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迅收起了癲和怪,在天光微亮的維多利亞港,吹著海風,動情地唱起,「還有各位好知己,陪我唱歌」。
600萬人為他早起。7月11日早6點,陳奕迅慈善音樂會上半場如期在多個音樂平臺上線。還是那個頭髮亂糟糟的胖子,還是他的老搭檔DUO BAND,只是四面臺外換成了K11商城和維多利亞港,沿海岸線晨跑的市民匆匆而過,沒有為之停留。陳奕迅沒穿醒目的演出服,只是披著一件風衣,小提琴手和貝斯手們都戴著口罩solo。
第一首歌《與你常在》開唱時,天色暗得看不清陳奕迅的臉,唱到第五首《相信你的人》,太陽升起,對岸摩天大樓和眼前的人都沐浴在晨光裡。
陳奕迅沒有話癆,唱到《黃金時代》「儘管天塌下來,但仍然值得與你,沒錯過什麼再分開」後,他笑著說一聲:早安啊,各位。
10個小時後,陳奕迅站在紅館開始演唱會的下半場。37年了,紅磡體育館首次迎來沒有觀眾的演唱會。紅館一角折射落日餘暉,小提琴聲裡,陳奕迅唱著「世事無常還是未看夠」。一萬兩千個座位空空蕩蕩陷入黑暗,觀眾只能在屏幕後揮著心裡的螢光棒。
「黃金廣場內分手,在時代門外再聚。」有人在音樂軟體APP裡留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也沒有人是局外人。當世界分崩離析,身處巴別塔不同層次的我們,正是靠著一些像Eason這樣的歌手,連接你我他的集體回憶,重新確認彼此的存在,重溫我們那些溫暖又熟悉的聯結。」
1
7月11日的香港有陣雨。為捕捉到最好的日出效果,也為了避免人群聚集,陳奕迅的日出演唱會提前到7月10日錄製。這天凌晨,陳奕迅來到尖沙咀海畔通宵錄影。他在過去一周裡忙著彩排,休息時在社交網站興奮地留言:「唔夠瞓彩排都好好聲喎」。
無論是音樂會的名字「Live is so much better with music」,還是「日出」「日落」的主題設計,再到確定的歌單,無不透露著這是一場溫情與撫慰的演唱會。
▲ 演唱會開始時天剛蒙蒙亮,契合了「日出」的主題
拍攝宣傳片時,陳奕迅坐在紅館舞臺中央,回憶和這座演唱會聖殿的緣分:「在紅館聽演唱會就像一場冒險,拿著門票入場,找到自己位置,會期待你的位子好不好,視線是否舒服,坐在你身邊的人是誰。」
他第一次去紅館,是跟著父親去聽譚詠麟;1988年,他去聽如日中天的張國榮;1995年是呂方與張學友的雙星演唱會……紅館裡歌王歌后一代接一代,第一位在紅館開唱的歌手是許冠傑,第一位女歌手是鄧麗君,而後是徐小鳳、譚詠麟、Beyond、張國榮、梅豔芳……紅館37載沉浮,像一個記錄者,記載著許多傳奇,像陳奕迅這樣曾經來紅館膜拜傳奇的人,也成了傳奇本身。
陳奕迅是香港九十年代後期的代表歌手。1995年,他參加TVB舉辦的第十四屆新秀歌唱大賽出道,成了最後一個通過這個大賽走紅的選手。
他搭上了香港音樂產業「尾班車」,見證了流行音樂黃金時代。2003年末,梅豔芳在紅館絕唱,病情十分嚴重的她沒忘了把臺下的陳奕迅叫上臺,向眾人介紹:這是我小弟,你們要多照顧他一點,他比較傻乎乎的……
▲ 2003年,身患絕症的梅豔芳在演唱會上介紹「小弟」陳奕迅
就是在那一年,張國榮梅豔芳相繼離世,陳奕迅的《十年》紅遍亞洲。國語專輯《Special Thanks To...》讓他獲得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成為繼張學友後首位奪得該獎的香港男歌手。
近20年過去,陳奕迅的事業達到巔峰,但音樂行業頹勢盡顯,在這個「不適合一個巨星生存的」時代,有人稱他是撐起香港歌壇的「末代歌王」。
從1999年第一次在紅館舉辦演唱會《Big Live》,到2020年7月的慈善音樂會,陳奕迅至今站上紅館10次。他習慣在開場前在館內坐坐,感受一下坐在不同位置的觀眾能聽到什麼聲音。
聽棚裡錄好的唱片與看歌手在舞臺上唱歌,感覺是不一樣的。陳奕迅的現場深情又隨性,他常常忘詞,偶爾破音。他的演唱會造型令人肉酸,他會直接作出dislike的手勢,不爽歌迷不守規矩亂喊。他極度沉浸,哪怕嗓子半毀滅狀態也能爆發。他沉鬱地輕唱「對你說一句,只是說一句,好久不見」,觀眾都仿佛聽到了萬語千言。2010年「DUO」紅館演唱會,他啞著嗓子唱「別忘了有人在為您聲沙」,讓人覺得他連浮誇也是真誠的;他配著盧凱彤的吉他唱《喜帖街》,抱著舞娘,自帶哭腔唱《無人之境》……對歌迷來說,用「唱得和唱片一樣」評價陳奕迅的演唱會,大概率不是表揚。
這次線上演唱會,唱最後一首歌《我們萬歲》時,陳奕迅果然又忘詞了。彈幕裡默契地出現「忘詞大王」。猝不及防地結束後,人們繼續刷著「安可」,有人在豆瓣為「忘詞打五星」,也有人開玩笑說,紅館的握手位,「終於睇到」。
▲ 線上演唱會的結尾,陳奕迅帶來了一首《我們萬歲》
忘詞,笑場,聲沙,天氣不似預期……瑕疵和變故並不妨礙一場live show中觀眾和陳奕迅達成共鳴——反而成為日後某個時刻某種情緒的集體標記。正如他在黃昏中唱過:「變幻繼續變幻,拆不開,我們已成我們,還好有愛在」,而「幕閉上再沒喝彩,但是這裡宴會照開。」
2
日出時段的五首歌,開場是雀躍的《與你常在》,結束是悠揚的《相信你的人》,長度不過20餘分鐘,像一場快閃,氣氛又如天明之際的一場夢。黃昏場顯得倉促些。紅館裡陳奕迅一身黑西服,跳脫地以《幸災樂禍》開場,唱著「大禍迫出你衝勁,反彈再致敬」。昏暗中,只有一簇燈光打在歌手和樂手身上,一首歌唱完,陳奕迅帶著喘給大家鼓掌。不平靜的上半年剛剛過去,這樣一場演唱會,唱著這樣的歌,實在是無奈中對世事的言志。
▲在紅館裡, 陳奕迅以一首《幸災樂禍》開場
香港流行音樂,一向有對話時代的傳統。《獅子山下》是本土意識的回歸,《新聞女郎》是2003年SARS後的隱憂,《喜帖街》是新香港對舊記憶的回眸。
陳奕迅的歌也是這類表達的佼佼者。他的歌裡有香港的焦慮和隱憂,有港式生存哲學和樸素理想。他唱 「離時代遠遠,沒人間煙火」,也唱「好想唱一首歌,見證日子怎麼過」。因其英文名「Eason」與「醫生」同音,陳奕迅被粉絲稱為醫生。歌迷覺得他的嗓音和歌有治癒人心,他乾脆在《阿士匹靈》中用上了這個梗——「如何和醫生說起,和陳醫生說起」。
2019年,闊別紅館6年後,陳奕迅宣布再回紅館開show,但這場名為「Fear and Dreams」的演唱會,因「fear」被迫取消。2020年,演唱會原計劃在4月登場上海,又因為新冠肺炎無限延期。
需要被撫慰的不止是歌手和觀眾。陪你等日出、與你候夕陽的浪漫背後,是被新冠肺炎改變的殘酷世界。
7月8日,導演賈樟柯在一場採訪中談到:「2020年帶給我們更魔幻、更需要鎮定去面的生活的變化」。人們近半年不再去影院、球場、體育館。影業、演唱行業受到重創。陳奕迅沒能如期站上上海的演唱會舞臺。在此之前,蔡依林、梁靜茹、李宗盛、劉德華、吳青峰等人也延期了他們的演唱會。
香港近200天沒有演唱會,紅館寂靜了200天,多年來協辦演唱會的通利琴行演唱會部門因疫情解散。
行業信心需要重建,數以千計的從業者在創傷中靜待恢復。四位香港資深製作人成立了「香港現場演出及製作行業協會」,開始籌措抗疫基金,幫助失去收入的演出業人士。陳奕迅是這個協會的成員,他在訪問中坦言,「因為音樂界的人可能比較安逸,大家就會忽略了」。在許冠傑、郭富城的網上音樂會後,陳奕迅受到啟發,主動籌備了這場慈善演唱會。
這是「演制抗疫基金」衍生的首個大型活動,它為業內人士帶來了100個工作崗位,陳奕迅義務開唱,不收酬勞。音樂會當天也設定了捐款時段,結束後將連同之前的500萬港元善款一同發放給會員。陳奕迅說,「面對這個疫情,沒人會估計得到今日的狀況有多壞,明天其實都是新一天,你也不會知道新的一天是好是壞,正如地球是不會因為你的心情而改變。生活仍要繼續,太陽照常升起。但是我相信,無論是好還是壞的事,始終都會過的。」
2020年4月12日下午,香港還在實行限聚令管制。在夕陽的餘暉下,初代歌神——72歲的許冠傑穿上皮衣,抱著吉他,在無人的維港附近,對著海風開了一場沒有觀眾的演唱會,自彈自唱近一小時。
▲ 72歲的許冠傑再度出山,自彈自唱
3個月後,陳奕迅接過棒。從日出的維港到日暮的紅館,他歌頌過去的《黃金時代》,也感慨眼前的《夕陽無限好》,有過《沙龍》,站過《後臺》,在《防不勝防》的劫難裡,有《相信你的人》能《與你常在》,一起見證《太陽照常升起》。這是公眾情緒對一代歌神的呼喚,也是46歲的歌手陳奕迅對2020年夏天的詠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