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衝突、武器、軍備控制與裁軍研究的獨立分析中心——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軍售市場再次發生"蛋糕份額"變動,除了一如既往霸佔主要份額的美國之外,中國"異軍突起",成為了全球軍售領域最大的一匹黑馬,而傳統軍售國家——俄羅斯,則日子越發難熬。
(美國在2019年繼續維持全球軍售市場的霸主地位,圖為美國國防部所在的五角大樓)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這份研究報告,是對全球最頂尖的前25大武器製造商進行統計分析的,排名低於25的武器製造商雖然也有一定份額,但是大都只能從事"武器加工"的工作,無法擁有引領軍武市場的前沿研發能力。
這份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25大武器製造商,一共取得了3610億美元的軍售訂單,和2018年相比,上漲了8.5%,這也是聯合國維和行動年度預算的50倍以上,隨著全球格局日益複雜化,各國對於先進武器的出口和進口,都比以往更加熱情。
(F-35戰機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是該公司主要的軍售獲利商品)
這25家武器製造商中的前10名,近乎被美國和中國瓜分,它們分別是6家美國企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斯羅普·格魯曼、雷神、通用動力和L3科技;中國則佔據3個席位——中航工業、中國電科和北方工業,還有最後一個席位被歐洲的英國宇航公司(BAE)所拿走,至於俄羅斯,更是慘到前10名一個都分不到,僅有2所武器製造商能夠排進前25,分別是位於15名的"金剛石-安泰"、位於第25的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至於俄羅斯的聯合航空製造,在2019年則直接掉出了前25名。
(軍售額最高的武器製造商前25名中,俄羅斯僅佔2席,第一名仍然是洛克希德·馬丁)
俄羅斯變得如此悽慘,並不讓人感到奇怪,雖然近年來俄羅斯一直在試圖打造更加先進的武器,並且致力於將其推廣向國際市場,但是由於近年來北約和俄羅斯衝突加劇,外加全球石油、天然氣價格於2019年屢創新低,被俄羅斯視作經濟支柱的能源產業遭到重創,所以俄羅斯不少軍事項目遭到擱置,訂單減少也是料想之中的。
(俄羅斯的五代機蘇-57至今仍未量產服役)
另外統計數據顯示,前25大武器製造商中,美國佔據的份額高達61%,而中國則佔有15.7%,得益於近年我國強勁的經濟增長與軍事現代化的不斷推進,中國已經逐漸成為全球軍火貿易中的重量級國家,中國也於2013年正式逆轉了出口和採購的份額,從軍火貿易中開始獲利。
(圖為中航工業的LOGO圖標)
即使我們還仍然無法撼動美國的地位,但是從如今的勢頭來看,我們終有一天能夠在軍售市場上和美國分庭抗禮乃至超越美國。另一方面,雖然美國出售的武器比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但是美國為首的北約竟然還能就軍售訂單對中國發難,甚至認為日益強大的中國軍事力量是全球未來的"主要威脅"。
(北約正在宣揚東方大國"威脅論")
就在上周北約發布的《北約2030年》報告顯示,北約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在未來的10年中,更好地去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即使不考慮軍事專家們分析的瑞典智庫在軍售分析報告中"抬中壓俄"的因素,中國軍工企業佔據的軍售份額也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而美國憑藉其61%的佔比,已經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軍售份額之和!即便如此,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居然還好意思說我們對它們產生了威脅!
只許你鷹醬大發戰爭財,不許我兔賺點小錢錢~雙標得如此明顯麼?