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最近心血來潮,花了點時間整理了過去7年國內院線上映的650部電影的近5000個數據。數據源自「貓眼專業版」,2013-2018年均取各年度票房榜前100名數據樣,2019年YTD(Year to day)數據截止6月18號,取票房榜前50名數據樣;
分三篇來解構這些數據,試圖找到數據背後的信息。
上、中篇可點擊下面藍色標題閱讀
上篇中預測,2019年國內觀影人次將首度下降(預計16.06億人次),總票房增速進一步放緩(預計620億),而這預測背後的幾個觀影趨勢是:電影市場趨於成熟穩定階段、觀眾也隨著市場高速發展以及實際票價越來越貴等因素、會更理性選擇觀影、票房分布更加集中於頭部影片。
數據透視 | 中國電影市場分析(中): 進口片
中篇聚焦進口片賽道,可以看到在佔市場份額5%的非美國進口片賽道,日本國民級動畫IP電影和「現實題材+親情主線」的印度片是兩個已經穩定的類型,各大影展的口碑佳作和強情節的懸疑推理片是突圍機會點,而韓國電影或許會是下一個賽道突圍者;站市場份額40%左右的美國進口片賽道,漫威系和迪士尼的優勢地位愈發穩固,類型上,「超級英雄」以及「特效大片」依然是美國電影的票房保證。
而這一篇,我們跳脫數據,看看華語片賽道。
哪些是華語片趕客因素?
哪些電影天生吸客?
以下討論僅從當前商業電影角度出發,藝術電影自然各有各的熱愛。
目前男主演內地電影累積票房榜前10的華人男星是:吳京、沈騰、黃渤、鄧超、王寶強、成龍、井柏然、徐錚、古天樂、周潤發;女主演內地電影累積票房榜前10的華人女星是:白百合、舒淇、盧靖姍、楊冪、林允、張雨綺、趙今麥、周冬雨、馬麗、景甜。
可以看到,整體而言,男演員有絕對的票房號召力,除了白百合、馬麗、周冬雨之外,其他排名前10的女演員都還不是電影的扛票房元素。盧靖姍因為《戰狼2》(吳京)、《西虹市首富》(開心麻花)、林允、張雨綺因為周星馳電影、趙今麥因為《流浪地球》、舒淇、景甜、楊冪在絕大部分票房電影裡都是二、三番的角色。
所謂票房號召力,我想無非是過往的積累,讓觀眾看到這個演員就自然等同於"某類影片的好品質代表」,比如馬麗之於爆笑喜劇、白百合之於小妞電影、周冬雨之於新小妞電影;
而相對而言,男演員就有絕對的票房號召力優勢了。目前排名前十的男演員基本也都是各個電影類型賽道的品質代表。
吳京 之於 熱血英雄大片
沈騰 之於 爆笑喜劇電影
黃渤,徐崢 之於 喜感劇情電影
王寶強 之於 鬧騰喜劇電影
鄧超 之於 中生代實力派
成龍 之於 功夫喜劇大片
古天樂 之於 香港電影
井柏然 之於 新生代實力派,當然井柏然的入榜,更多得意於兩部捉妖記的好運氣。
所以基本上以上12位演員作為一番的電影,選擇觀看的風險會小很多。
有吸客的,自然也會有趕客的,基本在演員角度,有以下情形的,爛片機率會不小:
1、大於兩位快樂家族成員同時參演的電影(何炅、謝娜、吳昕、杜海濤、李維嘉);
2、大於兩位東北F4同時參演的電影(王小利、小瀋陽、宋小寶、劉小光、沈春陽、楊樹林等);
3、大於兩位港臺過氣偶像團體成員同時參演的電影(飛輪海、棒棒堂、黑澀會、5566等)
目前華人導演內地電影累積票房榜前10位是:周星馳、吳京、林超賢、郭帆、王晶、馮小剛、徐克、許誠毅、陳思誠、閆非&彭大魔。可以看出,和演員類似,基本都是通過多部作品的積累,讓自己和某類型電影的品質劃上等號。
周星馳 之於 無釐頭喜劇電影
吳京 之於 熱血英雄大片
林超賢 之於 戰爭特效大片
馮小剛 之於 馮氏喜劇電影
閆非&彭大魔 之於 開心麻花喜劇
陳思誠 之於 懸疑喜劇電影
徐克 之於 東方武俠電影
王晶上榜很大原因是因為作品數量(164部),所以其票房號召力會打個折扣;而郭帆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許誠毅的東方奇幻喜劇(《捉妖記》)根基還不夠紮實,或許各自來一部票房之作,就可以讓自己成為類型賽道的品質IP了。
相對於演員的幕前光環,導演的個人號召力更需要時間累積;對於蓬勃發展的內地電影市場,新導演更是值得期待的一股力量,如何判斷一位新導演新作品的品質呢?或許一個簡單的方式就是看新導演兩部作品之間的時間間隔,通常一部用心之作耗時3年以上對於一位新導演是合理的。郭帆的《流浪地球》上映前,上一部導演作品是5年前的《同桌的你》。如果一位新導演的兩部導演作品間隔不到3年,那基本新作品的品質就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了。
當然,很多人對演員轉型當導演稍微偏見,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這類的成功概率是不低的(吳京、趙薇、徐崢、周星馳、黃渤、陳思誠等等),不過如果要避雷,或許有個簡單的方式:這位導演在「演員」這個職業上有沒有做好?參考導演:包貝爾(《胖子行動隊》)、張歆藝(《泡芙小姐》)、郭德綱(《祖宗十九代》)、何炅(《梔子花開》)、林子聰(《笑林足球》)等。
細分到華語片的各個類型,有些已經有穩固的賽道冠軍,有些任然競爭激烈。
愛情:童話愛情看好萊塢(迪士尼)影片、校園愛情看臺灣清新情懷電影、寫實愛情看內地都市疼痛愛情電影;以上三類無法兼顧融合,例如臺灣校園愛情片融合內地元素大概率失敗(《我的青春都是你》)、童話愛情電影如果放在華語語境裡同樣高風險(《假如王子睡著了》)。
喜劇:這個賽道王者依然佔領高地(開心麻花系、寧浩鐵三角、王寶強、周星馳)、新人只能出奇招。
動作:成龍、張晉、吳京、彭于晏也基本在各個細分的動作領域完成了攻城拔寨。倒是下一個喜劇動作代表(下一個成龍)值得期待。
戰爭:吳京、林超賢的兩座大山面前,新人要翻越也是艱難但值得期待的。
運動:這一類型,一直有待開拓,陳可辛的《中國女排》和《李娜》或將開拓這一賽道的無限可能。
動畫、現實劇情、科幻、奇幻、武俠、懸疑等類型,或舊領軍已老、或新霸主尚嫩,當然也是賽道空間巨大,下一個《我不是藥神》(文牧野及背後的「壞猴子」)、下一個《捉妖記》(許誠毅)、下一個《流浪地球》(郭帆)、下一個《唐人街探案》(陳思誠)、下一個《大魚海棠》、下一個徐克都值得期待。
恐怖、犯罪由於審核限制,嗯,尚待時機。
最後的最後
不知道為什麼
特別想分享昨晚SHE的一段表演:
青春是一段最華麗的夢,至少我夢過一場
熱愛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祝福熱愛的人永遠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