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移動迷宮》的推文裡,我預告過會做一期《飢餓遊戲》三部曲的海報鑑賞,本周恰逢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嘲笑鳥》上映,所以我要趕快兌現諾言了。
很多身邊的人不明白,為什麼《飢餓遊戲》這樣故事題材能夠火遍全球。很多人覺得這是個「小孩子」的電影:「虛擬的殘酷世界」「反烏託邦」怎麼會這麼流行?不過就是「一群少男少女拯救世界」的老套路嘛!
嘿嘿,《飢餓遊戲》為什麼這麼火,咱們就邊看海報邊說吧。
第一部
飢餓遊戲
The Hunger Games 2012
《飢餓遊戲》故事發生在災難之後的人類世界,此時統治者將國家分為十二個區,為了「紀念和平」,統治階層設計出了一場殺戮遊戲,每一屆遊戲,都從12區選擇24個青少年,進入一個特殊的攝影棚,在虛假的世界裡互相殘殺,只有一個人能最後勝利。
如果把「互相殘殺」改為「互相競爭淘汰」,最後只能有一個冠軍。那麼這個遊戲規則是不是很像我們常見的選秀節目?所以《飢餓遊戲》在表達對「娛樂至死」「監控監視」的不滿,是很有道理滴。這也是電影現實意義的一大立足點。
正式海報
美國版海報的文案 「The world will be watching (一個被觀賞的世界)」兩側看臺,大屏幕,女孩凱妮絲的背影,都是在描述這個「娛樂無限」的世界。
so,這一版主海報的關鍵詞是「世界觀」
另一版正式海報主題則是濃重的紅色黃色,強調了「火焰女孩」,這一版海報的表達重點是「人物」,突出被選中的救世主的元素。大家留意一下大表姐背後的箭筒,這是塑造人物過程裡的細節。
海報中國內地版文案是:「浴火重生 因愛而變」;香港則是「舉世凝望,如箭在弦」,孰優孰劣大家自己評價吧。
第一部 人物海報
人物太多 整合一下
這版海報元素雖少,但是整體構思卻相當花心思,我來揭秘哦。
巧思第一點,很簡單:大表姐作為絕對主角,只有她是朝向右側,其他角色都是朝向左側。
巧思第二點:這個很容易被忽略,配角臉上的光來源於側面,光線只勾勒出人物輪廓,很微弱。但是大表姐那張光線是從人物正面照過來的,她的面部幾乎都被照亮,整體光線最充足。
光源位置的微小調整,一方面整套人物海報風格仍然統一,但女主角卻成為了套圖中最有力量的角色。
巧思第三點:在配角裡,最後一個低著頭垂著眼睛的女孩,她的姿態和所有人都不一樣。設計師強調了她的作用,還暗示了她在第一部就掛掉的命運,有點「看不到未來」的意思吧……
第二部
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
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 2013
第一部上映之後,3天吸金1.28億,最終全球票房6.91億美元。所以第二部的宣傳就這樣轟轟烈烈的來了。總體感受就是浮誇的難受。話說第一張預告海報,我看見了《小時代》的前世今生……
第二部預告海報
華麗人物的謎之矩陣
這張海報很有意思!所有的角色排成拱形,凱妮絲是頂點。
再注意人物的視線,看向鏡頭的都是「參賽者」也就是曾經的冠軍,其餘的人物則是以「看客」心態出現在畫面裡,注視和漠視,這是第一個矩陣區分。
人物的椅子不同,有王座,有沙發,還有木板凳,注意,女主角凱妮絲沒有椅子,椅子在這裡象徵著階級層級地位區分,那麼唯一沒有椅子的人物,暗示著什麼呢?
在這裡多說一句《飢餓遊戲》的故事:一群年輕人被成人世界的當權者操縱支配,但是無力反抗,終於有一個年輕人不向權力低頭,引導了一場逐步擴大的抗爭。第一部是開始,而「星火燎原」就帶著參與抗爭的範圍越來越大的意思。
而這種「抗爭」並非僅存在於電影,而在真實世界裡,年輕人對當權的成人世界的反抗就從未停止。這也是飢餓遊戲引發青少年強烈共鳴的一個重要因素。向成人當權的世界宣戰,挑戰成人制定的遊戲規則。
後面兩張婚紗照,請結合著看
至於後面那個建築……我是沒看懂,估計是單純的意識展現吧……誰看懂了給我講講哦。
正式海報
這一系列保留了飢餓遊戲的主色調、主要元素。人物髮型服裝變化算是一個線索,表達女主人公已經成長了,從女孩到已婚女性,不再是最初的小女孩了。
這兩張放在整個系列裡,其實有點奇怪,感覺上很有取悅影迷的意思。也是海報中第一次正面展示「翅膀」
第一版人物海報
這版人物海報就是拆分了預告的全家福。細節很多,放大圖,大家琢磨琢磨。
女主的禮服還帶著「翅膀」,可過分灰暗的婚紗明顯在影射婚姻虛假(這個衣服真是難看啊……)。除了椅子和視線,白色玫瑰是這套海報的貫穿元素,玫瑰的姿態也是故事的暗示,象徵的內容可以很多,愛情,生命,希望,blabla。
以下是沒有白玫瑰的角色
冷漠傲慢的表情棒棒噠
第二版 人物海報
採用了完全不同的造型和畫面元素,人物是所有之前的冠軍,身著戰服出現於雲彩和煙霧之間。這版海報沒有嘲笑鳥圖案。更像是服務於劇情而做的「第75屆飢餓遊戲」主辦方的海報。畫面元素強調了75屆,強調遊戲規則的改變。
(海報上英文文案Quarter Quell=世紀極限賽,是每隔25年舉辦一次的超級飢餓遊戲,由總統本人制定特殊規則。也順利成章的讓女主再次參加飢餓遊戲。)
第三版人物海報
這版海報回歸飢餓遊戲的主色調,浩浩蕩蕩的火焰元素,主要任務就是炫耀和碾壓同期電影,強調「我們電影票房好,我們很有錢。」於是一個構圖,各種角度各種拍,背景的幾個圖層都不用換……
這只是女一,其他各類角色也都有三個同樣的版本,只是區域數字不同。
這些海報的配色是一個信號,讓《飢餓遊戲2》的系列海報出現了更多元的色彩,塑造更立體的世界,給粉絲更多刺激,更多海報可以用於各種不同的宣傳途徑。
影片在坎城舉辦發布會▼
影片全球首映典禮,會場出現第二張主海報▼
海報為電影宣傳服務,所以越是多元化多風格的設計,在使用中就越顯專業。但無論布局海報怎麼變化,主題怎麼變化,貫穿整個系列的重要元素就是「嘲笑鳥」的胸針,嘲笑鳥是整部電影思想的重要象徵——反抗
第三部
飢餓遊戲3.嘲笑鳥(上)2014
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part1
預告海報
大膽的黑白配
僅有背影和圖騰的預告海報,片名都沒有,真是贏家姿態啊
雕塑感,象徵權力,僵硬,冰冷……這樣的內容。注意哦,椅子的元素還在使用。
這張預告海報,有點喬治.奧威爾《1984》的意思吧.
其實原著小說的作者蘇珊·柯林斯曾承認過,她描繪的「反烏託邦」世界觀,其實就源於《1984》給的啟發。第三部海報的畫面表現上,加強了「壓迫感」「隔離」「管治」這樣的元素。
正式海報
火焰的面積又比之前更加擴大。佔據畫面最主要的元素。戰爭的關鍵詞浮現在畫面裡。相比於上一部轟轟烈烈的主海報,這一次發行方保守的多。畢竟這還不是終結,要為最後一部留有餘地。
角色海報
平和且生活化的角色
故事把視線放在了普通人身上,角色不再是劍拔弩張的鬥爭狀態,能在每張海報裡看見故事,但是12區人物服裝的對比相當厲害,海報在刻畫這個世界的階級差距。這版海報我給好評,它是一個脫離凱妮絲「火焰女孩」影響的,獨立又非常必要的存在。
參戰的人們統一follow了凱妮絲的穿衣風格,翅膀出現在更多人的身上,我之前說過,嘲笑鳥意味著「抗爭」,所以鳥翅膀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有的。
第三版角色海報
終於出現的第13區
新的畫面主題出現了,去掉了之前海報的浮誇風格,高牆內的人物,逼仄的天空,被監禁的壓迫感,進一步刻畫故事世界觀。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這一部《飢餓遊戲3》的人物海報沒有女主!能跳出主角光環,做這樣一版嘗試來服務電影,很贊。不過也必須要承認,這一部沒有前兩部好看……豆瓣評分還不到6分……
第四部
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
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part2 2013
最終回來臨,帶著必須熊熊燃燒讓國家重生的火焰。
預告海報
一隻鳥,它掙脫了圓環的限制,自由的舒展翅膀。有點鳳凰涅槃的意思哦!
勝利在招手,意味新的王座主人
最後這張,回到了第二部的白玫瑰元素。新生啊、希望啊blabla之類的又開始了。(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這張哦……)
正式海報
我真的感覺設計師憋了很久很久,終於做了一張火焰狂舞,大紅配大火的海報…火焰本身就是青年身上的怒意,那麼終於在2015年,這股怒火真正在全球領域燃燒起來!
終極紅,終極火焰,整個系列的終結。最後再來點藍天白雲,增加世界的希望之光。嘲笑鳥不再僅僅是符號,而成為了真實鮮活的生命。
然後……最後的人物海報呢……就成了這樣
「同一個手勢,同一個夢想」
服裝環境都用過了,設計師開始在臉部做文章。強有力的眼神,表達堅持與強權抗爭的電影核心。
轟轟烈烈的《飢餓遊戲》就這樣迎來了最終的演出。屬於青春的叛逆符號即將完成自己的使命。最開始的原著小說迷和最初的影迷,或許已不再是當初怒火滿腔的少年,這些人也逐步適應了成人世界既有的規則。
《飢餓遊戲》是幸運的,畢竟不是哪部青春電影,都能恰好擁有一個年齡適當的奧斯卡影后來擔當。無論《嘲笑鳥(下)》的口碑如何,它都將成為好萊塢青春電影的裡程碑。
最後一張海報奉上!祝大家觀影愉快!
喜歡此文,歡迎分享
written by 不小姐
pics from Mtime
啥電影
海報鑑賞家 | 混剪雜誌社 | 電影冷知識 | 勾魂小短片
我們只做好玩又有品的內容,長按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