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醫護人員,從讓他們好好回家開始
防控新冠肺炎,醫護人員用身體鑄就了一道防線,作出了極大的貢獻與犧牲。善良的人們無不向「白衣天使」致敬,然而,有極個別人設置了一道不友善的閘門,讓冬日陽光遜色幾分。
據報導,一些地方出現了歧視醫護人員、傷害醫護人員感情的事情。醫護人員下班回家,被小區拒之門外;去超市採購,門口掛著「醫務工作者請勿入內」的牌子;父母是醫護人員,家裡的孩子被「孤立」;護士深夜下班,被4輛計程車拒載……儘管是極個別的案例,但放在一起觀之,難免給人一種「現象」的幻覺。讓醫護人員有家難回、有車難乘、生活受阻,在眾志成城抗疫之中顯得格外冷峻,如此歧視應當休矣。
歧視,主要源自恐懼。面對未知的新冠病毒,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普通人存在一定畏懼心理、戒備心理,不難理解。拒載拒入的理由,無非是「如果你(護士)身上有病毒,讓人感染了,算誰的?」其實,這看似合理的擔憂,既有反應過度之嫌,也不符合管理規定、法律規範,更在情理層面上讓廣大醫護人員頗感失落。認識新型病毒、防控疫情,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而不是阻擋病魔、架設防線的醫護人員。他們在為公眾消除恐懼而努力,我們應該以最大的信任成為他們最堅實的靠山。
越是在防控疫情的緊要關頭,越不能讓恐懼綁架理性,越應該以科學凝聚共識。醫院有嚴格的操作流程和規範,更完善的清潔、消毒、通風手段;醫護人員不僅有科學防護,也會有正確的消毒防護措施和院感防護措施,下班還會經過重重防護與消毒處理。質疑醫護人員回家可能攜帶病毒,甚至惡意造謠醫護人員感染,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這些雜音噪音非但無助於當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反而帶有明顯的非理性色彩、偽科學偏見,必須要堅決祛除、依法治理。
醫護人員是立在人民與病毒之間的一道牆,是健康與疾病的一個屏障。有醫生說,「我不需要你們的歌頌讚美,只希望不要嫌棄我」。與病魔鬥爭的醫護人員是勇敢的人、可愛的人。不能一邊讚美他們是「最美逆行者」,一邊阻攔他們回家的路;不能一邊為衝鋒在前的他們落淚,一邊因與他們為鄰而不悅;不能一邊在網上喊加油,一邊在線下設絆子……決不能讓流血流汗者流淚,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也不能有「鄰避效應」,更不能患「別在我家門口症候群」。傷人的是病毒,抗擊的是疫情,決不能讓利己的私心、扎心的冷言、任性的私行幹擾大局。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普通群眾,無論是在一線還是在後方,只有同心同德、相向而行,疫情防控這場戰爭才能堪稱是眾志成城的人民戰爭。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義無反顧衝上疫情防控第一線,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頑強拼搏、日夜奮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關愛他們,大力宣傳優秀典型和先進事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生活、安全、人文關懷都要保障到位。關愛醫護人員就是關愛健康,尊重醫護人員就是尊重生命,保護醫護人員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用實際行動解決醫護人員的後顧之憂、形成尊醫愛醫的友善氛圍,為他們、也為我們鋪好來日回家的路。
有人說,你的職責令你殞身不恤,我的使命就是確保你的逆行不再孤單。「疫情不除,何以回家」是醫者的誓言,「疫情當前,放心回家」應是我們的諾言。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待到明日,定傳捷報!
【編輯】曾鶴群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人社傳媒」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人社傳媒,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應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疇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人社傳媒」。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