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兵入伍歡送儀式
70多歲的外婆送別入伍的外孫
小女孩親吻送別新兵舅舅
成都歷來有崇軍尚武、參軍報國的光榮傳統。在即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5000餘名成都熱血男兒11日起開始奔赴祖國四面八方。他們從全市30000餘名應徵青年中脫穎而出,成為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戰士。
9月11日,成都市2019年新兵入伍歡送儀式在成都東站西廣場舉行。參加儀式的600名新兵將分別前往南部戰區、中部戰區、西部戰區、西藏軍區,以及武警北京總隊、武警西藏總隊、武警海警總隊和武警機動二總隊。
一封書信
弟弟上了火車
也不敢看
考慮再三後,四川農業大學崇州基地大二的付佳樂在全國徵兵網上報了名,他決定去部隊鍛鍊自己。「大一的時候沒有應徵,還是因為自己沒有準備好」,作為家裡捧著長大的獨生子,付佳樂深知部隊的艱苦需要咬牙堅持。
但他無法放棄當軍人的夢想,「從小看著照片上英姿颯爽的表叔,身著軍裝真是太帥了!」現在他的表叔已回地方工作,因為工作忙,沒有來送他。但付佳樂牢記表叔的囑咐,「到了部隊好好幹,3個月的新兵訓練一定要堅持下來!」
在父母面前有點叛逆的付佳樂,在家還有一個知心好友,就是比他大一歲的堂姐付巧玲。付巧玲正在西南財經大學念書,一大早就到成都東站送行,直到中午時分還不願離去。她親手寫了一封信,塞在弟弟的行李裡,「現在不要看,等上了火車再看」。可她不知道的是,弟弟上了火車也不敢看,「我怕傷心,以後再看」。付巧玲向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透露,信中都是寫的鼓勵的話語。她念了最後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二次入伍
他既是新兵
也是老兵
在歡送儀式現場,有一位特殊的「新兵」。他既是新兵,也是老兵,他的名字叫胡林,今年是二次入伍。住在部隊大院,聽著軍號聲長大,童年的胡林深受部隊環境的影響和薰陶,當一名軍人成為了他的理想。2015年8月,他第一次報名入伍,成為了一名裝甲兵。剛入軍營的時候,都會進行長達3個月的新兵訓練,這是成為一名合格士兵的必備課程。
胡林說,剛投筆從戎的青年學生哪裡經歷過這樣高強度的訓練?第一次跑3公裡越野,身體和心理很不適應,頭暈眼花兩腿發軟,上氣不接下氣,全身都不是滋味。但軍旅生涯才剛邁出第一步,不能就這麼輕易掉了隊。
雖然過程很痛苦,跑完全程的胡林,心裡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一種徵服感和滿足感。3公裡越野這個門檻邁過去了,接下來的越野拉練、隊列訓練、戰術訓練、操槍操炮等也是嚴峻而艱苦的考驗。「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每一位戰友都堅持了下來。
作為「過來人」,他把軍營比作一所大學校,學軍事、學政治、學科學、學技術,能學會許多在校園和社會中學不到的東西。所以,當二次入伍的機會擺在他面前時,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重回軍營。
三代送行
為了送他,
一家人凌晨就起床
「兒子,到了部隊,你要聽話努力,要能吃苦,要爭氣……」隔著警戒線,媽媽抱著穿上軍裝的兒子周宇航泣不成聲。她多年來一直在深圳打工,此次專程回到成都送子參軍。在旁邊抹淚的還有周宇航的外公、外婆以及姐姐等。
一家三代11人為了送他,凌晨3時就起床了。他們從簡陽三星鎮出發,4點過到達簡陽城區。周宇航報到集合後,隨大部隊統一出發前往成都東站。他的家人就一路開車追隨,追了60公裡。
在歡送儀式結束後,家人們還一直看他站在哪裡,上了哪輛車,滿廣場追,還想再看上一眼。「弟弟從小想當兵,小時候摔傷耳朵就大哭起來,生怕會影響自己當兵」,周宇航的姐姐說,「外公有哮喘,還堅持來送,跟著我們到處跑。」
外公周崇榮今年已71歲,上世紀70年代在黑龍江哈爾濱當兵。他和老伴從小把姐弟倆拉扯大,給他們講軍營故事,一起看戰爭片。他眼裡充滿不舍,言語卻滿是堅定,「他今年考上了高職院校,自己去網上報名參軍的。我們支持他實現當兵的夢想,也是支持國家的國防建設。保家衛國,我們祖孫都一樣,希望中國更加繁榮昌盛!」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嚴丹 攝影記者 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