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參加助演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樂評人丁太昇在微博上稱劉維為綜藝混子,劉維發文委婉回應和質疑後,又遭到丁太昇的長篇諷刺。
隨後,劉維好友李佳航發文稱丁太昇為&34;,引起網友的共鳴。甚至王思聰也為其點讚。
火藥味充斥著熱搜,但即使是在網友一致認為丁太昇發言有失偏頗的情況下,丁太昇還是連發幾文諷刺李佳航。
以否定王思聰對李佳航的點讚支持後,沒得到回應便暫時熄火了。
丁太昇,曾在豆瓣上取名黑刀,以評論獨特犀利著名,圈裡人便稱他為黑刀丁太升。作為草莓音樂節締造人之一,他也曾表示不太認同當下音樂圈中大多數人的音樂審美。
李佳航是單純看不慣丁太升的作風,還是通過他的事業認為他是混子,不了解內情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做判斷。
但是對嗆,互撕,這些行為原本不會出現,卻出現在公平公正的評賞類綜藝的線下,&34;二字揭示了問題的根本。
何為混子?
混子是指那些混跡於一種事業,沒做出成績,卻以在該事業上有資質自稱的人,他們資質平平,卻往往自大不知廉恥。
丁太昇稱劉維為&34;,因為劉維以綜藝咖自稱,卻沒帶來足夠優秀的舞臺作品,而李佳航稱丁太昇&34;,可能因為他混跡多個音樂評審類綜藝,作為公眾人物卻不斷助長著社會戾氣。
當然,客觀的講,劉維確實表現不夠好,也或許是真的因為多年混跡綜藝,讓本是歌手出道的他表現不夠優秀。他承認自己的失敗,也接受大家的差評。
丁太昇在各個節目裡的音樂評論,話雖然難聽,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確實是不無道理。
但是他始終有一種能力,就是把一些本來客觀或者好的話,給說得極其傲慢且具有攻擊性。他看似是說真話,其實卻助長了社會戾氣,而這個時候,他話中的道理本身也就不重要了,因為大家都被戾氣主導。
他甚至從不接受反駁,不斷回懟一切對他有意見的人。他自己甚至曬出有7000個微博用戶在他的黑名單裡。
但他們或許都不是那種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隱藏混子,我們也不能單純的就認定他們就是混子。
與其糾結於丁太昇把批評變成了尖酸刻薄,還是氣焰遠大於樂評水準,不如搞清楚&34;的存在,讓我們能避開一些麻煩。
混子,其實就是仗著輩分或是背景,不幹正事,整天混跡在勞動群體中,給社會增加壓力,也給認真做事的人招惹了不少麻煩的一類人。
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應對這樣的人呢?
混子也許是電影《我不是藥神》裡以專家著稱的賣假藥的張長林,打著官方的旗號坑蒙拐騙,自立規矩。
也許是部分打著大牌明星稱號,實則演技欠缺的流量明星,他們的名字出名得比事業早,對電影拍攝邀請來者不拒,混個臉熟。
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仝卓,參加綜藝剛出點名聲,就在微博上攪得風生水起,憑藉一張嘴一副鍵盤,硬是讓全國人民認識了他,而他至今都無法翻身。
事到如今,我們已經很難以一個明星小生來定義他,因為他做的事與其毫無瓜葛,甚至更多的是擾亂社會秩序。
混子,就是這樣,肆意妄為,看似專業,實則是行業裡的老鼠屎。
綜上,無論是&34;,&34;還是&34;,他們背負著高期望,卻擁有低水準,且追求的是隨便複雜的人脈、臉熟,而不是真正的實力。
本事小,架子大,實力弱,聲響高,是混子的標配。
和混子其實是很難相處的,那麼遇到混子之後我們該怎麼做呢?
劉維被丁太昇隨意稱為&34;後,誠懇道歉,也說出自己的難處和對丁太昇的質疑:「這段話又格外刺耳,對於不成功的我,最需要的就是專業的您給予指正,但您,只用鍵盤表達了態度,沒有用專業為我指明方向。」
無論這是丁太升自己認為的&34;的毒辣個性使然,還是他本身的&34;,這個現象確實反映出了一些被混子管制的人的煩惱。
他們經常因為矛盾無法解決而產生質疑,得到的回覆卻是相信專業人士,或者是更惡劣的&34;。
對待真混子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再是一味的尊重和退讓,而是嘗試著去挑戰他,打穿徒有其表的空殼,讓他看到自己的實力。
又或者,混子的戾氣太大,背景過硬,我們最好的選擇是不予理睬,不再對他的語言攻擊有回應。
有人能通過家庭背景混上名牌大學,自恃清華博士,有人能對爛片爛綜藝來者不拒,為了金錢地位不擇手段,販賣進步機會,在原地踏步,混上專業評判員。
總有一天,他們虛假的實力會被一捅就破,德不配位,必有災禍,社會對混子的包容性會逐漸降低,讓他們失去賴以生存的假面具。
很多人可能都想過混,把日子混過去,混上某個地位,得到某個不屬於他的榮譽。但事實上,除了苦幹我們別無選擇,這才是社會叢林法則。
當我們遇到這些混子,我們不必懼怕和退讓,拿實力說話,或者為了避免惹麻煩,遠離他們,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就足矣。
文|麥瑟爾
圖|網絡
發布|文刀木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