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roduce101》選秀模式席捲全球還未消退熱潮之時,韓綜再次上新,Mnet顛覆以往傳統選秀,耗時三年、斥資200億韓元做了一檔打造K-POP藝人的觀察型實境真人秀。整體質感十足,更像歐美電影大片。
邀請音樂製作人、Bighit Entertainment代表方時赫、歌手Rain、音樂人Zico組成製作人軍團,同時也身兼觀察者的角色,在這場培育新星的計劃中隱秘的觀察一切進展。
也就是說,選手的晉級淘汰是獨立於觀察之外的敘事邏輯。從首期節目來看,主體人物在自己的空間和場景內不受觀察者意見的幹擾,後期製作人是否會參與到具體培訓任務這些仍未可知。
三位製作人和主持人南宮珉都是上帝視角,內容呈現上更偏向於歐美綜藝的製作邏輯,個人生存戰、實驗式的觀察以及一定程度上對人性的考驗,這在亞洲綜藝裡極其少見。
而在奈飛出品的一系列觀察類綜藝中,倒是不少見到此類帶有實驗性質的綜藝,《the circle》《百人社會實驗》等等。如今,當這一套模式用在男團新星的養成上,也體現出不同於以往的真人秀看點來。
男團養成也能做成觀察類真人秀
雖說是打造男團,但是節目在開始並未告知最終的出口是培育出多少個新星來。由於《I-LAND》是Mnet聯合Bighit Entertainment聯合製作的選秀節目,大部分的練習生也都是來自Bighit公司,所以這檔綜藝可以看做Bighit專為培養男團製作的節目。
既然節目定位是實境觀察,就得有一個獨立的可被觀察的場景。節目全新設計了一個與外部隔絕的場所「I-LAND」,在樹林間3000多坪的超大型複合式專用空間。
從建築外觀到內部系統設計都體現了濃厚的科技感,和科幻大片裡的實境一樣,在這個場景中只用高科技系統來控制一切。
其實從觀察類節目的製作邏輯來看,依然可視為有兩大場景組成:觀察室和真人秀場景。區別於過去常見的演播室觀察,這次的兩大場景都集合於一體,都在這個新建的建築物裡。
三位製作人所在的觀察間「製作室」是秘密存在的,不被練習生所知道。空間內有37塊可觀察內部生活和經驗的屏幕,可以說練習生進入到「I-LAND」之後,訓練和生活就被完全「監視」。
而節目的觀察共有兩層,一是製作人參與到其中的觀察,這部分觀察可能對之後的培訓和最後成團有決定性作用,但是在前期的比拼和競賽中,製作人的意見並不幹預結果。
第二層是主持人南宮珉所代表的觀眾視角,作為獨立於節目之外的第三者,他的角色是代替了旁白,在片頭和片尾幫助節目完善整體敘事。在這個過程中,社會觀察的的要素被放大,節目的整體調性也再次凸顯。
在真人秀場景中,節目所提供的軟硬體設施能夠滿足23個參賽者學習、訓練、生活所需的一切。從練習生進入場景參與到這場比拼,就代表這場觀察正式開始。
但是此節目模式的特別之處在於,主體人物23人從入場直到最後一刻出道,全員始終在這個被觀察的場景內。被投票「出局」的練習生將進入到另一個名為「GROUND」的隱秘場景中。
這個場景的設施條件與「I-LAND」形成鮮明對比,但同樣也是被高科技系統所掌控,在I-LAND建築之外,空間上通過一條小路連成一體。始終處於這個「與世隔絕」的大環境中。所以觀察才更具「實驗性」。
全場的進程都由系統推進,沒有主持人宣讀規則,所有的指令都由系統直接發出。這也從整體概念設計上突出了練習生「被觀察」的屬性。
在沒有全民製作人之後
基於「觀察類節目」的模式定位,節目不存在過去選秀裡的「導師」角色,也去除了《produce101》所盛行的全民製作人。節目中有且只有23位相對低齡的男練習生,外加3位製作人。
於是在沒有了導師決定晉級淘汰、觀眾pick投票打call後,晉級與淘汰的權利都回歸到練習生自己的手中。所以節目整體就只有兩條規則:有限的時間和自己的選擇。
這兩條規則簡單來說,就是結果全憑於練習生自己選擇投票決定,而每一次選擇都有時間限制。比如I-LAND入場測試的結果由練習生互投產生,而一旦結果超出了既定的名額,他們又要通過2小時的思考投出應該出局的人。
從最初的入場開始,在晉級和成團名額有限的情況之下,練習生直接獲得了自己選擇隊友和決定人員去留的權利。所有的考核和比拼結果都在他們自己的考量邏輯之下。
所以對於年紀輕輕還未出道的他們來說,學會確立自己標準的過程其實也成為了被觀察的內容。以入場測試的初舞臺為例,在系統宣布只有12位能正式進入I-LAND的規則之後,投票就變成了一場眼色遊戲。
所以首個表演的練習生獲得絕對的先發優勢,在彼此都還不清楚標準的情況下,獲得了22票的高票。到後期隨著名額的減少,練習生們的投票才逐漸謹慎了起來。
除了選秀的規則做了顛覆以外,節目還充分利用了這二十三位主體人物。在人物數量較少,整體質量較高的儲備人才裡,運用雙層敘事線開啟了對「成功」和「落選」者的雙重觀察。
首輪out的練習生並非真的就淘汰離開,他們通過場景的設計到達了專屬於他們「被放出者」的練習基地「GROUND」。之後會繼續在這個相對簡陋的環境裡訓練和成長。
當I-LAND不足12位時,將從GROUND中補充人員。而一直留在GROUND中的成員,將沒有出道的機會。這場關於出道的比拼,其實是場關於生存的飢餓遊戲。
這個規則一旦設定,那麼多層人物關係和不可預設的結果都將成為懸念,支撐起接下來的節目看點,參賽者之間也會以多樣化形式合作,以亦敵亦友的關係邁向最終目標。
同時這樣的設計也能充分挖掘人物的個性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讓這23人的個人故事和群體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敘述。這對於目前人才日益耗盡的偶像市場來說,無疑也是一個相對不錯的解法。
放眼如今的綜藝市場,大多數節目都面臨人才耗盡的困境。就連《少年之名》這一季在一開始就藉由張藝興之口說到了這個問題。市場中有實力有顏值有才氣的練習生被淘了好幾輪,這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雖然《少年之名》的首期亮相舞臺也用了進港區和待定區來增強選手的流動性,但是84人的故事依舊很難聚集到某些個體。
所以整體來看,《I-LAND》策劃了一檔全新的男團選秀節目,給如今相對單一的綜藝市場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高質感大片的觀感,廝殺感更強的賽制,預計即將開啟全新選秀綜藝之旅。
但由於此番飢餓遊戲版的選秀模式新穎,後續規則還未知曉,製作人的身份與功能還未完全揭秘,所以《I-LAND》仍然值得持續關注。
友情提醒一下大家,因為公眾號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所以,如果你還想經常看到我的文章,需要在每次閱讀後,給我的文章點一下「在看」。
這樣,每次更新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文/硝鹽
《Begin Again 4》:回國演出是必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