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自海南大學入選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以來,學校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了多維協同、內生驅動的「三全育人」一體化模式,著力在促貫通、抓協同、強動力、出成果上下功夫,持續深化育人機制、理念、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共青團改革是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為更好地展示我校共青團建設成果、分享典型經驗、凝聚工作智慧,海南大學近期召開了「抓實基層團組織建設 促進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座談會。
海南大學黨委書記武耀廷講話: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在「抓實基層團組織建設 促進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座談會上的講話
武耀廷
同志們:
近段時間,學校黨委圍繞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用了兩天時間,召開了二級單位「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經驗交流暨工作推進會。這次,我們再安排兩個半天召開二級單位團委書記「抓實基層團組織建設 促進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座談會,後面還會陸續召開學生黨支部、學生會、班長團支書等座談會,主要目的是從多角度、多層面聽聽大家對加強和改進「三全育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今天大家作了很好的發言,全面展示了在學校「多維協同、內生驅動」的「三全育人」一體化工作模式下,各基層組織育人工作的舉措、成效和思考,工作做得很紮實,成效可圈可點,很受啟發。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各單位工作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需要大家要進一步聚焦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需求,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設計好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和特點的育人載體和平臺,不斷提升團組織育人工作成效。
學校各級團組織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學校團委在團省委、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切實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連續9年榮獲海南省共青團重點工作考核第一名,榮獲「團十八大以來共青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全國50個);斬獲「創青春」國賽金獎、「網際網路+」國賽2銀3銅和全國「先進集體獎」(全國23個)、iCAN國際創新創業大賽中國賽區特等獎(全國5個);連續6年榮獲全國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單位,榮獲「最佳暑期實踐大學」稱號(全國10所);60餘支團隊榮獲各類國家級「優秀團隊」稱號。特別是,在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中,校團委引領全校團員青年站出來、團結起來、行動起來,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出色地完成了今年5月22710名老生和9月15188名新生及新生家長的接站工作,獲得一致好評。同時,我校共有4373名青年學生在全國各地一線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工作,充分體現了當代海大學子的責任與擔當。
在此,我代表學校黨委,對各位團委書記(負責人)、青年同學的辛勤付出,對各學院分管團的工作的學院領導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藉此機會,我提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堅持政治建團,永葆政治本色。一個組織的屬性,決定了它的初心和使命。共青團的政治屬性,源自90多年堅定不移跟黨走的初心,源自為黨和人民不懈奮鬥的使命。「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團的所有工作,歸結到一點,就是要當好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各二級學院黨委(黨總支)要始終堅持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將團的各項建設工作納入學院黨的建設總體格局,推行團建與黨建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學校黨委也會進一步將共青團工作作為檢查考核所在單位黨建工作、所在單位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堅持思想立團,強化理論武裝。全校團組織要大力加強思想理論武裝,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努力把共青團著力鍛造成思想上高度統一、先進、純潔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青年組織,真正成為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大學校。真理最為可貴,但是真理不會自動傳播。要持續深入實施「青年大學習」「青春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我與祖國共奮進」等為主題教育活動,打造「與信仰對話」「踐行核心價值觀,爭做向上向善好青年」、「大學生自強之星」「海南大學年度人物」等品牌活動,深入挖掘青年榜樣的先進事跡,引導廣大學生「對著學、比著學、賽著學」。要強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建設,努力培養造就一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青年骨幹。要不斷加強網絡思政工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青年,建設好易班、青年匯等青年學生喜愛的新媒體平臺。
三、堅持固本興團,提升服務能力。共青團是青年人自己的組織,青年是共青團的根之所系、生命力之所在。一項工作、活動開展不開展,要看青年是否需要;工作成效怎麼樣,評價的標準要看青年滿意不滿意,有沒有獲得感;工作作風實不實,衡量的標尺要看是否深入了青年,與廣大青年打成了一片。既要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也要深化「幫學業、幫畢業、幫就業、幫創業、幫困難、幫心理」專項工作,嚴和幫結合,多為青年學生雪中送炭,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青年心坎上。要大力推進「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同頻共振。要大力推動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校園文化、網絡平臺建設,為學生綜合發展提供優質平臺供給。
四、堅持改革強團,聚焦主責主業。共青團要始終堅持思想引領,切實履行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年合法權益的職能。共青團改革是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健全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需要上下貫通、一體推進,成效最終要體現在全校團支部的整體活躍上,最終要體現在全校數以萬計青年獲得感的整體提升上,不能「上面熱熱鬧鬧,下面冷冷清清」。校團委要樹立大抓基層建設的鮮明導向,真正把改革舉措逐級貫徹、落到基層,激活團的「神經末梢」,著力提升基層團組織的活力。2019年,學校勝利召開了「共青團海南大學第二次代表大會暨海南大學第二次學生代表大會」,落實和完善了團的代表大會制度,我也與新當選的委員們進行了談話。要堅持以《海南大學共青團改革方案》《海南大學學生會組織改革方案》《海南大學學生社團建設管理辦法》為指導,全面深化團學組織改革,加強學生會、社團建設,進一步明確學生組織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職能定位,努力成為青年學生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團學組織。要主動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新要求,創新打造基於陣地、文化、管理與服務三位一體的學校網絡思政工作新格局。還要積極推進青年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三走主題活動,培育學生健康陽光平和的心態。
五、堅持從嚴治團,保持風清氣正。各級團組織要以政治上要嚴、團的幹部隊伍建設要嚴、團員隊伍建設要嚴為抓手,真正把從嚴治團要求落到實處,使共青團組織更加堅強,同青年的聯繫更加緊密,始終緊跟黨走在時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政治上要嚴,必須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共青團系統黨的建設,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旗幟鮮明抵制各種歪風邪氣,保持清風正氣和良好形象。團的幹部隊伍建設要嚴,團幹部在政治上、思想上、能力上、擔當上、作風上、自律上要強,關鍵是要做到對黨忠誠,勇於承擔急難險重的任務,敢於到條件艱苦、環境複雜的崗位鍛鍊,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幹;切實把能力強、敢擔當、作風硬、嚴自律的團幹部選拔出來、任用起來,帶動廣大青年努力奮鬥。
同志們,希望大家凝心聚力,勇擔責任,踏實進取,用青春與汗水、知識與毅力,共同譜寫我校共青團工作的新篇章,讓團旗在我校創建世界一流學科和國內一流大學、在海南建設自貿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徵程中更加熠熠生輝!
謝謝大家!
海南大學基層團組織建設工作
各個學院目前情況如何呢?
一起來看看吧
↓↓↓
經濟學院:夯實基層組織建設,激發團支部活力,創經濟品牌
經濟學院匯報工作
經濟學院團委秉承「致知經世、明德濟民」的院訓,以服務青年為宗旨,將立德樹人理念貫穿學院團的全部工作,講好經濟學子故事、創經濟工作品牌,做好青年引路人。一是遵守一個組織一個組織梳理、一個支部一個支部整治、一個陣地一個陣地鞏固的工作要求;團支部根據「五好標準」定級,實現一年整頓打基礎、兩年達標見成效、三年規範上臺階的工作目標。二是設立了宿舍團小組,樓層團支部,樓棟團總支,打造網格化團組織體系,縱深團組織覆蓋,做好「一專一站兩聯」激發基層團支部活力。三是三創教育「123」培養新模式、運行社會實踐「333」模式、構建「四位一體」導師平臺、堅持志願服務「五化」工作多種舉措,全方位、立體式對學院青年學生「六幫」全覆蓋。
法學院:堅持推進「四大融合」,培養卓越法律人才
法學院匯報工作
法學院團委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充分利用「一心雙環」的基本工作模式,不斷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工作大格局,積極推進育人工作「四大融合」,打造本研一體化、法學多元化實踐育人模式,做好法治人才培養工作,努力推進法學一流學科建設。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開展工作:第一,以學生黨建帶團建,引領學生的思想脈搏;第二,以制度體系為保障,助推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第三,以創新實踐為導向,堅持推進「四大融合」:將創新活動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將社會實踐與人才培養相融合,將教育服務與規範管理相融合,將學生需求與服務社會相融合。
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黨建帶團建,做到「四抓四提升」
馬克思主義學院匯報工作
馬克思主義學院團委堅持黨建帶團建,做到「四抓四提升」:即抓思想引領、提升團員青年政治素質;抓組織建設、提升團組織服務能力;抓專業育人、提升團員青年專業素養;抓實踐教育、提升團員青年綜合素質。不斷深化「六幫」工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廣闊空間,搭建寬廣平臺。大學生網絡評論大賽形成育人品牌,已舉辦22期月徵稿,共110餘篇優秀評論發表於《海南日報》、人民網、南海網等媒體,參與人數累計超過3000人次。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完善「一主三輔」的實踐教學模式,豐富大學生「第二課堂」的形式和內容,構建與課堂教學相互促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不斷探索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渠道。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2020年,本科生考研升學率達57.8%,初次就業率84.06%,兩項指標均位居全校各學院前列。
人文傳播學院:構建「一體六心」工作格局 助力人文青年成長成才
人文傳播學院匯報工作
人文傳播學院團委大力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為青年學子的成長成才創造優質環境。一,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初心,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青年;二,堅持以知行合一為中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實踐中鍛鍊青年;三,堅持以文明奉獻為恆心,於無私奉獻的志願服務事業中培育青年;四,堅持以校園文化為核心,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浸潤青年;五,堅持以網絡媒體為重心,使充滿正能量的網絡文化徵服青年;六,堅持以創新發展為信心,以獨立科學的創新精神鼓舞青年。
外國語學院:固本強基,創新突破,打造共青團「134」工作體系
外國語學院匯報工作
外國語學院團委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守共青團主責主業,建立健全「134」工作體系,不斷增強共青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夯實黨的青年基礎。「1」是一個原則,即黨建帶團建,「3」是三個導向,即育人導向、問題導向和基層導向,「4」是四項計劃,即領航計劃、磐石計劃、品牌計劃和攻堅計劃。學院全面推進共青團領域改革攻堅,革新工作理念,創新考核評價方式方法,問需、問計、問效於學生,學生滿意度顯著提高;開展談心談話、問卷調查、走訪課堂和宿舍、座談交流,了解學生困難,聽取意見和建議,真刀真槍,實幹解決,學生信賴度和支持率大幅提升;積極搭建「公共外交+」實踐育人平臺,學生在實踐和奉獻中堅定自信、開闊視野、增長才幹。
理學院:努力推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開啟理院共青團新徵程
理學院匯報工作
理學院團委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團組織在「三全育人」中的戰鬥堡壘作用,深化「六幫」工作。不斷夯實團學工作基礎,推進班級團學一體化;結合契機深抓載體,做好思想引領工作;全面推動學風建設,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勇擔新時代新使命;深入開展社會實踐,促進學生成長成才。通過「助星成長」系列活動、「塑戰塑決」社會實踐與公益展、朋輩教學和第二課堂開展的特色系列活動,從多個方面樹立理學院的品牌項目,將項目與育人教育相結合,做好優秀項目的傳承與人才的培養。理學院堅持立足青年,堅持文化育人、實踐育人,落實第二課堂育人體系,著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生命科學與藥學院:以「人-生命-健康」為中心,搭建「健康中國」育人平臺
生命科學與藥學院匯報工作
生命科學與藥學院團委始終秉承「弘德礪志,敦學助康」的院訓理念,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健康中國育人平臺為抓手,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主線,聚焦學生內涵發展。一是搭建科研育人平臺,通過舉辦35期生命科學與藥學論壇,培育創新課題研究56項、大創項目36個等,提升學生科研興趣和能力。二是通過社會實踐、志願服務、興趣小組等方式,豐富實踐形式,形成實踐育人大格局。三是積極走訪用人單位,拓寬實踐和就業渠道,形成學院和社會協同育人。四是全院動員,責任到位,積極落實「六幫」扶持政策。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堅持立德樹人、增強品牌意識,培養生物醫學領域優秀人才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匯報工作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團委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立德樹人 成長成才」為基本理念,緊扣學校中心工作,以夯實團組織建設為基礎,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以營造優良的學風班風和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等活動為載體,全面開啟學院共青團工作新局面。在未來的工作中,要注重主體性,做到有品味有格調;要注重創新性,做到有亮點有吸引力;要注重傳承性,做到有內涵有積澱,要積極凝練團學工作特色,樹立團學工作品牌。
生態與環境學院: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揚生環特色
生態與環境學院匯報工作
生態與環境學院團委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服務團員青年,全面推進共青團工作。一是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當好橋渠,傳達黨的精神,反映青年時代聲音;二是圍繞黨的領導,服務大局:引導廣大團員青年立足專業,建功自貿港建設,全面育人,深入開展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創新創業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三是服務廣大團員需求:傾聽青年呼聲,加強聯繫青年工作;搭建和完善青年成長和展現的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綻放學院團員青春華彩。四是務實團青組織建設基礎工作:堅持黨建帶團建,做好團員管理,樹立模範典型人物,推薦青年後備人才雙推優工作。
機電工程學院:團結務實謀發展,守正創新育新人
機電工程學院匯報工作
機電工程學院團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不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一是以「四做」為方向,做持之以恆的思想引導,做竭誠服務的青年關懷,做從嚴治團的長遠發展,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載體建設;二是以團員大一到大四的培養目標,設計「孵化—遷移—貫通—傳承」四級模式,構建進階式的團組織育人工程;三是在創新創業方面想辦法、下功夫,以「一選二改三培育」即選學科帶頭人為導師,改「績點論成敗」的學生評價標準,培育南海車隊、椰島創客、致遠班等學生核心帶頭人來推動學院創新創業育人工程的實質發展。
哇哦
以上10個學院的發言實在太精彩啦!
接下來,
原標題:《海南大學基層團組織建設工作巡禮(一)丨各學院團委如何抓實基層團組織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一起來看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