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要讓觀眾對角色的世界深入了解,才能使故事的體驗更加直接和身臨其境。因此很多導演喜歡用鏡頭表達角色的想法,這其中有一個技巧叫「視點鏡頭」。
視點鏡頭(point-of-view shot,簡稱POV), 電影中使用視點鏡頭能將觀眾放置在與角色相同的位置上,讓觀眾能夠對角色更加感同身受。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大導演希區柯克和史匹柏電影中的視點鏡頭。
希區柯克是出名的依賴於使用視點鏡頭的導演。他的電影《西北偏北》中大量使用了視點鏡頭。這個場景由133個鏡頭組成,其中視點鏡頭就高達46個。
我們不難看出視點鏡頭的玄機,導演先向觀眾展示了一個角色,再展示出這個角色的視角,然後再展示出這個角色的反應。
這樣的視點鏡頭有點像「三明治」,在角色的兩個鏡頭中間夾一個角色視角所看到的鏡頭。而這樣的視點鏡頭在希區柯克的電影裡無處不在。
視點鏡頭有一個特殊的目的,通過向觀眾展示角色的視角下所看到的畫面,讓觀眾對故事中的人物感同身受。通過人物的視角,直接展示給我們重要的時刻。
史匹柏也曾使用希區柯克電影中的拍攝技巧,在電影《大白鯊》中也出現過著名的視點鏡頭。先是展示警長布羅迪,然後是布羅迪的視點,最後再是布羅迪的反應鏡頭。
如果有小夥伴看過很多史匹柏的電影,會注意到實際上,他的電影中視點鏡頭的使用數量並不多,但史匹柏能帶觀眾進入故事的核心,而不是依賴於希區柯克的標誌性技巧。
他是怎麼做到的?這裡給大家分析電影《奪寶奇兵》中一段追趕鏡頭的節選,畫面中的男主角正在尋找被劫持的瑪麗恩。
瑪麗恩被裝在一個籃子裡,然後根據一段視點鏡頭中男主的視點,觀眾會發現巷口出現了一個正被抬走的籃子。
此時,印第安納瓊斯的眼神與視點鏡頭應有的方向並不一致。他的眼神偏向於取景框的右側,而不是正對著巷子。
那這個視點鏡頭中切入的籃子的畫面的意義是什麼?印第安納瓊斯聽到瑪麗恩的求救聲,他轉身並跑向的是瑪麗恩求救聲的方向。
實際上,在這個鏡頭中的畫外音是容易被忽視的重點。此時,史匹柏並不是在直接向我們展示視角,他是在展示人物腦海中的想法。
接下來,一個鏡頭在固定機位拍瓊斯跑過來的畫面,鏡頭從全景變成了一個對瓊恩大特寫的鏡頭。
這是一個切向視點鏡頭的絕佳機會,以此來向我們展示他所看到的畫面。
但相反的是,鏡頭停頓了一下,然後鏡頭後拉又變成跟鏡頭,跟著主人公瓊斯一起進入了混亂的集市。
導演在這裡故意不讓觀眾看到角色的視角所看到的畫面,是由於瓊斯並不知道瑪麗恩在哪,他想看到瑪麗恩的畫面,但是他看不到。
而且在這個鏡頭中,觀眾想看到瓊斯的視角,但又與瓊斯一樣看不到。這就讓觀眾站在瓊斯的角度,與他一起經歷著令人緊張的瞬間。
史匹柏電影中的人物總是會在某一時刻驚嘆地盯著畫外的一處看,他們眼中的東西常常是神秘的,因為這些東西在鏡頭和畫面外,它們對觀眾來說同樣是神秘的。
在電影《E.T.外星人》中,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從兒童視角拍攝。因此,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就是主人公艾略特所感受到的世界。
同時,史匹柏還經常使用這種技巧,他展示的是他角色腦海中浮現的世界,而不是他們直接看到的世界。
因此,觀眾能感受電影中人物的思想,並對他們感同身受。
這就是為什麼觀眾會如此輕易地在史匹柏的電影世界中沉迷到忘我,這也是史匹柏成為如此有深遠影響力的電影導演的原因。
來源:studio binder
翻譯:乾貨字幕組
整理:學院小師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