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轉山》的主人公張書豪是一個大學剛畢業的臺灣青年,他的哥哥書偉報名了一個「流浪者計劃」——騎自行車去拉薩。但是哥哥的突然離世在書豪的心裡造成了深深的陰影。在波瀾不驚的日子裡突然失去了朝夕相處的哥哥,這份悲痛只有他自己知道。想要撫慰失去最愛的親人的憂傷,書豪決定完成哥哥的遺願,但是不出意料地遭到所有人的反對。書豪沒有任何前期的訓練準備,更沒有長途騎行的經驗。但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出發了,獨自一人。
剛出麗江,書豪遇到了一位騎行者曉川與他同路,曉川是一位能夠給書豪帶來人生鼓勵的大哥,一路上對書豪照顧有加。兩人投宿過香格裡拉的牧民奶奶家,也在鹽田的藏族小男孩家過過夜,品嘗過曉川大哥做的酥油餅乾。一路上的旖旎風光讓人陶醉,相信路上的風景已經讓久處喧譁都市的我們心嚮往之。突然橫生變故,一次夜翻山路,曉川意外墜崖身受重傷,無法繼續旅途。書豪此時面臨著痛苦的選擇,獨自面對前方的險阻,或者黯然放棄。最終書豪想起了逝去的哥哥,他又重新上路。
故事從此開始轉變成書豪一個人的朝聖之旅,電影名《轉山》由此而來,剛開始書豪把完成哥哥的遺願當做出發的動機和堅持下去的理由。行進在去拉薩的路途之中,他體驗了和以往二十多年截然不同的生活,漸漸超越自我,到達終點變成了他堅定的信念。如同藏族同胞對轉山的執著一般,他把一路前進當做自己的信仰。路途中東達遭遇大雨,怒江邊被藏獒追逐,然烏中毒面臨生命危險,一切艱險終將落幕。在布達拉宮門前,書豪與大家一起載歌載舞。
至此,我們看到了一個滿臉膠原蛋白的小清新蛻變成成一臉胡茬的黝黑男人。本來未知的旅途就會讓人成長,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同樣重要。這是一段值得所有人回憶的經歷。在山頂,逆光中斑駁刺眼的陽光,空中飄著色彩斑斕的風馬旗,他甩出那疊印著經文的彩色紙片,紙片漫天風舞,他盡情地哭了。故事的結尾,回到臺灣的書豪重新回到平靜如水的生活,一天突然接到傷愈之後重新上路的曉川的來信,曉川到了珠峰腳下。
曉川希望看到的梅裡雪山
一個人的堅持
電影改編自臺灣作家謝旺霖同名小說《轉山》,原書為遊記式的回憶文章。2004年1月,24歲的謝旺霖,獨自從麗江騎車到拉薩,他記錄下了旅程中的點點滴滴。電影給主人公的拉薩之行安上了完成哥哥遺願的由頭,在中國文化中一提到身後之事總會帶著低沉的悲壯色彩。其實現實中的我們並不需要強行讓自己的一次旅途神聖化,不管是去倫敦餵鴿子還是蹬著自行車去西藏。這些經歷的過程都是有趣的,並且在這途中又能夠給我們一點人生的感悟,這樣足以慰藉每天按部就班的都市生活了。我們出行的動機也許是為了趁著假期放鬆身心,也許面臨人生低谷尋求排解的方法,也許趁著年輕見識祖國的大好河山,凡此等等都能夠讓我們享受到旅途中的美景。我們實在不需要背負著心理上的十字架,專揀人生小路艱難前行。
藝術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電影中的雪山美景和淳樸人情讓我們不禁嚮往,不過導演又刻意渲染了旅途中的困境,影片也存在一些騎行知識方面的技術性錯誤,這些我們都不必苛責。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擺脫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束縛,去經歷不同以往的路途,去閱覽城市之外的曠野,去感受吹遍曠野的狂風。窮遊、環球旅行、徒步西藏這些甚囂塵上的字眼看似美好,實際上或多或少是精心包裝的結果。別人只會讓你見識到他們想讓你看到的風光,這些都不是你的經歷。那麼各位小夥伴,勇敢的踏出第一步最重要。比如,先定個小目標,周末帶上你的自行車來場郊遊,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你渴望與小七一起共事,回復關鍵詞「兼職小七」即可達成願望。
自行車在線廣發英雄帖,招募既懂車又會玩墨寶的你,歡迎各位騎友加入我們的團隊。
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聯繫原文作者,同時你可以對文章打賞、評論和表態噢!
正在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