正常,他們的研究報告描述稱,使用郵票監測分析夜間男性陰莖勃起
獲獎者:約翰·巴裡(John Barry)、布魯斯·布蘭克(Bruce Blank)和米歇爾·波瓦洛(Michel Boileau)。
理論:陽痿無疑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但這可能也是一些嚴重病症的症狀,例如糖尿病、淋巴瘤或是動脈硬化。區分心理性陽痿以及陽痿的一個方式就是確認睡覺期間病人是否會勃起。當然,你可以選擇在夜間將你的生殖器連接到一個變形測量記錄儀上或是讓你的性伴侶追蹤你在夜間的勃起情況。不過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式,即你可以在夜間用一個「郵票環狀物」(和聖誕郵票的大小差不多)將其包裹著,進而查看郵票環狀物在夜間是否會因為勃起被穿破。
10、經濟學:研究了僱員使用扎小人詛咒老闆是否能緩解焦慮
獲獎者:Lindie Hanyu Liang、道格拉·斯布朗(Douglas Brown)、Huiwen Lian、塞繆爾·哈尼格(Samuel Hanig)、D。蘭斯·費裡斯(D.Lance Ferris)以及麗薩·基普林(Lisa Keeping)
理論:就連獲獎者也在論文中坦白承認,「我們的研究很難帶來任何直接的實際影響」。但如果你有一位上司經常在公共場合嘲笑你、讓你做替罪羊或是有其他辱罵行為,你最終很有可能會本能性地尋求報復,以恢復正義。最終情況會惡化,甚至會對公司產生負面影響。扎小人是一種宣洩式的做法,這是一個平衡心理狀態的工具,還可以激發非對抗式的策略討論來解決工作環境中常見的此類問題。
更多訪問:https://www.improbable.com/ig/winners/#ig2018
歷年搞笑諾貝爾獎化學獎盤點
▲獎盃
2016年化學獎:大眾汽車公司,該公司在接受汽車測試時,總能神奇地自動減少排放量,以此解決了機動車排放汙染問題。
REFERENCE: "EPA, California Notify Volkswagen of Clean Air Act Violations",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news release, September 18, 2015.
2015年化學獎:西澳大利亞大學的Callum Ormonde和同事研究如何用化學方法將熟雞蛋變生。本質上其實是對蛋白質的變性的研究.
REFERENCE: "Shear-Stress-Mediated Refolding of Proteins from Aggregates and Inclusion Bodies," Tom Z. Yuan, Callum F. G. Ormonde, Stephan T. Kudlacek, Sameeran Kunche, Joshua N. Smith, William A. Brown, Kaitlin M. Pugliese, Tivoli J. Olsen, Mariam Iftikhar, Colin L. Raston, Gregory A. Weiss, ChemBioChem, vol. 16, no. 3, February 9, 2015, pp. 393–396.
2013年化學獎:洋蔥為什麼「催人淚下」?
最早的時候,人們一直以為洋蔥中的催淚因子只是由酸鈉酸梅單獨作用產生,直到2002年,日本學者發現洋蔥中還存在另一種關鍵酶,這種酶也影響洋蔥催淚因子的產生。
研究表明,完整的洋蔥細胞中含有一種烷基半胱氨酸硫氧化物(ACSO),當到切洋蔥的時候,細胞受到外力作用破碎,液泡中的蒜氨酸酶就會獲得與ACSO接觸的機會,並將ACSO水解成硫代丙醛-S-氧化物,同時還生成丙酮酸和氨,其中,硫代丙醛-S-氧化物就是導致人眼睛流眼淚的主要成分,也被人們稱之為催淚因子。
這些分解產生的物質有熱辣味並使嘴唇有灼燒感,由於具有揮發性,它還可以刺激人眼部角膜的神經末梢,人體則通過神經系統活動命令淚腺分泌淚液,把刺激性物質衝走。這就是洋蔥使得人們情不自禁留眼淚的原因。
REFERENCE: "An Onion Enzyme that Makes the Eyes Water," S. Imai, N. Tsuge, M. Tomotake, Y. Nagatome, H. Sawada, T. Nagata and H. Kumagai, Nature, vol. 419, no. 6908, October 2002, p. 685.
2012年化學獎:擁有瑞典和盧安達雙重國籍的Johan Pettersson被授予搞笑化學獎,以表彰其揭示了這樣一個奧秘:為何在瑞典小城Anderslv居民的頭髮會變綠的原因,因為這裡的水中含銅量太大。
2011年化學獎:授予日本團隊今井真(Makoto Ima),以獎勵他們有關芥末警報器的發明;
2010年化學獎:其授予了MIT、德州農業大學、夏威夷大學和英國石油的研究人員,他們駁斥了水和油不能混合的舊觀念。
2009年化學獎:搞笑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一組墨西哥科學家,他們主要是研究如何從龍舌蘭酒中提煉出鑽石。
REFERENCE: "Growth of Diamond Films from Tequila," Javier Morales, Miguel Apatiga and Victor M. Castano, 2008, arXiv:0806.1485. Also published as Reviews on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vol. 22, no. 1, 2009, pp. 134-8.
2008年化學獎:證明可口可樂可以殺死精子以及提出反證的兩組研究人員共享。
2007年化學獎:日本國際醫學中心的食品科學家山本麻由發明了從牛糞中粹取出香草香精的方法,因而榮獲搞笑諾貝爾化學獎。不過山本麻由指出,從牛糞提煉出的香草精,應該不會用在食品加工上,頂多當洗髮精或蠟蠋的芳香劑。
2005年化學獎:在糖和水中遊泳哪個快 。「搞笑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的愛德華·卡斯勒和布賴恩·蓋蒂爾芬格兩人,他們計劃向遊泳池中先後倒入相當於20節車廂的玉米糖漿和水的混合物,卻被明尼阿波利斯市政府制止,並被要求徵收2萬美元的額外清潔費用。兩人只好將310公斤重的瓜爾豆樹膠粉倒入遊泳池中,代替糖漿進行研究。不過16名志願遊泳者仍然奮不顧身跳了下去。經愛德華測試後發現,更濃厚的液體可以增加遊泳者的雙手擊打力,但同時也會增加身體的阻力,因此在水中和在糖漿中遊泳的速度沒有明顯區別。
2004年化學獎:達薩尼牌礦泉水。獲得化學大獎的是著名的可口可樂公司,他們推出了一種達薩尼(Dasani)牌瓶裝純淨水,這種500毫升裝飲料外包裝以天藍色為底調,畫面配有湖畔田園式風光畫,看起來相當漂亮,它的售價為每瓶1.4歐元,但是抽樣調查顯示,它的原料完全是英國當地的自來水,這使得上市才一個月的飲料大量被退回。
2000年化學獎:義大利比薩大學的多納特拉·馬拉齊蒂、阿萊桑德拉·羅西和喬瓦尼·B·卡薩諾,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哈戈普·S·阿基斯卡拉,因為他們發現: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說,嚴重的強迫性神經病與浪漫的愛情是無法區分的。
1999年化學獎:大阪安全調查局局長牧野武,因為他參與了S-Check的研製工作。S-Check是一種妻子們可以安裝在丈夫內褲上,用來偵察丈夫不貞行為的噴射裝置。
1998年化學獎:法國的雅克·本聞內斯特,因為他採用順勢療法發現,不僅僅是水有記憶功能,而且這些記憶信息還可以通過電話線和網際網路進行傳遞。
1996年化學獎:美國普度大學的喬治·格布爾,因為他利用木炭和液態氧氣在三秒鐘內將野餐烤架上的木炭點燃,從而打破了世界記錄。
1995年化學獎:美國加利福尼亞貝弗利山的比堅·帕克扎德,因為他開發了DNA科隆香水和DNA香水,此二者都不含脫氧核糖酸(即DNA),二者也都來自於一個三重螺旋瓶。
1992年化學獎:Ivette Bassa,五顏六色膠體的構建者,她在二十世紀化學中的成就是合成了亮藍色的Jell-O。
關於搞笑諾貝爾獎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由美國人馬克·亞伯拉罕斯創辦,此人創辦了一份名為《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的科學幽默雜誌,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入選「搞笑」版諾貝爾獎的科學成果必須不同尋常,能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
與其他學術獎不同,另類諾貝爾獎得主不會拿到任何獎金,得不到各方讚譽,更不可能使科學出現革命性進步,但是所有獲獎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學術雜誌上發表。
為了與正式的諾貝爾獎「分庭抗禮」,搞笑諾貝爾獎在諾貝爾獎頒獎前一至兩周舉行,地點為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Sanders Theater)。獲獎者自費到場領獎,獎品是由廉價材料製成的手工藝品,四個星期內就會「土崩瓦解」,但頒獎者卻是貨真價實的往屆諾貝爾獎獲獎者。
搞笑諾貝爾獎每年一次;其獎項既包括生物、醫學、物理、和平、經濟、文學等固定獎項,也包括公共衛生、考古、營養學等隨機獎項。「搞笑諾貝爾獎」的獲獎者是由《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的編輯們、科學家們(其中還包括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記者們和來自多個國家的各個領域的精英們組成的管理委員會選出的。
http://www.improbable.com
▼ 註冊入駐化學加網快速通道 ▼
(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註冊)
歡迎廣大讀者分享賜稿或者有償投稿
編輯手機/微信/QQ :18676881059
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
更多精彩,關注本號後,點擊菜單欄或回復字母查看
回復 V:Nature/Science 回復 W:有機化學
回復 T:科研動態 回復 i:美麗化學
回復 P:化工應用 回復 L:科普知識
回復 C:漫畫化學 回復 D:化學趣史
回復 F:化學視頻 回復 Z:科技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