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糰子。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有點驚悚,有點高能,大家做好心理準備了,一次失敗的牙齒矯正,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有很大一部分妹子本來是因為牙列不齊而進行矯正的,但有些醫生因為全局考量不到位,正畸方案設計得非常局限。
導致有些前牙看似整齊了,上中線卻嚴重偏移了,有些深覆合有所改善了,後牙又開合了,有些全口牙齒都排齊了,但是卻前突變成齙牙了,有些牙齊了,中線對上了,也沒深覆合了,但是咬合關係卻一塌糊塗了。
有些人只能無奈妥協,繼續讓原醫生修修補補,延長矯正時間,有些人直接和醫生鬧掰,另尋良醫二次矯正。
時間就金錢,而這些妹子不僅花了時間和金錢,還乘以了2. 悲劇指數2顆星。
其實據研究顯示,導致牙根吸收的原因非常複雜,甚至尚無一個明確定論,可能與矯正時長、矯治力度、矯治器種類、是否拔牙、個人易感性、骨皮質接觸等等條件相關。
所以醫生在矯治前通常牙片和CT來判斷牙根情況。
這一步驟非常關鍵。
有些妹子沒拍牙片就讓醫生一頓操作戴上牙套,正畸的兩三年間甚至都沒拍過一次牙片確認牙根情況。
結果根本來應該是又長又尖的牙根,在正畸結束後變得又圓又短,光從外形上看,我們就知道這樣牙根肯定不穩固,隨時都有掉落的可能。悲劇指數3顆星。
也就是牙根被推出牙槽骨,導致牙根暴露。
大家可以把洗乾淨的手指伸到前牙上方摸摸自己的牙根,是不是能夠很明顯感受到它突出的存在。其實亞洲人普遍因為上前牙牙槽骨較薄,很多人本來就處於在骨開窗邊緣的狀態。
如果在牙齒矯正時,醫生沒有通過牙片充分了解你的牙根情況,加上技術水平不到位,沒有做到讓牙齒控根移動,那極有可能本來就處於骨開窗邊緣的小樹苗,就要和你的土壤說再見了。
咬牙切齒換了醫生做二次矯正,本以為是繼續治療,沒想到卻已經被各大醫生定性為疑難雜症了。悲劇指數5顆星。
正畸和牙齦萎縮的關係很有趣。
據研究顯示,正畸有可能會導致牙齦萎縮,但是正畸又是治療和改善牙齦萎縮的方法之一,這看似矛盾的關係不是幾句話能夠說清楚的。
總之靠譜的正畸醫生會把牙齦萎縮的風險降至最低。而你自己對牙齒清潔的態度和力度,也能直接影響牙齦萎縮的程度。
牙齦萎縮輕則出現黑三角影響美觀,嚴重的還會導致牙根齲壞,牙本質過敏,牙根暴露。
最麻煩的是,牙齦是無法再生的,萎縮掉的部分就不會再長回來了,只能通過手術來移植。悲劇指數3顆星。
首先要說的是,顳下頜關節有毛病是非常常見的。
據統計40%左右的人都可以自愈,而去求診的人中,約有30%的人診斷結果都是盤移位,可謂是三人行必有一人盤移位。
關節科醫生通常也會採取保守治療,不知不覺間就會有所改善。
但是如果在進行正畸時,牽引力度不合適,咬合關係混亂等等原因,都可能會引起顳下頜關節紊亂的病理性惡化,那就會非常麻煩了。
你可能會張不開嘴,咬東西會疼,甚至臉都變歪了,那接下來就只能停止正畸,然後去找關節醫生花十多萬做手術了,悲劇指數5顆星。
一般人牙槽骨吸收都是因為牙周炎,但就算沒有牙周炎,在正畸過程中,由於施力過大,牙齒移動速度過快都可能導致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是穩固牙齒的地基,把牙齒比喻成樹木的話,牙槽骨就是土壤,牙槽骨吸收就像土壤變少了,牙根的穩定性就會大大降低,當牙槽骨吸收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牙齒也就必然會鬆動掉落了。
最可怕的是,牙槽骨吸收並不像牙齦吸收那樣可以被肉眼觀察到,需要通過拍牙片才能看到,所以導致很多人發現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悲劇指數4顆星。
好的,總結時間,矯正失敗導致的原因和後果可能不止以上說的這些,但總體來說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醫生不靠譜,矯治方案不靠譜,患者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
第二類,患者自身不靠譜,沒有按照醫囑去儘自己該盡的努力,醫生往往還得冤枉的背下這個鍋。
第三類,作為醫療行為本身就存在的風險性,機率很低。這是醫學面臨的瓶頸,正畸之前就應該明白的事情。
所以繼續選擇正畸,我們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先了解風險,再選擇能夠幫你把風險降至最低的專業靠譜的醫生,最後加上自己全力配合醫囑,相信摘下牙套那天,沒有苦果,而是一顆甜到破表的糖。
下篇文章咱們聊一聊如何找到一個好醫生,感興趣的小夥伴記得關注我來看哦~
我們下篇文章見,拜拜。
- | 往期回顧 | -
《帶你看懂醫生頭銜含金量》
《那些讓你矯正失敗的坑(線下篇)》
▲點擊圖片即可觀看
牙齒矯正丨醫生諮詢丨商業合作
聯丨系丨我丨掃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