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西伯利亞大鑽頭策劃:涅瓦
如果說最近出現頻率最高的顏色,那一定是意義深遠的black。
5月22日拜登發言「選川普就不是黑人」後,這麼一句看似不成熟的話語,卻揭開了美國種族矛盾的鐵幕。
5月25日,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就像是在這個聞「黑」色變的節骨眼上開了一記冷槍。
美國烽煙四起,魔幻般的現實讓我有種大楚興陳勝王的錯覺。
然而就在這個群起遊行的時刻,美國卻發生了這樣一幕,一些暴脾氣的紅脖子白人,在遊行隊伍的一旁,開始cosplay跪壓黑人弗洛伊德的姿勢,並且擺出了口號「all lives matter」以及寫著川普大名的旗幟——TRUMP。
當你以為這只是少數人時,又有一群人從輿論氛圍裡逆流而行,冒天下之大不韙,舉行了一場反BLM的#George Floyd Challenge/喬治·弗洛伊德挑戰賽。
何為喬治·弗洛伊德挑戰?
喬治·弗洛伊德挑戰,看似前幾年的冰桶挑戰,就是點名你的朋友,然後作出類似的動作,持續接力下去。
但和為漸凍症患者募捐的冰桶挑戰不同,冠以死者之名的喬治·弗洛伊德挑戰充滿了惡意。
根據《紐約郵報》報導,喬治·弗洛伊德挑戰要求參與者「找一個朋友協助,最好是非裔美國人」。
如圖所示
受邀協助者扮作喬治·弗洛伊德,以與喬治·弗洛伊德死亡姿勢類似的體態趴在地上。
挑戰者則模仿警察德裡克·肖文,以持續8分鐘單膝跪頸(弗洛伊德死亡用時8分46秒)的姿勢,呈現出當時I can’t breathe的一幕。
第三人負責拍攝成圖片/視頻,將其傳至社交平臺,打上#George Floyd Challenge的tag。
以上就是一套完整的喬治·弗洛伊德挑戰。
根據西方媒體的報導,這場轟轟烈烈的反輿論挑戰興起於多個平臺,主要出現在TIKTOK、臉書、ins和snapchat上。
人們發起挑戰的初衷,就是力圖證明警察德裡克·肖文是很難用單膝跪頸的姿勢將喬治·弗洛伊德壓死。
5月27日,喬治·弗洛伊德挑戰的創始人,一名高中摔跤教練Dave Hollenbeck在網上發出了照片,並配上文字,「這動作死不了,我在為所有警察做這個事情……醒來吧美國人」
這位趴在地上的光頭老哥為了表現他呼吸順暢,還豎起了大拇指
然而他的行為引起了致力於種族平等的學校的警惕,看到這種不正確言論,伯特利學區校方怒火攻心,該教練成功下崗。
NBC 記者肖馬裡·斯通報導
這是明尼蘇達州伯特利的兩名建築工人,其中一名工人還是老闆的親兒子,他們也參與了挑戰,並說道:我認為他在我的膝蓋下完全可以順暢呼吸。
即便老闆聽聞之後,立馬辭退了這兩人(包括親兒子),但他的建築公司還是被明尼蘇達第一住房委員會解除了成員資格。
這項挑戰愈演愈烈,也吸引了抱著娛樂至死心態的年輕白人參與其中。
有運動男孩路邊即興版。
室內微笑版。
哈士奇亂入版。
參與挑戰的不止上述年輕白人,老太太的跪殺也有幾分德裡克的招式味道:
但是,看了那麼多案例,最為獵奇的,還是要數這一個:
畫面截圖裡,兩個年輕人和一頭黑色小母牛(影射味道十足)在進行交鋒。擔當主攻的紅衣boy,對小母牛使出了德裡克跪殺,並仰起頭,對屏幕致意。
以上這些花樣百出的喬治·弗洛伊德挑戰賽,讓美國BLM群體怒火攻心。
在輿論的高壓下,掌權者迅速行動,對活動的參與者進行警告和制裁。
5月29日,兩個白人女孩在snapchat上進行了挑戰,標題為:「Aw ging can't breathe」,即「哎呦臥槽沒法喘氣了」。
這兩個女孩在之前已經分別收到了密蘇裡大學和密蘇裡州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是因為參與了喬治·弗洛伊德挑戰,她們的入學資格被取消。密蘇裡州立大學校長克裡夫·斯馬特(Clif Smart)發表聲明,所涉及的學生已經「選擇退學」。
這是蘇格蘭法夫區東北部的兩個英國青年,他們在snapchat上發布了這張照片,其中一名26歲的男子第二天被蘇格蘭警察逮捕。
相關平臺見狀,沒有給事件擴散的機會,紛紛撤下了#George Floyd Challenge#的標籤,刪除了相關視頻。
但事件並未結束,黑人老哥已經得知了這個消息,並對此做出了反擊。
在各大平臺出現了許多和喬治·弗洛伊德挑戰相反的標籤,在標籤下,人們對那些挑戰者的原視頻進行批判性的二次創作。種族對立問題越來越尖銳。
ins上的反諷tag
黑老弟在視頻裡反問:「it's funny?」,或者直接跟著rap嘴臭的也有
這場種族性質的網絡戰爭,以BLM派的絕對完勝收場。
但在人權群體再次佔據了上風時,少有人深究,那些被BLM批評的喬治·弗洛伊德挑戰者,其實只是美國種族主義的冰山一角。
在看完喬治·佛洛依德挑戰的報導後,我想知道表演者背後代表的群體究竟是什麼樣的,所以我決定深挖一下這場事件。
這個喬治·弗洛伊德挑戰,看似是一個小圈子的狂歡,背後卻代表了美國的一部分極端人群。
這個小話題在經歷了人權話題的發酵後迅速走紅,變成了全民怒懟的對象。
而種族問題在美國依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議題,成為了美國總統必須放上檯面講講的大事,必須提供一整套解決手法。
認識美國種族歧視現狀,就得大致了解下它的歷史。
在南北戰爭後,1862年林肯宣布《解放宣言》解放黑奴,美國的種族平等由此掀開序幕。然而直到1968年,馬丁·路德·金被白人種族主義者刺殺,膚色矛盾依舊顯著。
直到2008年歐巴馬作為第一任黑人總統上臺,黑人民權運動算是達到了一個裡程碑。
即使這樣,在美國,種族平等仍然無法徹底實現。弗洛伊德的死,只不過是掀開了現實的一角。
根據FBI官網公開的最新數據統計,僅在2018年的7038起針對性的歧視事件中,就有4954起種族歧視案件。
並且詳細報告指出,在這些種族歧視犯罪中,反黑人或非裔美國人的比例高達46.9%。
長期以來的膚色歧視,是導致黑人貧困、低教育水平、高失業率,以及衍生的偷竊、搶劫等犯罪暴行的主要原因。
而反過來,黑人又因為貧窮、高犯罪率,又銳化了膚色歧視的現象。
大約一半的黑人青年在貧窮中長大。
如果把美國收入分成五分,那麼有42%的黑人青年在最貧窮的那一檔中成長起來,對比之下,只有12%的白人青年是處於最貧窮一檔的。
《The inheritance of black poverty》 2018
數據折射到現實中,就是夜晚黑人區的一景,猶如GTA般危險且禁忌,給偏執的白人們留下了對整個黑人群體的刻板印象。
美國黑人區實錄
在皮尤研究中心的採訪中,也有52%的黑人群體認為膚色讓自己的人生更難走向成功。
喬治·弗洛伊德挑戰背後所代表的人群,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這部分人群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部分是收入偏低,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白人,他們不僅僅歧視黑人,還會歧視亞裔,他們歧視一切少數族裔,當然了你要是能幹得過他們,他們就會尊敬你。
豆瓣8.4的經典好書《white trash 》中,作者 Nancy Isenberg指出自上世紀以來,一些被高新技術代替工作的貧窮白人要麼沉迷於毒品之中,要麼投向種族主義,來保護他們在社會中僅剩的種族特權。
而這些被黑人擠兌就業率的貧窮白人藍領,正是被BLM人士追著抗議的川普拉選票的對象。
二是另一種極端情況。一部分受過高等教育、家庭富裕的白人,受家庭影響,他們認為純種白人是美國社會地位最高的族群。即使不會在明面上表露態度,但心裡拒絕包容膚色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世代悲歡「美國夢」——美國的移民歷程及種族矛盾》中指出,美國參議院有100名參議員,代表美國50個州,但美國內戰後到20世紀90年代的120年中,只出現過四名黑人議員。
而美國現在的第116屆參議院,100個人裡面,只有2個人是黑人。(《116th United States Congress》 wikipedia)
美國的社會現狀下,黑人能得到足夠的話語權嗎?
貼近這些種族主義特徵的美國白人有多少?他們的標籤是什麼?流浪漢?中產?還是參議院?
媒體、政客、平民們,像是一群密密麻麻的螞蟻,圍繞在種族的這塊蜜糖面前,開始不斷解構、解讀、啃噬……
數量驚人的種族主義者和同樣數量驚人的少數族裔之間的矛盾,讓美國為了確保社會穩定,只好把種族歧視安排在政治正確的首位。
然而美國的「政治正確」從來不代表政治利益的讓步。
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美國種族》報告指出,約58%受訪者認為「美國的種族關係十分糟糕」,超過半數非裔受訪者認為「美國不可能實現種族平等」。
美國反誹謗聯盟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2018年,極端主義暴力衝突中,被極端右翼殺害的死者佔比73%。
無法否認,在美國種族主義白人佔據了美國社會相當一部分的人口。你很難想像在2020年,美國仍然有一大批的種族主義者,在街道上揮舞著本該在1865年美國內戰後消失的象徵奴隸制的邦聯旗。
揮舞象徵種族歧視邦聯旗的白人們
在種族歧視問題頻發的美國,弗洛伊德的死亡像是摔杯為令,黑人民權運動順勢揭竿而起。但是在這場全美烽煙四起的運動中,商店被砸、焚燒街道、暴力衝突等事件層出不窮。
BLM運動的種族本質,是包含黑人在內的少數族裔,因政治領域自上而下的低話語權,而發起的一次自下而上的反擊。
可令人深思的是,這場遊行之後,black lives 真的能matter了嗎?這究竟是一次鬥爭,還是一次單純的怒火發洩?未來數年後,還會有幾個弗洛伊德接受殉難?
這次喬治·弗洛伊德挑戰,已經在口誅筆伐之下宣告死亡。
可這次黑人遊行示威,將會把美國的種族問題引向什麼答案,依然懸而未決,又或者說,它根本沒有答案……
設計/視覺火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