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採用大數據及可視化技術分析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挖掘潛在價值信息,通過計量分析和文本挖掘梳理了2019年度國內電影產業各類概況,利用知識圖譜及K-Means聚類算法構建演員合作關係,智能發現演員、影片和黃金檔期的影響力。研究結果表明,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在探索中前行,更加注重影片內容及回歸原創,電影質量有較大提升,市場活力和觀眾口碑均在不斷提高,多類型題材的電影讓中國電影產業異彩紛呈,為觀眾提供了更好的精神文化需求,讓中國電影進一步走向世界。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精神文化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電影行業逐漸走向千家萬戶,成為大家最喜歡的娛樂方式之一。中國電影產業和市場的日益成熟也促進了良性消費和高質量影片的創作[1-2]。目前,國內電影產業分析的方法主要為傳統的文字描述和統計分析,通過時間、票房和影片的描述進行對比研究,缺乏系統地利用大數據及可視化方法進行實證分析。
在電影票房分析中,王文寅等[3]運用分位數回歸統計方法對中國內地上映的165部動漫電影進行了影響因素分析;劉漢文等[4]運用統計方法研究中國電影市場發展整體情況;尹敏[5]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分析票房影響因素;宋蕾[6]運用實證分析高票房電影;雷剛等[7]運用回歸分析及統計檢驗的方法分析在線影評對電影票房的影響,對在線評價與票房的關係進行量化研究分析;梅林等[8]運用空間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了中國城市電影票房分布特徵;唐中君等[9]改進了Bass模型以及結合多元回歸模型對電影日需求進行了分析和預測;陳昊姝[10]採取探索性分析與驗證性分析相結合,構建三類一級影響因素與十類二級影響因素,對世界電影票房進行分析;張旭等[11]建立固定效應回歸模型對中國電影票房與銀幕增長關係進行分析,從而發現之間存在區域結構差異以及格蘭傑原因。在電影劇情分析方面,楊秀璋等[12]創新性地運用社交網絡和決策樹分析了中國電影產業並進行了劇情挖掘;侯乃聰等[13]提出了情感傾向、評論數量、有用性和有效性四個指標,並建立網絡口碑評價體系;塗小琴[14]通過情感分析研究了豆瓣網電影評論數據;周靜等[15]對中國電影圈近10年主要的導演和演員之間的合作網絡進行了描述和分析。
然而,上述方法主要採用傳統方法及統計手段對電影產業進行分析及票房預測,其分析方法比較單一,沒能深層次地挖掘中國電影市場的活力、影響力、票房及影片質量的關係。針對上述問題,為了更好地深化中國電影產業改革,推動中國電影市場發展,本文採用大數據及可視化技術系統地分析了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挖掘中國電影市場的價值信息,從而為觀眾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通過計量分析和文本挖掘梳理了2019年度國內電影產業、市場活力、票房評分、劇情類型、觀眾口碑和院線銀幕概況;另一方面,利用知識圖譜、K-Means聚類算法構建演員合作關係,智能發現具有影響力的演員、高質量的影片和三大黃金檔期的影響力,通過貓眼App、豆瓣網及國家電影局的數據進行研究[16-19],並結合可視化技術和文獻計量分析直觀地呈現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的整體情況。研究結果表明,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在探索中前行,更加注重影片內容及回歸原創,電影質量有較大提升,市場活力和觀眾口碑均在不斷提高,動畫類、科幻類、校園類和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讓中國電影產業異彩紛呈,讓中國電影進一步走向世界。同時,本文採用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可廣泛應用於電影市場分析和數據挖掘領域,更好地優化中國電影產業。
本文提出了如圖1所示的中國電影產業分析框架圖,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計量分析,通過計量統計方法和可視化分析方法挖掘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的市場活力、票房評分、劇情類型、觀眾口碑、院線銀幕等信息;第二部分是進行大數據分析,利用知識圖譜構建演員合作關係,通過WordCloude分析電影市場出品方信息,採用K-Means聚類算法挖掘票房與評分信息。
電影數據集主要來自貓眼專業版App、豆瓣網和國家電影局官方數據。圖2展現了貓眼專業版App提供的2019年總票房榜的數據,包括電影名、總票房、平均票價、場均人次、上映時間等。本文採用Python結合Selenium進行數據採集,將所抓取的數據存儲至本地資料庫及CSV文件,再經過數據清洗後實現最終的計量分析和大數據分析,從而研究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和電影市場。
(一)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整體分析
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的總票房為642.66億元,相比2018年的609.76億元,同比增長5.40%。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為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佔比為64.07%。全年共出產電影1037部,包括故事片850部、動畫片51部、科教片74部、紀錄片47部、特種片15部,其餅狀分布圖如圖3所示。總體而言,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總產量略有降低,但電影質量有較大的提升,同時中國整個電影產業保持著一定的增長勢頭,具有巨大的活力。
截至2020年6月15日,貓眼App票房統計分析顯示,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前15的影片中,國產影片佔10部;總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中,國產影片佔8部,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超過50億元,《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超過40億元,《我和我的祖國》超過30億元,《中國機長》《瘋狂的外星人》超過20億元。表1詳細展示了中國電影市場2019年總票房前15的電影信息,它們的總票房均超過10億元;同時,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共計88部,其中國產電影47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奪得了2019年度全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的冠亞軍,總票房分別為50.0億元和46.8億元,並且豆瓣評分分別為8.5分和7.9分,這標誌著國產電影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觀眾更加青睞高質量的國產電影,也反映出中國觀眾的品位在不斷提升,優秀的「中國故事」為廣大人民提供更好的精神糧食[20]。
表1 中國電影市場2019年總票房前15的電影信息
(二)近10年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9年,國產片票房為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進口片票房230.91億元,國產片票房佔市場份額的64.1%,為近10年最高佔比。圖4詳細展示了2010—2019年國產片票房、進口片票房及國產片票房佔比,由圖可知,近10年國產片和進口片的票房在穩步增加,並且國產片的票房影響力越來越大[21]。《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更是打破了動畫影片和科幻影片的魔障,凸顯了中國電影產業進入了高質量、高品位的發展階段,好的故事、好的劇情、好的製作更能主導市場。
圖4 近10年國產電影與進口電影市場票房情況
表2 中國電影產業2010—2019年發展概況
表3 中國電影產業2010—2019年
除故事片的其他類型發片統計表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共上映故事片850部,與2018年的902部相比,同比下降5.8%。中國電影市場的總票房為642.66億元(約92.3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年的全球電影總票房為425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其低於中國電影市場的同比增長5.4%,中國穩步推進了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地位。同時,票房過億元影片數為88部,表2詳細展示了中國電影產業2010—2019年發展概況,包括國產故事片數量、中國電影總票房和票房過億元影片數量。2019年,除了故事片,中國電影市場共上映動畫電影51部,科教電影74部,同期增長,紀錄電影47部,特種電影15部。表3為中國電影產業2010—2019年除故事片的其他類型發片情況。
圖5展示了近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過億元影片統計情況,其中2019年共上映過億元國產片47部,進口片41部,相較於2015—2018年平穩波動。《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國產片取得了票房和口碑雙豐收;《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蜘蛛俠:英雄遠徵》等好萊塢進口片也取得了一定票房。同時,2013年和2015年是中國內地電影產業票房過億影片的兩個增長高峰,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在迅速發展。
圖5 近1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過億元影片統計圖
表4 2019年貓眼App
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榜影片劇情類型統計表
(三)2019年中國電影劇情類型分析
2019年,中國電影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各種類型的電影均有涉及,以劇情、喜劇、冒險、動畫和動作為主,分別佔19.2%、10.6%、10.1%、9.5%和8.7%,如圖6所示。本文以貓眼App統計的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榜296部電影分析顯示,劇情類電影共計139部,豆瓣評分均值為6.3,總票房共計319.03億元,平均單張電影票價36.9元,場均人次17.6次,場均單場電影首日票房3027萬元,首周單場電影票房12407萬元。劇情類票房最高的為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票房共計46.81億元,豆瓣評分7.9分,首日票房1.9億元,主演吳京、屈楚蕭等。喜劇類電影共計77部,豆瓣評分均值為5.8,總票房共計168.78億元,平均單張電影票價35.7元,場均人次10.7次,場均單場電影首日票房3222萬元,首周單場電影票房10194萬元。喜劇和動畫類票房最高的為餃子導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共計50.03億元,豆瓣評分8.5,首日票房1.44億元,同時也是2019年唯一票房過50億元的中國電影,開創中國動漫市場的新紀元。冒險類電影共計73部,豆瓣評分均值為6.4,總票房共計226.12億元,平均單張電影票價35.1元,場均人次9.2次,場均單場電影首日票房4220萬元,首周單場電影票房18402萬元。劇情和科幻類票房最高的為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票房共計46.81億元,豆瓣評分7.9分,首日票房1.9億元,主演吳京、屈楚蕭等,詳見表4所示。
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更加注重影片內容,回歸創作,一大批題材多樣、風格多元的電影精品不斷湧現,整個電影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全年不僅有動畫類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勇奪票房冠軍,實現國產動畫的高票房且高質量突破;同時,科幻類電影《流浪地球》改寫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市場,《中國機長》《烈火英雄》以「中國故事」為原型將中國災難類電影推向新高度;《少年的你》將校園欺凌搬上銀幕,保護未成年少年健康成長,讓中國電影市場充滿正能量;以《我和我的祖國》為首的劇情類電影,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娓娓道來,將「家國情懷」和「中華民族」眾志成城、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呈現至銀幕,引起了觀眾的共鳴,也是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圖6 2019年貓眼App
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榜影片劇情類型分析
(四)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口碑分析
雖然與2018年相比,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總產量略有下降,但電影質量和口碑有所提升。表5呈現了全年豆瓣評分前20的影片信息,其中美國電影7部,中國大陸電影3部,日本電影3部。評分最高的為宮崎駿導演的動漫作品《千與千尋》,豆瓣評分9.4分,票房為48821萬元;緊跟其後的為朱塞佩·託納多雷導演的《海上鋼琴師》,豆瓣評分9.3分,票房為14375萬元;之後是同為9.2分的宮崎駿導演的《龍貓》和阿蘭·葛斯彭納《海蒂和爺爺》。國產電影豆瓣評分進入前20名的電影分別為導演陸慶屹的《四個春天》,豆瓣評分為8.9;導演餃子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豆瓣評分為8.5;導演曾國祥的《少年的你》,豆瓣評分為8.3。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豆瓣評分前20影片中,過億影片共計9部,佔比為45%。其中:國產片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進口片票房冠軍《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均在榜單中,這說明電影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電影票房,中國電影市場的觀眾更青睞於影片質量:同時,隨著老電影修復後的二次上映,也引起了中國電影市場的較大反響,包括宮崎駿導演的《千與千尋》《龍貓》,朱塞佩·託納多雷導演的《海上鋼琴師》,都取得了較好的口碑和票房。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印度電影《調音師》,校園欺凌電影《少年的你》的總票房均過億元[21]。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電影市場正朝著結構優化、質量為先的方向發展,經典電影作品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同時會深入這類電影愛好者的心中,也會激起更多青年導演和演員去創作一部部優秀的經典佳作。
表5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豆瓣評分前20影片信息
(五)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影院與銀幕分析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新增1453家電影院,影院總數同2018年相比增長12%,全國電影院總數達12408家;同時,全國銀幕數突破歷史性新高,共計69787塊,比2018年銀幕數增長9708塊,同比增長16.2%,成為全球電影基礎建設第一位。圖7展示了近10年中國電影院線銀幕增長趨勢。
自2015年起,中國電影產業的院線和銀幕建設增速逐漸放緩,電影市場從一二線城市盲目基礎建設逐漸向三四線城市偏移。影院分布格局逐漸趨於合理化,資源分配日益優化,不僅滿足了三四五線城市居住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帶動全民觀影浪潮,擴大中國電影市場的內需市場。
隨著影院基礎建設不斷增速,可供觀影群眾選擇的電影院越來越多,單個影院的平均收益相比於2018年有所降低,影院分流現象逐漸成為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的主要市場情形。但排名靠前的電影院相比於近幾年,變化幅度較小。北京耀萊成龍國際影城(五棵松店)以7946萬元總票房排名中國單影院票房第一;之後為北京金逸影城(朝陽大悅城店)和北京首都電影院(西單店),其總票房分別為6271萬元和6148萬元。
(一)中國電影產業演員關係圖譜及票房分析
本文採用知識圖譜方法分析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國內演員的關係網絡,採用Gephi構建合作關係圖譜。實驗數據以貓眼App和豆瓣網提供的2019年度中國電影產業的演員信息,共挖掘出1572名演員,他們之間共有18721條合作關係。為了更好地挖掘出核心演員關係圖譜,作者過濾掉2019年度僅合作過一次的演員,最終生成如圖8所示的演員合作關係知識圖譜,它將合作密切的演員聚類,其平均聚類係數為0.748,平均路徑長度為2.494,共挖掘出2019年度的銀幕熱門演員115位及關係。
由圖可知,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銀幕前比較活躍的演員以杜江、田雨、古天樂、黃覺、雷佳音、吳京、唐國強等為代表,他們居於圖中中心位置。其中合作關係比較密切的演員包括「杜江」和「歐豪」,共同參演《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等電影;「古天樂」和「林家棟」,共同參演《掃毒2:天地對決》《反貪風暴4》《追龍Ⅱ》等電影;「田雨」和「喬杉」,共同參演《來電狂響》《兩隻老虎》《老師·好》等電影;「唐國強」和「劉勁」,共同參演《決勝時刻》《太陽升起的時刻》《周恩來會延安》等電影。
同時,本文以貓眼App統計的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榜296部電影分析顯示,參演電影數量排名前15的演員如圖9所示,排名前四位的分別是杜江、田雨、古天樂和黃覺。累計票房排名前15位的演員如圖10所示,其中累計票房最高的是雷佳音,共計101.68億元,參演電影包括《我和我的祖國》《流浪地球》《鼠膽英雄》《瘋狂的外星人》《吹哨人》;排名第二的是吳京,共計101.33億元,參演電影包括《我和我的祖國》《流浪地球》《攀登者》《銀河補習班》《老師·好》;排名第三的是杜江,共計84.76億元,參演電影包括《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烈火英雄》《追龍Ⅱ》《來電狂響》《決勝時刻》《地久天長》。
圖10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累計前15的演員
(二)中國電影市場出品方和院線城市分析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形成了傳統電影製作公司和以創作人為核心的獨立製品公司共同發展的新局面。其中:華夏、阿里影業、騰訊影業等正在慢慢崛起,萬達、華誼等傳統企業表現平淡。圖11展示了出品方在2019年參與製作電影數量的詞雲圖,出品的電影越多其詞雲顯示越大,它們構成了中國電影市場製作的中堅力量。其中:中影共出品30部影片,包括《流浪地球》《誤殺》《新喜劇之王》等;華夏參與的17部電影中共有9部票房過億元,包括《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熱門電影;以光線為引領的民營企業也出品了許多優秀的電影,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瘋狂的外星人》等。同時,網際網路電影公司積極參與投資製作,通過其網絡影響力和IP為中國電影市場貢獻巨大的票房,如阿里影業出品電影37部,貓眼參與出品電影42部,優酷出品電影17部,騰訊影業出品電影15部,這些影片中包括了最熱門的影片,如《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流浪地球》《少年的你》《飛馳人生》等。
另一方面,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的院線競爭更加激烈,整體增速放緩,主要集中於春節、暑期和國慶三大檔期。其中:全年總票房排名前10的院線如表6所示,萬達以88.54億元總票房奪得冠軍,接著是廣東大地、上海聯合,總票房分別為61.95億元和51.08億元。與此同時,博納影業和上海華人兩家公司成立新的院線,院線競爭進一步升級。
2019年,一二線城市貢獻的票房有所下降,三四線城市的票房佔比正在增加,如圖12所示,一線城市貢獻的票房佔20.1%,二線城市佔40.8%,三線城市佔14.7%,四線城市佔24.4%。整體而言,中國電影產業的票房市場正趨於平均化、合理化。全年貢獻票房最高的省份是廣東省,共計89.51億元,佔2019年全國總票房收入的13.93%。全年貢獻票房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市,共計35.99億元,接著是北京市和深圳市的35.99億元和23.86億元。同時,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中國電影網絡售票和在線選座為觀眾提供了貼心的服務,全年電影線上購票率達到了84.4%,讓中國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線上購票率高居86.4%和85.8%。
(三)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三大檔期分析
2019年度電影熱度分布與2018年基本持平,三大檔期依舊錶現突出。同比2018年,2019年的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的觀影人數、票房均呈現上升趨勢。三大檔期的觀影人次佔全年觀影人次的49.8%,相比2018年增長三個百分點。2019年春節當日票房共計14.34億元,達歷史單日票房新高。三大檔期分別產生了《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烈火英雄》《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等高票房電影。不僅檔期優質電影數量增多,同時電影類型相比於過去,也有向多樣化發展的趨勢,圖13展示了三大檔期的總票房。
縱觀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依舊呈現高開低走的趨勢,從春節檔的火爆到《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的引入,豐富了空檔期的票房;2月單月票房收入112億元,更是刷新中國內地單月票房紀錄,也開闢了全球電影史的二月市場;再到暑期檔橫空出世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烈火英雄》實現票房逆襲;隨後國慶檔的《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再度掀起票房的暴增,它們都為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做出巨大的貢獻。
三大檔期早已成為影視公司爭奪的重要資源,隨著國內觀眾更加重視影片質量而不是明星流量,2019年的三大黃金檔期出現了非常多的優質電影和火熱票房,一方面提升了觀眾的滿意度,另一方面豐富了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圖14詳細展示了2018年和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全年票房對比圖。
由於三大檔期的火爆票房,已成為電影投資方公認的事實,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出現嚴重的依賴檔期、扎堆上映的惡性競爭現象。不少優質電影因為演員陣容、電影名稱、電影公司等出現撤檔、改檔現象,嚴重影響中國電影市場的正常秩序。電影發行方應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不能因可以追求三大檔期上映,而出現較多的電影空檔期,或一部電影放映時間過長,阻礙其他電影的排檔。未來中國電影市場應呈現「全年電影票房穩定,三大檔期突出」的格局,而不是「三大檔期獨佔鰲頭」的格局。電影發行方應嘗試以優質、精品、口碑的電影來提升市場投放效果,科學排檔,而不是一味追求三大檔期帶來的高額電影票房。儘可能地縮短每一年的市場平淡期,合力打造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的持續火爆。
圖14 2018年和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月票房趨勢
(四)中國內地電影市場活力及影響力分析
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總票房為642.66億元(約92.34億美元),同比增長5.4%。同年北美電影市場總票房為113.13億美元,同比減少4.8%。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繼續縮小與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的差距,降至約20億美元。圖15顯示貓眼App統計的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榜296部電影的產地分布情況,其中產自中國大陸的電影192部,佔市場份額的64.4%;產自美國、日本的電影分別為49部和23部,佔市場份額的16.4%和7.7%。整體而言,中國內地電影市場活力無限,電影影響力在擴大,但仍須進一步提高質量贏得世界的認可。
圖15 2019年貓眼App
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榜影片產地分布情況
表7 2019年中國內地、香港和
臺灣電影市場總票房前10的影片信息
表7分別對比了2019年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電影市場總票房前10名。其中:中國內地前10部電影中80%均為國產電影,而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票房前10名均為美國好萊塢電影。全年中國香港電影市場的總票房為19.23億港元,同比下降約1.8%;全年中國臺灣電影市場的總票房為1.68億美元,同比增長0.3%,而中國內地票房為642.66億元,同比增長5.4%,進一步說明內地票房活力巨大。
此外,2019年華人影業在全球103個國家共發行17部電影,包括《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葉問4》等,總票房約11億元。《葉問4》奪得了全年華語電影海外票房冠軍,這進一步說明中國的功夫電影更受海外觀眾喜愛。但全年中外合作的影片並不多,中國電影的傳播力與影響力也十分有限,我們仍須進一步與電影產業發達的國家合作,進一步拓展世界活躍的電影市場,實現資源互補、中西合作,拍攝更加高質量、高票房的作品。
為了進一步分析中國電影市場活力(票房)和影響力(評分)的關係,本文採用K-Means聚類算法進行分析,得出如圖16所示的2019年中國電影聚類圖,它將電影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高質量高票房電影,以紅色五角星呈現於右上角,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它們的票房均超過25億元,評分均在6.5以上;第二類是較高票房和較高質量的電影,以綠色菱形呈現於中部區域,如《瘋狂的外星人》《少年的你》《烈火英雄》《飛馳人生》等,它們的票房和口碑也都較好;第三類是較低票房的電影,以黃色正方形呈現於底部區域,包括高分和低分的低票房電影,既有如《綠皮書》《千與千尋》《何以為家》等豆瓣高分進口片,也有如《豬八戒傳說》《最佳男友進化論》《下一任:前任》低分影片。以上內容是本文通過K-Means聚類算法有效分析的中國電影市場影片的票房和口碑。
圖16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和豆瓣評分聚類圖
針對傳統的中國電影產業分析缺乏大數據和可視化視角的特點,本文採用知識圖譜、可視化技術和大數據關聯分析挖掘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全方位分析了中國電影市場,得出結論如下。
首先,電影產業和市場活力方面。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的總票房為642.66億元,同期增長5.40%,全年共生產電影1037部。國產電影質量有較大提升,整個電影產業保持一定的增長勢頭,中國穩固了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地位,市場活力和觀眾口碑都在不斷提高。
其次,電影劇情和市場口碑方面。2019年中國電影質量和口碑均有所提升,國內市場的電影呈現百花齊放態勢,各種類型電影均有涉及,以劇情、喜劇、冒險、動畫和動作為主。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憑藉50.0億元票房奪得內地電影市場冠軍寶座,並開創了中國動漫市場的新紀元;《流浪地球》以46.81億元票房位居國內電影市場的第二名,開闢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市場;《少年的你》將校園欺凌搬上銀幕,保護未成年少年健康成長,讓中國電影市場充滿正能量;《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影片更是掀起了觀眾的「家國情懷」和「中華民族」眾志成城、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也是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更加注重影片內容,回歸創作,一大批題材多樣、風格多元的電影精品不斷湧現,青年導演收穫好評,整個電影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再次,演員關係圖譜及電影出品方面。通過大數據和知識圖譜分析發現,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銀幕前比較活躍的演員以杜江、田雨、古天樂、黃覺、雷佳音、吳京、唐國強等為代表,他們合作關係密切,講好「中國故事」的影片更能吸引票房。同時,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形成了傳統電影製作公司和以創作人為核心的獨立製品公司共同發展的新局面,華夏、阿里影業、騰訊影業等正在慢慢崛起,網際網路也提供了一定的市場。
最後,院線銀幕和三大黃金檔期方面。中國電影市場在2019年新增1453家影院,全國銀幕數突破歷史性新高,共計69787塊,成為全球電影基礎建設第一位。隨著影院基礎建設不斷增速,可供觀影群眾選擇的電影院越來越多,影院分布格局逐漸趨於合理化,資源分配日益優化,不僅滿足了三四五線城市居住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帶動全民觀影浪潮,擴大中國電影市場的內需市場。全年的三大黃金檔期依舊錶現突出,與2018年相比,春節檔、暑期檔和國慶檔的觀影人數、票房均呈現上升趨勢,並產生了諸如《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烈火英雄》《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等高票房、高質量的影片,進一步為中國觀眾提供了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糧。
總之,通過本文的方法能有效地分析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挖掘出中國電影市場的價值。該方法同時可以為不同類型電影的拍攝、導演對演員的選擇、上映檔期及國內市場活力的抉擇提供幫助,只有不斷提升電影質量,加強中西方合作,實現資源互補,運用現代化方法才能進一步優化中國電影產業,更好地滿足中國觀眾精神文化需求,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作者簡介]楊秀璋(1991— ),男,貴州施秉人,貴州財經大學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文本挖掘;武帥(1994— ),男,江蘇淮安人,貴州財經大學圖書情報專業2018級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圖書情報;夏換(1981— ),男,湖南永州人,博士,貴州財經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圖書情報;於小民(1988— ),男,河北唐山人,貴州財經大學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智慧。
來源:《電影文學》2020年第23期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