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灣鐵路工程。 王東方 攝
溫州網訊 歷時5年建設,樂清灣鐵路工程已通過交工驗收,於昨日正式開通運營,這是全省第一條完全由地方自主建設的鐵路項目,也是樂清灣港區聯繫並輻射內地的後方通道。
開通運營後,樂清灣鐵路將與金溫線和浙贛線形成串聯,成為浙西南、贛北、皖南等地區港鐵聯運的核心通道之一。今後,樂清灣港區的大宗貨物可直接在碼頭裝箱,經鐵路運輸,在外垟進入金溫貨線,輻射全國乃至海外。
樂清灣鐵路全長約76.7公裡
共設5個貨站3個預留車站
樂清灣鐵路於2015年5月正式開工建設,是鐵路投融資改革後,浙江省首條由省級部門自行批覆、自行建設、自行運營管理的地方鐵路。
項目東起樂清灣港區,經樂清、永嘉至鹿城,與金溫鐵路外垟段接軌,全長約76.7公裡,設外垟、黃田、白石東、紳坊西、樂清灣5個貨站和馬岙、包山、東館3個預留車站。規劃貨運能力近期每年1150萬噸,遠期每年1500萬噸。
「這條鐵路來之不易!」業主單位浙江樂清灣鐵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紅忠對樂清灣鐵路的開通運營期待已久。他說,今年疫情形勢嚴峻,為保證工程進度,項目多方採購物資、包車接返員工,於2月28日全面復工。疫情得到控制後,公司又第一時間聯繫、推動項目驗收工作啟動。
經過多方努力,樂清灣鐵路於今年6月順利通過由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受託組織的靜態驗收、動態驗收、初步驗收以及運營安全評估。「目前,我們已經開通全國貨運業務。」張紅忠笑著告訴記者,公司已收到不少業務訂單,這是一個十分積極的信號,意味著樂清灣鐵路在提升全路貨運效益、優化路網出海路徑方面得到各方認可。
項目建設創下國內外多項新紀錄
工程難度不亞於高等級鐵路
「樂清灣鐵路為國鐵Ⅱ級支線鐵路,表面上看線路等級並不高,但是,事實上工程實施難度絲毫不亞於任何一條高等級鐵路。」樂清灣鐵路項目總工程師沈波介紹,溫州沿海地質多屬深厚淤泥質土層,在這樣的軟土路基上修築鐵路,難度堪比解開數學「壓軸題」。
不過,這並不妨礙建設者攻堅克難的信心與能力。浙江樂清灣鐵路有限公司在充分實地考察,改善建設工藝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難題攻關,先後與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合作,開設多項工程技術攻關課題,其中兩項重點課題在省、部成功立項,申請工程技術專利6項,為工程推進提供技術支撐。
由於無先例可循,樂清灣鐵路工程一經上馬,就面對行業管理機制缺位、可參照樣本稀少、管理力量相對薄弱的情況。對此,公司上下認真向國鐵項目成熟的制度體系學習,著力推進控制工程建設、突破關鍵卡控環節、靠前服務工程建設,推動項目建設穩步前行。
回顧建設歷程,樂清灣鐵路打贏了多場攻堅戰役——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鐵路混凝土斜拉橋甌江特大橋,將原先單跨最大跨度134米的世界紀錄,一下子提升到300米;建設了世界上第一座圍墾海域上的鐵路站場,軟土路基平均厚度超過80米;建設了省內最長的單線非電氣化鐵路隧道,克服了特長隧道帶來的有效通風排煙等難題。
完善溫州海港配套服務設施
加速城市經濟發展
如今,站在樂清灣,可見一條蜿蜒的海岸線駐守溫州海陸相連的最前沿。眼前,是走向世界的條條大道,身後,是不斷崛起的臨港產業……
「原先樂清灣港區貨物完全由公路運輸,今後大宗貨物可直接在碼頭裝箱,運送至全國各地。」張紅忠介紹,樂清灣鐵路最大的意義就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記者了解到,樂清灣鐵路建成運營,將有力促進樂清市產業轉型升級和打造海洋經濟產業,對構築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運集疏運網絡和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的「三位一體」港口物流服務體系,發揮樂清灣港區作為浙南沿海臨港工業發展的依託,加速樂清乃至溫州向現代化港口城市轉型具有重大意義。
同時,樂清灣鐵路建成後將使需水鐵聯運的外貿貨物、中長距離的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貨運輸由處於溫州城市中心區的甌江口港區遷移至城市外圍的樂清灣港區,對完善溫州交通物流網絡、發展壯大溫州港、提升城市形象、支持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盧秀銓 通訊員 王東方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