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煒 向宇 攝
靳曉沛 川觀新聞記者 吳夢琳 向宇 攝
「這是以詩歌命名的成都/酒與茶,夜晚與聚散/坦露出一座城市的文藝氣質/千百年詩歌的國度/盛產這麼多來去匆匆的/習詩的手藝人……」。11月1日,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在成都開幕前夕,軍旅詩人、作家丁小煒為本屆詩歌節創作的《成都記——寫在第六屆中國詩歌節成都開幕之際》一詩刷屏全網。
談《成都記》創作
「跟詩歌結緣就在這裡」
丁小煒在談及《成都記》的創作緣由時表示「在來的路上就已經想好了,沒有多加思索。」和四川諸多詩人聚會、吃火鍋、品茗,席間腦海中翻騰的是兩千多年前大詩人、大辭賦家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隨後思緒又漂泊到每次來蓉的必去之地的杜甫草堂,作為詩歌聖地,杜甫草堂也是丁小煒的精神故鄉。「這是我今年第四次來成都,來時無論多忙,都會抽時間專程去到杜甫草堂,今天還要去,跟詩歌結緣就在這裡。」在腦海中浮現出成都諸多畫面時,「琴臺終歸還是沽酒的/古色古香的酒肆林立,在成都/我疑心浣花溪的每一瓢水/都被司馬相如的琴聲撫過/都被卓文君的輕紗濾過」「火鍋沸騰,川音嘹亮/巴適的不眠夜」等詩句,便伴隨成都的煙火氣息,在丁小煒的筆尖自然流淌了出來。
丁小煒是重慶雲陽人,作為巴蜀大地養育的後輩,此番回到故鄉參加第六屆中國詩歌節,他感慨良多。丁小偉在細數李白、杜甫、劉禹錫等古代詩人後直言,成渝地區人文、地理靈動玄妙,詩意底蘊濃厚,是一塊孕育詩歌的寶地。本次詩歌節將開、閉幕式置於成都、重慶兩地,心思之巧妙令人稱讚。「長風破浪會有時,從成都出發,直掛雲帆濟滄海,到重慶閉幕。」
談詩歌創新
「筆墨當隨時代」
丁小煒也是我國著名的軍旅詩人、作家,著有詩集《不朽之旅》、散文集《心靈的水聲》《一路盛宴》、長篇紀實文學《在那遙遠的亞丁灣》《一腔無聲血》等。作為軍旅詩人,丁小煒認為應該發揮出自身的使命擔當,當「軍旅」與「詩歌」結緣,更需要用詩歌寫好強軍故事。「為強軍、新軍鼓與呼,離不開軍旅詩歌。」
「筆墨當隨時代,詩歌是最能夠反映時代面貌」。採訪中,丁小煒也表達了對詩歌創新的看法,在他看來,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文學的繁榮,亦或文化的繁榮離不開詩歌,而詩歌的繁榮能進一步促進文化的自信。詩人創作詩歌並不僅僅抒發的是個人情感,其背後還隱藏了對祖國的歌頌、對家國情懷的歌頌。而在如今祖國發展闊步前進、日新月異的良好局面下,詩歌也應憑藉簡短而有力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