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帆生物高級工程師張先生最近每逢周末就愛帶著老婆孩子去看房。隨著名校世外臨港落地、商業綜合體藍灣天地開張,他開始考慮在臨港奉賢新建成的高端國際社區購房。「家裡搬到公司邊上,通勤從一個半小時變成十分鐘,生活質量至少上一個臺階。現在配套跟上了,買房更沒後顧之憂。」
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生命藍灣」裡,與張先生同樣想法的企業高管、技術人才不在少數。都創醫藥臨港運營負責人張信剛覺得,比起公司入駐之初,臨港奉賢的商業、住房、教育配套已得到極大改善。白帆生物高級副總裁徐建告訴記者,公司有好多員工已經在附近買房,「這對我們留住人才、做大做強幫助很大。」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揭牌以來,作為生命藍灣的開發運營主體,臨港集團下屬上海臨港奉賢經濟發展公司進一步提速完善前期已規劃部署的周邊配套,服務區內企業,增強園區的核心競爭力和吸引力。園區內集聚了擁有全流程製藥能力的君實生物、CDMO(醫藥研發生產外包模式)工廠白帆生物、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都創醫藥等,以及一批生物醫藥上下遊企業。近日,《關於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特色化發展的實施方案》正式發布。臨港奉賢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生命藍灣將充分發揮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改革試點和政策紅利優勢,持續優化完善產業鏈。
本地供應商獨具優勢
9月25日,白帆生物無交叉抗體工廠正式投產。這是國內第一個無交叉抗體生產基地,也是臨港新片區第一個竣工的CDMO工廠,該基地的投入使用有望為生物藥企業帶來商業化規模的、優質抗體藥物CDMO/CMO(合同加工外包)合作新平臺,也能滿足白帆母公司桂林三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的生產需求。
作為一個高端單抗藥物的規模化生產基地,白帆基地可同時符合美、歐、中三地GMP的質量標準,具有12000L生產規模並擁有獨特的NONCROS抗體生產技術,憑藉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和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與同行共同協作以縮短新藥上市時間,提高有效產能,降低藥物成本,提高患者對於生物藥物的可及性。
NONCROS抗體生產技術獨特在哪?徐建介紹,它有4個特點,「第一,合規。符合GMP認證,實現全過程的一次性,避免產品之間的交叉汙染。從細胞凍存管到最後裝有終產品的西林瓶,整個過程與產品接觸的材料都可更換。第二,快速靈活。白帆生物上遊設備涵蓋賽多利斯、思拓凡兩個系統,不同的用戶可以自由選擇上遊的表達平臺。整個一次性系統可以保證在很短的時間內適應新的產品,形成高速規模化生產的能力。第三,高產。成熟穩定的細胞株開發平臺可以開發高表達和高純化工藝。第四,價優。抗體的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培養基和耗材,它們的成本約佔最終成本的50%到60%。白帆生物獨家購買渠道使耗材價格控制在較低水平,保證客戶的生產成本控制在較低範圍,使客戶的產品價格也更具備優勢。」
所謂「獨家購買渠道」,部分就來自於生命藍灣園區內集聚的生物醫藥產業鏈上遊供應商。徐建介紹,矽膠管、無菌接頭、儲液袋等耗材的供應商亮黑科技就在白帆一街之隔。亮黑科技的國產貨品,價格有明顯優勢;又與白帆生物離得很近,物流成本幾乎為零。此外,由於疫情,海外供應商供貨受到影響,國產替代的本地供應商穩定性強的優勢也顯示出來。
配套完善政策優惠
白帆生物董事長鄒洵告訴記者,當初決定在此建廠時,新片區還未成立。如今,臨港新片區揭牌一年多,產業發展力度與速度令他驚嘆。除了上下遊集聚帶來的紅利,交通等配套的完善、政策的接連出臺也讓白帆生物考慮調整策略,將研發、銷售等環節也更多搬到新片區。
「公司兩個多月來新招了20多名高水準人才,其中包括劍橋大學博士畢業、在行業深耕多年的『大牛』。」徐建說,「應聘時,對方也多有顧慮——離市中心這麼遠,生活會不會不方便?但在看到相關配套接連落地後,他們也打消了顧慮。」
都創醫藥同樣屬於受益企業之一。這家CRO企業於2015年在周浦鎮成立,後因尋求業務拓展、需要更多空間來到臨港。都創醫藥為全球醫藥客戶提供新藥研發服務,主要客戶涵蓋全球知名藥企及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哈佛、麻省理工等全球知名院校。
「生命藍灣高品質的產業發展承載空間很有吸引力。第一次來的時候,我們就做了落地的決策。」張信剛說,「想不到,回報如此豐厚。臨港新片區高度重視對於生物醫藥產業的培育和支持,對產業集群的規劃非常明晰,讓企業發展擁有充裕的承載空間,享受產業鏈協同紅利,選擇臨港,就是選擇更廣闊的可預期前景。」他表示,公司發展需要大量人才,光靠本地人才遠遠不夠,臨港新片區的落戶政策讓他們在招聘時擁有更多籌碼。
讓企業「拎包入住」
園區公司招商人員的高水平服務也讓都創頗為感動。張信剛回憶初來臨港時,公司還在裝修,團隊連個落腳處都沒有。招商團隊見狀,直接將臨港奉賢中心的一間辦公室免費借給都創方面。「311辦公室,我至今還記得。」他說。
為了讓更多引進企業擁有「拎包入住」的體驗,生命藍灣去年底竣工了28萬平方米廠房,供不應求。臨港奉賢公司副總經理曲霞表示,今明兩年園區將陸續啟動1000畝(含部分客戶)廠房物業的建設,打造累計近200多萬平方米物業空間,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化項目快速落地。
據介紹,今年以來,產業的集聚度和顯示度明顯提升——60餘家生物醫藥企業落地,投資200多億元。臨港奉賢公司試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時最先引進的君實生物在抗腫瘤藥物等領域身處國際前沿。
2016年底,總部在張江的君實生物開始謀劃來臨港布局。彼時,該公司抗腫瘤PD-1抗體藥物特瑞普利單抗等多個產品已進入臨床階段,急需擴產。2017年7月,君實在臨港開始建設生產基地,一期項目佔地80畝,總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共有三個車間,主要用於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生產,一期產能3萬升已建成並滿產,並預留新產能的落地車間。該生產基地嚴格按照國際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CGMP)進行建造,未來將成為君實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一環。君實目前還在規劃在生命藍灣推進更多研發和產業化板塊。
對標波士頓高標準規劃
君實生物工程執行總監徐驚平認為,生命藍灣在項目引進和產業集聚上還能更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圈,「生命藍灣可以發揮在可規劃性和資源可供給性強的優勢,召集一些疫苗、小分子製劑企業入駐臨港,促進上下遊產業集聚。」
事實上,生命藍灣的規劃不止於此。國際生物醫藥高地波士頓「臨床-實驗室-臨床」的研發模式,是園區產學研互動的重要參考。環波士頓地區醫學醫藥領域聚集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40多所世界頂尖高校,還擁有全美著名的麻省總醫院、哈佛大學醫學院、新英格蘭醫學中心等優質臨床醫學資源,以及眾多在生命科學、分子生物學、新材料及化學等相關研究領域引領世界的優勢學科群和實驗室。這三者高度集聚於一個相當緊密的地區,三者互動創造出大量基礎研究成果。
讓製藥企業、初創公司與大學、科研機構間緊密合作,這也是園區正在努力的方向。據悉,園區正與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共同打造臨港分子製造研究院,以分子智能製造為研究方向,主攻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研發,配套研究生培養、共享開放式儀器平臺等功能,同時也可有效地解決生物醫藥企業高端人才需求。此外,「臨床-實驗室-臨床」環節中,研究型醫院是重要的關鍵一環。記者了解到,生命藍灣在市相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正在規劃一家大專科、小綜合、向整個創新藥產業開放的研究型醫院。
為實現規劃,大量高端人才、海外人才的引進必不可少。君實生物人事行政高級總監王琦一直負責產業人才引進工作。她說,國內生物醫藥企業面臨中高端人才缺乏狀況,培養這批人才需要很長時間,君實此前嘗試從新加坡引進高端人才,但這類人才往往因稅收和孩子教育問題打退堂鼓。
對此,曲霞表示,生命藍灣周邊已建成入住、投用的國際社區及公租房,配有5萬平方商業綜合體(一期),包含美爵雅高酒店、超市、響應不同需求的一線餐飲、電影院、健身房等業態;上海世外教育附屬臨港世外學校已於2018年招生,一批新的學校、幼兒園將陸續落成,覆蓋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年齡段;臨港新片區的相關產業政策也將在目前良好政策環境之下不斷進一步優化,完善。一年多來,生命藍灣已吸納海外高端人才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