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70年來成都城市地理變化 最新版圖像一片芙蓉葉

2021-01-18 四川新聞網

  本報記者 蔣藍 文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成都地圖出版社提供

  提要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輝煌歲月裡,無論城市格局、城市走向、城市氣質,成都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可喜變化。今天,讓我們來聽一聽成都地圖出版社的專業人士詳解成都70年來城市地理、格局空間的發展。

  嘉賓

  張忠(左),1968年生,出版專家,成都地圖出版社副總編輯。參與編制的《中華活頁地圖集》獲四川省新聞出版局1999年度優秀出版圖書獎;主編《3+X高考地理一覽圖》系列套圖,獲中國書刊發行協會2003年度全國優秀暢銷書獎(文教類);參與編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豎版),獲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2016年度裴秀獎銀獎。

  趙泰安,1988年生,成都地圖出版社編輯。參與編繪的地圖作品多次獲得全國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編著的書籍有《地圖上的故事》等;參與編制《秦嶺經典穿越線路》《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四川紅色印跡尋蹤》等;編繪《綠水青山看中國》等兒童地理讀物。

  對話

  最新成都版圖:像一片芙蓉葉

  記者(以下簡稱記):從最新的版圖看,你覺得成都最大的城市變化是什麼?

  張忠(以下簡稱張):自上世紀60年代一環路始建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成都城市發展日新月異,通過人民南路、蜀都大道、新華大道和紅星路等主幹道建設,主城區向各個方向全面推進。1994年二環路竣工;2001年繞城高速通車;2002年三環路通車;2011年成都東客站啟用;2014年天府新區獲批;2015年成都第二繞城高速通車……

  自2010年起,8年間地鐵線路通車6條,成都城市空間得到了長足拓展。2017年,成都市委確立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發展戰略,成都由千年不變的「兩山(邛崍山、龍泉山)夾一城(成都平原)」向「一山(龍泉山)連兩翼(成都主城—簡州新城、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的格局轉變。我們不妨推測一下,未來成都的城市中心有可能在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那麼成都的城市原點是不是也可以放在龍泉山最高點的長松寺?但就目前來看,位於鑼鍋巷的城市原點更能擔負起宣傳城市文化、凝聚人心、加強城市歸屬感的重任。

  記:隨著簡陽劃歸成都,成都的地形有哪些變化?

  張:在成都20個區(市)縣裡,簡陽面積最大,佔了總面積近15%。最大的變化就是,成都的地形由此得到了豐滿,它像一隻展翅飛舞的蝴蝶,但在我們測繪人員眼裡,它更像一張攤開的芙蓉葉。成都自古有「蓉城」之稱,芙蓉更是成都的市花。芙蓉葉有5個角,簡陽歸入成都後,剛好填補了成都東南方向的區域,由此構成了一張美麗的芙蓉葉地形圖。這樣的巧合,估計全國很多城市都很難再現。

  成都的城市原點在鑼鍋巷

  記:剛才提到城市原點,成都城市原點位置的選擇有什麼講究?

  趙泰安(以下簡稱趙):原點是地理坐標的起算點和基準點,原點之於全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位於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對城市而言,原點就是為了確立統一的城市平面坐標體系而人為選定的基準點。成都原點於1956年「誕生」於當時城市中心鑼鍋巷的成都旅館樓頂,位於北緯30度40分,東經104度04分,標誌物在今天青羊區文武路與鑼鍋巷路口和雲龍酒店樓下。

  記:為何選擇這裡作為成都原點?

  趙:自秦以來直到新中國成立,成都城市的幾何中心和政治中心都位於天府廣場周邊,但是1956年選城市原點時,這裡只是市政府和廣場,人流量並不大,而鑼鍋巷,即便在新華大道修建前的20世紀50年代,也是成都較繁華地段,在清代,成都市中心在貢院東北的鼓樓街,鑼鍋巷與這裡僅一街之隔。在滿是平房的年代,選定鑼鍋巷成都旅館樓頂作為原點具有定位意義,正如上海城市原點位於國際飯店頂樓,而不在外灘或人民廣場一樣。從地圖看,鑼鍋巷正好處於大成都城區範圍的中心點,距成都周邊的區縣中心距離較為平均。

  記:70年來,成都原點有無變化呢?

  趙:成都的原點自確立伊始至今從來沒有發生變化,它是維持坐標體系的「基石」。2005年前,成都市與郊縣採用的是不同的坐標體系,坐標體系不一樣,城市建設就有可能出現問題,如地下管線就有可能因兩套體系的測量偏差而無法合龍。2005年成都地鐵1號線獲批開建,為了準確掘進,當年成都中心城區坐標體系擴展到了大成都範圍,雖然坐標網變大了,但不變的是原點。

  生態和諧、永續發展「大文章」

  記:有一首清嘉慶年間的竹枝詞說:「錦江春色大文章,節物先儲為口忙。男客如梳女如篦,拜年華服算增光。」說的是成都人重衣食……

  張:現在成都城市古城垣龍脈(包含地脈、水脈和文脈)的發展趨勢,呈現由平原西北和西南邊緣逐步向平原中心發展的態勢,形成西北—東南走向的城市發展中心軸和街區格局建築的基準線。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這條基準線很重要。其實,這已成今日成都生態與文態寫照:以水為源、以綠為美、以文為魂、以人為本、以大手筆做生態和諧的「大文章」。我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一山連兩翼」戰略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

  記: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總面積約1275平方公裡,南北延綿90公裡,東西向跨度10—15公裡,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城市「綠心」……

  張:以前,龍泉山中部往往是一個小氣候的分界線:以西較為溼潤,以東乾旱,原因是東南季風很容易在岷山腳下的都江堰一帶形成降雨,季風到達低矮的龍泉山後,反而不容易形成降雨,大體從龍泉驛老城區到成華區,就是老成渝公路出成都的沿線。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成後,伴隨植被大量增加與恢復,可以對小氣候形成影響。近年來,龍泉山兩翼的龍泉驛和簡陽市,乾旱程度已得緩解,從這一角度而言,也可以說明城市東進的深遠意義:翻越龍泉山在突破「大城市病」瓶頸的同時,由此打開了成都面向未來的永續發展新空間。

  而且龍泉山已成著名觀景臺,天氣好的話可以拍到四姑娘山的么妹峰、九頂山、西嶺雪山和蜀山之王貢嘎山……

  六環城市,全國第二個

  記:2018年8月,第一張《成都市六環地圖》公開發行,這份地圖的出版,既展現了成都市近幾年的城市建設成果,也為廣大市民準確掌握成都市相關信息提供了便利。

  張:回溯一下成都的環線建設歷史:1986年,一環路建成通車,全長19.38公裡;1994年,二環路建成通車,全長28.03公裡;1995年,內環路建成通車,全長14.27公裡;2001年,繞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長84.96公裡;2002年,三環路建成通車,全長51.02公裡;2015年12月,第二繞城高速(今六環路)建成通車,全長223公裡;2016年12月,成環路(五環路)啟動擴能提升工程。

  2017年5月,成都市政府對環路命名方案做了批覆,原則同意將繞城高速、「成環路」、第二繞城高速分別命名為四環路、五環路、六環路的命名方案,此後我們就開始了六環地圖的編制。

  此次六環地圖的繪製,充分利用了測繪地理基礎信息成果數據,包括DLG(數字線劃地圖)、DEM(數字高程模型)、DOM(數字正射景影像圖)等。這份六環地圖除了對縣改區、鎮變街道、新樓盤等信息及時更新外,還重點規範了新命名的四環、六環的標註。像四環、六環,這個名稱屬於城市道路的序列,同時也是國家高速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它們本身有兩個官方名稱,因此不同比例的地圖,如何標註名字也有不同的辦法。如果是城區圖,會突出標註四環、六環這個城市幹道名稱,同時,我們也在環路的內側,相應標註環路的俗名——繞城高速、第二繞城高速。《成都市六環地圖》發行,成都成為繼北京後,全國第二個地圖上標有六環的城市。

  記:網際網路對傳統出版業構成了巨大衝擊,地圖出版社也不例外?

  張:成都地圖出版社在3D列印地圖以及權威專業地圖繪製出版方面,保持了相當優勢,比如我們的大幅豎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勢圖》反響很好,我們編制出版了首張《成都金融地圖》,配合成都作為西部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們的「地圖定製」反響很好,比如《成渝城市群綜合發展地圖集》《青白江供電局供電區域圖》《工商銀行四川分行營業網點分布圖》等,極具針對性、實用性。近年來為積極配合抗震減災、資源調查、脫貧攻堅,我們也提供了一大批專業地圖,為把成都建設為世界文化名城提供最好的地圖服務。

  手記

  2019年9月16日 成都

  日前我曾參加成都市教育局等多家部門聯合舉辦的「天府文化知識競賽」的題庫設計,共1000題,成都市近百萬中小學生以及市民踴躍參賽。在一個社區,問,成都市轄區範圍內,海拔最高點是海拔5364米的什麼山?一位老幹部搶答:「大邑縣境內的西嶺雪山大雪塘。」回答正確!再問:「成都市轄區範圍內,海拔最低點是哪裡?」答:「金堂縣雲臺鎮。」這就錯了!海拔387米的雲臺鎮曾經是最低點,但自2016年10月簡陽劃歸成都市代管後,最低點變成了簡陽市沱江出境處河岸,僅362.6米。

  這不過是成都市地理變化的一個細節。成都這個中國唯一一座經歷2000多年城址不變、城名不改的城市,成都的城市地理變化,見證了成都的華麗轉身。

  古蜀王國多神話,歷代蜀王神龍見首不見尾,膾炙人口的要屬揚雄的《蜀王本紀》,以及李白《蜀道難》提到的「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從地理上看,新津寶墩古城、都江堰芒城、郫縣古城、溫江魚鳧城、崇州雙河城……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中心聚邑,星羅棋布,是蜀文化的創城時代,位置都在平原偏西部。

  秦並巴蜀之後,秦國張儀、張若按首都鹹陽的建制,於公元前311年修築了新的成都城。西為少城,東為大城,兩城相併,有明確的功能區分:大城是蜀侯、蜀相、蜀守的治所,可謂「權力中心」;少城是市民居住和商市之地,可謂「商業中心」。

  漢代成都城外有了兩座衛星城:錦官城和車官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成都羅城的修建。羅城周長達25華裡,使成都的城市面積比以前擴大6倍。羅城首創以磚築城的先河,增強了城市防禦能力,使成都成為兩江環繞、河流穿城而過的城市。「雙重城牆、兩江環抱」的格局,延續一千多年,決定了城市防禦、市民生活、商業貿易、城市排汙、水道交通等方面的獨特性。唐代是成都城市經濟重心向東向南戰略轉移發展的開始。在唐之前,成都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城西。大慈寺是城東南的一大勝地,在此開鑿解玉溪後,溪邊興建東市,夜市和大東市相繼出現……

  在新中國成立70年的輝煌歲月裡,滄海桑田,無論城市格局、城市走向、城市氣質,成都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可喜變化。新中國成立初期,成都市區主要還是兩江環抱內的範圍,城市主要向西部和南部擴展,北部有少量點狀區域,逐漸形成東西南北幾條主要幹道的延伸和東部工業區的聚集,呈現「軸線+點狀」的發展趨勢。20世紀90年代,成都「同心圓放射式」格局形成。直到今天,成都由千年不變的「兩山夾一城」向「一山連兩翼」的格局轉變……

  成都地圖出版社最新出版了《印記·徵途——我們這70年》一書,採用地圖、數據、圖片、文字的方式描繪新中國輝煌歷程,是地圖工作者向新中國70周年生日獻上的禮物。

相關焦點

  • 芙蓉花開,滿城錦繡,今秋成都最全賞花地圖來啦!
    讓成都人幸福的不止藍天!九月,逐漸進入芙蓉花的花期。芙蓉花開,蓉城滿城錦繡,花香四溢,這是你不可錯過的風景。  成都哪些地方的芙蓉花數量多?哪些地方能夠欣賞成片的芙蓉花?看過來!  根據《花重錦官城—成都市增花添彩總體規劃(2016-2022)》,主城區將以「兩環、兩軸、兩河、多點」為主線,在交通要道、城市進出口通道、街頭、遊園、廣場、居住區、城市公園等綠地點狀栽植芙蓉,形成分布合理、成片成線、全域可見的「市花」景觀。
  • 「滿城盡帶黃金甲」成都迎來2020年最後一波最美銀杏季
    12月17日,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在百花潭公園銀杏廣場組織了一場採訪活動,相關專家解答了今年成都的銀杏為何比往年黃的要晚一些等大家關心的問題。銀杏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單屬單種。銀杏出現在幾億年前,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後遺留下來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具有活化石的美稱。
  • 從雞公車到地鐵的70年變遷 成都「活地圖」張建講述成都公交那些事兒
    該書講述了成都公共運輸發展史,用最地道的成都話,展示了從雞公車到三輪車,再到公交車、計程車、地鐵等公共運輸的發展變化,讓大家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成都公共運輸行業發展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
  • 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談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
    講述親歷故事 見證輝煌歷程(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談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    1978年8月底,我第一次訪問中國。在兩周時間裡,我參觀了西安、成都、武漢、上海等多座城市。我喜歡用鏡頭捕捉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我用相機記錄下各地的風土人情,此後不時拿出來細細回味。這段美好記憶讓我畢生難忘。  2013年,我陪同父親再次來到中國,這裡發生的巨大變化讓我們驚訝。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航站樓規模龐大、設施先進、航線密布,一片繁忙。
  • 芙蓉花開了!這份全城賞花拍照攻略拿去用……
    木芙蓉花朵一日三變,就是隨著氣溫的升高,花色素和酸的濃度發生了變化,從而產生的一種相應的變化現象。成都的芙蓉花開了花團錦簇,儀態萬方主城區賞芙蓉來看看哪個離你家最近吧!根據《花重錦官城—成都市增花添彩總體規劃(2016-2022)》,主城區將以「兩環、兩軸、兩河、多點」為主線,在交通要道、城市進出口通道、街頭、遊園、廣場、居住區、城市公園等綠地點狀栽植芙蓉。蓉城的芙蓉不僅將多起來,還會通過品種提升而更加美豔。
  • 「芙蓉花下 成都生活」 第三屆天府芙蓉花節今日開幕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中國民主同盟成都市委員會、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植物園、成都市人民公園、成都市望江樓公園、成都中國青年旅行社承辦,成都天府新區管委會、成都東部新區管委會、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協辦。
  • 中甲隊成都興城更名成都蓉城:芙蓉基因深入人心
    網易體育1月15日報導:北京時間1月15日,中甲球隊成都興城正式更名為成都蓉城
  • 揭秘2024年世園會申辦背後:專家團隊6周來成都4次,主園區已規劃...
    「成都簡稱蓉城,這是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之中,唯一一個以花的名字為簡稱的城市。這也從某種角度反映了成都和的園林園藝的不解之緣。」提及成都,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教授錢雲笑著說。9月30日,在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第72屆年會視頻會議上,與會代表全票同意中國成都在2024年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 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2020最新版)
    力哥有個好習慣,從我做這個公號起,就喜歡隔三差五看看後臺粉絲數據的變化,從而發現一些趨勢。比如男女性別比,最開始接近6:4(58:42),後來一度接近5:5(51:49),最新數據是53.18%:46.82%,整體上男粉絲還是比女粉絲略多點。
  • 開拓 成都軌道交通:乘風破浪 奏響城市發展新樂章
    展望未來,根據《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8號線二期、10號線三期、13號線一期、17號線二期、18號線三期、19號線二期、27號線一期、30號線一期8個項目,將進一步織密成都軌道交通網。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新樂章,正奏響。
  • 國家地理頻道推出紀錄片《鳥瞰古中國》
    2015年和2018年,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推出紀錄片《鳥瞰中國》第一、二季,用當時最先進的航拍攝影技術與電腦特效和地面拍攝結合的方式,展示中國自然風景和時代發展的面貌。另一位美方考古專家莎拉·克拉森(Sarah Klassen )通過衛星圖像看到了非常清晰的地形特徵。通過紅外線遙感器,可以分辨出地面物體的性質,比如植物生長的差異,從而說明哪些是人造建築的痕跡。
  • 閒譚 ▏凋謝的芙蓉餐廳
    芙蓉餐廳現在是沒得了,據說是為了城市改造而被犧牲、消失了。芙蓉餐廳是個很洋盤的大飯館,曾經和榮樂園、成都餐廳、少城小餐、努力餐排成一線,是成都人打場面請客的首選。芙蓉餐廳的位置也好,就在寬闊筆直的成都中軸線——人民南路上,過上過下都要從芙蓉餐廳的門口路過。怕你找不到,平叔還是很願意再仔仔細細的把它的具體位置說一下。
  • 成都東部新區九大片區如何開發?規劃專家與城市決策者共商未來
    隨著年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提出,成都東部新區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 3月4日,研究東部新區九大片區綜合開發工作專題會召開,規劃專家與城市決策者為東部新區建設把脈開方。
  • 成都超70處免費景點來了,趕快安排上!
    成都超70處免費景點來了,趕快安排上!70處免費景點來啦 !��地址: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景區大佛村成都小眾桃花秘境,漫山遍野的桃花在3月齊齊盛開,變幻成一片粉色海洋,簡直是人間仙境。��地址:青羊區青華路9號四川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始建於1941年,至今已有70餘年歷史。現有院藏文物32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5萬餘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
  • 2016索尼微視界巡展活動走進成都
    馮子玉老師回答觀眾提問 成都站之後,2016微視界巡展活動將繼續陸續展開,會將我們的產品和最新的創作案例分享給全國更多的婚禮拍攝團隊,同時期待更多的團隊加入到微視界4K婚禮合作團隊扶植計劃之中,你們準備好了嗎?
  • 《地標70年》圓滿收官,城市故事牽動過億流量
    ,首部經濟地理紀錄片《地標70年》圓滿收官。吳曉波及其團隊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從29個省區、315個地市、2900 個縣級市和鎮裡,最終劃定12個地標類的城市和區域——可能是一個街道,也可能是一個廠區,從中探索過去70 年來我們所處國家的變化發展。
  • 成都的秋,是什麼顏色的?
    成都又名芙蓉城,芙蓉是成都的市花,「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花」,早在五代時,就有「每至秋,四十裡如錦繡」的景象。芙蓉花初開時,白色或淡紅色,後變深紅色,花朵綴滿枝頭,搖曳生姿。成都主城區以「兩環、兩軸、兩河、多點」為主線,在交通要道、城市進出口通道、街頭、遊園、廣場、居住區、城市公園等綠地,均點狀栽植芙蓉,成片成線、全域可見。往深秋裡去,楓葉也開始換裝,成都的秋天變得熱鬧起來。
  • 這裡是中國,最美國民地理書!
    比如,中國地理格局分為三級階梯,這個大家初中地理都學過了。但要說三級階梯的差異造成的景觀變化,可能大多數人並沒有直觀的認識。《這裡是中國》通過美麗的風光,將中國地理格局的差異呈現在了我們眼前。大興善寺 攝影 王東  這裡的成都,不僅僅有可愛的大熊貓小熊貓和麻辣火鍋,而是將3000年來成都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生活娓娓道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升鬥小民,探索了它的真正魅力所在
  • 芙蓉餐廳
    絕大多數材料顯示,芙蓉餐廳設立於1958年,但在一些廚師的履歷中卻出現了不同的時間版本,比如孔道生、張淮俊、陳志興等人資料都顯示他們是1957年到的芙蓉餐廳,其中孔道生在第二年,也就是1958年又去了成都餐廳。
  • 2020年北京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地理試題評價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地理試題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和《北京市2017級高中地理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為命題依據,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優化考試內容,創新考試形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