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匹柏電影中的視點鏡頭分析

2021-01-11 騰訊網

電影要讓觀眾對角色的世界深入了解,才能使故事的體驗更加直接和身臨其境。因此很多導演喜歡用鏡頭表達角色的想法,這其中有一個技巧叫「視點鏡頭」。

視點鏡頭(point-of-view shot,簡稱POV), 電影中使用視點鏡頭能將觀眾放置在與角色相同的位置上,讓觀眾能夠對角色更加感同身受。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大導演希區柯克和史匹柏電影中的視點鏡頭。

希區柯克是出名的依賴於使用視點鏡頭的導演。他的電影《西北偏北》中大量使用了視點鏡頭。這個場景由133個鏡頭組成,其中視點鏡頭就高達46個。

我們不難看出視點鏡頭的玄機,導演先向觀眾展示了一個角色,再展示出這個角色的視角,然後再展示出這個角色的反應。

這樣的視點鏡頭有點像「三明治」,在角色的兩個鏡頭中間夾一個角色視角所看到的鏡頭。而這樣的視點鏡頭在希區柯克的電影裡無處不在。

視點鏡頭有一個特殊的目的,通過向觀眾展示角色的視角下所看到的畫面,讓觀眾對故事中的人物感同身受。通過人物的視角,直接展示給我們重要的時刻。

史匹柏也曾使用希區柯克電影中的拍攝技巧,在電影《大白鯊》中也出現過著名的視點鏡頭。先是展示警長布羅迪,然後是布羅迪的視點,最後再是布羅迪的反應鏡頭。

如果有小夥伴看過很多史匹柏的電影,會注意到實際上,他的電影中視點鏡頭的使用數量並不多,但史匹柏能帶觀眾進入故事的核心,而不是依賴於希區柯克的標誌性技巧。

他是怎麼做到的?這裡給大家分析電影《奪寶奇兵》中一段追趕鏡頭的節選,畫面中的男主角正在尋找被劫持的瑪麗恩。

瑪麗恩被裝在一個籃子裡,然後根據一段視點鏡頭中男主的視點,觀眾會發現巷口出現了一個正被抬走的籃子

此時,印第安納瓊斯的眼神與視點鏡頭應有的方向並不一致。他的眼神偏向於取景框的右側,而不是正對著巷子。

那這個視點鏡頭中切入的籃子的畫面的意義是什麼?印第安納瓊斯聽到瑪麗恩的求救聲,他轉身並跑向的是瑪麗恩求救聲的方向。

實際上,在這個鏡頭中的畫外音是容易被忽視的重點。此時,史匹柏並不是在直接向我們展示視角,他是在展示人物腦海中的想法。

接下來,一個鏡頭在固定機位拍瓊斯跑過來的畫面,鏡頭從全景變成了一個對瓊恩大特寫的鏡頭

這是一個切向視點鏡頭的絕佳機會,以此來向我們展示他所看到的畫面。

但相反的是,鏡頭停頓了一下,然後鏡頭後拉又變成跟鏡頭,跟著主人公瓊斯一起進入了混亂的集市。

導演在這裡故意不讓觀眾看到角色的視角所看到的畫面,是由於瓊斯並不知道瑪麗恩在哪,他想看到瑪麗恩的畫面,但是他看不到。

而且在這個鏡頭中,觀眾想看到瓊斯的視角,但又與瓊斯一樣看不到。這就讓觀眾站在瓊斯的角度,與他一起經歷著令人緊張的瞬間

史匹柏電影中的人物總是會在某一時刻驚嘆地盯著畫外的一處看,他們眼中的東西常常是神秘的,因為這些東西在鏡頭和畫面外,它們對觀眾來說同樣是神秘的

在電影《E.T.外星人》中,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從兒童視角拍攝。因此,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就是主人公艾略特所感受到的世界。

同時,史匹柏還經常使用這種技巧,他展示的是他角色腦海中浮現的世界,而不是他們直接看到的世界。

因此,觀眾能感受電影中人物的思想,並對他們感同身受

這就是為什麼觀眾會如此輕易地在史匹柏的電影世界中沉迷到忘我,這也是史匹柏成為如此有深遠影響力的電影導演的原因。

來源:studio binder

翻譯:乾貨字幕組

整理:學院小師妹

相關焦點

  • 世上只有一個史匹柏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人工智慧 (2001)如果你仔細看過史匹柏的電影,你會發現這樣一副面孔:它眼睛大睜,緊緊盯著前方的目標,流露出希望、震驚、迷惑、發現或者自我發現的表情,仿佛時間凝固。這張臉的表情緊緊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也讓觀眾從心底產生好奇:他們到底看到了什麼?「斯氏表情」在好萊塢電影中屢見不鮮,甚至成為標配。
  • 主觀鏡頭、視點鏡頭、過肩鏡頭、空鏡頭、特技鏡頭簡析
    凡是代表導演的眼睛,從導演角度(以中立的態度)來敘述和表現一切的鏡頭,統稱為客觀鏡頭。凡是代表劇中人的眼睛,直接目擊、觀察大千世界中的人和事、景和物,或者表現人物的幻覺、夢幻、情緒等的鏡頭,稱為主觀鏡頭。 1、視點鏡頭(Point of View Shot ,簡稱POV),觀眾看到的所有鏡頭其實都是攝像機的視點鏡頭。
  • 史匹柏:你跳大樓的鏡頭用的是什麼特效?成龍:跳早了
    這麼多年來成龍大哥的電影也一直陪我們度過了很多有趣的時光, 但是成龍大哥拍電影危險也是眾所周知的,成龍大哥的電影只要是能自己做的效果就絕對不用替身,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敬業精神,成龍才能有今天的成就,之前成龍大哥在拍攝《龍虎兄弟》的時候,因為他的動作還被列入香港保險的黑名單,因為太危險了,而且一點保護措施都沒有。鏡頭裡,成龍從懸崖邊躍下,然後一氣跳到熱氣球上。
  • 大師典範|解讀史匹柏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鏡頭設計
    史匹柏此前從沒拍過,此後也沒再拍過類似風格的電影。後來的《拯救大兵瑞恩》和《戰馬》雖然與《辛德勒的名單》並稱「戰爭三部曲」,調性卻是特效見長的工業電影,十分史匹柏。在國內學界,《辛德勒的名單》以其教科書級的電影技法,常年霸佔「拉片課」入門影片的首位。
  • 史匹柏教你:如何用Uoplay拍出大電影
    推鏡頭是電影拍攝中的常用手法,攝像機鏡頭與畫面逐漸靠近,畫面外框逐漸縮小,畫面內的景物逐漸放大,使觀眾的視線從整體看到某一布局。推鏡頭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內心活動,加強情緒氣氛的烘託。跟鏡頭是電影拍攝中的經典手法之一,但是在史匹柏在實際應用中賦予了這一手法更多詮釋,形成了極具辨識性的斯式跟鏡頭風格。一般,史匹柏會使用長時間的跟鏡頭,記錄行走並交談的兩名角色。
  • 《紅河谷》《賽德克巴萊》,兩種本土性電影視點的差異
    白惠元電影《紅河谷》以1904年西藏江孜保衛戰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愛情+戰爭」模式的史詩故事,其間涉及漢族女人雪兒、藏族男農奴格桑、藏族女貴族丹珠、英國男人瓊斯糾結的四角戀愛。由於主角較多,電影《紅河谷》的主視點難於分辨,這也成為亟待釐清的問題。在此,我們需要對電影視點問題做一個基本闡釋。
  • 史匹柏經典戰爭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時隔21年依然無法超越
    湯姆漢克斯主演的《拯救大兵瑞恩》史匹柏那時候已經是享譽世界的大導演,但他還沒有拍過戰爭題材的電影,之前的《辛德勒名單》雖然背景也是二戰,但主要講的是集中營裡的救贖故事,一個一流的導演,去嘗試從未涉足過的類型,這樣的狀態是最容易做出突破的,史匹柏通過《拯救大兵瑞恩》對這一類型做出了極大的創新,可以說,後面的戰爭片,多多少少都受到了這部電影的影響咱們最熟悉的就是馮小剛導演的
  • 聽一場史匹柏在哈弗的演講,再聊一聊他的電影
    5月23日,史匹柏出席了2016年哈弗畢業典禮並發表了演講。
  • 電影技巧分析|打破「第四面牆」與「直視鏡頭」的本質區別
    法國新浪潮時期的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就比較善用這種技巧,在他的處女作《筋疲力盡》中開篇部分就出現了一個有意識的、連續四處向觀眾問話的鏡頭。這是意圖非常明顯的「打破第四面牆」。打破「第四面牆」的運用具有極端性,在喜劇片中,能出其不意地製造笑點。如周星馳主演的經典喜劇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相信看過的觀眾會對「含笑半步顛」那部分印象極為深刻。
  • 史匹柏《間諜之橋》:紮實精巧迷人 是給成年人看的電影
    《間諜之橋》契合了史匹柏拍攝歷史題材影片的一貫路數,是一部紮實、迷人、給成年人看的電影。
  • 第四十九講:關於鏡頭語言分析
    「鏡頭語言分析」是一項考察我們影像創作能力的綜合考試項目。考察的方式不一而足:有的會給你幾個亂序的鏡頭,讓你重新排列,這叫「畫面組合」。有的不給影像片段只給電影截圖,截圖可能是順序的也可能是亂序的,要求你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創作意圖重新排序,這叫「照片蒙太奇」。
  • 淺析動漫中的主角視點類型
    不過亦有其他情況主角並不等於就是故事中的核心,而且他所看的想的也不等於作品的視點。那麼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主角視點這點事。  常見的主角視點類型,如果以創作角度來看的話,一般而言主角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主角視點型,即是主角就是故事中心,他的行動將影響整個故事的流向,一但沒有他整個故事就崩潰了。
  • 史匹柏也遇冷,未必是電影沒深度,也許是湯姆克魯斯光環太強
    2002年,史匹柏執導了他的「逃亡三部曲」的第二部——《少數派報告》。在這部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科幻片中,史匹柏把自己天馬行空的創意與原著小說的概念結合,以現代工業技術為基礎,創造出一個極具科技感且又不失真的未來社會。看著電影中酷炫又真實的交通工具以及各種智能化的辦案設備,讓人不得不為史匹柏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感到驚嘆。
  • 《逍遙法外》:披著犯罪片外套的溫情電影,史匹柏的貓鼠遊戲
    即使全片沒有槍戰、飆車等傳統犯罪片「引以為傲」的鏡頭,觀眾依然能全神貫注地沉浸在電影的劇情中,被弗蘭克和卡爾的「貓鼠遊戲」吸引。這展現出史匹柏高超的商業片執導水平,他不僅能洞察觀眾對情感共鳴的需要,還能最大化發揮演員的優勢去契合劇情。所以,這部《逍遙法外》上映後在北美取得1.6億美元的票房,在豆瓣上至今依然有8.9分的高分,位列豆瓣電影Top250的第69位。
  • 陶薇丨韓國電影《思悼》的敘事特色分析
    為實現非線性—環扣式的敘事結構模式,電影《思悼》多次使用了相似蒙太奇的剪輯手法。「相似蒙太奇指的是將前後兩個場景中按畫面相同點或相似點加以組接,使得鏡頭間的組合顯得自然流暢,了無痕跡。」[1]32影片中,每次即將進入第二條故事線敘述進行插敘的時候,都採用了相似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前一個鏡頭是老年的王、當下的王,下一個鏡頭同樣是王的臉,卻是年輕的王、過去的王。
  • 《間諜之橋》:終於,史匹柏的新片來……了
    二是他太過主旋律,就連《辛德勒的名單》這種完全發生在歐洲的電影都透著濃濃的美國主流價值觀。然而對電影的好惡永遠是主觀而微妙的事情。我不喜歡史匹柏的原因,完全可以是另一個人將其奉為圭臬的理由。甚至對於同一個人而言,明明很相近的電影也可以帶來不同的感受。比如今年的《間諜之橋》,其實依然有濃濃的史匹柏味道,我之前所述統統都可以套在上面,但出乎意料的,我竟然很喜歡這部新作。
  • 大白鯊:史匹柏40年前就顛覆了好萊塢
    史匹柏只能不斷地修改劇本,比如很多鏡頭中只有一個鯊魚鰭在水裡遊走,還有許多鏡頭使用了鯊魚的「第一視角」,這些被後人津津樂道的神來之筆都是因為模型實在沒法用之後妥協的辦法。  「那些鯊魚不能好好操作是一個恩賜,它逼得我不得不走希區柯克的路線。我修改掉了很多有鯊魚的段落,但人們覺得這比直接呈現鯊魚更加恐怖。」史匹柏在多年後的採訪中說道。
  • 大師鏡頭三本集齊!
    《大師鏡頭 史匹柏篇》《大師鏡頭  斯科塞斯篇》已在拍電影網開啟獨家重磅預售首發本書精選《計程車司機》《憤怒的公牛》《純真年代》等片的典型場景,配合畫面逐鏡分析,揭秘斯科塞斯如何將情感灌注到鏡頭中,運用調度與銀幕方向設計為演員加分,製造劍拔弩張的對峙場面,或表現人物的挫折、失望與情感變化。這本圖文並茂的拉片書不僅總結出導演的核心運鏡技巧,同時介紹了一種高效的閱片方法。
  • 從經典電影《大白鯊》看史匹柏如何抓住機遇 成就自我
    導演史匹柏也憑藉這部電影,躋身為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大咖名導之列。 可以說,一部電影,成為命運的轉折點,改變了史匹柏的一生。然而拍攝的過程中,意外「事故」接連發生,讓他幾乎無力招架。 大家萬萬沒想到的是,雖然影片的投資巨大,但是當史匹柏躊躇滿志,把拍攝新片的絕大多數預算,全部砸在特效和道具中時,片中巨大的鯊魚模型差點讓整部影片「流產」。
  • 誰是科幻電影界第1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史匹柏
    為什麼選擇詹姆斯卡梅隆,沒選史匹柏呢。咱們來分析一下啊。我最佩服史匹柏的一點就是他從來不重複自己。這幾部科幻經典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科幻電影雖然沒有史匹柏多,但是貴在質量高,《終結者》和《阿凡達》都是造成轟動效應的電影。尤其是《阿凡達》更是以27.88億美元的票房成績,獨霸影史票房榜10年之久,直到去年才被《復聯4》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