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訪談|布赫賓德:我越老,越自由

2021-02-08 星海音樂廳

魯道夫·布赫賓德 Rudolf Buchbinder

© Philipp Horak


魯道夫·布赫賓德和他的貝多芬作品  「全集式」  演奏模式,是一種現象,既返璞歸真,又具有顛覆性,貫穿其中的是鋼琴家口中 「自由」 二字,這是關於音樂跨界的自由,關於演繹風格的自由,關於思考的自由。布赫賓德對門派、風格不可越雷池半步的嚴格分類充滿蔑視。這種特質在音樂家中並不多見。


在2018年10月21日布赫賓德與廣州交響樂團排練後,以及2019年5月15日其與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演出前,筆者對大師各進行了一次採訪,以下內容是根據兩次採訪整理所得。





「 不要談什麼學派,談人的獨立性。 」



© Marco Borggreve



您在維也納音樂學院跟隨過布魯諾·塞得爾霍夫學習,他是一個傳奇的教師,可以談談他的教學方法嗎?



塞得爾霍夫的偉大之處是無門無派,每個學生都有非常獨立的個性。他最有名的學生弗雷德裡希·古爾達、瑪爾塔·阿格裡奇,我自己,還有尼爾森·弗萊利,我們師出有名,但不曾自立門派,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談什麼學派,談人的獨立性。


塞得爾霍夫讓學生保留個性,不強迫他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才是老師最需要的特質。不過,我的老師不是一個稱職的鋼琴家,在指導學生學習協奏曲時,他總是演奏樂隊部分,但彈得實在太使勁了,完全聽不見我在演什麼。有時我上課前不會特別認真練習,因為他根本聽不見我在演什麼。


不過,他是個偉大的老師,話不多,但只要他碰一下你的肩膀,你就知道這個自由節奏該怎麼處理。你從他身上學不到任何跟技術有關的東西,如果你不是一個技術完備的天才,跟塞得爾霍夫學習毫無裨益,技術問題,你要先自己處理好。






「 作為演奏家,我最大的改變,是學會了自由地呼吸。 」



© Marco Borggreve



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奏鳴曲全套曲目,您演過數百次,讓您如此專注的原因是什麼?



貝多芬鋼琴作品不是我曲庫的唯一。從巴赫到現代作品我都有涉獵,不少作曲家也曾為我創作曲子,但貝多芬的確是我演奏的核心,他的音樂終生陪伴著我。我認為,作為鋼琴家,僅僅演奏《月光》、《悲愴》、《熱情》奏鳴曲遠遠不夠,你要演奏他所有的鋼琴作品,包括他所有的鋼琴奏鳴曲。



在超過半個世紀的音樂歷練後,您覺得自己演奏貝多芬作品時,有沒有改變?



有,而且是巨大的改變。我越老,越自由。年輕時,很狹隘,沒有絲毫的包容,不自如,現在不一樣,我更自由。車爾尼在他回憶貝多芬的文字中說道,當年貝多芬演奏的時候,會在一個樂章中,改變節奏多達七八次,我覺得這是音樂的呼吸。作為演奏家,我最大的改變,是學會了自由地呼吸。



▲   布赫賓德&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廣州演出現場,布赫賓德自彈自指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2019.5.15/16  © Tammy



古典音樂中盛行 「學派」 一說,創作、演奏都是如此,您是否認同?



完全不認同,尤其是所謂 「維也納古典學派」 ,簡直愚蠢。貝多芬、莫扎特他們知道自己被歸入 「維也納古典學派」 麼?這是在他們過世一百多年後發明的愚蠢詞彙,根本沒人能解釋清楚。


再譬如舒伯特、勃拉姆斯,他們的作品有些古典,有些浪漫,於是人們說他們開啟了浪漫主義的不同時代。每個人,你,我,其實都很浪漫。巴赫也好,柴可夫斯基也好,生而為人,都可以很浪漫。我們總是希望將所有東西分門別類,楚河漢界,互不幹犯,但不該這樣啊。






「 貝多芬的音樂個性不曾缺位。 」



© Marco Borggreve





《第四鋼琴協奏曲》至為深沉,對獨奏和樂隊都是挑戰。其中有大量變換節奏的地方,特別是第一樂章。如果你是一個指揮家,你會感受到這是貝多芬所有鋼琴協奏曲中最難的一個樂章,最敏感,最深邃。



曾有說法指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藝術水準不如往後的幾首協奏曲,您怎麼看?



說實話,我也曾經向偉大的指揮家們討教過這個問題,譬如沃爾夫岡·薩瓦利什、尼克勞斯·哈農庫特。他們非常生氣: 「有人說貝多芬第一交響曲,第一鋼琴協奏曲受莫扎特影響。這和莫扎特沒有絲毫關係。這是貝多芬,只有貝多芬,真正的貝多芬,沒有其他!」


年輕時和年老時寫下的作品當然會有不同,但不要問我什麼是成熟,人一輩子起起落落,但老不代表成熟。譬如古爾達,我覺得他最好、最成熟的時候是十六七歲,那時他剛剛贏得日內瓦的大獎,但隨著年齡增長,他開始糊塗了。


五首鋼琴協奏曲性格可能不一樣,形式不一樣,但貝多芬的音樂個性不曾缺位。在鋼琴奏鳴曲中,從 op.2 到 op.111,就是貝多芬人生的寫照。從每首奏鳴曲中,你可以感受到貝多芬的喜怒哀樂,他是否愛過,有否恨過。而在莫扎特身上,他的鋼琴協奏曲就是他的自傳,這和他的鋼琴奏鳴曲不一樣。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不是最好的作品,他的弦樂四重奏還有其他一些作品比鋼琴奏鳴曲好太多,但他的鋼琴協奏曲,他是為自己而寫的。



您認為《第五鋼琴協奏曲》 「流行」 的原因是什麼?



還真的只是流行,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不是他最好的作品。第三、第四兩首鋼琴協奏曲才是偉大的作品。你知道,即便在貝多芬在生時,就曾經因為《 「月光」 奏鳴曲》第一樂章很流行而感到沮喪。貝多芬說,我寫了那麼多好的作品,為什麼你們偏偏喜歡它? 「真是愚蠢的一個樂章」 ,他說。從來沒有人真正知道公眾在想什麼。


(但第五至少第二樂章很美。)你知道嗎?第一鋼協的第二樂章才是最美,篇幅又是最長的。這差不多就是一首單簧管協奏曲,鋼琴與單簧管有動人的對話。






「 我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 」



© Marco Borggreve



指揮/演奏過貝多芬全套鋼琴協奏曲數百次之後,您覺得這種演出方式有什麼得失之處嗎?



我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莫扎特、貝多芬、還有很多音樂家也做過同樣的事情。這只是大型的室內樂,僅此而已,這種演奏的功夫在排練中。實際演出時,你會發現指揮其實並非總是必須,除非你演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


我和世界上很多樂團合作過,沒有指揮演出時,他們能夠感知到自己的重任,大家更注意聆聽彼此,這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創造音樂的過程。



▲   布赫賓德&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廣州演出花絮 2019.5.15/16





和現場相比,錄音缺失了三樣東西:緊張、情感、自發性。錄音可以重複,現場不可以。現場演出是有張力的,哪怕是錄音,我也喜歡現場錄音。如果是在錄音棚,我希望有一定數量的觀眾在場。






 「 這種自由需要等待,等年紀漸長。 」



© Buchbinder.net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全集你錄製了三次之多,原因是什麼?



我第一次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是三十多歲。三十年後,著名的音樂評論家約阿希姆·凱澤跟我說: 「魯迪,你要再錄一遍全集。」 我說: 「不,太辛苦了。」 「你必須要再錄製一遍,因為你現在更自由了。」 這種自由需要等待,等年紀漸長。貝多芬至為浪漫,年輕人不一定懂他的自如和隨性。



除了古典音樂,聽說您也很鍾情於弗蘭克·辛納屈的歌曲,喜歡的理由是什麼?



我不喜歡條框,古典、流行、爵士,對我來說沒有邊際,只有好壞。弗蘭克·辛納屈是個天才,和披頭四、奧斯卡·彼得森一樣。彼得森甚至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我和他互相欣賞,也曾經想和他合作。





沒有,完全沒有。生命不息,演奏不止。   ■



© Marco Borggreve



採寫 / 翟佳

視頻  /  羅彬  李建通

本文為星海音樂廳獨家專訪,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需轉載,請與我們聯繫。



■   往期閱讀:

中國會出現皮亞佐拉式的音樂英雄嗎?

馮滿天:上 善 若 樂

莫滕森:巴洛克音樂不但允許即興,而且必須即興

謝東笑:習琴的根本目的在於修身理性

諾亞:柏林愛樂的首席,要懂得因勢利導

景煥:只有當思維足夠成熟,你才能指揮

萊昂納德·斯拉特金:我的音樂只忠實於內心

洪俠:無論哪一個時代,好聽的旋律都不能丟

馬薩利斯:即興像小鳥,抓得太緊會死,放得太松會跑

港樂首席王敬:音樂家只會不斷進化,音樂章法亦然

瓦季姆·列賓:拉小提琴很難,你得跟它長在一起

Mike Block:時代從不乏完美,但音樂更需要好奇

對話劉茂珍:為 99% 的人發聲

我們和 「最性感音樂家」 馬友友聊了十五分鐘

葉詠詩:彈指一揮,卅載交道

對話 Jazznesis:即興就像一場遊戲

Ron Carter,每句話都像來自電影




專欄 · 星訪談


當1500個人坐在音樂廳,欣賞100分鐘的音樂,就產生了1500個甚至更多的可能性。大家對各自的過去和未來一無所知,只有音樂聯結了一切。音樂的能量,超越了我們的想像,她讓熱愛音樂的人,成為一家人。


星訪談,將在未來繼續與音樂家探討音樂的意義,為愛樂的人們帶來更多音樂知識、研究探討和不為人知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布赫賓德演繹貝多芬,一葉知秋
    這段奏鳴-迴旋曲式結構作品,要求氣息的流動,有微妙的自由節奏,強烈的力度對比,複雜的內心感受,要符合貝多芬執拗的語調。布赫賓德用簡約的方式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他的踏板應用極其高效而不過分渲染,他的音色講究卻不事雕琢,節奏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但不逾方圓。鋼琴家心目中的貝多芬浪漫而不空想,革新而有分寸,是智者,仁心,勇猛,莊嚴,靈慧。
  • 布赫賓德《我的貝多芬》中譯本出版:我的人生始終與貝多芬相伴
    「作為演奏者,我的人生始終與貝多芬相伴。從我音樂生涯初始,他的音樂始終令我著迷——這意味著我全部的生活。」布赫賓德以詮釋海頓、貝多芬和勃拉姆斯而聞名,其對貝多芬三十二部奏鳴曲的演奏最為經典,被《德國法蘭克福日報》冠以「當今最重要、最具洞悉力的貝多芬作品演繹大師之一」的美譽。如今,布赫賓德已經在世界各大音樂廳演繹了貝多芬全集。
  • 布赫賓德:禪念中的蛻變
    我想,魯道夫·布赫賓德是最佳的候選人。 鋼琴大師:魯道夫·布赫賓德布赫賓德專研貝多芬的作品,在其漫長的演奏生涯中已經呈現出一種奇特的「循環性」。他與那些演奏貝多芬的權威一樣,很早就完成了「馬拉松式」的32首貝多芬奏鳴曲音樂會。
  • 【鋼琴家】 布赫賓德(Rudolf Buchbinder)
    布赫賓德自幼天才橫溢,五歲時被維也納音樂學院取錄;成為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入讀的學生,並展開其輝煌的室內樂演奏家生涯。他亦以獨奏家身份與全球頂尖的樂團及指揮家登臺獻藝;經常在歐洲、美國、澳洲、日本、南非等地演出,並受邀出席世界各個重要的音樂節。布赫賓德的保留曲目,選材廣泛,從古典的巴赫、海頓到現代作品。
  • 復活的貝多芬— 布赫賓德攜手名團演繹全套鋼協概說
    布赫賓德演奏貝多芬《第29「錘子」鋼琴奏鳴曲》許多貝多芬的研究者們認為,一定要十分正確地演奏每一個小小的加速以及每一個細膩的減緩動作。布赫賓德也是這樣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布赫賓德從未停止過研究貝多芬的腳步,他對比研究了32種版本,與無數的鋼琴家、學者探討,與樂團合作彈奏出目前最還原貝多芬風格的鋼琴協奏曲全集。
  • 「鋼琴巨匠」布赫賓德:雖不能至,以書代之
    儘管如此,但布赫賓德與中國觀眾的「貝多芬年之約」,從來沒被放棄過。吳氏策劃攜手「生活 · 讀書 · 新知三聯書店」,推出布赫賓德先生著作《我的貝多芬:與大師相伴的生活》(中文譯本)。以另外一種方式,前來赴約!
  • 來看看魔都的觀眾怎麼評價布赫賓德和德勒斯登——
    @碧落滄波: 布赫賓德這莫扎特也太快了……第二十七鋼協還可以,後面的二十一和二十就像趕火車一樣。肯定是我有生以來聽到的最快的莫扎特鋼協! 布赫賓德在我印象裡是貝多芬專家,不過去年我收了一套PROFIL唱片出品的他和維也納交響樂團(注意,不是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的莫扎特鋼協準全集,聽了非常喜歡。而這次布赫賓德和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上演的曲目就是莫扎特鋼協裡最最好聽的三首20,21,27,這自然令我心動不已。
  • 洪金寶越老面相越惡,烏鴉哥越老面相越善
    有人說洪金寶越老越兇,張耀揚越老越善。
  • 為什麼李連杰洪金寶面相越老越兇,而這些「惡人」卻越老越面善?
    ,卻被細心的人發現很多功夫明星,明明年輕時候是一臉正氣,也都是演的一些正派角色,卻在老了之後面相越來越兇了,反倒是有一些年輕時候因為長相可怕總是演一些反派角色的人,卻在老了之後越來越面善。除了李連杰之外洪金寶也是一個越老面相越兇的典型
  • 年過半百卻越老越騷的星座女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越老卻活的越騷氣的星座女。看著越活越年輕越老越性感的劉奶奶和邋遢的自己做對比,感覺歲月這把刀對奶奶特別仁慈對自己特別殘忍似的。大家都知道天蠍座代表了最極致的性感,同時天蠍座又是最有魅力的星座,一個這樣的女人當然不能容忍自己的美貌被歲月所侵蝕,一定會想盡各種辦法把美貌和性感留在自己身上。
  • 為什麼有的人越老越面善,有的人則越老面相越兇?
    但是有的人年輕的時候,看起來非常的面善,反而年紀越大,面相變得越兇。下面我們就來舉兩個年紀越大面相越兇例子,首先聲明在這裡,我們只是舉例子,並不是攻擊。1.洪金寶洪金寶是武打演藝界的老前輩了,大家基本上,都多多少少看過他的電影。演技那是沒得說,功夫也是一流的,尤其是年輕的時候拍了很多經典電影。
  • 女人四十一枝花,越老越漂亮,越老越有身價的四大星座女
    當然有的女人她們注重保養,都說女人四十一枝花」,有些女人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沉澱,會越老越有味道,受到越多人的關注和欣賞。她們猶如陳酒香濃甘醇,令人回味無窮。那麼,在十二星座中,有哪個星座女,隨著年齡的增加,反而越來越漂亮呢?
  • 越老越有福,越老越旺夫,越老越有錢的星座女,簡直是天生富貴命
    摩羯座摩羯座的女人是非常旺夫的,因為他們有一顆時刻可以與夫君同甘共苦的心,那麼丈夫在事業的最低谷,在摩羯座心裡,都是最棒的那個人,也會無怨無悔的陪伴著他們東山再起,作為丈夫,能有一位這樣的女人陪伴著自己創業,會少了很多的後顧之憂的,日後發達肯定不會忘本,所以這樣的女人,越老的時候越有福氣,富貴只是時間問題。
  • 蒂爾達·斯文頓,越老越怪咖~
    蒂爾達·斯文頓,越老越怪咖~但從來不把自己當美女的她,卻在這條藝術範兒路上越走越遠,越老越不顧,越老越怪咖!離開藝術片,蒂爾達開始在獨立電影中遊蕩,不演主角兒,但素顏、怪癖卻絕對搶眼。2000海灘。丹尼·鮑爾你沒聽過,《猜火車》也不知道,《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總聽過了吧?對,就是他!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總導演也是他!
  • 康赫:越不方便我越自由
    我覺得《人類學》不像通俗意義上的小說,它本身是開放的。同時我也完成了一個心願,就是把我喜歡的兩種文學調和在了一起。我找到了自己的語言,也就是說,發明了一種「不倫不類」的語言。我不知道,對於小說寫作來說我下一步還能探索什麼。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專業作家,所以我不會去為了寫而寫。當我有需要的時候,不排除我也會寫,但我現在感覺是不會寫了。顯而易見的是,重複式的寫作對我來說無法滿足。
  • 郭富城,真是越老越精明
    郭富城不得已站出來力挺妻子,本以為他近日的心情不佳,但是通過此次新片的首映禮發現,原來薑還是老的辣,完全不會因為一些空穴來風的話影響到自己的狀態。前幾日,臺灣媒體指出,郭富城現在是年紀越大越感性,無論是拍電影還是生活的體驗已經不再關注事物的表面,而是深入了解一些細節方面的東西
  • 為啥感覺李連杰洪金寶面相越老越兇,這些「惡人」卻越老越面善?
    想要在演藝圈長久發展下去,演員不僅需要有足夠的演技,面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有時候面相就決定了一名演員的戲路,比如有些演員一輩子只能在作品中出演反派,有些演員卻剛出道就可以出演主角,不過面相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變化的,有些網友覺得洪金寶李連杰面相越老越兇,這些「惡人」卻越老越面善
  • 人生要越活越明白
    要越活越明白。不強求生活,不苛待自己。沒有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活著。總是越努力越幸運,越幸運越可以擺脫許多束縛。自由的生活就是在不自由中活得自在。靠奮鬥和取捨才能得來自在。自由不是空間的大小,而是格局的寬窄,靈魂疆域的遼闊與封堵,精神的高度與長度。內在充足、豐富,外在自然瀟灑、漂亮。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看不透世界沒關係,但要看清自己,卻不能看輕自己。你無法阻止別人傷害你,但切莫自己不愛自己。 沒有回應的愛,要適可而止;沒有意義的付出,要三思而行。
  • 乘風破浪的法國姐姐,為什麼越老越香?
    不少網友追著姐姐,都一致表示,看了姐姐再也不怕老了,因為真的是越老越美,越老越懂得做自己。 其實歐洲菌想說,這樣的姐姐在法國滿大街都是,法國姐姐才是越老越香的代表,今天歐洲菌就帶大家來縷縷法國美人的歲月之美。
  • 為啥覺得李連杰洪金寶面相越老越兇,而這些「惡人」卻越老越面善
    你們為啥覺得李連杰洪金寶面相越老越兇,而這些"惡人"卻越老越面善?長相雖然決定不了一個演員紅不紅,但卻可以決定演員適合什麼角色。再看現在的李連杰,比以前老了很多,完全沒有了那種意氣風發的狀態,他的形象不再是一臉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