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夏廷行在長興拍客最初建立時候就認識,攝影師這幾年內容涉及人文,風光,人像,商業諸個領域,攝影技術日漸成熟。在我多次約稿下,攝影師終於在新春前夕整理一百多張佳作。我和攝影師做了充分溝通只挑選這17張,儘管不能代表江南小城的全貌,多少也可以反映攝影師主要在這幾年的攝影水準和面貌,更可以看出攝影師對日常生活的美好敏銳捕捉能力。當下大家紛紛流行拍攝影專題的時候,攝影師之後的路怎麼走,應該是攝影師自己考慮的事情。我相信,選好點,哪兒都能挖井,出井水的渴望決定挖井的深度。期待攝影師來年有更精彩作品的呈現。
夏廷行
Xia Tinghang
商業攝影師
圖蟲網籤約攝影師
圖庫中國籤約投稿人
千途導攝籤約供稿人
夏航攝影工作室創辦人
湖州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浙江省旅遊攝影協會會員
中國人像攝影學會會員
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士
看到夏先生攝影作品《小城故事多》這個題目,我的耳邊響起了那首廣為傳唱的歌曲《小城故事》,眼前呈現出電影裡那些質樸而動人的難忘畫面。於是,我迫不及待地讀了下去。
用來訴說小城故事的是17幅圖。如果讓這些角度不同,意境不一,風格迥異的圖片分散在普通的圖庫裡,除了能夠讓人感受到畫面的美感外,很難真正觸動人心。就像一盤散裝的珍珠,夠得上富貴,卻稱不上高貴。用「生活」這根主線把這些圖串在一起,就不一樣了,成為了多姿多彩的社會縮影和描述生命張力的特殊語言。作者要在成千上萬張,乃至更多張圖片中梳理內容,提煉主題,這是對自己審美力、洞察力的一種挑戰。寫作的本質是把人類的網狀思維,用樹狀的結構梳理,最後用線性的文字表達出來。攝影又何嘗不是如此!藝術相通這句話確實是經典之語。
對於攝影,我是外行。一個門外漢絕對不敢在行家裡手面前指手畫腳。但我覺得「攝影」和「攝影作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僅僅是機械的記錄,人們只能膚淺地看出「拍的是什麼」;後者是融入了拍攝者的思想,人們能夠透過畫面領悟到「為什麼要拍」,再深入一步審視一下,還會發現更深層次的東西。這就是作品,這就是藝術魅力。
《小城故事多》,折射出的是夏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執著,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理解。這些鏡頭看似不經意間捕捉到的,但「咔嚓」的背後,是一雙慧眼,是掇菁擷華時的火眼金睛。這說明夏先生心中早已有屬於自己的「小城故事」,說明他無時無刻都在關註腳下這片深愛著的土地。作品中充滿純情的鄉間即景,帶著淡淡泥土芬芳的河畔山坡,還有彰顯恬靜生活的美麗瞬間,以及人情味十足的小地方發生的小事,看似平凡卻能觸動人心……
註:
馬衛平
教師
長興縣詩詞學會副會長
小浦小學小京班創辦人
攝影作品徵集路漫漫
期待你我一起在路上
長興縣攝影家協會微信公眾號徵集攝影作品啟事徵集作品 延伸閱讀 (歡迎投稿)
《長興縣攝影家協會微信公眾號徵集攝影作品啟事》
《會員作品 | 竺志祥的長興老照片》
《會員作品 | 潘志強《走進黔東南——苗寨》》
《會員作品 | 何福林《尋湖記(一)上路》》
《會員作品 | 章炳良《南半城》》
《會員作品 | 朱偉斌《護城河》》
《會員作品 | 丁海俊《面朝太湖》》
《會員家庭影像 | 黃曉華《那些時光》》
《會員作品 | 馬文軍《川西行》》
《會員作品 | 郜德富《走在快樂攝影的路上》》
《會員作品 | 浦夢熊《以鷺為伴》》
《會員作品 | 潘衛明《春夏秋冬『畫』長興》》
《會員作品 | 陳曉偉《垂直向下》》
《會員作品 | 鄒黎《淨域素雅》》
《會員作品 | 何劍華《攝影相伴》》
《會員作品 | 周錫棟《走在公益攝影路上》》《非會員作品 | 周親鑫《所見》》
《我的2020 | 潘志強《照片日記》》
《非會員作品 | 蔣建東《逐日》》
歡迎轉發
感謝關注
編輯 | 何福林
審核 | 許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