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遍群書愛此書,歷覽茶事看不足

2021-02-14 收心齋
尋陸鴻漸不遇

作者:僧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導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某一日,正在給茶葉打包的老爸突然甩過來一個靈魂之問:「你讀那麼多書,有沒有哪本書上講,我們老祖宗是什麼時候開始喝茶的,他們怎么喝茶?」號稱全家最高學歷的我,吞吞吐吐半天憋出了幾個字,好像是……唐代……有個叫……陸羽的,最早開始喝茶。沒了。對!沒了。當時的我,能回答出這些,已經調集了腦子中所有的知識儲備了。但是既然問上了我,這個疑問就在我腦子中揮之不去了。於是遍翻群書,總算是把這個問題,弄懂了個大概

茶呢,唐代之前也沒個統一的名字,有很多花名、別名,比如說荈(chuǎn),荼(tú),檟(jiǎ)……等等。這也能理解,以前信息不暢,張三已經給茶取名了,但是李四不知道啊,下回見這玩意兒不認識,嘿,我再給取個名字吧。反正唐代以前呢,就各叫各的,但實際上這些東西,都是茶。

不光名字不統一,也沒個統一的喝法。常見的是加些蔥、姜、棗、橘皮、薄荷等,一頓嘰裡呱啦亂煮之後,就可以喝了……功能呢,跟現在也差不多,「其飲醒酒,令人不眠」。咖啡因足足的,喝完瞪眼到天亮。

到了唐代,出現了一個大佬。這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個標準的斜槓青年,當過和尚,幹過雜技,書讀得也不錯。但是這些呢,都屬於他的副業。他這輩子幹得最要緊的,就是把飲茶這事兒當成了個事業,還為此寫了一本書

這個人就是陸羽,這本書就是《茶經》

在這本類似於開山鼻祖的行業規範中,陸羽幹了這麼幾件事兒:

追溯了一下茶從何處來,唐以前的茶是什麼樣的,茶都有些個什麼作用啊,相當於寫了個《茶葉出產說明書》

羅列了採茶、制茶工具,怎麼用筐裝起來,放到甑上蒸,然後用杵臼搗碎,用規成型、用芘莉攤開等等

推薦了合適的採茶時節,大致來說,就是二三四月,晴朗、萬裡無雲的時候

怎樣鑑別好茶壞茶,相當於一個極簡的「選茶指南」

羅列了飲茶工具,怎麼用風爐煮茶、茶則取茶,用都籃裝茶等等

怎麼煮茶:茶葉怎麼烤、怎麼搗爛,燒茶用什麼水、什麼炭,事無巨細,十分講究

怎麼飲茶:一壺煮幾碗,怎么喝,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唐之前的各種茶界趣事

唐代茶葉地理,什麼四川哪裡的茶好啦,湖北哪裡的茶好啦,安徽哪裡的茶好啦。

值得一說的是,陸羽在那個時候,分出來的各地茶葉等級,與現在差別並不大,所以愛茶的朋友們想買好茶,也可以按照這個地圖索驥。

這本《茶經》一出,功能可以說是山呼海嘯似的,類似於「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宋代的梅堯臣就寫過: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陸羽,憑藉一己之力,開創了一個屬於茶的時代。

到了宋代,制茶、飲茶術更是發揮到了極致。大宋官家宋仁宗本身就是個茶迷,他的手下有個叫蔡襄的,是福建人,福建產好茶呀,但是陸羽的《茶經》沒咋提到福建茶,蔡襄就想啊,這不行,我得好好向皇上推薦咱們大福建的茶。咋推薦呀,寫本書吧!就寫了個《茶錄》。不僅寫了本書,還主持製作北苑貢茶「小龍團」,也就是宋仁宗最愛的那款茶。

宋徽宗可就更牛了,他是第一個給臣子點茶的皇帝,「遂御西閣,親手調茶,分賜左右」,在西閣待著,親自調個茶,賜給左右大臣……這皇上親手調製的茶,也不曉得是什麼味兒。

另外,因為愛茶,他還專門寫了一本書《大觀茶論》,據說此書是研究宋代點茶最重要的一本書。

在朝臣合力,上下齊心的努力下,宋代的點茶法頗為盛行,仁宗和曹皇后就是資深愛好者。其他如蘇軾、李清照等,都是鬥茶高手。


劉松年《茗園賭市圖》

到了明代,飲茶之風又為之一變。觀明代的茶畫,我們會發現,其時的飲茶,多在山林、草木、流水間,彈琴、啜茗,似乎都表現的是山野景致:松風下,古道旁,一亭一壺,鑄成了文人心中的長城。


當然,這一切首先跟明代的飲茶方式變化有關。明初,太祖朱元璋有感於團茶的製作過於勞民傷財,所以下令停止製作團餅茶,以芽茶作為貢茶。隨之而來的,人們泡茶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從點茶法變成直接用開水衝泡茶葉。

既然省去了繁瑣的點茶步驟,那麼對飲茶環境的要求也沒那麼嚴了。就像現在,有一包茶葉,一壺開水,一個茶杯,隨時隨地敞開就喝呀

明代的飲茶之變,更重要的和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眾所周知,明代法治森嚴,知識分子比較憋屈。人一憋屈呢,就想找個開闊的環境紓解紓解,所以明人比較喜歡二三好友,松風竹林的,喝茶解悶

由明入清,光就飲茶來說,除了清飲(也就是現在泡的茶),還出現了當代青年的最愛——奶茶。清代宮廷奶茶,又叫蒙古奶茶,是用牛奶、奶油、茶、鹽製作而成,跟現在的奶茶差別不大。據說乾隆皇帝本人,就是個奶茶控,不僅要好茶、好奶,連煮茶的水都要最好的。相傳他還專門發明了個工具,來稱水的重量,哪裡的水輕,就是好水……真·講究人·乾隆。

另外,各式各樣的茶館也興起,飲茶人群也不再限於宮廷貴族,普通小市民、生意人等,也加入了飲茶者的行業。

拉拉雜雜說了關於茶的漫長的歷史,總結來說,自神農氏開始,茶,已經陪伴了國人數千年。時至今日,依然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必需品。從早期的茶館到了現在的各式奶茶店、茶室,但總逃不掉一個茶字。喝茶,已然深入我們的骨髓。

在我國南方的潮汕地區,茶甚至被叫作茶米,茶米茶米,茶和米一樣要緊。

至於我們,閒時喝茶,忙時喝茶。渴了喝茶,累了喝茶。困了喝茶,啥事兒沒有,也可以來一杯茶

不說了,我喝茶去了。

相關焦點

  • 五本近期爆火的經典小說,評分超過9.5,值得連刷十遍!
    五本近期爆火的經典小說,評分超過9.5,值得連刷十遍!1.《大王饒命》會說話的肘子一部不弱於《詭秘之主》的現象級小說,憑藉其幽默詼諧的文風和爆笑惡搞的劇情俘獲百萬書迷,至今仍被無數讀者視為搞笑文中的絕對經典!
  • 宋代:茶書創作的黃金時代
    除位極人臣的幾位親歷者之外,宋朝在中國茶史的特殊之處還在於,地位至高無上的皇帝也熱衷茶事並有所著錄。 親自點茶寫書的宋徽宗 宋徽宗以不務正業聞名,不僅書畫天賦極高,在茶事上也是頂尖,他不但作茶詩、繪茶畫、著茶書,還精通茶藝、喜好點茶,甚至親自為臣下點茶。
  • 2020年逢人推薦的書,《茶之書》講述茶文化,也在守護我們的心靈
    轉眼之間,一年的光陰就這麼匆匆而逝了,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12天的時候,整理書櫃又看到了這本《茶之書》。好不容易遇到不用加班的周末,不如花兩天時間,把這本書再刷一遍。於是乎,冬日坐屋內聽北風呼嘯,一壺茶,一捧書,消磨這靜謐的時光吧。
  • 5-6歲孩子適合愛看什麼書?讓他著迷的英語&數學&科普系列
    有個周末我帶他出去玩回家晚了,走出地鐵天都黑了,他抬頭指著夜空對我說,看!許願星都出來了,隨即給我唱起了歌。五六歲的孩子已經有了比較強的記憶力和邏輯性,他平時林林總總看一些書,一些知識會在他心裡累積很深,也許我們平時看不出來什麼,但不定什麼時候他就會突然露一手,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正是這些零敲碎打的小知識,構建了他人生金字塔的底座,還給他的生活帶去了無限樂趣和實用常識。
  • 在《茶日子》中感受茶的4重境界,人生如茶,在平淡中感受醇厚
    《茶日子》的作者大概是屬於此列了,李啟彰個人並不熟悉,也不知他年齡幾何,但是讀完了他這本並不太隨大流的書時,卻看到了一個飄然欲仙,在俗世紅塵中的得道高人。喜歡李先生的書,是因為自己恰好也喜歡茶,當然,自己的喜歡連入門還很遠,畢竟也是俗人一個,只不過內心深處還留著一點愛茶的心罷了。
  • 《魯班書》:「凡習此書,鰥寡孤獨殘必佔一樣」,為何被列為禁書
    二、《魯班書》,揭露魯班的另一個身份如若只是一個古代偉大的木匠,斷然不會被大家如此敬重。其實大家更加好奇的是他著寫的一本神書——《魯班書》。這本書雖然有一部分說的是建築技巧,但是另外一部分是大家最忌憚的,那就是風水玄學。特別是開頭的那一句,凡是習得此書,鰥寡孤獨殘必佔一樣。這句話的背後還有一個與魯班妻子有關的故事。
  • 古代茶蟲秘籍——《茶經》
    誰最中國「古代茶蟲秘籍」《茶經》為唐代陸羽所著,是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第一部系統介紹茶的專著。它以精闢的文字,系統全面地介紹了茶的源流、發展、烹茶技術、典故等內容。是中國茶葉發展史上最早、亦極為重要的茶事專著,至今仍然不失其用。
  • 讀者:我能連刷十遍!
    讀者:我能連刷十遍! 1.《修真聊天群》聖騎士的傳說 847萬字,704萬粉絲,「聊天群」系列小說祖師爺,唯一一本時間流速比現實還要慢的小說!
  • 你愛的茶
    > 在之前採訪胤兒姐的時候我順嘴問了一句,如果讓她選擇我再去記錄一個舞者會是誰,姐姐翻了下眼睛想了下
  • 茶不醉人人自醉,歷代茶帖鑑賞
    《啜茶帖》紙本 縱23.4釐米,橫18.1釐米 故宮博物院收藏「道源無事,只今可能枉顧啜茶否?有少事須至面白。孟堅必已好安也。軾上,恕草草。據傳,當年蘇東坡得知季常家有一副茶臼時,便趕快修書去借來,讓工匠依樣製造,以飽眼福。《新歲展慶帖》中就記錄了這樣的一件事:「此中有一鑄銅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並椎,試令依樣造看。兼適有閩中人便,或令看過,因往彼買一副出。
  • 新書 | 薛冰著《書事:近現代版本雜談》
    內容簡介 《書事:近現代版本雜談》是著名文化學者、藏書家薛冰先生的作品。在這本書中,作者以版本學的基本概念為經,以圖書實證為緯,編織近現代中國出版的宏觀圖景。有鑑於此,筆者才不揣淺陋,下決心來撰寫這一本討論中國近現代圖書版本的小書。——薛冰(本書作者)薛冰先生的《書事》甚佳,他根據自己多年收藏,追溯近代以來中文圖書的版本源流,條分縷析,頗具啟迪。書中尤多現當代文學的版本資料,值得治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者特別關注。
  • 孩子總愛亂翻亂撕亂咬書,就是不認真看,問題出在了哪裡呢
    自主閱讀的頻率增加了,但自主閱讀的時間還是很短;如果你能說出你最喜歡的書名,你會被要求反覆閱讀一些你最喜歡的書。有時候讀十遍是不夠的。我想讓我的寶貝更愛書。試試這些建議。我媽經常在後臺問我。寶寶9個月。剛開始看繪本。他爬走了該怎麼辦?寶寶老是搶我手裡的書翻來翻去怎麼辦?寶寶兩歲。我看了我的。如果他玩他的呢?蘇寶一開始對繪本不屑一顧,後來好奇探索。今天,他可以要求聽繪本,甚至獨立閱讀。
  • 《陳乃乾日記》中的書事與人事
    尤其是陳氏購書鬻書、刊布古籍,一生與書結緣,整部《日記》自然多言書事、由書及人,可以說,《日記》給了今人一個新的角度去重新審視陳氏一生的學術活動和人際關係網絡,而中間許多的場景和事件,細節生動、耐人尋味,不但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還可以掌故視之。筆者有幸於《日記》付梓前夕獲睹清樣,值此書出版之際,不揣淺陋,就其饒有趣味之處,略作考據補苴,以現《日記》價值與陳氏風神之萬一。
  • 中國最美茶帖,茶不醉人,人自醉!
    《啜茶帖》紙本 縱23.4釐米,橫18.1釐米 故宮博物院收藏「道源無事,只今可能枉顧啜茶否?有少事須至面白。孟堅必已好安也。軾上,恕草草。據傳,當年蘇東坡得知季常家有一副茶臼時,便趕快修書去借來,讓工匠依樣製造,以飽眼福。《新歲展慶帖》中就記錄了這樣的一件事:「此中有一鑄銅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並椎,試令依樣造看。兼適有閩中人便,或令看過,因往彼買一副出。
  • 網文史上最值得一看的十部小說,皆為神作,值得連刷十遍!
    網文史上最值得一看的十部小說,皆為神作,值得連刷十遍!第十位:《紫川》老豬前期幽默惡搞,中期恢宏熱血,後期史詩炸裂!這是一本令人盪氣迴腸、文筆臻至巔峰的玄幻小說,內容非常龐博,其中作者塑造了不下百位經典人物角色,堪稱完美!
  • 3000年的神話幻境,諸神各顯神通,多少英雄事,盡在此書中
    從《哪吒》上映一天票房破億,《姜子牙》上映首日票房破兩億,可見大人小孩都愛看。像《封神演義》之所以能扣住一般讀者的心裡,除了可以藉此書中奇特的神魔人物,和千奇百怪超乎想像的武器和法術,帶領讀者進入一個令人驚嘆的奇幻世界之外;此書中所蘊含的主題思想,必然也有一定的程度和讀者心中的價值認知相符合,有了共識才會在讀者心中產生共鳴,進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力量。
  • 愛茶須知茶害處
    魯雲心裡還有件事:幾天沒推出說茶的新文章了,像是欠著各位茶友工錢沒還似得。憑著一股子責任感,魯雲發揚節假日不休息的辦公號精神,查資料、打腹稿,嘴裡念念有詞:這時候給群友們辦年貨,才是真愛!  說點什麼呢?過年的吉利話雖不嫌多,但聽多了也不當回事。魯雲在此還是透露點秘密--一般茶人不會告訴你或者也不知道的事兒--茶對人體的負面作用。愛茶須知茶害處,只有全面認識茶,才算真正懂茶。
  • 杜星霖小兒子看書,69歲張紀中端茶倒水伺候,嘟嘟書都看倒了
    杜星霖嫁給張紀中後做全職太太,在培養孩子們讀書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杜星霖也在法國獲得博士學位,一個愛讀書的媽媽,教孩子們也要愛讀書,還稱兩個兒子都是「讀書郎」。嘟嘟還一直嘟著嘴,樣子呆萌可愛,看來張紀中在家經常這麼「伺候」孩子們,張紀中本就是編劇,導演,孩子們一個個也都愛看書,遺傳了爸爸的文藝愛讀書的天分。杜星霖幫忙記錄下有愛的瞬間,嘟嘟才一歲多,他們兩口子就培養孩子們讀書的愛好,雖然有些字看不懂,但要讓孩子們喜歡看書,慢慢養成讀書的習慣。
  • ◆│中國最美茶帖,茶不醉人,人自醉!
    據傳,當年蘇東坡得知季常家有一副茶臼時,便趕快修書去借來,讓工匠依樣製造,以飽眼福。《新歲展慶帖》中就記錄了這樣的一件事:「此中有一鑄銅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並椎,試令依樣造看。兼適有閩中人便,或令看過,因往彼買一副出。
  • 茶書精選丨終朝煮茶,七碗生風
    茶書庫 茶藝師網 最新/人氣/經典/文化/教材 茶書精選每天推送 作者以悠久厚重的中國茶文化為背景,以散文的方式勾勒了一個繽紛的茶世界,茶史、茶器無所不包,亦有一款款茶隨文字呼之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