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來臺灣有一段日子了,恰逢中秋佳節,當然得出去走走。因為上半學年長假期並不多,加上臺灣這邊的學校幾乎沒講課都點名而且平時成績佔重異常高,所以目的地就挑了比較遠的澎湖。
Day 1,
早上9點抵達嘉義布袋港,天氣相當好。不過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平靜。12點多才到馬公港,比預計晚了一個多小時。先去吃飯,然後當然得先去曬曬太陽玩玩水咯~所以我們就包車去林投公園和隘門沙灘。(包車師傅的電話可以問民宿老闆~)林投公園其實沒啥看的,不過說實話在沙灘邊有那麼大一片綠蔭還真不錯,曬久了可以去避避太陽~隘門沙灘是澎湖本島最大的沙灘,長5公裡,重點是遊客相當少,非常適合玩水~~對了,林投公園裡面還有一家咖啡屋,裝修挺文藝的,價格也不貴,玩累了可以到那邊休息一下~(ps:我在這點了澎湖特有的風茹茶,味道有點像加了薄荷茶。小夥伴點了杯蘋果西打浮樂多,味道挺不錯的起碼比風茹茶好。另外還要了份山東大餅,結果上來我們又傻眼了完全不是我們以為的那種,它的做法非常西式很香很軟)公園旁邊還有一個忠烈祠,是紀念國軍的,沒事可以進去瞧瞧~總的來說,這裡相當適合用來打發時間。
我們讓司機大哥把我們直接送到觀音亭準備看日落,可惜天已大變,遠遠看去雲層移動速度極快,可惜雲層太厚了,把夕陽都擋住了好傷心。本來西瀛虹橋在夕陽的襯託下十分迷人,每年5月的煙火節在這裡舉行時總是萬人空巷~我們去到的時候除了狂風亂舞,我真的感受不到其他了。走在橋上時我清晰感覺到橋被吹得一直搖晃,有種隨時就要塌的感覺(當然我深信這邊沒有豆腐渣工程),拿著相機完全拍不到照,那是就算有三腳架也得被吹翻的節奏。
被狂風颳到肚子直叫餓,也是時候補充能量了。觀音亭出來往東走不到5分鐘就到中正街,巨多吃的!
先是去吃了很有名氣的馬路益,我們點了蚵煎、花枝排和米苔目。澎湖的蚵煎跟臺灣本島的不太一樣,這邊的不放粉直接蚵仔煎蛋,個人比較喜歡澎湖吃法,因為這樣更香,不過同行的小夥伴們好像更喜歡臺灣做法。花枝排不是特別有特色,感覺就是做成了排型的花枝丸。至於米苔目,跟瀨粉的味道差不多,只是它沒有瀨粉那麼軟不會入口即化。
馬路益出來過馬路去喝仙人掌汁和吃仙人掌冰淇淋。仙人掌的味道是很清淡的甜,所以榨汁和做雪糕吃再多也不會覺得膩。ps:在來澎湖以前我一直以為仙人掌汁是綠色的,事實證明不能被經驗主義洗腦了,仙人掌汁是用仙人掌果來榨的,而仙人掌果的果肉可是紫紅色的喔。
Day 2,
一早起床趕緊包車環島,第一站是鎖港北塔、南塔。閩南話中小管與鎖港相似,那地方又專門捕小管,鎖港也就因此得名。南塔北塔是當地漁民為彌補風水的石塔。
從鎖港有小路到山水沙灘。山水沙灘潔白細緻,海水澄澈,還有一大片翠綠的馬鞍藤,周邊有幾家特色民宿,是個度假好去處。不過,由於時間關係,我們選擇了更負盛名的蒔裡沙灘,這裡由潔白的珊瑚和貝殼碎屑組成,是澎湖最早的海水浴場。到這裡的時候一個遊客也沒有,真的是「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跟阿伯聊天真的好歡樂,到現在還不斷想起那飽經滄桑卻又無比堅毅的身影。對了,因為蒔裡沙灘風浪很大,所以臺灣風帆隊都是在這邊訓練的。我們後來碰到了來自西雅圖一頭銀白髮的前美國隊奧運教練帶著他的幾隻狗在沙灘散步,什麼叫閒適?我想活在澎湖的人都有資格回答吧。
閒扯完了就該繼續行程了,下一站蛇頭山。蛇頭山從古至今就是軍事要地,這裡有荷蘭古堡遺址,亦有日軍遺蹟,如今這裡依舊是澎湖海軍基地。不過,因為打颱風軍艦都回臺灣本島了。站在山上才真正感受到什麼叫海風,包車司機跟我們說他在基地服役了十多年,現在退役了不想回本島便決定留在澎湖養老。
風櫃洞是南環線最後一站,因為漲潮時颳風會聽到鼓風爐所發出的聲音而得名。來這邊大家務必算好潮汐時間,在滿潮的時候來的話除了能聽到巨響外,有時可能能看到水柱噴潮的奇觀,風大的話甚至會噴7-8米高!!!
南環線跑完就該開始北環的行程了。從風櫃洞到中屯要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因為今天風太大了,所以風車也轉得特別快。其實中屯風車真的挺好看的,可惜到那邊時已變陰天,拍出來的效果不太好。
司機大哥說帶我們去吃仙人掌冰淇淋,然後我們像打了雞血一樣,氣氛從死氣沉沉瞬間變得精神抖擻,哎果然是吃貨的命。到了通樑古榕發現我低估這棵樹了,97支氣根,好大一片綠蔭,在旁邊阿婆那家店買了冰淇淋後坐在樹下慢慢吃,好不享受。對了,差點忘記說吃仙人掌果的時候,一定要把中間那個刺挑出來,不然喉嚨就等著破吧!
吃完上車準備過跨海大橋。
這時候已經12點多應該吃飯咯,司機大哥把我們送到小門嶼。首要問題當然是解決溫飽咯,三個馬糞海膽200NT,折回來大概是13RMB一個,雖然沒有在菲律賓吃的3RMB一個便宜,但是這個價格已經相當不錯了。
吃飽了當然得走走消化消化咯~先是到旁邊的地質館吸收知識,待會路上研究地質的時候就用得上了。
逛一圈出來沿著小路走到鯨魚洞。不得不吐槽的是風真的太!大!了!以前別人說「不要太瘦不然會被風吹起來」,我想應該沒人會把這話當真吧?但是,今天驗證了這句話的真實性和可行性。我真的有生以來第一次覺得我瘦到可以被風吹起來,也是第一次感覺到了什麼叫飛~真的,絕對不誇張。我們站在一個有十多二十米高的山崖上,海浪依舊打了上來把我們弄溼了,可想而知這風和浪有多厲害了。
站了一會趕緊拍隨便幾張照片就往回走了,因為我實在不想被吹下海,回來的時候經過菜園。菜園的圍牆都是用珊瑚礁圍起來的,司機告訴我們珊瑚不但不會吹散還會越吹越厚實,當時我們就震驚了。
吹完風的感覺用黃猛的話來形容就是「全身上下都是海的味道」。說實話,我這輩子一定不會再那麼傻打颱風跑來海邊的!接下來的行程是去大義宮。不要以為是去拜神,其實是去大義宮廟內地下室一曲折的洞穴看綠蠵龜。
地下洞穴以咾咕石砌牆(咾咕石即珊瑚石),裡面有綠蠵龜和鱟魚(又稱夫妻魚,因為經常疊著出現)。裡面的龜年紀過百,不過王子藝說得對:「那麼多年都活在那麼小的池子裡真可憐」。不過,它們被飼養太久了,放回大海估計更難適應吧~ps:望安出名的就是綠蠵龜保護中心,不過目前最後一隻都已放歸自然,所以要在澎湖看綠蠵龜就只能來大義宮。另外,大義宮旁邊有個螃蟹博物館,30NT不貴可以進去學習學習。
看完綠蠵龜就去二坎古厝。其實就是個古村落,不過保存得相當完好,建築風格也很特別,跟閩南傳統建築還是有區別的。
看完古蹟就去感受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大菓葉,羅列的柱狀玄武巖十分壯觀。因為時間不夠,就沒有去西嶼西臺,這是一個凹下式的古炮臺,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最後北環線的最後一站:西嶼燈塔,也叫漁翁島燈塔,是臺灣最古老的燈塔。這是個充滿文藝氣息的地方,以前每近距離看過燈塔,遇見它後我決定要去看世界各地的燈塔,我想在燈塔旁看日落應該會很浪漫吧~
裝完文藝小青年就啟程去最後一個景點北寮踏浪。來澎湖之前真不知道什麼叫踏浪,後來經司機解釋才知道原來是退潮後,原本陸連島與陸地連著的小路漏出水面,走在上面就叫踏浪。說實話如果不是風那麼大的話應該蠻好玩的,可是我在走過去的過程中好幾次差點被吹下海,頭髮也是凌亂得不忍直視破壞了我的好心情~這個踏浪的地方也叫奎璧山赤嶼地質公園,是觀察潮間帶生物的好去處。大約半小時就能走完來回全程了,晚上當然還是去中央街(老街)和中證街吃東西咯。然後可以沿著海邊走到菊島之星買伴手禮。
Day 3,
最後一天天氣異常地好,清晨依舊是在祭祀的鞭炮聲中醒來,收拾了行裝就沿著海邊走去早餐街(文康商圈),吹吹海風醒醒神。魚羹前面兩個字不會念(原諒我那捉急的語文水平吧),這個魚羹怎麼說呢,其實味道還是不錯的,就是太膠了,不適合當早餐。
吃完早餐就看著地圖走到觀音亭,然後順著介壽路一直往南走就到了張雨生紀念館和潘安邦紀念館。兩個都英年早逝的音樂才子,住得實在太近了,不過我對他們不是特別感興趣,也僅僅是參觀參觀罷了。再順著走下去就是順承門,古馬公城城門。對了,澎湖的開發歷史比臺灣還要早上400多年~
順承門出來沒幾步又到中正街了,我們去郵局寄了個明信片後,發誓要把剩下兩家民宿老闆推薦的店都找到。一家是玉冠嫩仙草,吃完這個才知道什麼叫仙草好不好,大陸的都弱爆了~而且這邊還很便宜,一杯原味嫩仙草是30NT,很大一杯喔~綜合仙草冰的話也就35NT,分量只比大陸的少一點點~
在百無聊賴之下,我們去了澎湖開拓館。裡面大概就是介紹澎湖的歷史什麼的,很小。但是離中正街很近,吃撐了可以先去逛上一會再回去繼續吃嘛~
最後,在臨走前終於等到了我們期盼已久的店。郵局口蔥油餅,真的太好吃了,因為是剛炸出來的,所以皮很香脆。裡面自己可以多放點黃瓜和辣椒,那真的是人間美味啊~只是這家每天下午兩點才開,而且賣完就收攤,一般4點左右就肯定買不到了~光是看它那麼火就知道有多好吃了吧?
三點登船,四點出發。因為船位太前浪太大最後吐得不行。如果要坐船的話記得要買暈船藥!!!
這趟行程還是有蠻多遺憾的,首先是沒有去七美,澎湖最著名最美麗的七美石扈沒去成;二是是沒有去看菓葉日出;三是因為風浪太大沒有出海夜釣小管;第四是沒有到海上牧場吃生蠔吃到飽;最後一樣是沒去成嘉年華。哎,歸根到底都是颱風的錯,不是打颱風的話都可以去的,一般來講澎湖我建議玩3天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