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十佳臺片為啥沒有《艋舺》?抱歉啊它正好第11名!

2021-02-21 映畫臺灣

12月23日,【映畫臺灣】推出了【2010年代十佳臺灣電影】名單,這個名單,是集結了兩岸42位關注與研究臺灣電影的專家、影評人、媒體人和影迷共同投票的結果。

首先我們要對十佳名單,做一個簡單的梳理與分析。我們總結了這個榜單的五個關鍵詞,希望這五個關鍵詞,是對2010年代臺灣電影的一次精要式的總結回望吧。

【2010年代十佳臺灣電影】名單

1、《刺客聶隱娘》(2015)

2、《賽德克·巴萊》(2011)

3、《大佛普拉斯》(2017)

4、《醉.生夢死》(2015)

5、《郊遊》(2014)

6、《血觀音》(2017)

7、《陽光普照》(2019)

8、《日曜日式散步者》(2016)

9、《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

10、《女朋友。男朋友》(2012)


關鍵詞1:中影股份有限公司

十佳電影中,有多達三部電影有臺灣「中影」的投資。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其實就是在華語影壇赫赫有名的「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中影」從黨產轉為私營,但經歷了漫長與複雜的股權變更,在「中影」幾近消失的關頭,2009年,臺灣著名企業家郭臺銘的弟弟郭臺強接手,改名叫中影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也就是2010年代的初始,「中影」開始了「復活」的歷程。一方面,「中影」利用手中擁有眾多華語經典的版權優勢,修復推出了一系列經典影片,包括《恐怖分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我這樣過了一生》《海灘的一天》等等。


另一方面,「中影」藉助背靠千億財團的資金優勢,開始投資大製作或優質華語電影,於是產生了【2010年代十佳臺灣電影】名單中《刺客聶隱娘》《賽德克·巴萊》、《女朋友。男朋友》三部「中影」投資的影片,如果有票選2010年代臺灣電影產業十大新聞,「中影新生」應該會居於一席。

《賽德克·巴萊》是中影和魏德聖的果子電影兩家傾其所有砸鍋賣鐵終於拍就的電影

位於臺北西門町捷運六號出口對面樓上的真善美劇院,也是「中影」的產業之一

不好的消息是,2018年,臺當局認定「中影」為不當黨產,旗下百億資產遭禁止處分。對這樣的處罰,即便是千億身家的郭臺強也倍感作為民間資本在政治爭鬥中的無奈。

關鍵詞2:鍾孟宏&葉如芬&華文創


雖然鍾孟宏導演只有《陽光普照》一部電影進入到十佳名單,但《大佛普拉斯》、《陽光普照》和《血觀音》三部電影,都和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公司華文創有關係,其中前兩部電影華文創參與了出品,監製都是葉如芬和鍾孟宏,《血觀音》則是華文創參與了發行。

《陽光普照》獲得金馬56最佳劇情片,劇組全體上臺領獎,站最前面的即是黃信堯在《大佛普拉斯》片頭說「圈內最難搞」的葉如芬女士和鍾孟宏先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十佳電影共有四部是葉如芬女士監製的,除了前三部外,楊雅喆的《女朋友。男朋友》也是她監製的。葉女士雖然「難搞」,但是成就有目共睹。

關鍵詞3:楊雅喆


厲害了!十佳中有一位導演獨攬兩個席位,那就是《血觀音》和《女朋友。男朋友》的導演楊雅喆。

楊雅喆屬於2008年《海角七號》掀起臺灣電影熱潮的主要人物之一,那一年,《海角七號》《九降風》《囧男孩》《停車》《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等新片的推出,預示著臺灣電影新一波浪潮的到來,而楊雅喆正是《囧男孩》的導演,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片。

整個2010年代,楊雅喆只推出了兩部長片,但每一部都在臺灣電影史上留下濃重一筆。

2012年,《女朋友。男朋友》,帶著時代烙印的青春片,讓臺灣青春片第一次不那麼自娛自樂,而是將個人命運與大時代,如臍帶一般緊緊相連。

這部電影也讓桂綸鎂拿到了金馬影后

五年後,色彩濃鬱而詭譎的《血觀音》出爐,更是拿到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楊雅喆導演也是相當有旺女演員的命,惠英紅和文淇憑藉此片,分別拿到金馬影后和最佳女配角

至此楊雅喆所有長片都拿到了金馬獎的女演員獎項(《囧男孩》梅芳獲得金馬最佳女配)

只可惜楊雅喆兩度入圍金馬最佳導演而不得,不過他還不到50歲,甚至還沒到一個導演真正出作品的高峰期,未來十年,他依然是臺灣影壇最值得關注的影人之一。

關鍵詞4:金馬獎


入選十年十佳的臺片中,有八部劇情片入圍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只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沒有入圍這個象徵金馬最高榮譽的獎項。而這八部中,共計有《刺客聶隱娘》、《賽德克·巴萊》、《血觀音》、《陽光普照》四部電影拿到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殊榮。

2015年《刺客聶隱娘》戰勝《醉.生夢死》等片獲得金馬大獎

2017年《血觀音》戰勝《大佛普拉斯》等片獲得金馬大獎。

另外,唯一入選十佳的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是金馬53最佳紀錄片得主,具體介紹戳這裡  ,有不止一位影評人指出,這部電影領先其他臺灣電影太多太多了,是「超前於這個時代的作品」。

金馬53,《日曜日式散步者》監製,著名詩人和編劇的鴻鴻(閻鴻亞)代導演黃亞歷領金馬獎

關鍵詞5:兩岸合作

2010-2019這十年,是兩岸電影合作形式最多樣、交流最頻繁的十年,十佳電影中,有兩部是和大陸合作的。

一部是《刺客聶隱娘》,在這部鴻篇巨製遭遇到資金瓶頸時,以華策影視為主的大陸公司注資該片,使得這部侯孝賢十年磨一劍的電影得以順利完成。

《刺客聶隱娘》的主要出品公司裡,包括三家大陸公司,它們分別是

《刺客聶隱娘》中還請到多位大陸演員,包括周韻、詠梅、倪大紅、雷鎮語等,其中詠梅和倪大紅2019年因為各自作品而在大陸大紅。

不妨來讀一篇當年【映畫臺灣】寫《刺客聶隱娘》的文字

另一部有大陸資金的電影是《女朋友。男朋友》,該片的五家出品公司裡,有來自大陸的華誼兄弟影業。

該片海報上出品方一欄中的華誼兄弟LOGO

稍微對電影產業有一點了解的朋友,都應該聽說過華誼兄弟雄心壯志的「H計劃」吧。這個計劃從2011年開始發布,到2019年共發布了六季(其中有兩季是合併了兩年的影片)。2011年首次H計劃裡的《愛LOVE》,臺灣導演鈕承澤的作品,大陸票房破億,算是不錯的成績。這部《女朋友。男朋友》則是H計劃2012年14部作品裡唯一的臺灣電影,不過這部電影因為內容的原因,並沒有在大陸上映過。

當年轟轟烈烈的發布會,楊雅喆並沒有參加

另外,這十佳電影中,有三部曾在大陸上映,分別是《刺客聶隱娘》、《賽德克·巴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賽德克·巴萊》2012年5月在大陸上映時,因為撞上《復仇者聯盟》,以及片長問題,而受到影院冷遇。當年萬達院線曾為此寫了《致全國電影觀眾的一封信》,表示要「血性一次」,那年的5月16日到5月24日一周的時間裡,全國萬達影城每天都把《賽德克·巴萊》進行一個整廳的排映,當時也成為一大文化新聞。萬達的推動,讓《賽德克·巴萊》從最開始的400萬人民幣,到最後1662萬人民幣票房收官,成為臺灣電影在大陸上映歷程中的一段「佳話」。

魏德聖在大陸宣傳《賽德克·巴萊》

另外,《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大陸的總票房是7650萬,當時創下了臺片在大陸的最好票房成績,這個成績後來被《我的少女時代》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接連超過。

這次十佳名單一出,在熱愛臺灣電影的影迷中引發了一波討論,其中也不乏有影迷對一些沒進入前十的佳片的疑問。今天我們就公布這個名單的第11到20位,以及被提及三次及以上的影片。

好啦,馬上進入【2010年代十佳臺灣電影】評選的11到20名名單

11《艋舺》(2010)

12《父後七日》 (2010)

13《看見臺灣》(2013)

14《誰先愛上他的》(2018)

15《當愛來的時候》(2010)

16《第四張畫》(2010)

17《範保德》(2017)

18《一路順風》(2016)

19《甲子園1929》(2014)

20《軍中樂園》(2014)

哎,好多人問為啥前十名沒有《艋舺》,可是《艋舺》真的就剛好就是第11名!這些年一直不順遂的豆導鈕承澤應該痛哭一場才是,他的《艋舺》和《軍中樂園》正好是第11名和第20名。

《艋舺》即將迎來上映十周年

其實2010年代的開年,也就是2010年臺片表現是非常猛的,11到20名有就四部之多!但這一年沒有一部進入到十佳裡,也是非常遺憾的事。那年的《父後七日》後來也成為經典片目,是好些投票人的心頭好,無奈吃虧在投票人數略少上。

《父後七日》是時間越久,愈加經典的電影

如果把前20名全部統計到的話,鍾孟宏導演就是大贏家!

同時公布有三位及以上投票人提及到的電影,這十年的臺灣電影它們也應佔有一席之地:《逆風飛翔》、《我的少女時代》、《只要我長大》、《臺北星期天》、《行動代號:孫中山》、《日常對話》、《總鋪師》、《目擊者》、《鬼魅尋師記》、《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強尼凱克》、《再見瓦城》、《只有大海知道》、《阿嫲的夢中情人》

再次感謝各位投票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映畫臺灣】聯絡郵箱:

771539504@qq.com

【映畫臺灣】臺北聯絡人:

劉    旭

郵箱:315861106@qq.com

(END)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文藝連萌成員

本期編輯:落山風

相關焦點

  • 2010年代十佳紀錄片推薦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2010年代已經過去了,在各平臺爭相年終盤點時,凹凸鏡DOC也推出了「2010年代十佳華語紀錄片」的年終策劃。未來幾天,我們將推送一大波紀錄片創作者、影評人、策展人、媒體人的「10年10佳推薦」,並邀請大家一起參與,共同票選出過去10年的十佳華語紀錄片。從第一篇推文開始,你可以在文末留言,寫下你的十佳推薦,或者補充別人的推薦,最後我們將會把所有被提及的影片做一個投票榜單,獲得票數最多的前十部影片,即「2010年代十佳華語紀錄片」。
  • 我們選出2010年代十年臺片十佳,張震舒淇主演的電影名列榜首
    獻給海角號起,陽光普照的2010年代轉眼間,2010年代即將離我們遠去。這十年,對於臺灣電影來說,是不凡的十年。時間回到2008年夏天,《海角七號》橫空出世,臺灣電影進入全新紀元。《海角七號》之後的時代,被稱為「後海角時代」。
  • 2010年代百大電影精選(上半部分)
    在著名電影雜誌「電影手冊」和多倫多電影節的2010年代十佳電影榜單中,歐洲電影《安吉裡卡奇遇》均在其中。這部電影是第63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入圍作品,如果有什麼冷門電影是不容錯過的話,那應該就是它了。
  • 2010年代十佳電影劇集榜單:《盜夢空間》力壓《星際穿越》奪冠
    2010年代十佳電影劇集榜單:《盜夢空間》力壓《星際穿越》奪冠  Connor Feng • 2019-12-31 14:39:27 來源:豆瓣 E3286G0
  • 臺北 | 艋舺:並沒有遇見GETA老大
    桃園機場到臺北第一站,當然是先去艋舺拜碼頭。艋舺是萬華的舊稱,意為小船聚集之地。清朝起原住民就與漢人在淡水河周邊進行商貿活動,舟船聚集,因而得名。走在萬華的大街上,樓宇大多破舊了,到處都是舊式招牌,感覺從時光隧道去到六七十年代。對面走過來的大爺,目不斜視,一臉嚴肅的肌肉,害我幻想著是不是一位不當大哥很多年的角頭,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 艋舺:80年代的生猛臺客
    」這個形容詞還沒有立足之地,「生猛」是那個時代的代名詞。《艋舺》講述的,就是這艘船上五個青年的青春故事。 [ 電影創作者很容易以他們成長年代作為創作養分,一方面是因為那份生長記憶對生命聯結而產生的厚度,或是不得不對自己的生命做整理和交待,這也是電影之於時代的意義。 ] 80年代對於《艋舺》導演鈕承澤來說是[ Good old days ],是他「必定是鮮活、獨特且無法取代的」青春成長歲月。
  • 臺灣電影迎來商業翻身年 一年4部臺片票房過億
    臺灣電影迎來商業翻身年 一年4部臺片票房過億 時間:2011.11.04 來源:搜狐娛樂 分享到:
  • 昆汀心中2010年代最佳電影 大衛芬奇的《社交網絡》排第一
    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心目中的2010年代「十年最佳電影」是什麼?日前,他在接受法國雜誌《Premiere》的專訪時,透露2010年代排在他心目中第一位的影片是大衛·芬奇的《社交網絡》。「《社交網絡》是2010年代最好的影片,毫無疑問……它排第一,因為它就是最好的,僅此而已。
  • 2009 VS 2019,臺片明星十年對比挑戰
    2019年開年,幾乎是一夜之間,網絡掀起「十年對比挑戰」熱潮,啊啊啊,原來,我們以為很近的2009年,距離現在就整整十年啦!(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復返啊!)歲月是不是殺豬刀,明星有沒有吃防腐劑,別急別急,照片會說話來來來,2009VS2019,臺片明星十年對比挑戰來了!
  • 邱澤張鈞甯認愛風波後首度同臺【臺片一周】
    但我們要知道,去年邱澤被拍到和張鈞甯約會,邱澤單方面宣布認愛張鈞甯,但張鈞甯並沒有接招,一度變成年度尷尬緋聞之一其中邱澤甚至出現在了一款核心主咖演員的IMAX版海報中,證明他在片中的戲份一定不會少,因為世界偵探排行榜上的偵探都去了東京,神秘的第一名Q也會現身,會不會是張鈞甯?拭目以待咯
  • 又一電影入局臺灣春節檔,《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編導新作,陳妍希九年後再演臺片
    另外一部則是標準的愛情電影《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我們知道,這部《比悲傷》在2018年拿下臺灣本土電影年度票房冠軍,2019年大陸上映,更是以破九億的驚人票房,為臺片在大陸樹立了一個很高的票房門檻。這部電影最早釋出的預告海報顯示,連《比悲傷》的主要出品方都沒有變。
  • 餘文樂是最愛臺灣的港星沒有之一【臺片一周】
    影人|新片|八卦|產業【11月28至12月5日一周臺片消息】
  • 獨家解讀《艋舺》製作秘笈 幕後陣容大起底
    李烈向搜狐娛樂透漏,《艋舺》在場景重建和陳設這方面,花費大概是「一千萬臺幣左右」,而且還是「在很省錢的情況下,做到了這麼好的效果。基本上很多場景都是重建的,沒有現成的,比較大的場景,像Geta家、寶鬥裡等地都是花了很多錢搭建起來的。」
  • 嶽老師啊,樓上王太太還是把你家老尹拐跑了!【臺片一周】
    觀眾於是又笑場了,女人的心思啊,就是在吃一些莫名的飛醋老尹趕快表決心,王太太啊,你想哪兒去了!嶽老師為什麼一直防著樓上王太太呢,這件事情,只有女人懂的,其實就是王太太沒有越界,但讓嶽老師莫名怒火起的小曖昧吧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81部《艋舺》
    《艋舺》是一部懷舊電影,透過淡淡的黃色濾鏡顯露的懷舊風,慢鏡頭打鬥時的舒緩音樂,衣裳服飾道具布景的每一處細節,都展現出豆導對80年代青春時光的無限深情。《艋舺》講的是年輕人的故事,講的卻不是青春,而是記憶,是對臺灣本土文化和本土情懷的紀念。
  • 【臺片所三人談】《對風說愛你》:風中家族,或風中凌亂?
    抱歉 三人合影欠奉【映畫臺灣】幕後走低調神秘路線幕前才是"臺片第一等"的高調主義_______【臺片所三人談】豆:是啊,題材無所謂老舊,拍好最重要,但王童這次顯然沒有達到,可以視為他自己的念念不忘。風:《風》如果放在《無言的山丘》(1993)前後年代,是貼合的,但現在來拍,可能真的只是王童的一個念想。王童固然是殿堂級導演,但多年後復出,老也!
  • 《時代周刊》評2010年以來十佳電影
    2010年代十佳電影10.《在某處》2010年
  • 70年代十佳日影裡,必有《鬼怪屋》的名號
    08《砂之器》(砂の器)1974年《電影旬報》十佳第2名1974·松竹=橋本映畫製作·松竹發行·143分鐘導演:野村芳太郎製片人:橋本忍、佐藤正之、三嶼與四治原作:松本清張編劇:09《青春的蹉跎》(青春の蹉跌)(2部作品得分相同)《青春的蹉跎》(青春の蹉跌)1974年《電影旬報》十佳第4名1974·東京映畫=渡邊企劃製作·東寶發行·85分鐘製作人:田中收
  • 它在《海王》降臨前,搶下了今年臺片票房冠軍!【本周臺灣院線新片】
    《比悲傷》11月30日在臺灣上映,只用了九天的時間,票房就破億,創下近年來臺片最快破億紀錄。成為今年繼《角頭2:王者再起》、《花甲大人轉男孩》之後,第三部破億的臺片林孝謙導演前往男主角劉以豪新戲片場探班,更拿出九宮格讓劉以豪抽,抽到什麼就要做什麼,結果劉以豪抽到的是要給五百位觀眾「愛的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