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瑞名士池虯(1872—1947)字仲霖,號源瀚,瑞安縣城人。自幼聰穎好學,深得老師俞君堯喜愛。俞君堯(1851—1921)字壽年,號黼唐,亦為瑞安縣城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補學官弟子,光緒二十九年(1904)為高等餼學官。池虯後為著名學者陳黻宸入室弟子,從事經世之務、辭章考據之外,於永嘉諸先哲經制之學,服膺尤篤。
俞君堯贈詩池仲霖
池虯四應省試,均未售,任溫州府學堂、溫州師範教職。1909年,在俞君堯的大力推薦下,池虯舉孝廉方正,後赴京應試。臨行前,俞君堯作《送池仲霖入都應試》詩:「修為際遇兩相資,正是郎君得志時。對策漢廷開抱負,生花江筆吐新奇。四科文學歸遊夏,一座皋比媿灝頤。此去定邀真賞識,吾當拭目以窺之。」你平時勤奮,又遇上好的機會,正是你實現自己抱負的時候。西漢政論家、文學家賈誼,哲學家、儒學大家董仲舒對策漢廷,筆下生輝,你一定也會像他們那樣出色發揮,為朝廷所賞識,我將拭目以待!殷切之心,溢於言表。池虯沒有辜負期望,保和殿詮試一等,以知縣用(候任)。俞君堯得悉後大喜,又作《贈池仲霖》:「唐室文化鉅,閎厚開燕許。翩翩滄海鵬,扶搖在此舉。」期待他仕途如大鵬展翅,扶搖直上雲天。
但是,清廷不久覆滅了,池虯仕途化為泡影,甚為氣餒,俞君堯作《援孔子生平賦以寄》四首,題引曰「餘徒池仲霖,其生平規模遠大,抱負非常,恆以孔孟事業,文章高,自期待。奈生不逢時,遇與志違,餘深惜之。因援孔子生平賦以寄慨。」其一云:「列國週遊敢息肩,有心行道卻忘年。從周鬱郁文鳴盛,去魯遲遲運俟元。坐席不時休暇暖,通經致用詎無緣。春秋如可追隆古,道統依然二帝傳。」其三曰:「學究天人不怨尤,尼山模範足千秋。伏書戴禮由刪定,犧易麟經屬贊修。十七史家筆且削,三千弟子優而遊。折衷鹹作高山仰,泗水薪傳冠五洲。」以孔子曲折人生經歷,鼓勵池虯直面困難,絕不放棄。
1915年,池虯為福建平潭縣知事。其父勉以「潔己愛民,求為好官」,並將家藏《歷代循吏傳》《康濟錄》《牧民須知》贈之。俞君堯作《仲霖遊官閩中書以誌喜》詩云:「平生棫樸具深心,吾道其南喜見今。但願鳴琴有子賤,陸莊也可慰荒沈。」你平日質樸而有恆心,今日高興地得知你分派到南方。希望你像子賤一樣,把平潭縣治理好,我也就放心。這裡,作者採用了「子賤治單父」的典故。春秋戰國時,孔子學生宓子賤,刻苦好學,不恥下問,精通治國之道,是一個治理國家的人才。後被派到又窮又小的單父,他將單父治理得欣欣向榮。池虯牢記慈父、恩師的教導,勤政愛民,廉潔奉公。此後,他轉任福建松谿縣、崇安縣、山東陽信縣知事,監修曲阜孔廟專員,均有政聲。
池虯為《存古翼聖編》寫序
1920年,俞君堯《存古翼聖編》開始付印。為了在先賢的著作中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埋頭整理古籍,以十年的心血,寫就此書。但書還未印畢,次年他便去世了。池虯在該書序中深情地說:「吾師俞黼唐先生,去古孔聖絕遠,平日每云:讀世家,贊仲尼廟堂、車服、禮器,高山安仰,景行何行,惟有鑿壁志學,雅慕稚圭。十年之間手此一卷,不出長安城市,藏巾笥蕊蕊,窮歲時兀兀,亦不過私便檢閱、攢補遺忘而已。若論古先聖哲作述本意,則誠非區區所敢翹企之者籲。此亦夫子所自道藝。要之師是編一出,志在保粹衛國,正本清源,繼先哲而開來學,其秉有存古翼聖深心,夫非我前者司馬(遷)、王(通)、魏(了翁)類哉!」《存古翼聖編》為俞君堯學術論文的匯集。俞君堯還著有《周易講義》《禹貢說要》。
王通,隋代教育家、思想家;魏了翁,南宋理學家、蜀學集大成者。池虯將俞君堯此書與司馬遷、王通、魏了翁的成就相提並論,可謂評價高。溫州府商會首任總理、瑞安名士王嶽松《賀姻兄俞黼唐六十壽》中,稱其「少年蜚聲黌序,中年振響文壇。全不顧名韁利鎖,一領氈,一盤苜蓿,株守柴關」,是十分中肯的。
1928年,因山東軍閥混戰,池虯棄官避亂東歸,寓居永嘉二十年,不詣官府,不問時事,以行醫講學為業,善書知畫,曾創辦國醫國學館,尤喜獎掖後進。
池虯為《河間詩存》題詞
1936年,俞君堯其子俞春如將先父遺詩整理刊印,名《河間詩存》,共收詩120首。
池虯為該書題詞道:「先師所著《河間存古編》(即《存古翼聖編》)已出版,春如世兄近復繕錄遺詩,擬續副刊。源瀚校讀一過,最佩集中多治術、學統之作,所謂學人之詩,與浪吟風月者殊有間也。猶憶辛亥之秋,源瀚以孝廉方正之徵,北上應試,承吾師賦詩贈行,期待甚厚,至以賈長沙(誼)、董江都(仲舒)相勉。生不逢時,清社遽屋,經世之志鬱郁未伸,撫今思昔,殊深山木之感,敬綴律句,用志不諼。」詩曰:「淵然金石出蓬廬,老矣虞卿尚著書。興味獨尋故紙裡,嘯歌每寄夜燈餘。一編論古多長識,萬事浮雲過太虛。自昔詩人多志抱,漫疑儒學盡迂疏。」作者讚揚先師甘居清貧,長年埋頭故紙,著《存古翼聖編》,還燈下吟詩放歌,多治術、學統之作,所謂學人之詩也。自古詩人多有抱負,以致人們懷疑儒學都是些不合時宜的理論。「披讀遺編未暫休,前塵悵觸半生愁。高歌自少垂青眼,賤子於今已白頭。珊網秋風虛薦士,金臺落日夢封侯。時艱空負師門望,賈董文章遜一籌。」回憶自己當年赴京趕考,先師賦詩相贈,期待甚厚,但生不逢時,仕途不順,今已白頭,空負師望,而文章也不及賈誼、董仲舒,頗為感慨。
池虯著有《治安芻議》《讀畫雜詠》《倚山閣詩文鈔》《醫範》《百家詩鈔題尾》《五朝詞人紀事詩》《中國歷代文派沿革錄》等十餘種,前二書分別有黃紹弟、劉紹寬序,均予以積極評價。他享年七十六歲。溫州學者劉景晨輓聯道:「負鄉望卅稔強,文字門庭紛著籍;謝仕途五旬後,山林事業久行醫。」上聯謂其成年後三十載從教、從政、著述,下聯寫他歸隱後從醫、講學,概括其生平,可謂精妙。
來源:溫州日報
俞光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