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張藝謀導演新作上映的消息,激動不已!約上好友快馬加鞭的就往影院趕,想要趕緊一睹國師風採。
距離藝謀導演上部電影上映已經過去2年時間,雖然最近一直再談張藝謀的新作《一秒鐘》、《懸崖之上》、《堅如磐石》還有籌備中的《最冷的槍》如何如何,預告片也出了不少,但總感覺沒啥動靜,國師如此地位也要因審查和種種原因受限,電影《一秒鐘》我在18年就看到拍攝的消息,想不到2020年都快過完了才終於看到了。
後來了解到,《一秒鐘》的上映之路簡直比《八佰》還坎坷,2019年參加柏林電影節,影片因技術原因撤出主競賽單元,2020年,還就在前幾天院線上映前夕,又因為技術原因撤出廈門金雞獎開幕片首映。萬幸影院還是如期而至了,張藝謀夫人陳婷在微博上這樣寫道:影院上映後大家且看且珍惜吧。
黃海設計的海報也太好看了,忍不住多放幾張。
看這意思,這片子是「有情況」啊,看完預告片,《一秒鐘》的故事發生在文革時期,主角是被迫害成了「壞分子」,這就不難讓人聯想到某些禁忌,帶著想看「好戲」的想法走進電影院,卻不想被打臉了,這部電影如果被「槍」了,那倒是電影審查制度該想想有沒有問題了,我看到的《一秒鐘》,就用倆詞形容。
簡單、純粹
故事簡單,相較於現在以情結越錯綜複雜,敘事越弔詭,人物關係越迷亂越受吹捧的一些電影,《一秒鐘》的故事簡直簡單到離譜。
這個故事的原型來自於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中的一段,早在14年的時候張藝謀就改編了這部小說,拍攝了文藝片《歸來》,但只選用了小說後半段陸焉識改造回來的故事,而《一秒鐘》選擇了前半段的一節,陸焉識得知女兒在一部講吸血蟲的科教片中出現了幾分鐘,他決定偷逃出去,翻山越嶺的去看女兒的樣子。
《一秒鐘》的故事就取材於此,張譯飾演的張九聲因得罪造反派頭頭被發配勞改,一去6年,在好友寄來的書信中他得知女兒在新聞簡報中出現了一秒鐘,他逃出勞改地,翻越茫茫沙漠,只為見女兒一眼。
此時無父無母的劉閨女也因弟弟失手燒壞膠片燈罩而跑去偷電影膠片,張九聲為保護膠片,兩人上演了一場公路追逐戲。
雖然經歷磨難,但最終膠片還是如期交到了放映員老範的手裡,可意外還是發生了。老範兒子大意將新聞簡報的膠片拖了一地。
新聞簡報是播放電影前必放的國家政治新聞,類似於今天的新聞聯播,每期有十分鐘,是學習毛澤東思想和馬列主義的重要陣地。
老範本打算取消放映,但群眾卻不願錯過這兩月一次的電影放映,再三請求下,老範忽悠了一波群眾,讓大家免了自己兒子的錯,電影搶救工作正式開始。
這也就有了預告片裡大肆宣傳的膠片電影搶修場面。
經過了棉被抬架轉移、筷子輕挑膠捲,蒸餾水滌泥、抹布擦洗和扇子輕吹工作,膠捲歸位,電影搶救工作終於完成。
群眾像迎接偉大勝利一樣歡呼雀躍,整個影院擠滿了人,幕布拉開,他們高舉著孩童、自行車等,大幕上映出他們的剪影,每一幀都是大師級的畫面。
所有人都安靜的看著電影,所有行動停止,向朝聖一樣的看著電影。
電影播放結束後,張九聲找到老範,要求再看一遍新聞簡報,他看到了自己的女兒,但只有短短的一秒鐘,在老範的幫助下,他一遍一遍的刷,每次看那一秒鐘,卻不想已經被保衛科的紅衛兵盯上。
在一番搏鬥之後,張九聲和劉閨女被抓,兩人在一場膠片爭奪戰後互露心事,這對兒沒有女兒的父親和沒有父親的女兒此時達成和解。
故事最後,老範將張九聲女兒的一秒鐘膠片送給了他,但又不幸遺失在了沙漠中。
和我同行的朋友在看過電影後詫異的問:這就演完了?這也太簡單了吧。
作為故事片講,《一秒鐘》的故事確實很簡單,但其中的衝突矛盾一點也不少。首先是逃出勞改地的張九聲為追回膠片與劉閨女、保衛科的衝突,其次是劉閨女為保護弟弟偷膠片與張九聲、小混混們的衝突,最後是負責搶救電影的老範又與「壞分子」張九聲的衝突。
可這本該激烈刺激的戲為啥就沒有呢,我想除了刪減了一些重要劇情的原因,導演是想要回歸「簡單」本身,故事是簡單的,人物也是裸露的,不做刻意的豐滿,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正是這個道理,電影的原始本就是簡單的記錄。
很多人說,《一秒鐘》裡有張藝謀的情懷在,這是他寫給電影的一部情書,也有人說這是他寫給膠片電影的輓歌,是對過去生活的懷念和對悲慘時代的控訴和揭露。我的感受和這些還是有所不同的,我感受的《一秒鐘》是純粹的。
網上已經對《一秒鐘》刪減劇情有了極為豐富的解讀,從張九聲女兒之死聯想到時代之殤,認為張藝謀依然是在批判和反思,相較於他前期的作品而言,《一秒鐘》我看到了一個純粹的張藝謀。
純粹的電影,純粹的生活和純粹的人性。
《一秒鐘》不是中國版的《天堂電影院》,在故事中甚至沒有人真的熱愛電影,張九聲為見女兒,劉閨女為做燈罩,老範為了職位,群眾也只是為自己貧瘠的生活找些樂趣罷了,但這裡有一個人是熱愛電影的,那就是張藝謀。
張藝謀的電影人生過去我是講過的,電影對他來說,是藝術更是生命。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從膠片時代到數位技術時代,電影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從那個時代走出來的電影人,膠片對他來說是極致的愛。
《一秒鐘》花費大量筆墨在搶修膠片工程和電影放映的片段,這是屬於張藝謀的少年記憶,也是他的電影夢的開始,《一秒鐘》裡有他對電影藝術的致敬。
純粹的生活。毫無疑問,影片所處的是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文革時期,大量藝術精品被破壞,僅剩下八個樣板戲和為數不多的紅色革命電影,這是當時人們娛樂生活的主要來源。
當電影《英雄兒女》要播放時,群眾們雖然早已經看了N遍,甚至劇情都爛熟於心,但當電影又要放映時,都齊刷刷的來到影院,趴在牆角,坐在房梁上也要看!
不分男女老幼,暫放恩怨情仇,鄉裡鄉親們都坐在一起看電影,這項集體活動在如今時代是再難見到了,即使影院還是能把人們聯繫在一個小黑屋裡,可那份看電影的心情也早已大相逕庭了。
《一秒鐘》裡,有張藝謀對過去生活的懷念。
純粹的人性。這可能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但這裡我只表達自己感受到的東西。
為了見女兒一眼,張九聲不惜出逃,甚至以命相挾,他的父愛是簡單且純粹的。
劉閨女,幾次犯險,被小混混欺負,只是保護弟弟,這對相依為命的姐弟同樣純粹感人。
老範為人是有些狡黠的,擔心職位被替換,偷偷舉報保衛科抓走張九聲,但他同樣有自己的苦衷,因為自己的原因兒子被燒傻,他也一直保護著自己的兒子。
包括群眾們能為一件事(看電影)齊心協力,共同克服困難,為影片中英雄犧牲而難過,為父女相認感動的熱淚盈眶。
《一秒鐘》很簡單,但也複雜,對於劇情的解讀各有各言,但唯有真情是真的,張藝謀對電影的愛,張九聲對女兒的愛,劉閨女對弟弟的愛還有老範對兒子的愛,即使再刪減這些也是能感受到的,不必去推敲太多的傷痕,勿忘歷史,品味電影,感受真情,我想也就夠了。
策劃 | 喵小道主創團隊
作者 | 阿震
責任編輯 | 阿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