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聞劉澍兄編著的《華彩人生:田華畫傳》(中國電影出版社,2020.10)出版,筆者特對他做了一次專訪。
(筆者:)欣聞劉澍先生編著的田華畫傳即日出版,這真是一件喜事!我們都知道,田華老師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在長達半個世紀的藝海生涯中,她獲獎無數,像2009年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2010年獲得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終身成就獎。所以,這次出版的反映田華老師畢生藝術事業的這本畫冊,是一個特別值得中國電影人記住的事情。
(劉澍:)是的,田華老師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很榮幸我本人編著了這本書。這是一本10萬餘字的書,同時精選了200多幅各個時期的珍貴歷史圖片,使田華老師從演藝事業到生活家庭的點點滴滴躍然紙上,詳盡呈現。
(筆者:)看過很多報導,說田華老師在演完《黨的女兒》之後,聶榮臻元帥多次留言勉勵她,大文豪郭沫若還揮毫引用毛主席詩詞予以鼓勵。周恩來總理親筆在田華的日記本上題寫了「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改造」。
(劉澍:)周總理的三句話言簡意賅,諄諄教導她積極進取,不斷改造世界觀,永遠為新時代工農兵服務。說起《黨的女兒》,田華老師曾多次動情地對我講:「我現在看,自己也要流淚的。」田華老師在這部電影裡扮演了母女兩個角色,兩次都上了雜誌的封面。
田華老師對我講:「電影《黨的女兒》上映後,大家評價很高。但這不是我演得好,而是王願堅(原著)的小說好,林杉的劇本寫得好,導演林農導得好。演好黨的女兒,做黨的女兒,這是我幾十年叮嚀自己的一句心語。」
這部影片公映後,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轟動,成為新中國紅色經典的主要代表作品。當時很少寫影評的文化部部長茅盾破例發表了《關於〈黨的女兒〉》的評論文章,在洋洋灑灑的文章中,其中一句這樣評價:「田華塑造的李玉梅形象是卓越的。沒有她的表演,這部電影就不能給人以那樣深刻而強烈的感染。」黨的女兒李玉梅的銀幕形象深入人心,成為田華繼《白毛女》之後又一個巔峰代表性藝術作品。
(筆者:)這本畫冊是對田華老師從事革命文藝工作八十周年的一個總的回顧,可以這樣說吧?
(劉澍:)《華彩人生》是一本文圖並茂的大畫冊,幸為作者,三年間無數次面對面近距離訪談這位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引出似涓涓細流匯合大江大河的藝海生涯話題時,自然缺少不了這些電影佳作:
1950年的銀幕處女作也是成名作的《白毛女》,風靡全國至今不衰;
1958年的《黨的女兒》,樹立起一個堅貞無畏女共產黨員不朽的閃光塑像;
1959年的《江山多嬌》,激蕩起新中國翻騰飛舞的時代浪花;
1962年的《碧海丹心》,傳遞出解放海南島中一位漁家少女的熾熱情感;
1965年的《秘密圖紙》,塑造了睿智、機敏的女公安偵察員石雲;
1979年的《法庭內外》,再次以女法官尚勤的形象秉公執法、鐵面無私。
(筆者:)田華老師出演和參演的電影特別多,我記得還有《花好月圓》《風暴》《奪印》《白求恩大夫》等等。
(劉澍:)是啊,這些都是歲月留痕的經典電影。
《白毛女》最早就是積極響應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而誕生的一部歌劇。新中國成立伊始,將歌劇保留風格元素改編成故事片時,身為瀋陽軍區抗敵劇社演員的田華有幸入選出演劇中的女主角喜兒,首涉銀幕,一舉成名。
田華老師跟我講:「導演林農看過我演的《白毛女》,對我充滿激情的表演比較認可,就選定讓我來飾演主角李玉梅。相似的革命鬥爭經歷,給了我扮演李玉梅有利的條件,但由於當時不了解南方人民的生活習俗,開始創作時,我感到比較吃力,也很忐忑,畢竟我是北方人,關鍵又不是一代人,根本不熟悉那個年代的人和事。所幸的是在開拍之前,我在參加全國第一屆人大會議時,意外結識並主動採訪了來自江西興國的婦女代表劉友秀和範秀英。她們參加過蘇區對敵鬥爭,詳細地給我敘述了紅軍長徵前後蘇區的鬥爭形勢。經過幾次追問得知她們經歷的詳情後,我只要一閉上眼睛,就是劉友秀、範秀英和李玉梅這三個人交織疊加在一起的形象,也自然會聯想起我參加革命的親歷往事。我覺得一下子抓住了李玉梅這個人物的精髓,有了非常強烈的創作衝動,很快投入到了緊張的拍攝之中。」
還有許許多多精彩內容,都會在書中一一呈現。希望讀者喜歡這本書。
(筆者:)祝賀田華老師這本精美畫冊的出版。也祝賀劉澍先生編著了這樣一本電影文化佳作,相信對於廣大電影人以及廣大讀者來說,這本畫冊會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
祝希娟,田華,王曉棠,謝芳
大明星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