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至中山」第77篇推文
上周發送的《卡帕和伊文思曾到過中山拍紀錄片》一文裡,有提到他們在中山拍的鏡頭,幾乎都是全部給了紀念中學,那是1938年,4年前的9月,紀中正式開學,招高中一年級學生150名,初中學生100名。到1935年,又招高中一個班,農科一個班及初中兩個班,著名的粵劇劇作家唐滌生就是在這一年入讀紀中高一級的,而且很快就成為學生會主席。
在唐滌生讀高二那一年(即1936年),因校方解僱部分老師(包括1949年後的首任中山縣委書記兼縣長譚桂明,當時的名字是譚福鑫),引起學生不滿,強烈向校方質詢,校方於是開除了幾名學生,這引致學生們罷課抗議,唐滌生被推為罷課和護校運動委員會主席。罷課期間,縣、省教育部門和校董鍾榮光先生(中山小欖人,嶺南大學校長)曾來調處,都不能解決,到中秋節當晚深夜,軍警出動百餘人包圍學校,逮捕了唐主席和其他十幾名學生,拘留在縣警察局(在石岐),這引起社會公憤,廣州中山大學、廣雅中學等校師生紛紛聲援,紀中董事會主席孫科惟有從南京趕回調解,以釋放唐滌生等被捕學生、讓之前被開除的學生複課、免去校長楊國荃職務等為條件,平息了這次事件(前後延續兩個多月)。
這是唐滌生等人被縣警察局釋放時的照片
1938年秋,由粵劇名伶薛覺先、唐雪卿(唐滌生堂姐)夫婦主持的「覺先聲」劇團到澳門演出,在演出中的空隙,唐雪卿帶薛覺先返唐家探親,見堂弟唐滌生和唐滌棼(也是紀中學生)都讀飽書且也寫得,便邀他們入劇團,唐滌生答應了,弟弟唐滌棼則到延安參加了八路軍,3年後犧牲在山東戰場,年僅20歲。
入了「覺先聲」的唐滌生,為團裡赫赫有名的粵劇編劇南海十三郎江譽鏐和馮志芬當助手,隨他們學習寫劇詞曲譜,隨後與薛覺先的妹妹薛覺青結為夫婦。到抗戰結束,唐滌生正式開始粵曲歌詞創作。
到50年代初,唐滌生與任劍輝、白雪仙、梁醒波等人組成「仙鳳鳴」劇團,撰寫了《紫釵記》、《帝女花》、《再世紅梅記》等優秀劇本,期間與薛覺青離異,後與鄭孟霞女士結婚。1959年,他在香港利舞臺觀看《再世紅梅記》首演時突然暈倒,延至翌日辭世。
這裡順帶為《卡帕和伊文思曾到中山拍紀錄片》一文作些補充,文中有張卡帕和伊文思在中山的留影,背後的建築物為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中山縣第XXX隊部(至今仍無法確定具體地點是在中山哪裡),中山市檔案館則收藏有一份《編制本縣民眾抗日自衛團方案》,即下圖,圖比較清晰,有興趣的可細看。
我比較留意的是這個方案裡面,提到參加自衛團訓練的人員需自帶的物品:蚊帳、毛氈、面巾、漱口盅、草鞋、皮腰帶、銅鼓帽、腳綁、水壺和衣服二套。
這是一本我收藏的日本雜誌,裡面有當年日軍佔領中山縣時的照片(寫完這篇小文,這本雜誌將會贈給一位友人):
還有一些是在網上搜到的:
左下圖是日軍佔領中山時的第一大隊運輸班。右下圖是日佔時期的唐家灣。
左圖是日佔時期的東椏村。右圖是當時的茶園村。
這是東椏村的一棟房子,1943年,中山抗日遊擊大隊在這裡設立交通站,代號白鴿站。
這是1940年4月26日的《廣東訊報》,上有偽廣州時公署復興處處長歐大慶的名字,他是中山籍的漢奸,後來任偽中山縣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