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量級的喜劇巨星群像,只有《我和我的家鄉》

2020-10-01 虹膜

文丨Ear

明天,就是國慶檔期的第一天了。

在漫長的電影院封印期解開後,它的到來有了點特殊的意義,作為今年的第一個真正大檔期,它有了點屬於電影的節日味道。因為我們已經好久沒有看到這麼多重量級的電影人,同時聚齊在一個時間點了。

即便不考慮這樣的特殊時期,也很難有一部電影,能像《我和我的家鄉》這樣,同時聚齊華語電影中如此豐富、如此有代表性的一批喜劇創作者。

之所以說創作者,是因為故事單元的形式,讓它得以同時聚集了那些最好的喜劇導演、編劇、演員。你完全可以把它視作當代華語電影的喜劇群像,也能從裡面看出這些年來,喜劇電影在華語片中的發展脈絡。

但你如果光用「喜劇」來定義家鄉,那又有點低估它了。

這次的《我和我的家鄉》,可以說深入到了某種更親切、更有泥土感的國人共情中。而這種親切感,一方面和家鄉帶給我們的血緣性相吻合,一方面,也和喜劇的那種親民特質,構成了聲息相通的共振。

為什麼是喜劇?

從類型片發展角度歷史來看,無論是中外,喜劇片都是歷史悠久且具有極高國民度的一種類型片。尤其在我們的電影市場裡,喜劇也總是能夠滿足觀眾對銀幕的需求,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之中當之無愧的王者類型。

五個故事、九位導演,除了寧浩、徐崢、陳思誠這樣我們熟悉的喜劇作者,你也同樣能看到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這種聯合創作多年的喜劇搭檔。

他們都是非常市場化的創作者,又因為不同的創作背景,具有不同的喜劇風格,比如寧浩導演擅長的黑色幽默、徐崢的市民喜劇、陳思誠自己的唐探系列;閆非、彭大魔則因為他們的舞臺劇背景,對瞬時、即刻反應類的喜劇,有更靈活的把握;鄧超、俞白眉這種自導自演的創作者,有著表演創作、導演創作的一體化。

不誇張地說,他們的背後,就是近20年來的中國喜劇電影發展史。

開篇第一個故事《北京好人》,由總導演寧浩執導。看到片名、導演和主演葛優,大家可能立馬想到了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之《北京你好》。

再度和葛優合作的寧浩,在這裡延續了張北京的故事,你倒也不能說他們就是同一個人,因為這裡的張北京,在停車場做收費員,有著做專車司機的夢,一直攢著錢,卻遇上了來借錢救命的窮親戚。選日後的職業夢還是選同鄉情?是個問題。

這兩個張北京,其實也就代表了某一類人,他們都是那種有點兒小聰明,甚至會利用這些小聰明的人。張北京身上的市民煙火氣,他想要耍的那些小聰明,都和寧浩最擅長的黑色幽默無縫結合到了一起。

《天上掉下個UFO》也有一點點IP效應在,那種在華語電影中非常少見的偵探+喜劇的類型風格在這裡重現。一切都開始於貴州山區神秘出現的UFO,而王寶強和劉昊然再度搭檔,前去偵破這個「謎案」,簡直就是《唐人街探案2.9》。

陳思誠在這個故事裡依然發揮了他在偵探片中的那種「破案」精神,在抽絲剝繭之後,把懸案關鍵點轉移到了人的身上,黃渤飾演的民間發明家,就成了最大的嫌疑人。

你在看這個單元的時候,還經常會想到《走近科學》這樣的民科類節目,整個故事,就像是一次在喜劇範疇內進行的類型糅合實驗。

徐崢在《最後一課》中,則主打了那種帶有撫慰效果的喜劇。久居海外的範教授,想回到自己年輕時支教的鄉村,徐崢飾演的兒子,只能滿足他的這個心願。

但等真的回到原支教地之後,卻發現它已經跟範教授記憶中的大不一樣了,他想講的那「最後一課」是否還能講成,也就成了這個單元最大的懸念之一。而他和故人相逢的那些時刻,也就有了現實和回憶交錯時候的溫暖。

正因為這種和過去相逢的動容,我們也就從這個單元裡看到了徐崢擅長的那種柔軟,或者說,徐崢手下的那些作品,不管有多少嬉笑怒罵,它的內核都是柔軟的,比如《我和我的祖國》之《奪冠》中,保護電視機天線的小男孩,為了鄰居們看比賽,錯過了自己小玩伴的道別。剛好,在《最後一課》裡,我們同樣也能看到這個小男孩韓昊霖的參演。

鄧超與俞白眉聯袂執導的《回鄉之路》,則有一種嵌套的喜劇效果。

第一層喜劇,是鄧超飾演的同鄉,看起來像個油膩的騙子,總忽悠著閆妮飾演的電商女王購買自己種植的蘋果。第二層喜劇,是閆老闆的確覺得這個同鄉是個騙子。那這種認知之間的信息錯位,就帶來了喜劇的效果。

第三層喜劇,則源於回到曾經是沙漠的家鄉的設定。「回鄉」之旅帶來了一種公路片式的喜劇,主人公在前面兩層喜劇的信息錯位中成為歡喜冤家,也有了啼笑皆非的一路,更在最終回到家鄉,揭開謎底的時候,為我們帶來釋然的情緒。

而對於閆非、彭大魔老搭檔創作的《神筆馬亮》,你們應該都會非常熟悉,因為這是一部非常「開心麻花」式的喜劇,因為他們的人物,都有某種執念,就像沈騰飾演的畫家,本來可以出國深造,卻選擇了另一條路,還要想辦法瞞著懷孕的妻子。

當真相終於大白,我們和故事主人公一起收穫的,反而是種動容。

這個充滿歡樂和感動的故事,也非常適合沈騰和馬麗那種細節飽滿的表演。

雖然是五個完全迥異的喜劇故事,但《我和我的家鄉》卻在把「家鄉」變成地域鎖扣的同時,也化作了某種精神層面的的紐帶,把這些本來看起來不太有關係的人事,都編織在了一起。

雖然故事不同,但每個人對家鄉的情感,總有著相似之處。

改變與不變

《我和我的家鄉》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思考,自然是關於家鄉的問題。

你有多久沒有回過你的家鄉了?你知道你的家鄉現在變成什麼樣了嗎?它又因為什麼而發生變化?

家鄉的變化,是貫穿這五個故事的主題。

比如《北京好人》中越來越好的新農村,《天上掉下個UFO》中的貴州山村,因交通發展而變化。

《最後一課》則是說教育帶來的天翻地覆,《回鄉之路》靠治理環境讓西北沙漠綠了起來,《神筆馬亮》讓落後鄉村有了新面貌、煥發新生機。

這些改變各有不同,有的是具體的生活條件變化,像是修路、綠化,有的則是精神層面的變化,比如像藉由教育,不僅教孩子,也教成人。

鄉村樣貌的改變,可以是外在的,景觀化的;也可以是經濟的、物質上的。


與這種改變相對應的,是一種不變。

我們或許很難意識到這一點,它鑲嵌在每一位遊子的的骨血裡,那大約是我們每個人,都會與那方土地產生的情感聯結。

《北京好人》這個故事比較特殊,它大部分敘事空間都發生在城市裡,主要人物張北京也長期生活在城市。

但他面對來自老家很久沒見過的親戚求助時,依然選擇了幫忙,他的這份好心,其實也是源自對故鄉和同鄉人那份不變的情感。

《天上掉下個UFO》中的董科學,《回鄉之路》中的閆飛燕,都是歸來的遊子。他們因為對故鄉不變的牽掛之心而回歸,更因為看到堅守故鄉的人備受感動,堅定了自己的回歸之心。

有意思的是,《最後一課》和《神筆馬亮》中的範老師和馬亮回到的,都並非自己的故鄉。

範老師去往的,則是自己支教過十年的地方,那裡有他牽掛的學生們的未來。馬亮去的是類似自己故鄉的一個村落,他希望自己能為那帶來改變。

這兩個地方雖然不是他們在物理意義上的故鄉,卻是都對他們人生而言意義重大的地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其實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故鄉。而這種精神上的連接,也是一種難以被打破的、不變的情懷。

走出去 or 留下來?

面對家鄉這個詞的時候,我們需要面對一個走出去還是留下來的問題。

我們因為什麼而走出去,又因為什麼選擇留下來?

五個故事裡,有走出去的人,也有選擇留下來的人,這只是一種方式的選擇,他們心中都保留著對家鄉的依戀,並真切的渴望親手讓家鄉越變越好。

在五個故事的背後所指,都是我們的精神力量之源——家鄉。

曾經看過一個節目,主題是帶著明星們,去追溯自己血緣的根。

中國人的生活似乎總是在四處遊蕩,每年的春運堪稱一年一次的人類大遷徙,但是中國人又是最重「家鄉」這個概念的。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用這五個故事,串聯出一個「家鄉」的場域,在銀幕上縮影為中國人精神故裡的一個代表。

對你來說,家鄉到底代表了什麼?這也正是《我和我的家鄉》,讓我們開始思考的一個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答案肯定都不同,但就像《我和我的家鄉》的五個故事中仍有牽連一樣,在這些不同的答案裡,也編織起了國人情愫。

我們常常渴望通過別人的故事,尋覓到自己的身影,當我們從銀幕中得到感動,也就因此回應了自己對家鄉的依戀。所以在國慶檔期的第一天10月1日走進電影院看《我和我的家鄉》,其實也就已經是一場光影中的回鄉之旅。

那是擁有「鄉土情懷」的我們,與故鄉之間相互召喚、超越時間也超越了空間的共情。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麥路人》…群像電影成新風潮
    《我和我的家鄉》《麥路人》…群像電影成新風潮  他曾是金融才子,後來因侵佔公款入獄,欠下巨額債務,出獄後因為無法面對母親和妹妹,也無法邁過心裡的這一道坎,選擇流浪街頭。」,《我和我的祖國》用七個單元的故事拼貼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的7個感人時刻,國慶檔影片《我和我的家鄉》也延續這類創作模式,以「喜劇」為核心主題拼組成五個單元。
  • 《我和我的家鄉》《麥路人》……群像電影成新風潮
    影片前半程真實且細膩,有很多展現他們「苦中作樂」的生活細節,令人觸動:他們偶爾會到專門為流浪者提供的街頭冰箱,尋找新鮮食物;博哥帶領大夥一起洗車賺錢,博哥自己拿10元,其他人每人20元;他們還一起去片場跑龍套,歡笑打鬧,一起吃盒飯…到了電影後半程,這種苦樂交織的氛圍逐漸消退,它沒有成為又一部質量上乘的
  • 年度「最好哭的喜劇」——《我和我的家鄉》
    其中,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幾位導演在喜劇創作領域也建樹頗豐,此次在《我和我的家鄉》當中五個單元也可謂華語喜劇電影的一次大融合。 所以,在《我和我的家鄉》背後,許多人都是看喜劇的,卻收穫了喜悅與感動的雙重觀影感受。也不得不說,這或許是截至目前華語喜劇最優秀的代表作了。
  • 我和我的家鄉:流淚的喜劇
    中秋節國慶節相撞,國家同慶的場景每19年只有一次。兩個節日強力聯合,期間的《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也成為了最應景、最有感情的一部分。《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故鄉」)繼續了去年國慶節文件《我和我的祖國 )》(以下簡稱「祖國」)的創作模式,依然是多個導演各自自拍接近主題的短篇電影。
  • 《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之後,會是《我和我的什麼》?
    》,《我和我的家鄉》這類拼盤電影,屢試不爽?上一次有這個量級的發行電影,還要數回到2016年周星馳星爺執導的《美人魚》。可想而知,這種拼盤電影的魅力是多麼的強大!讓人不得不佩服資本家的頭腦。金錢果然都是赤裸裸的 。
  • 解構《我和我的家鄉》,破解喜劇背後的套路
    本來我對《我和我的家鄉》是最沒有期待的,一來我不追星,這種群星雲集的拼盤電影並不能吸引到我,相反只會讓我更加謹慎,因為明星一多,意味著往往需要犧牲其它各方面的效果來均衡他們的戲份。二來,《我和我的家鄉》各單元短片是今年5月份才開始陸續開機的,拍攝和製作周期都非常短,所以我會有一個先入為主的主觀印象,覺得電影的質量一定不會太好,比較大概率會是一部爛俗爛梗堆砌而成的大雜燴。
  • 《我和我的家鄉》領跑國慶檔:一群喜劇演員和7位導演的獨角眾戲
    編者語:國慶假期已過半,今年的國慶檔期誕生了兩部票房成績躋身「10億俱樂部」的國產電影,它們分別是國漫電影的佼佼者《姜子牙》,成功逆襲位居票房榜首的《我和我的家鄉》。與前者期望值超高和預售火爆相比,《我和我的家鄉》剛開始顯得有點慢熱,只是後程發力,牢牢佔據榜單第一的位置。
  • 《我和我的家鄉》趕超《姜子牙》,領跑國慶檔
    》票房破十億的這個檔口,只有一部《姜子牙》票房幾乎達到了同樣的量級。其實在去年《我和我的祖國》口碑票房雙豐收,《我和我的家鄉》立項的時候,觀眾應該不難想到它今天的票房成績。,你就能看到《我和我的家鄉》代表了什麼。
  • 《我和我的家鄉》首映活動助力美麗家鄉,最豪華「喜劇夢之隊」五地集結
    9月27日15時,今年國慶檔陣容最豪華、「笑」果最強大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將啟動盛大的首映活動,由張藝謀、張一白、寧浩、葛優、吳京、徐崢、鄧超、陳思誠、俞白眉、閆非、彭大魔、黃渤、張譯、沈騰、馬麗、王寶強、劉昊然、陳數、劉敏濤、王俊凱、王源等知名導演、演員集結成星光璀璨的「中國喜劇夢之隊」,將為大家帶來一場堪稱「小春晚」的五地直播首映禮,預熱歡快長假,助力美麗家鄉。
  • 《我和我的家鄉》主旋律下的喜劇
    2020國慶檔,在一個相關醫療、交通、教育、扶貧、駐村的小故事當中展開,聚集內地眾多喜劇大碗和導演大咖的五個故事,以喜劇手段將兩小時的一場電影變成不斷讓人笑,偶爾又讓人感動涕零的五部好電影。同時有把高大上的主旋律電影以喜劇方式呈現,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我和我的祖國》的紀錄片方式的描述,以更加親民的方式歌頌時代。
  • 看完《我和我的家鄉》鄧超這部分,想家了
    一看這些導演,簡直是喜劇天團的組合,相比起《我和我的祖國》這種注重歷史的敘事,《我和我的家鄉》則是以地理空間為界來展開故事,很適合發展不同地域性的喜劇。我們通常只有在遠離家鄉的地域,以漂泊的遊子身份,才會用一種懷戀的語氣談及它,並稱之為「家鄉」。或許也是因為這種懷念的情緒,家鄉經常會被美化為一種理想、溫暖、美好的港灣。但現實是,家鄉並不一定那麼美好,比如幾十年前的老家,肯定相對現在而言是落後的、不那麼現代化的。
  • 「喜劇夢之隊」集結!《我和我的家鄉》爆笑來襲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稱霸十一檔。黃金的導演陣容,逆天的演員卡司,這部電影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一個好消息是,今年十一檔,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姊妹篇《我和我的祖國》也將要上線了,將通過五個故事單元,講述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
  • 《我和我的家鄉》,用喜劇復刻「時代的表情」
    其中,繼《我和我的祖國》登頂去年國慶檔票房冠軍之後,其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又成為了今年國慶檔票房冠軍,在前述統計周期內實現超過18.64億的票房成績,貢獻了總票房的近一半。作為今年國慶檔第一陣營中唯一一部純新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在起步之初曾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他幾部強勢大片此前已在春節檔期進行過充分的宣發預熱,無奈撤檔又令觀眾和影迷積蓄了更長久的觀影期待和更具爆發力的觀影動力,兩相對比下,《家鄉》操作周期緊張、宣發周期極短,需要快速證明自己以爭取更有利的市場位置。
  • 豆瓣7.6分國慶檔最佳,喜劇天團領銜,《我和我的家鄉》穩了
    ,那麼隨著《我和我的家鄉》的上映並獲得交口稱讚,影片再次獲得的巨大成功,也再次證明了中國主旋律鷹派的這種模式更加成熟,也具有可複製性。,這種情況在當前優秀喜劇影片匱乏時又顯得非常難得和罕見,最終讓完成度極高的《我和我的家鄉》成為近幾年最成功的喜劇影片。
  • 彩蛋:我發現了《我和我的家鄉》的第六個故事
    身體上的疾病、精神上的擔憂沉悶、對時間和數字的無措……這些憋悶了將近一年的情緒,在疫情得以控制時,勢必要找到一個出口。好在這個時候,全民喜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帶著歡笑和感動,在國慶檔上映了。上一秒還一手撐著膝蓋和人喝酒聊天,下一秒就可以扯著嗓子當街唱起《打虎上山》,這種張北京獨家的「解放天性」旁人確實學不來。
  • 喜劇夢之隊領銜主演《我和我的家鄉》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電影,演員陣容可以說得上是「中國喜劇夢之隊」這時候就有人問了:「有沒有這麼誇張啊!」說到喜劇,大家可能都會想起葛優 (葛大爺)、範偉(範大爺),開心麻花的黃金搭檔沈騰和馬麗,誰見誰叫哥的鄧超,影帝黃渤
  • 《我和我的家鄉》:最好哭的喜劇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有多少人是唱出來的,舉手!去年國慶節《我和我的祖國》上映,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獲得了巨大成功。這對於一部主旋律電影來說,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奇蹟。今年國慶節,《我和我的祖國》姐妹篇《我和我的家鄉》正式上映!影片還是採用集體創作的形式,導演和演員陣容都異常豪華。
  • 《我和我的家鄉》喜劇天團首映禮大會師
    ,創造了喜劇抒情大聚集的電影奇觀!」更多觀眾則表示「去年看《我和我的祖國》今年看《我和我的家鄉》,已成為每年國慶假期最好的儀式感」。影片自開啟預售起便引燃觀眾觀影熱情,在觀眾的支持下,影片國慶檔首日預售票房已突破七千萬。
  • 《我和我的家鄉》和主旋律喜劇的笑中有淚|對話張苗
    《我和我的祖國》是用時間為軸完成的敘事,而《我和我的家鄉》則是用華夏大地東南西北中五個地點,去完成集錦和連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確了影片類型:《家鄉》是一個大喜劇。最後一個解題的關鍵點,就是要把農村脫貧攻堅上升到一個全民的狀態,就是說整個社會的喜迎小康,故事應該兼顧城市和鄉村,圍繞這些年家鄉取得的巨大變化和親歷了這些變化的芸芸眾生來敘事。
  • "喜劇夢之隊"集結!《我和我的家鄉》曝全新海報
    《我和我的家鄉》新版海報1905電影網訊 8月4日,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釋出一張全新漫畫風格海報。畫面中,九大導演以卡通形象亮相,詼諧幽默,喜氣洋洋。手執導筒的寧浩、持打板器的徐崢、操縱攝像機的陳思誠……「中國喜劇夢之隊」就此集結,蓄勢待發!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延續集體創作的方式,由張藝謀擔當總監製,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與彭大魔、鄧超與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喜劇單元。而與「祖國」不同的是,「家鄉」不僅是一部集體創作的國慶檔大片,更是一次中國電影人集結救市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