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酒莊
拉菲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234年,當時拉菲屬於Gombaud de Lafite名下的產業,拉菲(Lafite)之名也由他而來。
公元1234年時,拉菲莊園已經開始種植葡萄藤了,當時他們沒有涉及葡萄酒行。Gombaud de Lafite也許不曾想過,他的名字拉菲(Lafite)在1000年後成為葡萄酒界標誌性品牌。
拉菲莊園在十四世紀的時候已相當有名氣,1675年當時酒界叱吒風雲的人物希剛公爵(J. D. Segur)收購了拉菲莊園,希剛公爵同時他擁拉圖(Chateau Latour)、武當王(Chateau Mouton)和凱龍世家(Chateau Calon-Segur)品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曾說希剛家族可能是法國最富有的家族。
在十七世紀,法國基本上是布根地(Burgundy)酒的天下。而當時上流社會的著名「交際花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龐巴迪卻對拉菲情有獨鍾。
拉菲開始在凡爾賽宮廷貴族中間流行開來,1755年希剛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去世後,拉菲產權較為混亂,可喜的是拉菲酒的品質依然受眾人稱道。
1868年詹姆士·羅斯柴爾德爵士(Baron James Rothschild)在公開拍賣會上以四百四十萬法郎中標,拉菲莊園由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一直至今。
埃裡克-羅斯柴爾德男爵 (Eric de Rothchild),在1974年開始負責經營法國拉菲莊園,為追求頂級品質不懈努力,更將集團多年深厚的釀酒經驗實踐,融於新釀酒工藝中,1975、1976,還有1982幾個優質年份紅酒是最好的回報使拉菲重回到紅酒界的巔峰狀態。
拉菲品質
拉菲莊園具有得天獨厚的土壤和氣候,拉菲莊園總面積90公頃,每公頃種植八千五百棵葡萄樹。平均樹齡在四十年以上,每年的產量大約三萬箱酒。葡萄種植採用非常傳統的方法,不使用化學藥品以人工呵護為主,採用有機施肥。讓葡萄完全成熟才採摘。
工人會對葡萄進行樹上篩選,不好不採。採摘後會被更高級的技術工人進行二次篩選,確保被壓榨的每粒葡萄都達高質要求。
拉菲莊園其中還有接近50公頃的沼澤地和綠地,園內生活著許多野生奶牛。這些奶牛屬於瀕危動物,是珍貴的古代物種。拉菲酒莊並不是為了產奶或者產肉而圈養它們,拉菲莊園是為保護瀕危生物,收集它們的糞便給葡萄做有機肥使用,可謂一舉兩得。
拉菲的花香、果香突出,芳醇柔順,所以很多葡萄酒愛好者稱拉菲為葡萄酒王國中的「皇后」。
拉菲逸事
2014年3月26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在愛麗舍宮為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舉行了盛大國宴,前道菜就是佐1997年的呂薩呂斯酒堡葡萄酒,主菜配1997年拉菲紅酒。
1787年、拉菲(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有託馬斯·傑斐遜籤名縮寫——Th.J的紅酒,據說傑斐遜是拉菲的忠實消費者,所以他堅持刻上自己的名字縮寫。
在佳士得拍賣會上(Christie)拍出了105,000美元的高價,福布斯出版公司的副主席克裡斯多夫·福布斯(Christopher Forbes)於1985年得到了這瓶價格昂貴的葡萄酒。
拉菲標誌
2013年09月起,拉菲羅斯柴爾德集團精選系列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將統一啟用集團五箭標誌。為了更好地體現品牌形象,追求「卓越、精美、優雅」的精髓,此次實施標誌統一的行為將使消費者更易識別拉菲羅斯柴爾德集團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