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諾貝爾獎揭曉,快來看看有沒有你支持的科學家

2021-02-08 河北大學青年

鐺鐺鐺~ 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都已經揭曉啦!你都知道了嗎?

不知道也沒關係哦,跟著小知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今年的諾貝爾獎於2018年10月1日開始揭曉。截止目前,除了因瑞典文學院捲入性醜聞等事件陷入信任危機導致諾貝爾文學獎由2018年改為2019年頒發,物理獎、化學獎和醫學獎等自然科學獎均已揭開面紗。大家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免疫療法為癌症病人帶來新希望!


2018年10月1日,2018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首先揭曉,詹姆斯·艾利森( James P. Allison,美國)和本庶佑(Tasuku Honjo,日本)共同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



免疫療法就是指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抗擊癌症的療法。

 在研究中, James(Jim) P. Allison教授一直致力於研究免疫系統(特別是T細胞)和癌症的相互作用,將免疫療法治療癌症並應用於CTLA 4的實踐中,也為後續的免疫療法治療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日本京都大學免疫學家Tasuku Honjo 本庶佑教授發現了另外一宗位於T細胞上的重要免疫抑制受體分子PD 1(programmed death 1),為癌症的免疫療法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而這一研究成果的日益完善也必將給眾多苦苦與病魔作戰的癌症患者們帶來希望與堅持下去的勇氣,為他們的治療康復帶來新的轉機!(圖為兩種常用免疫療法)

       

諾貝爾物理學獎---光之力顯威 雷射領域迎來新突破!


2018年10月2日,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美國)、傑哈·莫羅(Gerard Mourou,法國)和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加拿大)三位科學家共同獲獎,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其中 Arthur Ashkin發明了光鑷技術,也就是利用雷射光束,像鑷子一樣去「夾」起微觀粒子(原子、分子等)和微小物體(比如細胞、病毒等)。這項技術利用了輻射壓力,而背後的原理可以藉助動量這一概念來理解:光具有粒子性,自然也具有動量。當照射在鏡面上的光被鏡子反射時,光的動量發生改變,從而對鏡子產生一個壓力(推力),這種壓力也被稱為輻射壓力。自Ashkin1970年發明了這種光鑷技術以來,該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研究,用於操作生物大分子或者細胞等,開闢了許多嶄新的領域。




而 Gerard Mourou和 Donna Strickland因發明啁啾(zhōu jiū)脈衝放大技術而平分今年一半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這項技術關注的是如何通過不斷的放大從而提高一個超短脈衝的峰值功率。啁啾是形容鳥叫的聲音,是用來形容被放大之前的脈衝經過光纖展寬後,由於不同頻率成分傳輸速度不一樣,導致脈衝的瞬時頻率會隨著時間變化。在超快光學中,啁啾已經成為一個異常重要的物理術語!而啁啾脈衝放大技術已經成為產生超強超短脈衝雷射必須採用的技術。




2018年10月3日,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美國)、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美國)和格雷戈裡·溫特爾(Gregory P. Winter,英國)三位科學家共同獲獎,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於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


      

在這我想說一點題外話:關於Frances Arnold,她是今年Berkeley chemistry commencement speaker,她的故事說來讓人唏噓,作為那個時代絕對少數的女性PhD (Berkeley chemical engineering, 1985)與正教授,她本應擁有一個璀璨的人生。而她在伊拉克失去了自己的大兒子,又在車禍中失去了自己的小兒子;在剛剛從乳腺癌康復後,她的丈夫卻自殺離世。命運待她不是玩笑,甚至應該是折磨!可即使這樣,她仍忍著病痛成就了獨一無二、耀眼奪目的自己。(圖為Frances Arnold演講)


回到正題,三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的意義在於它不僅是蛋白質的進化,更是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操縱能力的進化。定向進化的實現,標誌著人類不僅可以控制有機、無機小分子的反應,還可以操縱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不僅可以通過試驗尋找催化劑,還可以從原理上理解其機理,甚至可根據所需功能,針對性地創造新的結構與反應。這更是科技與人類的進步!


引人熱議,扣人心弦的2018諾貝爾獎頒獎終於落下帷幕,讓我們恭喜各位優秀的科學家們!



2018年諾貝爾獎的頒布已然落幕,我們心中或有疑問,或有遺憾,或有感慨,或有敬仰。但無論如何透過它,我們欣慰的看到,有更多更先進的技術儀器產生,有越來越多的奇思妙想變成現實,有一個又一個新領域被我們涉足,有一個有一個科研成果產生以造福人類!


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未來的無限可能在向我們招手!讓我們繼續期待明年更多的驚喜吧!

相關焦點

  • 2018年諾貝爾獎揭曉在即,來看看諾獎陪跑者背後的故事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8年諾貝爾獎揭曉時間如下: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1日11:30,北京時間10月1日17:30左右;物理學獎:10月2日11:45,北京時間10月2日17:45左右;獲獎者自然聲名遠播,倍受關注,但那些諾獎背後不為人知陪跑者,也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天就來說說他們的故事。諾貝爾獎對提名者的相關信息的保密期為五十年,因而Nature也只調查了從1901年到1965年諾貝爾獎的提名情況,並公布了截止到1953年的與諾貝爾有一線之隔的陪跑者的名單。
  • 【聚焦諾獎】2018年諾貝爾獎揭曉時間公布
    這一切的答案,將在2018年10月初揭曉。五天後,諾貝爾獎委員會將投票選出最高榮譽的獲得者。2018諾獎揭曉時間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8年諾貝爾獎揭曉時間如下: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1日11:30,北京時間10月1日17:30左右
  • 直播預告 | 2018諾貝爾獎今日揭曉!
    中國曾有2位學者獲此殊榮——莫言和屠呦呦,分別在2012年和2015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引起國人的關注熱潮。諾貝爾獎以「諾貝爾獎基金會」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6個領域(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經濟學與和平)對人類做出最重大貢獻的人。自1901年(至2017年,已有117年)頒獎以來,諾貝爾獎各類獎項共計頒發了585次。
  • 2018年諾貝爾獎花落誰家?10月1日起陸續揭曉
    轉眼間,隨著國慶黃金周的臨近,2018年 「諾獎月」又近在眼前。根據諾獎官網消息,2018年諾貝爾獎將從10月1日起陸續揭曉。
  • 2019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又有中國科學家獲獎
    美國東部時間2019年9月12日,第29屆搞笑諾貝爾獎(IgNobelPrize)在美國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揭曉,今年的主題是:「習慣
  • 2017諾貝爾獎揭曉!帶你看看嚴肅獎項的背後,還有哪些有趣的科研?
    今天,流程君和你聊聊科學,它不僅有板著臉的嚴肅模樣,也有幽默風趣的一面。說完今年正經嚴肅的諾獎,流程君再說說同樣頗負盛名的「搞笑諾貝爾獎」。「乍看發笑,過後深思」的第27屆「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在9月中旬揭曉,讓世界各地有趣的研究再次相聚美國哈佛大學。該獎由英文IgNobel Prize翻譯而來,乍聽這一英文像「無節操」(ignoble)諧音。
  • 諾貝爾獎已經揭曉了,搞笑諾貝爾獎
    不過看似荒誕但同樣認真的「搞笑諾貝爾獎」,搶先在9月13日已經揭曉。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在今年9月13日再度登場。至今已有28年歷史的「搞笑諾貝爾獎」,英文「Ig Nobel Prize」的原意,其實與中譯的「搞笑」,有些許不同。這個獎項名稱的英文字源,是拆並 Ignoble(不名譽的)與 Nobel Prize(諾貝爾獎)兩字,所組成的雙關俏皮語。
  • 2018年諾貝爾獎花落誰家?先熱個身,10月1日起陸續揭曉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為大家劃的重點,今年諾貝爾獎提前了,將從10月1日起陸續揭曉。諾貝爾獎 Photo: Alexander Mahmoud 2018 諾貝爾獎是1895年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佛列·伯納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
  • 剛剛,2018諾貝爾頒出第一獎!日本人又雙叒叕拿諾貝爾獎了!
    每一年,舉世矚目的諾貝爾獎都要任性地在十一黃金周期間頒發。2018諾貝爾獎資料圖10月1日下午,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2018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來自美國和日本的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10月1日下午5點30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科學家James Allison以及來自日本的Tasuku Honjo獲得了此項殊榮,他們的獲獎理由是「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同時他們將獲得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人民幣695萬。
  • 2018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一個比一個有趣
    「搞笑諾貝爾獎」的獲獎者是由《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的編輯們、科學家們(其中還包括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記者們和來自多個國家的各個領域的精英們組成的管理委員會選出的。北京時間9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9月14日6點(北京時間),第28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美國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舉行,搞笑諾貝爾獎始於1991年,旨在表彰有趣的科研成果。
  • 2018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化學獎:人類唾液可作清潔劑
    如果你有患過腎結石,那你應該知道坐在過山車靠後排的位置有助於更快地排出腎結石。在你想要享受一杯美酒的時候,它們就喜歡潛入其中。還好有科學的幫助,如果一個果蠅飛到了酒中,你能夠立刻通過這種難聞的味道發現這是否是一隻母果蠅。在失去一杯美酒的同時,你還可以為它的死表示哀悼。
  • 2019年諾貝爾獎全部揭曉,一文看全今年諾獎得主!素材收藏
    截至10月15日,2019年諾貝爾獎的六大獎項已全部揭曉。關於諾貝爾獎,你知道多少?今年又有哪些「人生贏家」抱得諾獎歸?跟著小簡老師一起來看看吧~名稱:諾貝爾獎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首次頒發:1901年、1969年(經濟學獎)頒獎日期: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的逝世日期)
  • 偶像來了|2017諾貝爾獎全揭曉
    隨著2017年諾貝爾獎頒獎周的落幕,沉甸甸的六項大獎已名花有主。這些榮譽花落誰家?得主們取得了哪些裡程碑式的成就?哪項大獎與墨大學者有著密切關係?今天,就和墨大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頂級學術榮耀——諾貝爾獎。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根據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 Alfred Nobel的遺囑而設立的,於1901年首次頒發。
  • 2017搞笑諾貝爾獎揭曉啦!看看今年「奇葩」研究都有啥
    在2017年諾貝爾獎開獎兩周前,「乍看發笑,過後深思」的第27屆「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也正式揭曉,讓世界各地有趣的研究再次相聚美國哈佛大學。老年人的耳朵更大2017搞笑諾貝爾獎的研究課題個個吸睛:老人家耳朵比較大;貓是固體還是液體?為啥有些人討厭奶酪?老人家確實耳朵比較大——你有沒有發現,老大爺的耳朵通常會顯得大一些?獲「解剖學獎」的英國醫生奚斯科特發現,男性30歲後,每10年耳朵長約2公釐,女性耳朵也會隨著年齡而增長。
  • 2017搞笑諾貝爾獎揭曉啦!看看今年「奇葩」研究都有啥~
    在2017年諾貝爾獎開獎兩周前,「乍看發笑,過後深思」的第27屆「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也正式揭曉,讓世界各地有趣的研究再次相聚美國哈佛大學。今年,這個堪稱科學界的「綜藝大秀」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讓我們捧起爆米花,一起嚴肅開獎。
  • 2017諾貝爾獎:改變世界的人
    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名單,至此2017年諾貝爾獎六大獎項終於揭曉完畢。每一年我們關注諾貝爾獎的頒獎狀況,其實也是關注我們自身。諾貝爾獎已經成為一個人類之夢,這裡有著人類探索自然界和自己精神世界的勇氣。
  • 2019 諾貝爾獎揭曉前,「搞笑諾貝爾獎」先了解一下?
    當地時間 9 月 12 日,第 29 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lg  Nobel  Prize)在美國哈佛大學舉行,這個看似「不靠譜」的頒獎典禮在諾貝爾獎頒獎前舉行。相比於諾貝爾獎高大上的科研成果,搞笑諾貝爾獎獲獎的科學成就是「乍看讓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這個每年都是「首屆」的頒獎典禮旨在向人們證明:科學,也可以存在於一些看似荒謬的問題裡。
  • 關注 諾貝爾獎今起陸續揭曉 2016大獎將花落誰家?這兩位華人在熱門名單裡
    今年的諾貝爾獎各獎項將於何時公布獲獎結果?又有誰會獲得這一至高無上的榮譽呢?根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信息,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3日17時30分;物理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4日17時45分;化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5日17時45分;和平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7日17時;經濟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10日19時。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時間尚未最終確定。
  • 2015諾貝爾獎揭曉在即,盤點那些諾獎得主的爆笑之「最」
    ~下面是具體獎項的揭曉時間,均為歐洲中部時間: 大家都知道科學家很忙,但下面這位「鬍子哥」,居然忙到連諾貝爾獎領獎都要省掉。中國有句古話叫「上錯花轎嫁對郎」,那你見過「用錯藥治對病」的巧合嗎?諾貝爾獎史上就有這樣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