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人種族主義更激烈

2020-11-19 騰訊網

導讀:今年由於美國內部的種族對立和種族運動非常的活躍激烈,所以現在幾乎全世界的目光都在關注著美國會怎樣解決的種族問題。而近期美國的相關平臺發布了一篇有關於在未來的日子裡,美國白人種族主義會怎樣繼續發展的相關文章。在文章中提到在今後的十幾年之中,隨著更多外來少數族裔的數量與美國白人數量的人數逐漸平均化,白人種族主義可能會在各個不同年齡段和不同階級的白人群體之間更受歡迎,這就意味著種族之間的對立可能會更加激烈與嚴重。

白人更偏向於川普

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算是基本已經塵埃落定下來,雖然川普對於這個結果並不滿意,並且和他的競選團隊也一直在想方設法地想要扭轉現在的局面,但是或估計已經無力回天。不過,根據最新的數據調查顯示,在本次的美國總統大選之中,支持川普的白人數量要比支持拜登的白人數量高出許多,而更多給拜登投票的是一些少數族裔,比如說黑人亞裔等。雖然可能給拜登投票的這些白人受教育程度都比較高,但是無可否認的是拜登在白人種族主義間的支持率還是不太高的。

美國種族主義沒有得到緩解

要知道美國的種族衝突和種族對立一直都是非常嚴重的,過去的五十年裡,因為種族之間的一些問題阻礙了美國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甚至在今年種族主義之間的衝突和對抗幾乎到達了一個新的高潮。川普在選舉的時候就是非常清楚這樣的一個情況,所以他直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白人群體爭取選票這件事情上,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國白人至上的觀念依舊深入人心。

而拜登的當選,無疑就意味著不少白人群體的利益和觀念會受到衝擊,無可否認的是白人群體是美國的社會主流群體,而歷史上的經驗證明,如果一個社會主流群體的價值觀得不到實現,那麼這個時候,美國會用一些非常規手段來實現價值觀就變得非常的有誘惑力。而且,隨著現在美國人種的不斷多樣化,估計在未來的十幾年時間之內,白人群體和其他種族群體之間也會產生非常明顯的對立,美國的種族主義依舊得不到緩解和抑制,這對於整個美國的發展都是一種阻力。

文丨鄧鄧 審丨臨既

免責聲明:本文由我有硬核說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美國種族主義躁動:民主黨「向左」,共和黨「向右」
    2019年美國的一份全國民調顯示,51%的美國人認為川普是個種族主義者。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丹·霍普金斯向《中國新聞周刊》提供的數據則顯示,65%的人認為川普上任後種族主義觀念變得更為流行。在喬治城大學政治學家、《新共和》雜誌專欄作家布魯斯·巴特利特看來,川普及其背後的「逆向種族主義」思潮已呈蔓延之勢,在共和黨及白人選民中有很深的根基。
  • 說真話的小男孩被捕:「美國國歌是種族主義」
    文 / 辛陽「皇帝沒穿衣服」——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裡的一幕日前卻在美國真實上演了,11歲的美國小男孩因拒絕《效忠宣誓》被捕,揭穿了美國民主自由平等的假面,更將美國的醜惡歷史和現狀再次擺在人們面前——一批兇殘的殖民主義者,踏著印第安人的屍體,雙手浸滿了非洲黑人奴隸的鮮血,建立起來一個冒險家的樂園,直到今天仍然是對內嚴重的兩極分化、資本寡頭殘酷壓榨美國人民,對外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
  • 美國基督教界就喬治·弗洛伊德事件發聲 呼籲徹底摒棄種族主義
    這起事件促發美國多地抗議示威及暴力衝突,目前已蔓延至30多個城市。 美國基督教界共同表達了對喬治·弗洛伊德事件的憤怒,並呼籲做出永久改變——美國容忍暴力種族主義太久了。 美國全國教會理事會(The 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 USA):這起事件是暴行。種族歧視依然沒有解藥,白人至上主義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很普遍,仍然沒有解決。
  • 美國網友:為什麼所有的白人都是種族主義者,黑人到底要什麼
    非裔博主撰文稱種族主義是白人世代流傳的「詛咒」,只有承認自己是種族主義者才能真正投入反種族歧視抗爭美國博客平臺Medium發布一位非裔博主非常激烈甚至被很多人認為是很極端的文章,她認為所有的白人都是種族主義者,這是他們的「原罪」,只有承認這個前提才能繼續探討如何反對種族主義。
  • 忍不了「政治正確」 美國白人終於喊出這個詞!
    而且,這篇文章針對的目標,還是美國最著名的電影工廠「好萊塢」,稱好萊塢正瀰漫著一股「逆向種族主義」的「有毒氣息」,白人反而在遭到「種族主義」和「法西斯式」的對待。在這篇題為「好萊塢的身份危機:演員、編劇和製片人警告『逆向種族主義』正在衝擊電影業」的文章中,《每日郵報》先是宣稱美國國內目前正鬧得沸沸揚揚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這種「反種族主義」示威活動,不僅在撕裂美國,更已經影響到了好萊塢的生態。
  • 美國土安全部文件草稿:白人至上主義是美國「最致命的威脅」
    雖然三個版本對白人至上主義的語言描述略有不同,但均表明白人至上主義極端分子是美國面臨的最致命的國內恐怖威脅,且在「外國恐怖組織的直接威脅」之上。這些草稿由美國一名媒體人士首先獲得並與美媒分享。國土安全部發言人拒絕對這一文件及其公開發布時間發表評論。
  • 美國白人開始Cos弗洛伊德了
    美國黑人區實錄 在皮尤研究中心的採訪中,也有52%的黑人群體認為膚色讓自己的人生更難走向成功。 豆瓣8.4的經典好書《white trash 》中,作者 Nancy Isenberg指出自上世紀以來,一些被高新技術代替工作的貧窮白人要麼沉迷於毒品之中,要麼投向種族主義,來保護他們在社會中僅剩的種族特權。
  • 仇恨與歧視:美國的機構性種族主義
    在這個傳承中,白人的偏執好像具有永恆的合法性。民眾手持標語在美國芝加哥示威抗議警察暴力執法。這是一個令人絕望的悖論:一方面對黑人的種族主義恐懼得到了社會認可及再生產,另一方面黑人對白人警察暴力的恐懼,卻陷入了種族主義的盲區。塔·內西·科茨指出:「你根本不必認為,那個掐死埃裡克·加納的警察,那天去上班時就有了要蹂躪一個人的打算。但你需要了解的是,這個警察擁有美國國家權威,並享有其行使權,這兩者雙管齊下的結果,必然會造成一個每年很高的遭受施暴的人數,那會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不成比例的數字。」
  • 美國大學罵英語語法是種族主義,因為英語不是美國黑人的第一語言
    美國一級國家級大學羅格斯大學的英語系表示,他們將與「黑人的命也是命」站在一起,關注「課堂上的種族主義」,重點強調英語語法就是明證,美國大學會比正在發生的暴力抗議更具破壞性嗎?
  • 《十三個原因》第4季,美國同性戀和種族主義
    Charlie St. George克雷以分裂的形象,一方面為自己和朋友進行辯護,一方面為反派死去的人進行抗辯。Alex的扮演者和現實中的男友那個四分衛橄欖球員Charlie St.George還是一個正經的WASP(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這在劇中還特意提到了他自己的身份,並強調他並沒有那麼有錢,只是看上去有錢),這就讓Alex和他的轟轟烈烈、也很符合邏輯的愛情,並在畢業舞會上每年例行公事選舉出來的Kings和Kings,越發有種族主義的嫌疑了。劇集只是不在乎。他們覺得白人不能在這麼自暴自棄下去了,當白人感到了困惑的時候,美國更加沒有希望。
  • 威斯康辛槍擊事件重燃美國對種族主義的憤怒
    非裔美國人雅各布·布萊克被白人警察連開七槍以及17歲少年槍殺抗議者這兩個事件重新點燃了美國對種族主義的憤怒。在25日的抗議活動中,一名17歲的白人少年手持一支半自動步槍向抗議人群射擊,至少三人中槍,其中兩名受害者因槍傷而亡。第三名受害者被送往醫院,「傷勢嚴重,但無生命危險」。8月23日,美國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非裔男子雅各布·布萊克被一名白人警察連射7槍,目前他仍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此事在美國多地引發抗議示威活動。
  • 白人種族暴力撕裂美國!川普不當表態遭各界質疑
    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川普14日終於鬆口,明確表示暴力衝突為「種族主義」,「種族主義是邪惡的,造成暴力的人是罪犯,其中包括三K黨,新納粹,白人至上主義者以及我們美國人所厭惡的其他可恨團體。」此類行為在美國存在已久,不是川普任期或歐巴馬任期才特有的……它們在美國沒有容身之處……」川普在回應中並沒有直接譴責白人種族主義團體煽動激化暴力,而只是譴責「各方的仇視、偏見和暴力」,他還特意說了兩遍「on many sides」來強調「各方」。而當記者提問川普是否譴責白人至上主義,或是否將該事件定性為恐怖主義襲擊時,川普沒有回應。
  • 控訴「種族主義治療」後,美國黑人醫生死於新冠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我堅持認為,如果我是白人,我不會經歷這些。」本月,美國黑人女醫生蘇珊·摩爾(Susan Moore)發布自拍視頻,控訴美國新冠治療中存在種族主義,忽略黑人治療要求的事件,在網絡上引發關注。12月20日,52歲的摩爾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去世。
  • 美媒:「種族主義暴力致死」寫在美國基因裡
    距離上個世紀美國出臺《選舉權法案》已經過去五十多年,該法案規定,在美國公民進行投票時,各州不得因投票人的種族或膚色而剝奪其投票的權利。但直到今天,美國種族主義的痼疾仍然存在。當地時間5月25日, 美國明尼蘇達州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死亡,引發了全美各地廣泛的抗議示威活動。  「爸爸,弗洛伊德那件事以後發生在我身上怎麼辦?」周一早上,亞特蘭大市中心。又一晚的抗議活動過去後,許多非洲裔美國人志願者們走上街頭,清理抗議活動留下的痕跡。
  • 西方文藝「破四舊」與反種族主義運動的「精神破產」
    中國沒有種族主義惡意,但暴露了對跨文化藝術表現形式缺乏足夠認知和警惕。如果白人看相聲中的「雙簧」表演,不知道會不會有Whiteface的被冒犯感。 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電影《盲點》被批評以白人視角看到黑人問題。2019年奧斯卡獲獎電影《綠皮書》在處理種族主義問題上也受到牽連,飾演司機這位主要角色的是白人Viggo Mortensen,在描述種族歧視方面的情節上,白人導演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歷史覺悟」。
  • 日內瓦上萬人抗議美國白人警察暴力執法
    新華社日內瓦6月9日電(記者陳俊俠 李葉)上萬人9日晚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反對種族主義的大規模示威活動,抗議美國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死亡。  雖然當晚下雨,但據瑞士廣播電視臺報導,參加示威活動的民眾仍達1萬多人。
  • 從紀念館的懸掛紀念板到紀錄片,看美國面對種族主義的藝術
    近期,由於美國警察等暴力執法及引出的抗議活動,使得美國社會已然備受折磨,種族平等的話題再一次被放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紐約時報》的作者們推薦了關於種族主義的作品,包括紀念館的紀念板,影像,紀錄片,戲劇等。
  • 一部探討美國種族主義的電影,開放式結局給觀眾帶來了沉重的反思
    《相會在昨天》(See You Yesterday)是2019年Netflix上映的原創電影,它雖然是一部的科幻電影,卻也探討了當今美國最敏感的種族主義話題,而且電影的開放式結局給觀眾帶來了沉重的反思。
  • 哈裡斯坦言美國司法不公:對待黑人和白人「有兩套制度」
    2019年6月27日,卡瑪拉·哈裡斯在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參加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競選人初選第一輪辯論後接受採訪。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新華社北京9月7日消息,美國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卡瑪拉·哈裡斯6日坦言美國司法不公,對待黑人和對待白人「有兩套司法制度」。
  • 身價2百億,美國著名黑人大咖奧普拉稱白人都有特權,激怒保守派
    美國《紐約時報》在8月5日報導,美國社交媒體上一些批評者和全美最著名的主持人之一奧普拉結下了數十億美金的「梁子」。 現年29歲的阿喬是網絡系列節目中「與黑人對話不自在」的主持人,他曾和奧普拉一起參加了兩期節目,其中包括邀請非黑人觀眾回答有爭議問題的環節,這包括就種族主義和白人特權回答問題。 一位節目嘉賓說:「不是所有的白人都有權力,他們之中也有很多窮人,是工人階級的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