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誤區一之年齡大了不能矯正
我們要確定這樣一個概念——牙齒矯正沒有年齡大小限制之說,只有身體和口腔健康環境之分。因此牙齒矯正是老少皆宜的。下面我就說一說我的觀點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牙齒矯正沒有年齡大小之說這是因為只要你的牙齒數量健全、但牙列不整齊都可以諮詢和進行牙齒正畸,即使是個別牙齒缺失,也可以通過牙間隙保護器的配戴後進行牙齒矯正,在進行種牙治療。為什麼又說身體和口腔健康環境之分是因為如果牙齒矯正錢不能及時治療一些口腔牙周疾病,就會導致牙周病在矯正期間更加嚴重。所以也就有了先治療牙周病後正畸之說。
02誤區二之牙齒矯正後會鬆動
牙齒矯正後鬆動大多是因為牙齒正畸治療期間,越過了牙周疾病本身治療、牙齒矯正速度脫離實際速度、牙齒矯正期間不注意口腔衛生等等幾個原因造成的病理性鬆動。而幾乎所有的牙齒鬆動都是牙周炎疾病引起的。
而牙齒矯正期間的鬆動去除病理性因素就是生理性的鬆動,這是因為牙齒本身也不可能一輩子待在原地不動,而是處於穩定與移動的平衡中。矯正就是通過外力暫時打破這個平衡,為牙齒搬家。矯正中的牙齒因為要適應骨改建帶來新環境,自然就會產生生理性鬆動,當牙齒移動到新的位置上,自然又回歸到平衡中,重新穩定下來。
03誤區三之牙齒矯正老了會掉牙
所為這個老掉牙、牙齒矯正掉牙,歸根到底是牙齒或口腔環境不健康導致,諸如很多人認為老掉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那是不對的。老掉牙主要是因為牙周炎導致牙齒鬆動脫落,而牙周炎的關鍵致病因素是口腔的菌斑微生物,所以與是否做過矯正無關。
04誤區四之齙牙或牙不齊,有比矯正更快的方法存在
這樣的說法很多源自——所謂的美容冠快速矯正,號稱新興美齒技術,本質上還是把牙磨小後做烤瓷冠,這樣損害了牙齒健康,因為磨掉的大多數是牙釉質,一旦處理不好口腔衛生,那就還會引發其他的問題。
唯一可以改變健康牙齒排列方式的正確方案就是戴矯正器,時間一般為1~3年左右。牙齒的生理性移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矯正必須付出時間代價,沒有捷徑可走。
05誤區五之矯正只是為了美觀
這個是表象,矯正後的牙齒的確美觀了不少。但背後的意義是恢復了牙齒本來的咀嚼環境,維持了健康的口腔健康。因為整齊的牙齒更易被清潔,利於牙齒和牙周組織的健康,也能在矯正後獲得理想的咬合關係,改善咀嚼功能。
06誤區六之矯正一定要拔牙
這個誤區是絕大多數意向矯正者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首先我要說的拔牙是提供間隙的常用手段但非唯一手段。因為除了拔牙可以創造空間,諸如臨床上還有前後向或左右向擴展牙弓、片切(適度把牙磨窄)等很多手段,也可以有效解決牙列擁擠和牙齒前突。而且醫生對拔牙矯正也是慎重的,拔除的一般都是尖牙(虎牙後邊、磨牙前邊)或者智齒,來提供矯正空間。
07誤區七之拔牙矯治後會留有牙縫
這個誤區是不存在的,牙齒矯正不僅是給齙牙、地包天、牙列擁擠這樣的牙齒畸形矯正,而且牙列稀疏也是需要矯正的。牙齒矯正的目的就是一要做到牙列的整齊,二要做到咬合的完美。所以出現牙縫都是不符合規範的牙齒矯正。所以選擇正規的口腔醫療才是每一位牙齒矯正患者應該考慮的。
08誤區八之牙齒沒換完不能開始矯正
這個問題其實不僅很多患者這樣想,而且很多非正畸專業的遊醫也這樣認為。牙齒矯正有乳牙期、替牙期的早期矯治,也有換完牙及成年後的綜合性矯治。乳牙沒換完但齙牙、地包天這樣的就要立刻矯正,否則影響矯正;替牙期出現牙列擁擠、乳牙滯留也要矯正,要不恆牙就會長得歪七扭八。所以如何矯正還需要專業醫生的檢查後才能告訴你。
09誤區九之牙齒矯正一定很疼
關於每個人認為的疼痛程度向來是沒有準確說法的。那麼我可以舉兩個比較接地氣的例子——對男孩子來說沒有你打籃球磕掉指甲的瞬間疼、對女孩子來說也沒有「大姨媽」拜訪時那樣的疼。這樣你是否了解了這個疼痛是什麼程度了吧。在現今牙齒矯治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傾向於輕力矯治,而且提供給牙齒矯正患者的方案也是越來越多,而且患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跟醫生實時溝通,以求達到安全舒適的矯正過程。矯正初期會有患者感覺牙齒受力酸脹和咬合無力這樣的現象,但一般在7日內就會消失。
10誤區十之矯正只能戴牙套,影響美觀
時至今日的矯正方法靈活多樣,大家理解的帶牙套是目前的主流技術,就是粘在牙齒上患者無法取下的固定矯正器,這是傳統矯正方式。而傳統矯正材料又包括金屬材質的鋼牙套和接近牙色的美觀陶瓷牙套。
而且患者的矯正選擇也有放在牙齒內側的舌側矯正和可以自由摘戴的無託槽隱形矯正。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大夫的診斷做出選擇。
11誤區十一之矯治力越大,牙齒移動越快
牙齒移動的快慢是有生理規律的,不是超級跑車,一腳油門就100邁。牙齒移動是建立在骨細胞參與改建的緩慢的生理性移動,不同於宏觀世界的物理力學現象,絕不是你想的那種力量越大速度越快。
很小的力量即可啟動牙齒移動的過程,如果力量過大反而會移動停止或帶來很多副作用(比如上文說的牙齒鬆動,這次是真的病理性鬆動)。而且也不存在矯正期間只要縮短複診間隔,就診頻繁一些,就能加快進度繼而縮短療程這樣一個說法。
12誤區十二之只要縮短複診間隔,就能縮短療程
在此說明牙齒移動是緩慢的生理性移動,平均一個月最多移動1毫米,不能人為的違反生理規律。如果患者因為著急頻繁複診,牙齒和牙周組織就會失去了休整的時間,致使帶來不可逆的不良後果。牙齒矯正欲速則不達,堅決不能拔苗助長,必須尊重生理規律。
13誤區十三之嚴重的牙周炎不能矯正
其實很多正畸醫師的確對這樣的患者對此望而生畏。原因在於嚴重的牙周炎常有明顯的病理性牙移位或鬆動,如果不徹底治療,就無法進行矯正,同樣還會在矯正的過程中出現牙周病復發的可能。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牙齒矯正同時也是在治療和預防牙周病,矯正後的牙齒擁有了整齊的牙列和良好的咬合,反而會改善病情。首先矯正後的牙齒不會出現大量的食物殘渣嵌塞,然後矯正的牙齒也更有利於清潔維護,減少牙菌斑和牙結石的生存條件。
14誤區十四之戴牙套會腐蝕牙面
所謂的腐蝕牙面罪魁禍首是口腔細菌分解食物殘渣代謝的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會腐蝕牙釉質,導致牙齒脫礦。所以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環境才是重要的,不要甩鍋給牙齒矯正。
而在牙面上粘接矯治器,是採用口腔專用的釉質粘接劑,在清潔處理過的牙面上固定1~3年左右,治療期間矯治器可能因患者進食等外力脫落而反覆粘接,治療結束去除後也不會對牙齒表面產生影響,大可不必擔心。
15誤區十五之牙齒矯正只能解決牙齒問題
牙齒矯正的確是在本質上解決了牙齒問題,但牙齒的作用不僅僅是咀嚼這麼一項,牙齒還有「撐門面」的作用。
經過矯正可以改變牙齒的位置,改變嘴唇的前後向位置,帶來軟組織側貌突度的變化,所以地包天和齙牙這樣的牙齒經過矯正後卻有意想不到類似整容的效果。
16誤區十六之牙齒矯正可以瘦臉或者改變臉型
首先你要知道矯正醫師是口腔科大夫,不是美容整形科的大夫。你的專業認知出現了偏差,口腔科大夫從事的工作中有牙齒矯正可沒有整形美容。諸如所說的改變臉型這樣的患者,大多是矯正後的前牙位置發生改變,附近的牙槽骨也發生一定程度的改建,因此帶來鼻子以下面部的容貌變化。
17誤區十七之牙齒矯正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這個絕對是歪理。牙齒矯正與影響孩子身高?這完全是兩回事。追根溯源是部分家長認為矯正期間很多飲食受到禁忌,繼而會影響孩子發育,但實際上牙齒矯正對飲食沒有絕對的禁忌。
很多人都說牙齒矯正期間不能吃硬的食物,不能吃大塊的食物,不能啃不能咬。那我就來一一攻破這些說法!
不論你的牙齒是在矯正還是不在矯正都不能吃過硬的食物,因為牙齒不是工具,諸如咬核桃這樣的活有專業工具,但專業工具絕對不是牙。
不能吃大塊的食物和不能吃食物那是兩回事,很多事物是可以切小的,而且小塊也有益於咀嚼和消化,而如果你非要犟大塊的食物能消化,那我還要告訴你久而久之嘴張太大你還可能會得到「下頜骨紊亂」這麼個驚喜。
不能啃不能咬還是在塊大和硬這上邊糾結,牙齒矯正是牙槽骨改建的過程,治療結果會與上下頜骨的生長發育有關,但矯正本身不會影響兒童身高的生長。而且矯正期間通過小塊食物多咀嚼多鍛鍊還會增加肌肉的功能,促進面部塑形。
18誤區十八之成年人牙齒矯正容易反彈
矯正反彈從來不分成年不成年,這是因為你偷換概念,沒有好好待矯正保持器。如果你非要說復發,那未成年人復發的可能性遠比成年人高,這是因為成年人可以通過拔出智齒避免這樣那樣的復發可能,而未成年人尤其是兒童還要考慮智齒這樣的未來未知因素。
19誤區十九之只要是口腔專家就可以做矯正
口腔專家也是分不同專業的,就好比學校老師帶的課程不一樣是一個道理。只有進入研究生階段的醫生才能系統學習正畸專業,接受規範的專業培訓並在培訓中不斷實踐,所以其他口腔專業的專家不能進行牙齒矯正。
20誤區二十之患者喜歡和別人比較牙齒矯正的方方面面
這個沒有可比性,如果你非要比的話,還是比矯正後誰能保持更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吧。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那麼矯正應該是針對不同具體情況的個性化治療。所以矯正只能針對不同個體而言,橫向比較實為不妥。#牙齒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