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們想看的帝後撒糖日常還沒幾集,後宮禍水寵妃張妼晗已經妖嬈地上線。看過歷史走向的我們已經大概知道了結局,於是忍不住替端莊大方的曹皇后鳴不平。曹丹姝雖然嫁給官家等於是二婚,但出身名門,外表漂亮又知書識禮、溫婉賢惠,最重要是在入宮前就對官家一往情深。入宮後替他打理後宮,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無微不至,可以說有才有貌,是世間難得的好女子。可是,官家僅僅在初見面時,覺得她和「貌醜不至惑君」的傳言相差甚遠,從而對她有幾分驚豔之外,後來感情越來越淡,只能做到普通的相敬如賓。
反而對小門小戶出來的一個後宮教坊司的舞女另眼相看,甚至後來獨寵後宮,地位僅次於皇后,這些榮寵都是官家給的。官家無家務事,劇中想給我們傳達的就是仁宗時期的這個現象,想以此告訴我們仁宗勤政愛民背後的無奈。從親生母親的事情到劉太后的身後事,再到挑選皇后,到想給苗娘子等人晉位份,官家統統不能隨心所欲,處處受制於朝臣,也說明了政治清明。但是,回來再說張貴妃,身世和曹皇后天差地別,卻能在後宮囂張跋扈,不把皇后看在眼裡,無禮又多次僭越宮規。這都是誰給的膽子,誰給的資格權力?當然是官家!在這種
規矩大於天,他自己都不自由的情況下,還能把張貴妃養得恃寵而驕、目下無人,說明他得有多愛貴妃呀!
那官家為何會放著端莊漂亮的皇后,去獨寵這樣一個女人呢?若論美貌,曹皇后是比張妼晗大了幾歲,但後宮最不缺的就是年輕漂亮的姑娘。所以,並不是輸在了外貌上。曹皇后之所以皇后做的人人稱讚,是因為她的優點,懂禮識儀、知道進退,一舉一動合乎規矩,顧全大局,又有情有義果敢有主見。這些優點固然讓官家十分欣賞,但同時變成了官家厭惡的缺點。因為官家除了是一國之君,更先是個有七情六慾的普通男人。他會在乍然得知親生母親的事兒之後,不管不顧硬要去接回母親,不惜和全天下作對。他會有私心有偏頗有明顯的愛憎,他不是供在佛臺上的金漆佛像,真的完全從公義出發,聽從朝臣們的安排,做一個無私無欲的人。
很多時候他會分析朝臣們的建議,從中平衡關係,完美地解決問題。但有些時候,事與願違,朝臣們和他的建議不一致時,他會心煩厭惡,但又必須理智,不能耍小性子。作為一國之君,他知道自己的職責,會儘量保持理智,但他也會想放鬆放鬆,擁有一個普通人該有的快樂。他的休息之地就是後宮,他是來解壓的,尋求自由的。可是看看一個合格的有主見的皇后,會察言觀色給他準備舒適的衣食。而且,皇后知識淵博,還能和他商討事情。可是,這樣循規蹈矩,又固執的女人,官家感覺見她又像回到了朝堂上,在繼續工作一樣。官家沒法和太過守規矩的她玩樂,好像會受到批評,所以他敬她,又有點點怕她,那自然缺了很多親近。久而久之,他們成了工作上的合作夥伴,男女之情蕩然無存。
這時候的張妼晗就出現的很是時候,就算沒有張妼晗,也會有李妼晗、王妼晗,聰慧如曹皇后,正是看破了這點,才收起小兒女心態,從此安心做好一個皇后,不再爭風吃醋。就如權臣夏竦在和張妼晗的養母賈教習之間說的那段話,他認為曹皇后確實聰明睿智,甚至能和先太后劉娥相比。賈教習擔心張妼晗沒心沒肺,在皇后面前是沒有一點贏面的。可夏竦說,天下間最不能用才智定奪的就是男女之情夫妻之愛了。後來的事情都證明了他說的對。就是因為張妼晗的這些我們看作是缺點的沒心眼、爭強好勝、不知禮又小家子氣。反而成了吸引官家的優點,官家認為她直爽不矯揉造作,有個性,這才是真心愛自己的表現。
其實我們知道,皇后愛官家的心,無人能比,但她克制隱忍委屈自己。而張妼晗則是放肆任性地、熱烈得像團火,好像離開官家她就命不久矣的樣子,以此獲得憐惜疼愛。只能說,撒嬌女人最好命,會鬧的孩子有糖吃,這些話都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