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復工進行時

2021-01-18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餘木木

來源:遠川科技評論(ID:kechuangych)

7 月 16日晚上六點,況輝開車帶著最後一批看房的客人在新樓盤裡轉了一圈,然後回到中介中心。依舊沒有開單。

這其實是他眾多兼職身份之一。況輝本是一家中小型連鎖影院的經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影城裁得如今只剩他一個,按當地月最低工資1470元計薪。

那天下午況輝帶看房子的時候,國家電影局官網下發通知,宣布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於7 月 20 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

根據通知要求,復映以後,所有影院要遵循實名在線預約、無接觸售票,座次實行交叉隔座售票,保證陌生觀眾間距1 米以上。與此同時,30%上座率和兩小時單場放映時間是兩條紅線,不可以超過,而且電影日排片減至正常時期的一半。其他像是對影廳充分清潔與消毒、不同影廳錯時排場、避免進出場觀眾聚集等要求都是特殊時期的常規操作了。

對影院而言,30%的上座率並不是大問題,畢竟這麼多年平均上座率也沒超過18%。

影片長度不超過兩個小時可能是個問題。現在是這樣操作的:

況輝對復映這事兒提不起勁。自5月8日國務院發布相關指導意見以來,影院復工的消息喊了幾個月。好幾次都是狼來了。讓人充滿希望,然後一頭涼水澆滅。

收到集團微信群裡轉發的復工消息時,況輝正在朋友的店裡打零工。短暫的欣慰過後,他查看了影片定檔的情況,對停業期間租金及復業的成本費用做了預估,最後得出結論:這事兒得從長計議。

01. 復工越早虧得越多

哪怕是大型連鎖院線,對復工這事也是持謹慎態度。從影院現金收入和流出兩端去理解這事兒,就容易明白影院方的擔憂了。

收入端,觀影規模的恢復仍然需要時間,影院的票房收入的恢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儘管貓眼的調研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於電影院觀影期待程度隨時間遞增,但線上娛樂迅速發展,消費者觀影意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有優質電影內容的供應,而片方們普遍處於觀望狀態。除《第一次的離別》等文藝片和小體量影片發布定檔消息,原本今年春節檔大熱的《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奪冠》等大體量影片依舊在等待觀影規模回復到一定程度。

支出端,復工後,影院需要開始正常交納租金和支付人員工資,對中小型影院而言,現金流壓力反而比關門期間更大。以況輝所在的影城為例,每月租金8萬餘元,復工後還要補交之前停業期間6個月的房租,負擔每月5萬左右人員支出,但以目前電影的收入體量,完全支撐不起復工的支出。

國企房東在疫情期間響應國家號召,免除了影院方面兩月份房租,三、四月份則是減半收取。但對大多數承租民營物業的影院來說,這錢就得自己和房東協商了。

在今年這種極端情況下,不單是小影院難以支撐,大型連鎖品牌也是壓力巨大。

據國金證券的草根調研,在電影整體行業中,一般租金和物業佔票房比例為15%左右的影院,負擔較小;但目前不少影院租金和物業佔票房比例達20%~25%,租金和物業的佔比保持這一水平使這些影院承受了較大壓力。而目前上市影院中,租金佔比在10%~15%之間,其中萬達電影的租金比例相對最低。

但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前首富的壓力也大。8月3日,萬達電影半年報出爐。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72億,同比減少73.9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67億。

02. 蒙眼狂奔好多年

影院的危機並不是因為疫情才開始出現的。

2018年上影節期間,有院線人士曾透露過一組數據:2017年,所有開業滿兩年以上的影院裡,萬達80%的影院出現了票房下滑,UME、金逸、橫店的這一數字則分別為63%、70%和65%。

多年來穩居全國影院票房營收冠軍的耀萊成龍國際影城五棵松店,2014年票房收入為1億元,2018年票房已經不足8000萬,這樣的營收放到5年前,只能排到全國第5,五年時間該影院的票房下跌近三成。

況輝表達類似的觀點:「影院數據只要保證不下滑,甚至只要低於周邊影城的下滑速度,就已經代表影城的運營能力很優秀了。」

這是過去幾年間影院端大肆擴張的後果,幾乎所有傳統影院都只能頂著巨大的生存壓力把苦果往下咽。

2015年,中國票房的增速高達49.3%,整體影視上下遊的投資陷入狂熱情緒,大量熱錢湧入影視製作、院線擴展中。

以影城建設為例,早年大地院線的方斌在一次培訓課上做過一次測算,電影放映的毛利一般是10%,賣品的毛利在65%以上。一個年票房1000萬左右的中型影城,票房年利潤可能只有50萬,而賣品利潤能達到70萬。

投資這樣一個中型影城的固定投入成本(主要是設備購買、維修和影城裝修)大約在500萬左右,運營四五年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如果再能找到合適的買家溢價轉手,不僅能影業期間套取補貼,還能賺取幾倍差價,可謂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比如2015年7月,剛上市不久的萬達院線以10億元的天價收購了世茂影院旗下15家影院100%的股份,讓業內驚嘆的同時,瞬間讓當時市場上幾乎所有影院的身價跟著成倍往上翻。隨後一年多時間裡,阿里影業1億元買下星際影城等交易的出現,完美世界成功接手今典院線,影院收購熱推向了一個極致,以至於那兩年業內的影院經營者在對外售賣時有了「低於10倍資產溢價免談」的說法。[1]

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如果不是從2016年開始,票房增幅出現了大幅度下滑的話。

2016年,全年票房增幅直線降落至11.9%,年觀影人數增幅從2015年的51.8%降至8.7%,但頭部院線加快布局爭奪市場份額,各方資本的快速湧入,影院和銀幕仍然快速增加著。

2015-2019年間,全國影院總數從6459家上漲至12408家,增長了近50%;銀幕總數從34027塊上升至69787塊,增幅超過50%。但單銀幕票房已由2015 年的 129萬/塊降至 2019 年的 85.1 萬/塊,連年呈現負增長態勢。

將況輝所在的區域為一個直觀參照,他工作的影城成立於2013年,是這座30萬有三十萬常住人口的小縣城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影城,也是中國院線神經最末梢。影城一共4個廳,近500個座位,最高的一年票房年收入近450萬。但2019年,第二座新影城建立了起來,有6個廳690個座位。

儘管兩座影城近乎位於城市的兩端,雙方甚至為了良性競爭籤訂了價格保護協議,但最終2019年年票房之和也只有700多萬——影院的座位數翻了近三倍,但是票房只增加了2/3。

單個影城能夠的輻射人流範圍內,各家院線一擁而上,最後誰都沒有賺到錢,反倒是影院租金迅速從買方市場變成了賣方市場,各家競價拍賣,「誰給的租金高就給誰建影院」。

早些年,影院租金佔淨票房的比重一般都會維持在10%左右,隨著各方的圈地大戰,城市核心區域、大商場的場地租金也水漲船高,影院租金比重抬升至40%甚至50%,最後變成了給地產打工。[1]

影院的下沉端已然增長乏力,銀幕數仍在慣性增長。2019年,儘管有多部頭部大片加持下,中國電影總票房只艱難增長了5.4%,達到了642.66億元,全年17.27億的觀影人次,增長僅有0.6%,而影院數量增加了19.1%,銀幕數量增加了13.4%——供大於求的問題越發凸顯,各大院線的主旋律就是邊擴張邊虧損。

03. 出清進行時

2019年以來,三至五線小影院開始持續退出。

據統計,2019年全國共有 471 家影院退出,其中低線城市,尤其是三線、四線和五線城市的影院是退出的主力。從退出影院的規模和開業時間來看,2015年之前開業的中小影院佔絕大多數 。

3月以來,影院相關企業吊銷、註銷數量迅速上升。

根據《電影院生存狀況調研報告》的調查結果,所調查的187 家影院今年一季度平均收 入為 34.5 萬元,平均運營成本為 117.9 萬元。而從全國 12408 家影院(注:2019年末數據)計算,今年一季度每家影院平均收入僅為 18 萬元,遠低於抽樣調查數據,大量非核心地區的影院正在面臨更為嚴重的虧損。

在新冠疫情持續影響之下,47%的影院現金流已經告急,多達42%的影院認為未來或面臨停業的風險,另有 10%的影院經營者萌生了轉讓退出的想法。

即使大型院線也在考慮放棄單點影院的可能性——如果最終計算的未來營收預收無法覆蓋這六個月的損失,集團可能會徹底關閉該影院。

而面臨困境的影城中不乏有優質的資產,尤其是二至四線城市中的中型規模影投公司。本身正處在擴張階段,影院經營有序開展,但在遭遇疫情後,收入來源單一同時成本較的弊端就暴露無疑,前期現金流有限,疫情使得收入銳減,不得不被迫退出。

這也給了想要繼續擴張的頭部影投公司提供了一個機會。諸如萬達、幸福藍海、橫店等院線上市公司,都曾透露過2020年的擴張計劃。

04. 等待中的片單,等不起的市場

根據今年 5月中國電影家協會發布的《電影院生存狀況調研報告》,協會預計若以 8 月作為復工起點,「以 2019 年月度票房為參考,票房收入從復工首月佔比去年同期 30%起逐月遞增,按 6 個月恢復到 90%的程度計算」,那麼全年票房將達到 128 億元,同比下降約 80%。

自7月20日正式復工以來,前兩周的周票房分別為1.1億和1.95億。《多力特的奇幻冒險》雖然普遍評分不高,但由於其新片+3D屬性,累計票房超過8000萬,緊隨其後的是重映影片《誤殺》5756萬。

市場等待大片復甦、偏好高質量內容的導向性已經十分明顯。

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排名前三的電影票房收入均超過了 42 億元,票房前五影片累計票房收入達到 197.9 億元,佔到當年總票房的 30.8%,較 2018 年的24.7%明顯提升。

8月2日,影片《八佰》宣布定檔8月12日,這是電影院自7月20日復工後首部定檔的國內商業大片。

這部大作籌劃準備超過10年,耗時一年半重建了蘇州河兩岸的場景,拍攝時間將近一年,也是首部中國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網傳影片成本8000萬美金,超過5億人民幣。華誼兄弟作為出品方,CEO王中磊自去年6月開始停更的微博忽然更新了一條:「《八佰》8月21日,翹首以待,中國電影加油。」

華誼的確需要這針強心劑。2019年,華誼兄弟實現營收21.86億元,同比減少43.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9.6億元。今年一季度,華誼兄弟營收2.29億元,同比下降61.4%;淨虧損1.43億元,同比下降52.64%。

而中國電影更是處在需要大夥一起加油助威的時候。

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上,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表示,目前的電影片源只有大概四五百部,僅能夠支撐到明年的三四月份。不過,從儲備產品來看,各大影視公司已積攢了較為多的「彈藥」,重點影片如《唐人街探案 3》、《姜子牙》、《八佰》等有望在院線全面復工後保持前期較高的熱度。

對況輝而言,他依舊每日遊走在各家兼職公司間,在有空的時候翻翻集團給的復工指南和資料,看看電影市場中的排片走向,盼著正式復工的通知儘早下發。

相關焦點

  • 溫州影院復工的第一張電影票賣出了!全市70家影院復工備案
    這也是溫州影院復工賣出的第一張電影票。截至7月19日18時,全市已有70家影院復工備案,爭取下周復工。 復工第一張電影票已賣出神畫雷射國際影城負責人周素敏介紹,該影城於2017年10月2日開業,擁有6個影廳,「我們一直在做復工準備。
  • 昆明對電影院進行復工復產抽檢 已有34家影院復工
    掌上春城訊自7月20日以來,昆明已有34家影院復工開業,3000餘位觀眾走進影院觀影。為了保障觀影環境,7月23日, 雲南省電影局、昆明市委宣傳部、五華區委宣傳部、盤龍區委宣傳部以及昆明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共同組織了昆明市首次「影院復工復產抽樣檢查」,抽檢對象為昆明百老匯影城、上影永華影城以及百美匯影城。針對影院的售票廳、自助取票機、公共區域、觀影廳、放映廳以及衛生間等場所進行了全面摸排。
  • 海外影院是如何復工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院重新開放後,香港嘉禾院線還推出了低價票重映港片的「好想瘋狂看港產片」活動,以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作為現階段全球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美國似乎一直在迫切地尋求迅速復工。早在4月27日,喬治亞州就放開了當地影院的相關營業限制。5月1日,德克薩斯州宣布放開「禁足令」,當地影院相繼恢復營業。
  • 影院復工「初體驗」
    原標題:「復工,資金才能流動,市場才會有恢復的希望。大家看的不是當下,而是未來。」「我相信,堅持過這段過渡期,市場會越來越好。」影院從業人士如是說——影院復工初體驗按下暫停鍵半年後,7月20日,影院復工。復工首日全國有835家電影院開門納客。濟南新世紀電影城泉城路店經理李言魯告訴記者,該影城復工前三天平均上座率約9%。
  • 澳門影院復工了,內地影院尚未排上日程
    澳門影院復工,放映的仍是1月的影片根據規定,復工的澳門娛樂場必須遵守四點要求:1、員工和顧客需時刻戴口罩,包括在健身、跳舞時,只有在飲食時才可脫下口罩,但也要儘量縮短時間。2、謝絕所有發熱或咳嗽的人士進入場所。
  • 影院復工被叫停?從業者:白天剛辦好復工手續
    可是就在27日傍晚,一條消息在各大行業群內流傳開來:據國家電影局通知,所有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暫停營業。具體復業時間等國家電影局通知。毒眸在第一時間向上海、雲南、浙江、四川、河南等地的影院管理者發出求證,被告知確實收到了相關通知,已經暫停了影院的復工工作。「今天上午我才去有關部門提交了復工申請,當時沒有遇到任何問題。
  • 影院全面復工,五一檔是拐點
    3月17日下午17時,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影發行分公司發布通知,通過與相關出品方(版權方)協商後,將讓利發行5部影片,以支持影院復工後的經營活動。首批五部影片將100%全部讓利給影院,同時也建議影院考慮以公益放映或低票價優惠方式,更多地讓利給觀眾,並且第二批公益影片累計20部經典老片也將陸續釋出。
  • 廣州影院復工 九成影院可用惠民消費券
    據羊城晚報報導,電影院復工首日,廣州共上映電影192場次,售出4553張電影票,票房6.01萬元。其中,家庭親情片《第一次的離別》成為影院恢復開放首日票房最高的影片,票房佔比41.1%。《第一次的離別》是復工首日上映的兩部新片之一,該片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三項提名,也是教育部「第39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之一。
  • 興義多家影院復工準備中
    闊別已久的電影院終於迎來復工,你是否早已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想要約上三兩好友,赴一場視覺盛宴。7月23日,記者走訪了興義多家影院了解到,目前整個興義市區已經復工的電影院有兩家,分別是橫店電影城和上影夢樂城影城。最低9元便能享受到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場電影。
  • 觀察丨影院復工「滿月」記
    觀眾對進影院觀影雖然抱有熱切期待,但防疫顧慮、上座規定等種種因素,讓片方和影院不得不在「下棋布局」時走穩妥路線。在各個社交平臺上,影評人、觀眾已經開始對其作品內容進行討論。但對於影視從業者來說,這部電影的爭議點不在內容,而在《八佰》差別化的點映形式。
  • 影院復工:久違了,我親愛的電影票
    進場觀眾採取二維碼掃碼登記的形式,並需詳細填寫個人信息,在入口處的消毒墊上進行足底消毒方可入內。影城目前不再設置現場購票,實行無接觸方式售票和交叉隔座售票方式。觀影群眾必須網絡實名預約,而且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登記消毒處和影院的走廊都有「請全程佩戴口罩」的提示語,影廳內每隔一個座位都貼上了隔離帶,保證觀眾間距1米以上。
  • 影院復工背後:冰火兩重天
    我們一起來看看電影院復工前後發生了什麼?意外狀況頻發很多影院在準備復工的幾天裡最真切的感受就是「手忙腳亂」、「意外狀況頻發」···很多從業者表示,直到16號中午文件下發的那一刻,他們才知道4天後將要迎來復工。人員招聘、打掃消毒、設備維護等,有一大堆工作都需要在極短的時間裡準備到位。
  • 影院復工之際,回望沉睡的175天
    為了這次復工,本來就負債的她又花了一萬二購買所要求的酒精等防疫物資。被叫停後,她再也無法負擔「親如一家人」的五名員工的全額工資。她不敢當面說裁員的事情,」當面我自己就得哭得要死了」。她只能流著淚挨個給員工打語音電話,在結尾時還不忘補充「將來如果有機會復工了,我一定先叫你,如果你們願意回來,我一定加薪。」事實上,這場局部復工的時間很短,規模極小。
  • 深圳影院復工首日,部分影院的排片單速遞
    白良玉表示,影院關閉了線下的購票服務,所有觀眾必須通過線上實名制購票,進入影廳後需要對號入座;影廳內的防疫措施方面,空調系統已經進行了整體清潔消毒,並會保證影廳內有良好的新風進入,還保留了充足的場間做映後的衛生消毒工作;每個影廳都會安排用紫外線燈進行每天一次的消殺;所有的工作區域、觀眾可接觸的設施設備,影院都採取每一小時用消毒劑清潔一次的清潔工作
  • 河南影院復工首日,有影院將定檔十部影片
    當然,不少電影人聽到復工的最新消息時,多是「喜憂參半」。對於院線來說,首要解決的就是片源問題。在新鮮大片們正式上映之前,為了幫助電影院線度過艱難的「窗口期」,有河南電影人霸氣宣布,將在影院復工首日推出10部電影,來為停滯半年的電影行業「暖場」,「要讓影院有片可排,讓觀眾有片可看!」
  • 影院復工「滿月」,成績單來了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袁雋永 陳舒儀 從7月20日到8月20日,影院已復工滿一個月。一個月來,觀眾紛紛買票觀影,用行動為復工的影院「喊」出一聲聲加油。根據貓眼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24時,全國復工的影院達到了8846家,復工率78%。期間,共有3339萬人走進影院,全國票房累計10.21億,其中長沙票房累計2159萬。
  • 影院下周復工納客 青島的影院和電影發行公司在忙啥?
    影院復工:一周後納客 一月後上新國家電影局發布復工意見 春節檔暑期檔大片撞車?國家電影局7月16日發布通知,允許低風險地區電影院7月20日起有序恢復開放。消息傳來,院線經理一片歡騰:終於不用開滴滴、不用夜市擺攤補貼家用了。
  • 杭州53家影院復工,佔全市影院的四分之一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從7月18日晚的3家,到19日10時的10家,15時21家,20時的40家……在貓眼、淘票票上可以預售的杭州影院數量越來越多。在售票平臺上掛出排片場次進行預售,這意味7月20日這家影院將正式開門迎接觀眾。
  • 隔著兩個座位看片,影院復工首日體驗
    就和兩三個月前疫情剛緩和時,想像中的「報復性消費」沒有來一樣,這次影院復工,也並沒有看到「報復性觀影」的痕跡,一切都在小心翼翼地發生。01影院復工,觀影有新規上海影院復工的第一場,是昨天上午9點50分,天山電影院的《第一次的離別》。
  • 北京影院復工 觀眾感慨「太久了」
    7月24日,北京影院迎來復工,截至昨晚6點,貓眼售票平臺顯示當天有45部影片放映。根據燈塔專業版統計,截至24日晚上8點,全國當日票房為2030萬元左右,全國影院有序復工以來首次突破2000萬。其中,北京以56萬票房排在上海之後,位居城市票房榜亞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