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上的那些事
——「黃帶子王」真相
傳說肇源茂興王家有「黃帶子」,民間稱為「黃帶子王」。據王家後人講,其祖先在朝廷做過大官,後因避難來到茂興。王氏家譜載:「王家來茂興始祖,名為王有功」,茂興曾有兩支黃帶子王,一支後來逃到齊齊哈爾。據王家後人回憶「黃帶子」上印有四條龍,蓋著兩個大印,土改時被人抄走,至今下落不明。偽滿洲國時,北京皇族曾兩次找到王家,讓他們「參政」,均被王家推辭。根據這段講述,有人認為,茂興的「黃帶子王」就是康熙皇帝的八子允禩、九子允禟的後裔,他們因政治避難來到茂興。那麼真實的情況是否如此,茂興「黃帶子王」是否就是康熙皇帝八子、九子的後裔呢?
事實上,允禩、允禟並未來到黑龍江,包括其後裔也沒有流落此地。首先,朝廷循清之舊制,皇族「不得離城、不得經商、不得置產、不得外任,防範極嚴」。並且,雍正朝宮鬥失敗後,允禩圈禁於宗人府,其子弘旺先是發熱河充軍,後回京圈禁,直到乾隆年間才解除圈禁。允禟及其家人均幽禁於保定。有人以「胤禩之妻革去福晉,休回外家。」來證明允禟後人來到茂興。但是,允禟的兒子弘旺,實為侍妾所生,弘旺充軍熱河,其母張氏同他一起到熱河安家,允禟之女也是侍妾所生。並且允禩、允禟已被革去「黃帶子」,宗室、覺羅們一旦被宗人府除了名,就意味著失去「皇族」身份的庇護,更無流傳可能,即便後人有復,也已降為「紅帶子」。所以,茂興「黃帶子王」之說不實。
關於「黃帶子」的真實情況是,清廷明文規定:只有大清顯祖宣皇帝的本支「宗室」、旁支「覺羅」,才能系黃、紅帶子,以示皇族身份尊貴與識別。但是,清代「黃帶子」與「紅帶子」們的貴族身份雖始於血緣,卻不是一勞永逸、一世不變的。也存在著賞、革、降,還有調整與變動。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帝曾首開特諭宗人府,將革退的「黃帶子」宗室分別查明,分賜以紅帶、紫帶,附載玉牒之末,並註明其祖先獲罪情由。雍正四年正月,雍正皇帝革去其弟——康熙帝八子允禩、九子允禟的「黃帶子」,圈禁高牆,黜其封、削其籍,又改名阿其那、塞思黑。乾隆繼位後,面對雍正朝宮鬥中被「削籍離宗」的皇叔允禩、允禟等,他託康熙之名,以「皇祖聖祖仁皇帝恐伊等子孫年遠湮沒,與庶民無別」等為由,令宗人府「循康熙五十二年之例」,將當時宗室覺羅中,因罪革退之人,逐一查明,分賜紅帶、紫帶,附載玉牒等情,以彰「皇祖加恩宗潢仁至義盡之盛軌也」。如此,阿其那、塞思黑等子孫,方才被復給了「紅帶子」,恢復貴族身份,重新收入玉牒中。
在清代前期,滿洲等原無漢字姓氏。雖然,「黃帶子」宗室,常選「趙」「黃」等作為自己的姓氏,但實際上是不允許的。嘉慶十二年(1807年),嘉慶認為此等行為「實為相沿陋習」,全然未顯「宗室尊尚」,必須將宗室等嚴加開飭。於是,宗人府召集宗族長,「痛加禁止」以「趙」「黃」作為姓氏者,並明令如若在發現,「即指名嚴參,從重治罪」。對當時宗室而言,改姓便是挑戰皇命,是要承擔風險的。
至於是否有皇室遷到黑龍江,乾隆九年至乾隆二十四年間倒是有大批八旗子弟遷徙到黑龍江。滿清八旗入關後,朝廷對八旗子弟實行「恩養」政策,即,八旗子弟從出生伊始,便享領俸祿,坐吃皇糧,只習鞍馬騎射,不識農工為何事。由於多年以來的養尊處優,驕奢淫逸;多數旗人由於無職閒散,漸漸變得經濟窘困,甚至負債纍纍,生計都成問題。為解決此問題,康雍兩朝煞費苦心,卻終究於事無補。乾隆皇帝即位後,經過考察決定將閒散八旗移師東北,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農曆八月二十八日,第一批北遷的京旗終於出發了。一千多戶滿族八旗子弟,奉諭旨在各旗佐領帶隊下,離開順天府宛平縣街巷穿燕山、過榆關,逶迤北行,又沿松遼平原東上,經過兩個月的跋涉,到達長白山張廣才嶺西麓的拉林河北岸。他們大都是皇族後裔和朝廷王公重臣的後裔,其中有大臣索尼、索額圖、鰲拜、佟國剛、譚泰、額亦都、和珅等人的子弟,甚至還有曹雪芹家族的後人,他們在聖諭裡被稱為「蘇拉」。
據史料載,當時規定:在京旗人閒散者,哥仨者來二,哥倆者來一,即家有三兄弟者領走兩人,家有兩兄弟者領走一人,調撥北京閒散旗人到拉林阿勒楚喀,朝廷意在使這些八旗青年到滿族發祥地學習農業和練習國語(滿語)、騎射,恢復本民族舊俗,如此,既能解決旗人的生計問題,又可延續國祚。據說,當時政策很優惠,每人給300畝土地,還給盤纏、車馬,給蓋房子、種子、牛、農具、零用錢、免賦稅。由於八旗子弟不會種地,北方天寒地凍條件艱苦,很多人逃回京城。於是朝廷採取進一步政策,一是帶家眷去,二是對逃回者抓到要殺頭。首批北遷八旗子弟用十年時間向朝廷展示了利民屯墾的初步成功,乾隆十九年,朝廷又派遣3000戶八旗閒散子弟,分六批,每批500名,前往拉林地區,計劃三年完成,結果至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春,移民計劃提前完成。
其實在清代前期,朝廷也會將黃帶子賞賜給極其有功之臣,如: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平,上授嶽鍾琪三等公,賜黃帶。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大學士和珅也被加恩賞給黃帶子。所以,允禩、允禟後人並未來到黑龍江,曾受賞賜的八旗子弟、王公後人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