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聞網3月1日電 開課一個星期,西北工業大學的老師們在線上教學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斷積累經驗,獲得了同學們的點讚。據悉,學校本科第一周線上開課1186門次,參與教師752人、本科生12868人;研究生第一周線上開設7門公共基礎課,58個教學班,參與教師33人、研究生3476人。
不一樣的開場白——此刻,我們化身電波和二維碼在虛擬空間相聚
「歡迎大家來到『測試技術』的課堂,此時大家都化身成電波和二進位碼,相聚在這個虛擬空間,本身就很神奇!」航天學院李江教授在《測試技術》課的開場白,讓人宛如置身《駭客帝國》。
經過40分鐘的「火箭發動機測試技術」的講述,李老師機智地猜到同學們一定已經很疲憊了。於是,他在課堂最後,加入了10分鐘趣味互動——好奇心測試,通過微信小程序中的騰訊投票即可完成,同學們的參與熱情非常高。
李老師說:「好奇心是科研工作者必備的素質,也是學好《測試技術》的必備素養。希望以此來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掃除線上學習的疲憊感。」
即使沒有站在講臺上,也要聲情並茂、激情澎湃
對著「電腦」講課,絲毫不比在教室輕鬆。
即使一個人面對電腦,也要有站在講臺上的風採。
機電學院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葛文杰老師一邊講課,一邊用手比劃著機械構件的動力原理。為了應對線上教學,他準備了大量的三維動畫、視頻、圖片,邊講邊播放。不過,每每講到緊要處,他還是如同在講臺上一樣,充滿激情、神採飛揚。《機械原理》課程需要學生課後做大量的深度閱讀和習題,為了解決教材和作業的問題,葛老師聯繫了出版社,對教材的前兩章進行線上公開,並事先將所有作業掃描成電子版並在線發給學生。
小編揭秘——硬核直播間後臺原來長這樣
工科老師的行動力有多強?讓我們一起走進計算機學院基礎教學與實驗中心主任姜學鋒老師的直播間一探究竟。
這些設備,都是姜老師在接到線上教學通知後,自費購買、組裝的。不僅如此,他還免費公開了自己的這份「工大硬核直播間打造秘籍」手把手教老師們如何在家中打造屬於自己的直播「影棚」。
最後,讓我們向這位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超強的新晉網紅男主播的背影,致以深深的敬意!
被困他鄉,學生的肯定是她最大的欣慰
2月28日,外國語學院的王娟老師寫下了這樣一段日記:
「因為疫情,我困在甘肅省甘谷縣一座山上的小村莊裡,已經一月有餘。風雪嚴寒自不必說,一張僅能放下一臺筆記本電腦的半平方米的吃飯小桌,便是我備課授課唯一的工作檯。其實生活艱苦對我來說不是問題,最擔心的就是山區網絡不穩定,會影響學生們的聽課質量。在和學生進行直播測試時試用了各種平臺音頻和視頻,最終決定暫時選用騰訊會議平臺的語音模式,今天的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式還是很順利的,學生們反映音頻質量很清晰,也算是給我的最大欣慰。」
在第一節特殊的線上大學英語課上,王娟老師從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經歷說起,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英語思政課。
課後,她在日記中寫道:「從教到學,再從學到教,是個無限循環、不斷向上的過程。學生如此,老師亦如此。其實通過第一堂課,最終希望學生能夠體會到一個簡單道理:再大的逆境,只要心中有方向,砥礪前行,就一定可以走出去,走向成功。我們個人、我們的國家,都在這樣做。這是今天課堂上的原話,說的時候自己心裡很感動,也感受到了電腦那一端暖暖的回應。」
虛心學習求教,老教授甘當「小學生」
新的線上教學模式,對年長的老教授們來說絕非易事。從一開始,各種文件和線上授課資料的學習、培訓,各種軟體的下載、安裝、調試、運用,都成了擺在老教授面前的難題。
航海學院賀昱曜老師,以重當小學生的勇氣,從頭學起,虛心求教,一步一步地學,一次一次地練,一點一點地下載、安裝,一次一次地調試,終於掌握了雨課堂、QQ分享屏幕、釘釘會議視頻等多種教學與研究生視頻答辯軟體。因為不熟悉操作流程,他備課的時間是年輕老師的好幾倍,可是他絲毫沒有退縮,反而迎難而上,獲得了同學們的點讚!
在上好本科生課程的同時,賀老師還是學校和學院的研究生教學督導老師,督導任務十分繁重。但每一項工作他都認真細緻嚴謹地做好。
為像賀老師一樣的工大老教授們點讚!
高數老師組團交流經驗,同學你可一定要聽懂啊
數學與統計學院組織全體授課教師開展在線教學試講與測試活動。學院的老師承擔著全校本科和研究生公共課的重任,很早就啟動了線上教學研究模式。
數學老師們在一起交流的畫風是這樣的:
就連交流學習,也是邏輯嚴密、井井有條。
老師們宛如黑板板書的講解,收到了很多來自同學們的「玫瑰」。
在數學公式中加入古文、課間為同學們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同學們感受到了數學老師們文藝的另一面。
學院馬嘯老師教授《數學物理方程》研究生公共課,她的授課秘訣是「A+B」——嗶哩嗶哩和微助教平臺相結合。她將自己錄製好的教學視頻發布在嗶哩嗶哩,供同學們預習、複習。同時,馬老師還利用微助教平臺發布課件講義,進行隨堂測驗。
早在正式上課前幾天,馬老師便在QQ群裡發布了公告,將錄製好的教學視頻連結和上課直播連結發給同學們提前準備。一上課,馬老師便組織同學們在QQ群裡打卡籤到;上課過程中,她熟練操作在線系統,利用手寫板進行板書,幫助同學們理解一些複雜的概念和推導過程。期間,馬老師和同學們採用發彈幕的方式,出現問題隨時解答,同時她還利用微助教平臺發布小測驗,即時檢驗同學們的聽課效果,力求在線教學和線下教學取得同等效果。
一堂課下來,同學們紛紛表示授課效果很棒,感謝馬老師的辛勤付出。
用搞學術的精神研究網課,3臺計算機夠不夠?
民航學院宋東教授講授《飛行器信息系統及網絡技術》課程,在開課前,他用3個步驟,對線上教學資源進行了「系統性」研究。第一步,認真學習研究多種平臺的操作模式;第二步,與同為教師的愛人,通過家裡的3臺計算機反覆進行線上測試,分析不同授課工具的優缺點,精選出兩個授課平臺;第三步,邀請學生代表試聽,對兩個平臺進行「用戶體驗」測試,最終篩選出「騰訊課堂」作為授課平臺。宋老師還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最佳方法,了解學生的困惑和問題,及時調整講課節奏和進度。
叮!同學,你有新的QQ作業,請查收
軟體學院離散數學課的李偉剛和李易老師,運用QQ群的作業功能實現了在線布置作業和學生在線提交作業,並實現了線上和助教分工批改作業的功能,非常方便。兩位李老師還製作了詳細的攻略,向需要的老師們提供。
老師們紛紛表示,線上平臺的各種功能,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期待在開學後,能線上線下相結合,各自取長補短,這樣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線上授課初體驗,你一定不知道你的老師有多緊張
「上課前非常忐忑。」自動化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信息安全導論》課程主講老師周欣如是說。
「網絡授課不能與學生面對面,我們沒有眼神交流,哪些同學在跟著我走,哪些同學沒聽懂,甚至哪些同學溜號了,我都不知道。」
「對著電腦講課,最難的是如何讓自己『入戲』。必須反覆練習,以適應這種教學方式。」
為了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周老師把自己的線上課堂打造成了一堂「綜藝節目」。一上課就進行限時2分鐘的知識測試,讓同學們迅速緊張起來。課堂上隨時提問學生,「學生也可以隨時問我,我不怕被他們打斷。」課間播放周深的《大魚》、電影版柯南主題曲等,拉近了和同學們的距離。
這樣的思政課,你們愛了嗎?
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高寶營老師說:「全面線上教學,對我們年紀大的教師挑戰很大。」要迅速掌握形形色色的教學軟體,好在學院組織整合各種力量配備助教、技術支持志願者協助老師熟悉使用,老師們也積極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經過數不清的演練,上課的第一天還是遇到了網絡卡頓的現象,好在高老師準備了應急預案,保證了授課的連續性。課後學生紛紛留言感謝老師的辛苦。「同學們的高度認可,使我近一個月的辛勞感一掃而光,我將總結經驗,精益求精,為同學們上好每一門課每一堂課。」
華豔君老師對授課進行了準備充分,精心設計每一節課。採用「QQ屏幕分享+慕課+雨課堂」為主的授課形式,三種形式的結合是課程順利進行並和學生有效溝通的充分保障。同時,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互動性和積極性,華老師引導學生進行了充分而熱烈的多邊交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過雨課堂的選擇題、主觀題、投票形式和小測試等形式考察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通過語音互動進行提問和討論,氣氛非常熱烈。通過慕課平臺布置思考題,老師不僅可以適時做簡單點評,還可以抽取有代表性的同學,在線和大家進行觀點分享,討論。
原來,線上英語聽說課可以這樣上
外國語學院李琳老師用QQ作為教學平臺,在線給研究生們直播授課《高級英語聽說與高級英語寫作》。在開課前幾日,李老師早早便在QQ群裡發布了本學期的課程安排,讓同學們提前熟悉並進入學習狀態。上課時,李老師採取課程講解和隨機提問相結合的互動方式,讓同學們在線朗讀或翻譯英語段落、在對話框用文字回答問題等方式確認同學們的學習情況,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課間休息時,李老師仔細詢問同學們的聽講情況,通過聲音是否清晰,ppt展示效果等問題,來判斷是否需要對授課方式方法進行改進。教學督導王春萍老師聽完李老師的授課後,感慨道:「李老師非常有責任心,線上教學平臺運用熟練,上課提前與學生調試設備,並給全班學生定鬧鈴,課程中學生與老師互動流暢,考慮得非常周到。」
(審稿:雷軍 王克勤 寧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