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光網
2018年的韓國電影市場可謂「意外」連連,傳統旺季大製作觀眾不買帳,就連宋康昊、河正宇都失去了號召力,但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型影片卻在淡季頻頻發力實現逆轉,用「有驚無險」來形容這一年的韓國電影,再合適不過了。
從數據上看,2018年韓國本土電影的全年觀影人次佔有率為50.9%,相比往年顯得有些狼狽——除了《與神同行》系列,大製作幾乎全軍覆沒,所幸中小成本電影還算爭氣,收拾了不少「爛攤子」。但同時《復仇者聯盟3》領軍的引進片則輕輕鬆鬆到手了49.1%的市場份額。
此外,2018年還是「系列電影」風光無限的一年,本土系列大片《與神同行》雙片突破千萬人次,守住了韓國電影的顏面,而美國的系列大片漫威宇宙電影在韓國累計突破1億觀影人次,兩個「系列」都書寫下了在韓國前所未有,未來也很難被超越的成績。
數據
本土片險勝引進片
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數據,韓國2018年正式開畫的本土片共計660部,引進片1210部(上映本土片1042部,引進片2065部),全年總觀影人次2.16億,連續第六年超過2億大關。雖然相比去年減少了300萬人次,但人均年觀影量仍達4部,穩居全世界最愛看電影的國家之列。
同時2018年度總票房達到1兆8140億韓幣(約109億人民幣),相比去年的1兆7565億韓幣(約105億人民幣)略有上漲,主要是ScreenX、4DX等特殊場館放映量增多所致。
2018年,韓國本土電影的總觀影人次為1.1億,佔年度總觀影人次50.9%。這一佔比是2011年韓國本土片佔有率首次超過五成後第二低的成績,最低的一次是2014年的50.1%,最高是在2013年,達到59.7%。
2018年韓國票房top10
2018年韓國本土片票房top10
2018年度票房冠軍屬於《與神同行2:因與緣》,而它的前集《與神同行:罪與罰》在2017年12月20日上映,以2018年內入帳的587萬人次位列第五。除了兩部《與神同行》,還有兩部韓國本土片上榜,分別是排在第八位的歷史戰爭片《安市城》和位列第十的喜劇片《完美的他人》。
2018年韓國引進片票房top10
2013-2018年韓國票房top10(黃色標註為引進片)
以《復仇者聯盟3》領軍的引進片佔據了票房前十中的六個席位。回顧2013-2017年年度票房前十,外畫最多也只有四部影片上榜,即便是本土片市場佔有率最低的2014年,也只有《冰雪奇緣》和《星際穿越》上榜前五。但2018年,本土電影卻在票房前十中失守,試想如果沒有《與神同行》系列,2018年的韓國票房榜很可能將成為引進大片的狂歡。
超級"系列大片"對壘
韓國神仙PK超級英雄
《與神同行》系列:韓片顏面擔當
《與神同行2:因與緣》登頂年度票房冠軍
《與神同行》系列可謂2018年韓國本土片的「顏面擔當」。2017年底上映的《與神同行:罪與罰》累計動員1441萬人次,躋身歷年韓國電影票房榜第二位。隨後在2018年暑期檔上映的《與神同行2:因與緣》動員1227萬人次,不但在《復仇者聯盟3》的超強攻勢下守住了多年來本土電影的年度票房冠軍,還創造了韓國影史上首個「雙千萬」電影系列,打破了「續集難賣」的魔咒。
該系列電影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也十分搶眼,在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都刷新了韓國電影的最高開畫紀錄和票房紀錄,繼《釜山行》之後,再次證明韓國電影走出國門的可能性,同時也衝破了極近飽和的本土市場,為韓國電影找到了新的奮鬥目標。
《與神同行》系列目前正在策劃3、4部,前兩部導演金容華已經在創作劇本,並以2021年上映為目標在推進項目。
漫威超英電影:「頭部」票房外畫完勝
《復仇者聯盟3》領軍外畫
《復仇者聯盟3》在韓國上映後首日動員98萬觀影人次,上映19天觀影人次突破1000萬,最終以1121萬觀影人次躋身2018年度票房榜第二位,同時晉級韓國曆年引進片票房榜第二位,僅次於《阿凡達》(1334萬人次)。
作為韓國曆年第21部千萬電影和第5部千萬引進片,《復仇者聯盟3》慣例般的又一次引發了銀幕壟斷的爭議。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最新數據,目前韓國本土銀幕保有量為2937塊,《復仇者聯盟3》在4月上映時的銀幕數最多達到2553塊,但隨後8月1日上映的《與神同行2》,銀幕數也高達2235塊。
韓國電影業內一直呼聲很高的銀幕數限制法案和上映發行分離法案再次成為焦點,但推進速速太慢,目前仍無實質性進展。
除了4月上映的《復仇者聯盟3》,2月份上映的《黑豹》和7月份上映的《蟻人2》也上榜年度票房前十,分別位列第九和第七位。對於韓國本土電影而言,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的陰影幾乎籠罩了全年。
特別是《蟻人2》還見證了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在韓國累計觀影人次突破1億的歷史性時刻。《蟻人2》上映16天累計觀影人次突破460萬,同時也幫助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在韓國突破1億觀影人次。這一成績,即便是《與神同行》系列也很難望其項背。
《波西米亞狂想曲》位列外畫票房第二
2018年表現搶眼的外畫還不只漫威超英們,依靠長線實力,《波西米亞狂想曲》也創造了歷史。該片在榜兩個多月,累計觀影人次逼近990萬觀影人次,位列年度票房榜第三位,僅次於《與神同行2》和《復仇者聯盟3》。
此外,2018年超過500萬人次的引進片還有《諜中諜6》(658萬人次)、《侏羅紀世界2》(566萬人次)、《蟻人2》(545萬人次)和《黑豹》(529萬人次)4部,而同等量級的本土片有《安市城》(540萬人次)、《完美的他人》(529萬人次)和《毒戰》(506萬人次)3部。由此可見在2018年票房「頭部作品」的競爭中,外畫完勝。
本土電影拉響警報!
大製作連敗 小片忙救市
旺季不旺·大製作連敗
大製作《念力》《人狼》《猖獗》《物怪》接連失利
「雙字片名」的詛咒?
2018年,本可以躋身票房頭部作品行列的本土電影接連失利,其中包括玄彬和張東健領銜的古裝喪屍片《猖獗》(160萬人次)、金知雲導演的日漫翻拍大作《人狼》(90萬人次)、曹承佑領銜的古裝劇情片《名堂》(209萬人次)、《釜山行》導演嚴相昊的科幻大片《念力》(99萬人次),以及古裝怪物大片《物怪》(72萬人次)。
以上作品製作成本均在100億韓幣(約6000萬人民幣)以上。以100億製作成為為標準計算,盈利點通常在300萬人次。而這些「雙字片名」的影片仿佛都受到詛咒一般,遠沒能達到票房預期。
按照傳統,被寄予票房厚望的作品都會選擇在票房旺季上映,自相殘殺在所難免,再加上本身質量不過硬,更加難得人心。像《物怪》、《人狼》、《念力》都因故事空洞,只顧視覺呈現而飽受詬病。
最終中秋檔僅有《安市城》動員到544萬人次,將將實現贏利。該片總製作費215億韓幣(約1.3億人民幣),贏利點在541萬人次。而同檔期的《物怪》、《名堂》票房慘敗。
《安市城》和《特工》成為唯二的兩部票房成功的大製作
暑期檔上映的《人狼》只動員到不到90萬觀影人次,可謂年度「最慘烈」。同檔期唯一表現還不錯的是動員497萬觀影人次的諜戰片《特工》,該片製作成本190億韓幣(約1.1億人民幣),贏利點在165萬觀影人次。
宋康昊主演的《麻藥王》票房失利
而每年最容易出爆款的賀歲檔,2018年也十分落寞。宋康昊主演的《麻藥王》(181萬人次)、《陽光姐妹淘》導演姜炯哲的新作《搖擺狂潮》(126萬人次)和《恐怖直播》原班人馬打造的《絕地隧戰》(118萬人次)三部大製作的成本均在150億量級,贏利點在400萬人次,從結果看可謂全軍覆沒。
旺季不旺,本土大製作的接連失敗,無疑為韓國本土電影拉響了警報。但所幸2018年的中小成本電影表現還算不錯,紛紛挺身救市。
淡季驚喜·中小製作救市
《昆池巖》收益率高達300%
《昆池巖》收益率300%
2018年的中小成本電影驚喜連連。表現最為搶眼的當屬淡季上映的兩部翻拍電影《完美的他人》(翻拍自義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和《毒戰》(翻拍自杜琪峯同名電影)。前者製作成本僅58億韓幣(約3480萬人民幣),最終動員觀影人次529萬,超過180萬人次贏利點兩倍;後者製作成本在100億韓幣(約6000萬人民幣),贏利點在300萬人次,最終動員506萬觀影人次。
2018年動員100萬-200萬觀影人次的韓國本土電影共有19部,同一量級的引進片有13部,相對「頭部」的大製作,韓國本土的「腰部作品」則更勝一籌,幫助韓國電影在2018年保住了半壁江山。
在這一區間內,282萬人次的愛情片《你的婚禮》、252萬人次的驚悚片《目擊者》和260萬人次的愛情片《現在去見你》在大片的夾縫中頑強生存下來,並取得了亮眼戰績。156萬人次的《小森林》和72萬人次的《白小姐》作為小成本電影也獲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特別是後者的女主角韓智敏收穫了2018年度幾乎所有影后殊榮。
《完美的他人》成為2018年「完美」的「腰部作品」
最值得稱讚的當屬製作成本24億韓幣(約1440萬人民幣)、盈利點在60萬人次的年度超級黑馬《昆池巖》,該片最終動員了267萬觀影人次,214億韓幣票房(1.28億人民幣),創下了2018年韓國電影的最高收益率紀錄。
觀眾才是真·贏家
幾百億投資不如一句好評
《網絡迷蹤》票房逆襲
引進大片完勝本土大製作,本土中小成本電影又扳回一城,韓片和外畫在2018年很難說誰輸誰贏,但卻見證了觀眾足以左右一部電影成敗的超強影響力。
8月上映的引進片《網絡迷蹤》開畫前無聲無息,首周末票房僅位列第三,但後來影片獨特的設定和呈現方式,在年輕觀眾中間引發了極大熱度,上映4天後,該片上升至單日票房榜第二位,三天後再次攀升到單日票房首位。雖然在耗資125億韓幣製作的本土怪物片《物怪》上映後落至第二位,但三天後又重回單日榜首,展現了不俗的票房後勁,最終動員到294萬觀影人次。
10月份,本土喜劇片《完美的他人》和北美頒獎季熱門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也上演了同樣的票房大逆轉。
根據2016的義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改編的韓版電影《完美的他人》製作費只有58億韓幣(約3480萬人民幣),是一部贏利點在180萬人次的小成本電影,但該片在上映後獲得觀眾的良好反饋,竟將玄彬和張東健主演的耗資170億韓幣的喪屍大片《猖獗》壓制住,上映六天回本,最終收穫528萬觀影人次,與《昆池巖》並列年度超級黑馬。
10月最後一周上映的《波西米亞狂想曲》雖然遺憾未能突破千萬人次大關,但仍創造了2018年韓國電影市場上的一場精彩大逆轉。該片上映前兩周並不顯山路水,但卻在兩周之後越升到單日票房榜首。在《神奇動物2》上映後暫時落至第二位,沒多久又重回榜首,之後每遇到有新作上映都會上演一次同樣的逆襲。
《波西米亞狂想曲》韓國特別般海報
最終實現四度大逆轉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不但趕超了《悲慘世界》(2012年,592萬人次)創下了韓國曆年音樂、音樂劇電影的最高觀影人次紀錄,上映兩個多月竟還停留在票房前十榜單之上。
《波西米亞狂想曲》熱映期間,不但皇后樂隊的歌曲不僅重登歌曲榜單,連專輯也銷售火熱,令2000年代以後低迷已久的流行音樂市場重煥生機。MBC電視臺還播出了1985年7月英國倫敦舉行的慈善演唱會Live aid的重新剪輯版。而在上映中後期追加的Sing along、ScreenX等場次更是大大拉動了二刷票房。
觀眾力量的彰顯,再次證明一味砸錢的大製作不一定就能贏得票房,但如果真正花心思投觀眾所好,就算沒有華麗的視效,沒有豪華卡司,同樣也可以衝出重圍。也正是觀眾的選擇,引發了2018年韓國電影市場的一場「巨變」。
"韓國四大"地殼變動
樂天15年來首登頂 CJ慘敗
2018年,韓國四大電影公司的票房佔有率15年來首次出現巨大波動。樂天以3000億韓幣票房登上榜首。而2003年以來一直佔據榜首的CJ落至「四大」次席。
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12月22日發表的11月韓國電影產業結算報告顯示(截至發稿時,12月及2018年全年的電影產業結算報告尚未發布),2018年1月1日-11月30日期間,樂天一共發行了14部電影,總票房收入2953億韓幣,佔同期韓國總票房的18.1%,超過迪士尼韓國和CJ,位居榜首。同期CJ共發行15部電影,票房總計1995億韓幣,以12.5%佔據第三位。
2018年韓國電影公司成績一覽(1-11月,黃色標註為「韓國四大電影公司」)
估算12月票房數據,以上結果不會有所變化。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實時數據顯示,12月CJ票房收入達347億韓幣,同期佔有率達到20.3%,位列首位,但仍杯水車薪,無法趕超樂天與迪士尼。其中樂天12月票房收入120億,累計將達到3073億韓幣,而迪士尼12月票房收入42億,全年總票房將達到計2585億韓幣。
《諜中諜6》韓國宣傳
在2018年票房前十榜單中,樂天髮型的電影佔據四席:兩部《與神同行》票房收入就超過1500億韓幣(約9億人民幣);《諜中諜6》以559億韓幣(約3.35億人民幣)成就了系列在韓國的最高票房;中小成本製作《完美的他人》票房高達443億韓幣(約2.65億人民幣)。
可能有些難以置信,殘酷的現實是,CJ沒有一部作品上榜票房前十。復盤由其發行的作品,「大片戰略」的失敗正是其丟掉頭把交椅的根本原因。
CJ出品的由河正宇主演的《絕地遂戰》遠未達到票房預期
曾經打造過《鳴梁海戰》《國際市場》《老手》《雙面君王》《海雲臺》五部千萬電影的CJ,去年出品的電影製作成本都不低,但都沒有獲得預期的票房回報。五部投資超過100億的大製作中,只有《1987》(贏利點410萬人次,實際動員529萬人次)和《工作》(贏利點470萬人次,實際動員497萬人次)超過了贏利點,《七年之夜》、《絕地隧戰》和《協商》都虧了不少。
年度大事件
metoo運動&黑名單
metoo運動
金基德導演去年6月反訴MBC電視臺和爆料女星「誣告」
metoo運動2018年在韓國掀起高潮。MBC電視臺去年3月曝光金基德導演和與之有過多次合作的男演員曹在顯的性暴行醜聞。金基德導演對此態度十分強硬,在去年6月將MBC電視臺和爆料女星以「誣告嫌疑」訴至法院。但本月初,因為證據不足,法院判定電視臺與爆料女星「誣告嫌疑」不成立。
而曹在顯最初對節目內容全盤否認,但隨後又承認是自己的失誤。受到醜聞影響,曹在顯退出了正在出演的節目,由其經營的話劇製作公司也關張大吉,就在去年10月還因為性侵未成年人被起訴。
另外被女演員實名揭發的素有「黃金配角」、「千萬妖精」之稱的吳達洙也已徹底淡出了觀眾視線。由其出演的《與神同行2》在醜聞爆出時還未上映,不得已對其戲份進行了換演員重拍。
目前metoo運動仍在進行中,2018年3月,由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牽頭成立了「韓國電影性平等中心」,電影《小森林》的導演林順禮和Myeon Flim的代表申在明共同出任代表。該中心旨在為性騷擾,性暴力受害者提供舉報和諮詢服務,並給予受害者支援(法律支援,醫療諮詢),同時開展電影產業內的性暴力預防教育等工作。
「黑名單」真相調查
宋康昊、金慧秀曾因聲援徹查世越號沉船慘案被樸槿惠政府列上「黑名單」
2018年5月,樸槿惠政府文化藝術界黑名單調查結果發布。調查結果顯示有相當數量的獨立電影包含在「黑名單」上,權利和情報機關的介入,事實上已經構成了一種嚴苛的文化審查。
關於「黑名單」事件,電影振興委員會、影像物分級委員會,影像資料院等電影機關均不同程度的牽涉其中。據此,電影振興委員會開展了內部調查,並在去年12月對涉事人員進行了懲戒。影像物分級委員會雖然通過了道歉決議,但因為涉事人一直在拖延,決議尚未付諸實施。
而樸槿惠政權任命的前影像資料院院長則對黑名單調查委員會發表的內容進行了全盤否認,但隨後因為內部職員的告發而接受檢查,並於2018年5月任期未滿時辭職卸任。
2018年韓影佳片推薦
(排名不分先後)
《燃燒》
《燃燒》乍看在探討階級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但導演想表達的遠不止於此。相比導演的前作,《燃燒》中的類型元素最為豐富,但各種隱喻的出現無疑擾亂了觀眾的注意力。對類型化敘事的有意破壞,讓影片擁有了各種不確定性,它就像個謎語,但並沒有標準答案,這便是《燃燒》的最精彩和高明之處,也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暗數殺人》
《暗數殺人》跳脫出了類型片的既定套路,雖然仍不乏犯罪、驚悚、懸疑的類型元素穿插其中,但故事的主線則停留在執著警探和癲狂殺人犯之間的言語和內心博弈上。雖然在視覺呈現上失去了一個完整且讓人酣暢淋漓的犯罪故事,但影片所要表達的人性主旨卻比大多數犯罪電影都要動人。在這一點上,該片稱得上是《追擊者》之後最成功的犯罪驚悚片。
《詠鵝》
一如《慶州》對東亞不同民族文化「太極」般輕盈而有力的碰觸,《群山》表面是在講述一對中年男女的情感故事,但更深層的主題則是對日本在韓國的殖民歷史、韓國朝鮮族的生存狀態等社會、歷史問題的探尋和反思,看似不經意的「日常」提及恰恰彰顯了導演手法之高明。
《特工》
《特工》在現有的南北題材電影中,絕對算是上乘之作。影片打破了北朝鮮的神秘表像,以突破禁忌之法,講述了韓國安企部對朝特工黑金星這一真實人物身上發生的故事。寫實的力道和改編的趣味性有機結合,令影片同時兼具了深層內涵和觀賞性。更值得稱道的是,影片講述的雖然是發生在二十年前的故事,但在今天同樣具有現實意義。
《小公女》
這部頗有些奇幻現實畫風的獨立電影,可謂2018年令人最難忘的作品之一。捧獲多個年度新人導演獎和編劇獎的女導演全高恩在劇作上穩紮穩打,執導手法也十分穩健。女主人公微笑為了保留僅有的菸酒癖好退掉了租住的房子,在尋找曾經的樂隊成員借住的過程中,每個人不同的生活處境和微笑都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似乎每一位觀眾都能在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從旁觀者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影片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毒戰》
翻拍電影的完成度能折射出一個國家電影製作水平的高低。而這部翻拍自杜琪峯同名作品的韓國電影可能在中國觀眾眼裡失去了杜琪峯導演獨特的暗黑格調,但單就本土化改變來說,《毒戰》超過500萬觀影人次的票房佳績足以說明它的成功。
《白小姐》
影片並沒有單純止步於講述一個受虐女孩被拯救的類型故事,而是映射出了形同虛設的社會安全系統下,兒童被虐問題的複雜性,並且對冷漠的現實進行了充分的舉證和控訴。片中所有演員的表演都可圈可點,韓智敏演繹的白小姐可以稱得上是韓國電影中至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的故事》
票房並不能說明一部電影的好壞,更不能代表一部電影的價值。沒能讓更多的觀眾看到的《她的故事》,可謂2018年韓國電影的最大遺憾之一。都是慰安婦題材電影,該片沒有了類似《我能說》裡暖男公務員的輔助角色,也並不想催淚煽情。
《邊山》
該片從票房上來看可以說是失敗的作品,都沒能超過50萬人次,很可能是李濬益(《思悼》《王的男人》)導演票房最低的作品。但影片講述的是如今60多歲的父輩們在20多歲的年紀所經歷的故事,單憑這一點就值得讚揚。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