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生活水平一天天在提高,中國家庭中各種新型家電早就屢見不鮮。不過這其中,好像不見烘乾機的蹤影……
《華盛頓郵報》曾刊文報導:
中國人對烘乾機的態度就是:不想要,不相信,不會買,就算有也不用。有的廠商直接停止製造烘乾機,因為根本賣不出去。
最近,有外國網友在問答網站Quora上發出同樣的疑問:為啥中國人不用烘乾機?
這位題主非常疑惑,中國人用著1000美元的手機,為啥不添置一臺烘乾機?因為烘乾機的缺席,那些提供洗衣、烘乾服務的賓館,還會額外收取費用,價格都跟買件新衣服差不多了。
這個問題引來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人們紛紛結合自己的經歷,從地理、天氣、人文等各種角度做出解釋。
一位自稱對中國有些了解的網友表示,中國地方大,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樣的習慣。
中國北方氣候乾燥,衣服晾在室內的陽臺,不到半天也就幹了,顯然是用不到烘乾機的。至於南方,的確比較潮溼,有的時候溼度高達80%,不過他們有這件「神器」:
多功能幹衣機,既能加熱,又能烘乾,價格不到400元,真是居家旅行必備良品啊!
除此之外,中國人也十分喜歡陽光。 他們覺得,陽光中的紫外線不僅可以殺菌,而且自然晾乾的衣服有一股「陽光的味道」。
反觀烘乾機,不僅不能做到這些,還有著一系列的缺點:費電、佔地,還容易損傷衣服。這位網友推測,美國人均衣物消耗量遠高於中國人,原因大概就在這裡吧。
一位德國網友表示,用不用烘乾機沒什麼大不了的,中國人家家戶戶都有的空調,德國家庭倒不一定有。
他表示,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習慣,中國人在節約能源這一點上就很好。中國人的耗電量僅佔美國人的四分之一,說不定下次就是你們美國人不得不改變生活習慣,來節省能源了。
外國人對中國人不用烘乾機的習慣感到好奇,中國人反而對外國人非要用烘乾機的習慣感到不解。
一位中國網友表示,自己問過好幾個國外小夥伴:「為啥你們美國人、加拿大人不在太陽底下曬衣服?」
得到的回答是,自己的私人衣物晾在外面,不太好看,會汙染別人眼球。
這位中國網友表示,真是受到了「文化衝擊」:你們不覺得,衣服晾在外面,才能顯得有人味兒嗎?剛搬到一個地方,如果周圍人家的陽臺上都不晾衣服,你都得考慮一下自己這房子買得值不值了。
最後,這位小夥伴通過自己的思考,將問題的根源歸結於中外文化對「隱私」的定位不同。外國人在商超裡看到展示的內衣商品就覺得很平常,看到他人晾在室外的內衣褲則會感到不適。而中國人怎麼都會覺得很平常。而這種觀念的差異,是生活環境、人口密度、傳統習慣,甚至「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思想觀念的不同導致的。
這位留學生也表示曾受到過類似的「文化衝擊」。自己一到美國,就被告知一定要備一臺烘乾機,因為在美國,公共場所是不允許晾衣服的。
▲歷史上的美國人是有在室外晾曬衣服的傳統的。
中國人完全不會因為鄰居家晾曬的衣物感到困擾,還能乘晾衣服的當兒嘮嘮嗑、增進一下感情。甚至,熱愛陽光的中國人還喜歡把被子、被套等各種物件都拿出去曬曬。
外媒表示,用不用烘乾機和家庭收入沒關係。即使在中國最發達的都市上海,室外晾衣服也十分常見。這一景色還被戲稱為「萬國旗」。
也有外國網友表示,要烘乾機何用呢?
這位英國網友說,自己就從未用過烘乾機,一些朋友也很少用。如果不是急著要穿,風乾的衣服明顯穿起來更舒適,也不需要熨燙。
他還對美國人喜歡買不必要的小物件兒的習慣吐槽了一番:垃圾處理機、高爾夫球車、洗碗機……都不是家裡非用不可的東西。
點擊下方視頻,看看用不用烘乾機在國外引起了怎樣的爭議↓↓
用烘乾機還是在太陽下晾曬,這只是中外文化差異的一個方面。
上文有網友提到,中外文化中隱私觀念有所差別。的確,很多在美國人看來會對他人造成冒犯的問題,中國人看來就覺得沒什麼,年齡、收入、婚姻狀況這些話題,聊一聊沒什麼大不了。
隱私觀念的不同也會造成家庭觀念有所差別。與外國人相比,中國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繫更緊密,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美德。與之相比,美國人則更加獨立,上了年紀的美國老人也很少和子女住在一起。
中外習俗差異還反映在產品銷售上。相比已成功打入市場且成為高端人士飲品的紅酒,白酒卻因為其蒼白外觀與冰冷強烈的口感而無人問津。
此外,兒童座椅在中國的低迷銷量也讓海外商家頗感意外,考慮到如今中國龐大的機動車佔有量和安全要求,兒童座椅的使用率卻不成比例。與上述情況類似,價格並不是問題,但在許多父母眼中,將孩子抱在懷裡就足夠安全了。
一個民族的文化習慣是在長期歷史中積澱形成的,差異在所難免,互相尊重對方的文化習慣,才是和平共處之道。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你如何看待中國傳統價值觀與西方現代生活方式的碰撞呢?歡迎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