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不久才讀過知名家庭教育專家張名源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精要》一書的的第二章節內容,「打開生命教育百寶箱」中曾寫到:「人首先是一個實體的存在,生命賦予每個人只有一次,所以生命是最寶貴的。生命的形式表現為肉體生命、關係生命、精神生命,我們要做的只有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善待自己」。在昨晚的電影裡,我突然清晰地明了作者表達出來的意圖:一定要珍惜生命,因為我們不是生命的唯一所有者,我們只是生命的管理者、享受者、使用者,要珍惜和父母的緣分,因為他們最怕的就是失去我們,要珍惜大自然的一切美好,因為那是我們前世今生和大自然的連結,更要珍惜我們的靈魂生命,因為在遙遠的時空,還有另外一個我們自己,平行的生活在那裡享受著美好的時光。第一次有電影敢於直面這個深刻的很多人不願觸碰的面臨死亡時我們怎麼辦的角度。原來我們有一天都會離開自己熟悉的世界。
昨晚,和好友相約去看了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觀看過程一次次被感動淚崩,這部影片講述了腦瘤患者蘇一航和馬小遠兩個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和一群癌症患者以及他們背後的家庭日常生活的狀況。
這部片子的精彩在於和生活如此貼近,片子主人公韋一航精明幹練的母親為了省五元錢的停車費可以和保安計較半天,和菜市場小販鬥智鬥勇,連菜葉都要掐掉,為了醫治兒子、這個原本日子比較好的工薪階層家庭為此過了緊巴巴的日子,吃飯桌子腿搖搖擺擺都捨不得換,父親有嚴重的胃潰瘍也捨不得去拍胃鏡,還偷偷下班去開專車,為了支撐孩子的治療費,年邁的奶奶提出賣房來負擔孫子的治療費…影片中面對如此大的打擊的一個家庭,父母親依然溫情脈脈地努力照顧兒子的衣食起居,所有的菜譜所有的書籍都是和癌症爭奪生命…這是現實生活中很多這樣家庭的寫照,只要為了孩子,父母做什麼都捨得付出,他們的情緒完全被孩子的喜怒哀樂牽引…整部影片最打動我的是它營造的無比深切的真實感。這兩年越來越看清楚真實的力量,同時也越來越明白影像電影技術給你無比治癒的真理,越是看似虛幻的載體,其中越是蘊含著生活的真實,給人以啟示和內心深處的震撼,好的電影便是如此。在虛構的世界裡,在想像的空間裡表達著真實的感情。導演、編劇、演員、後制……他們一起努力把有生命的作品打造了出來,超越時間,感動著後來的所有人。
人類的情感是可以相通的。劇中男主人韋一航因為從小患病而把自己的感情渴望深埋在心底,他不敢和人建立親密關係,也不願意讓其他人走進他的生活,更不願意走近他的內心。因為說不好下一秒可能就掛了。就是這麼喪的人也有心底的美好渴望,噹噹青春靚麗的馬小遠闖進他的世界,用天真爛漫的關心慢慢打開他的心鎖。一段純淨的友情和青春悸動也開始綻放著微笑的光,讓每個觀影的人心領神會。
印象最深的臺詞是:「我們都會面臨失去,我們都害怕失去,面對這種害怕最有力的反擊就是,認真活好每一分鐘,每一秒鐘。 影片裡,隔壁奶奶最疼愛的孫子被拐走,她每天都在張貼尋人啟事;負責半條街外賣的小張,是個聾啞人,只能依靠別人錄好的音頻與客戶交流;韋一航的父母親在兒子患病後拼命努力攢醫藥費,省吃儉用,家裡桌子腿壞了都不捨得換。其中父親在休息日裡當專車司機,疲憊一天,顧不上吃飯,同時他自己還有胃病,卻不想做胃鏡,馬小遠的父親童心未泯,但當女兒癌症復發後,瞬間變得蒼老······這一幕幕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老天爺好像沒有優待過誰,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其中奮力掙扎。不管我們有沒有遇到過艱辛的時刻,最關鍵的在於面對困苦的態度,是自暴自棄,還是積極向上。就像歌詞中寫到的那樣:「做生活的探險家」.人們要勇敢面對生活的酸甜苦辣,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活在當下。
看完電影的時候,甚至此時此刻敲擊鍵盤的時候,內心還是會想到自己的生活。我們幸運的是非常健康,每天活在燦爛的陽光下,有健康的體魄,有安穩體面的職業,而在面對生活給予的一點艱難考驗就沮喪失落,就怨天憂人,和那些患病的群體相比較,我們應該羞愧難當,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應該思考用健全的體魄健康的心理為社會做點什麼?我們生命存在的這層空間裡,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所以人與人,人與社會也就是命運共同體。人一旦認識到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在與大自然互動的過程中,就會更加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更加尊重包括動植物在內的所有生命。我想這部影片所想表達的也許就是這樣的意思: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珍惜活著的每一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