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兩場詩歌沙龍同時在新華賓館舉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沙龍上,來自川渝地區的熊焱、李海洲、凸凹、何房子、呂歷、阿庫烏霧、李龍炳、唐力、餘真、宋尾、華子、王志國、馬道子、陳安輝等詩人圍繞主題展開討論。
在20世紀80年代,川渝地區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第三代」詩人,作為四川詩人、《草堂》詩刊編輯,李龍炳認為,對於川渝新一代詩人來講,能在這樣濃厚的詩歌環境下創作是莫大的福分,但同時又面臨非常大的壓力和難度。
「巴蜀有非常優秀的詩歌傳統,太多的大師,已經留下了太多優秀的範本,如今說到巴蜀詩歌,基本上還是第三代詩人的影響力。在這樣的環境下,新一代詩人的發展難度太大了,由此出現的一個現場就是,中國詩壇對當下川渝新一代詩人的認可度是不高的。」李龍炳表示。
但李龍炳認為,現在重新推敲當初第三代詩人的代表作,有一些其實是非常粗糙的。「我個人認為川渝新一代詩人在語言表達力、想像力、以及感染力上,並不一定遜色於第三代詩人,而且未來他們的能力還會越來越高。」李龍炳說,「生長在中國詩歌高地是莫大的福分,但對於新一代詩人來講,如何突破第三代詩人的陰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