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在家人單身修行如同「水中蓮花」,結婚的人修行如「火中蓮花」。為什麼這麼說呢?水中的蓮花由於生長條件比較好,可以日日增長,而火中的蓮花朝不保夕,一不小心就會被燒掉。
所以啊,這就說明在家學佛人的環境是相當重要的。一般結婚了的居士雖說發心學佛,但是有三樣是很難做得到。一是斷淫,二是斷除對兒女的牽掛,三是斷除聲色貨利。
如果是單身修行又無兒無女的,就容易避免這三大難題了。
在印光大師鑑定過的《學佛淺說》一書中提到:「『修行人最難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淫慾已除,倘使意淫未盡,仍不能超出塵凡。所以楞嚴經說:『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
又說:『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但是欲斷淫心,談何容易?平日不見女人的時候,也知犯淫不是一件好事;
一旦美貌當前,暖香觸體,此心便不能自主。試問坐懷不亂,把握得定的,能有幾人?目睹美色,心不起念的,更能有幾人?
這不是女人的魔力大,實在是自己的業力深。因為眾生多世多生,沉淪在情慾海裡,薰染不是一天;到今日要一刀斬斷,難上加難。」
有不少已婚的同修,在討論戒淫的話題時也提到過,自己小孩也十多歲了,也想和妻子斷掉淫慾之事。由於條件有限,無法分房睡,只能在同一個房間裡分床睡。
但是有時候,因為同一個房間換衣服什麼的,都會看得見。因此又起了淫心,由於很難克制就又發生了夫妻之事。假設分房睡或是單身的話,這些緣分就不會出現,然後再加克制之心就能熬過去了。
還有一個同修他說,經常和妻子睡一起的時候,因為有身體接觸就會起念頭,念頭一起就會克制不了。由於是夫妻就想著又不是邪淫,做了就做了,就會任由自己去放逸。
哪裡知道,就算是合法夫妻,都不能過度行淫。本幻師父在博客中提到:「在《印光大師文鈔》中,印祖是勸夫妻之間要克制行淫的。
大師指出,如果沒有兒女想要的人,可以半年或一年行一次,平時要清心寡欲,這樣容易得小孩。如果天天行淫,反而精薄不容易得小孩。有了兒女後,如果夫妻都能學佛,那就最好不要行淫了。
如果夫妻有一方不學佛,怕另一方生怨氣,那就四個月行一次,或半年一年行一次房就好了。不能常常行淫。這是印光大師的意思。大家看過《文鈔》自然會知道。
在古時候,只要子女一結婚,父母就不能再行淫,要永絕男女之事。凡是儒家的正人君子,都會這樣做,這是禮節。而做為學佛的居士,如果你想這一世就了生死,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我們要聽祖師的話,不要相信現在某些世俗法師的話,說什麼夫妻正淫沒有關係了,可以多做。」
近代律宗大德慈舟大師在《開示錄》中講過:「淫戒,出家人絕對禁戒,在家居士,只戒邪淫。梵網經諸家註解很多,有判居士只戒邪淫,有判既是菩薩,正淫也應當斷。這就看持戒從緩從急。從緩先戒邪淫,從急則全斷淫慾。
究竟從緩對不對呢?緩則不能了生死。若說不對,佛又何必說五戒,只戒邪淫呢?因為佛是觀機施教,對根機淺人就說緩。所以說半字教、權教、分教,都是不究竟的。佛有攝受門、折伏門,此屬攝受門,用權巧方便,使漸離淫慾。
不斷淫是世間法,就佛法說,是應斷的。諸位有未入佛門的,先斷邪淫,入了門,既知佛法意義就要斷淫。淫為生死根本,究竟斷淫,方免輪迴之苦。淫念輕則上升,淫念重則下墮,是故欲界六天,以淫念輕重而分高下。
偈云:『四王不淨忉利抱,夜摩執手兜率笑,化樂久視他化暫。』他化天在欲界天最上層,淫念輕者生之,所享快樂,勝過以下諸天。
淫念較重,次第生以下諸天,皆是愈上愈樂,下者次之。已斷淫慾,則生色界天,所享之樂則又勝過欲界六天。人道眾生,由淫慾生,苦惱極重。簡單說有三苦,分開說,五苦八苦,乃至無量諸苦。
身為苦本,設無有身,苦叫誰受呢?佛為一切智人,為大慈悲父母,故說了義教,為欲了生死眾生說淫戒,令斷生因。不生則不滅。不生滅故,則了生死,而成佛道,究竟離苦得樂。深望大家痛念生死苦,立志戒淫。」
戒淫難,還有一樣恐怕更難,那就是對兒女的牽掛。曾經看到有一些居士在聽經的時候,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說家裡小孩子生了一點小病,就經也不聽了,急急忙忙跑回了家。
為了照顧兒女,寧願放棄聽經的機會。有時候師父主動打電話給他們,讓他們來聽經,都是因為忙,而拒絕了師父的好意。末學的一個姑媽,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有一次本來約好姑媽去寺院供佛,但是由於那天她的孫子要期末考試,結果她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說要在家裡等著孫子考試回來。當時末學聽到這個理由很是想不通,他在學校考試回來已經是中午了,那個時候我姑媽也能從寺院回家了。又何必要在家等著孫子回來呢?不是多此一舉嗎?事後想想這都是牽掛太深啊!
平時她們四個老人,加上我表哥夫妻,一共六個人,照顧她孫子一人。簡直當成了寶,對他寸步不離,一點小病急得不得了。為了他學習回家方便,還特地在他學校旁邊買一套房,子讓他回家比較近。簡直是一輩子心思,都花在了兒女和孫子身上了。
這樣的牽掛,臨終的時候不知道會去哪?福報好點,可能會做她孫子家裡的蟑螂和蒼蠅什麼的。
福報差點呢?那就去鬼道、甚至地獄。因為這是貪心的顯現。有因必有果,因果不虛,隨業流轉。可悲可悲!即使是修淨業的同修。也要在這方面極力克制。
淨土宗十代祖師截流大師,洞悉淨業行人雖終日念佛,往生成就者鮮少的原因。對症投藥,婆心切切。大師指出往生未保的原因是,愛樁未拔,情纜猶牢。
唯貪愛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但情愛一分疏淡,則淨業一分成熟,於生死岸頭庶得解脫。
省庵大師示呂居士偈:
念佛無難事,所難在一心,
一心亦無難,難在斷愛根。
當觀此身體,臭穢難具論,
內外及中間,無一清淨物。
己身既如此,他身亦復然,
深生厭噁心,慎勿生貪著。
當觀極樂國,純是蓮華生,
不假父母胎,壽命原無量。
一念念佛時,蓮華即化生,
若能無間斷,決定生安養。
由此可見,牽掛太重實乃障道因緣,修行者不可不慎重對待。
有人可能會問:前面兩樣符合,但是最後一樣和單身好像沒有直接聯繫吧?假如你沒有妻子兒女,就不會有很大的負擔和壓力。世人往往因為有家庭,而不得不去營生獲利。
現在的社會,各個行業競爭都是相當厲害。基本屬於適者生存、劣者淘汰的時代,如果你沒有技術、又不懂做生意,收入少就很難支撐一個家庭。因此壓力巨大,整天就會想著怎麼樣去賺錢,怎麼樣賺更多的錢。迫於壓力,根本就無法好好學佛。
末學就聽到過好多次,有學佛的居士這樣說,錢賺不到,飯都沒得吃了,還怎麼學佛啊?總要讓家裡人都能過得不愁吃穿了,才能安心學佛嘛!此種心態,末學本身也有過。正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想必世人大多數,也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不少人在當今這個社會的大染缸裡待久了,很容易就被名利汙染的環境所轉。多數初發心很勇猛的居士,由於迫於社會和家庭壓力,最後都被屈服於壓力之下,能挺得過去的寥寥無幾。可見結婚帶來的弊端,是何等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