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鬥蠻爭,觸和蠻。《莊子》寓言中蝸牛角上兩個小國。見《莊子·則陽》。後因以「觸鬥蠻爭」喻為私利而爭鬥。出自:清·尤侗《注云飛·十空曲》:「豎子英雄,觸鬥蠻爭蝸角中。」近義詞有:蠻觸相爭,觸鬥蠻爭是貶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爭權奪利等。觸鬥蠻爭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觸鬥蠻爭(chù dòu mán zhēng)成語釋義:觸和蠻。《莊子》寓言中蝸牛角上兩個小國。見《莊子·則陽》。後因以「觸鬥蠻爭」喻為私利而爭鬥。成語出處:清·尤侗《注云飛·十空曲》:「豎子英雄,觸鬥蠻爭蝸角中。」近 義 詞:蠻觸相爭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用於爭權奪利等。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感情色彩:貶義成語觸鬥蠻爭的典故/故事:傳說古代有一隻蝸牛的兩個觸角上有兩個小國,左邊的叫觸氏國,右邊的叫蠻氏國。兩個國家因為爭奪地盤而經常發生戰爭,有時竟伏屍百萬,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蝸牛因此而喪失觸覺功能。觸鬥蠻爭的成語接龍:觸鬥蠻爭 > 爭名奪利 > 利利索索 > 索然寡味 > 味同嚼蠟[觸鬥蠻爭]由小學家庭輔導平臺[小孩子點讀]APP獨家整理並發布。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